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哈尔滨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5:12:06 来源:哈尔滨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67次

哈尔滨市统计局

2004年1月18日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哈尔滨市生产总值141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增长幅度为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第一产业增加值216.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524.5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673.9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47.1%、45.4%,其中工业贡献率为38.0%。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由上年的16.2:35.2:48.6调整为15.3:37.1:47.6。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5.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4亿元,增长16.2%。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较好地保证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6.0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05.6亿元,增长25.9%;更新改造投资72.9亿元,增长20.1%;房地产开发投资106.0亿元,增长18.0%。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5.0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投资99.7亿元,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331.3亿元,增长19.2%。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219.3亿元,增长15.6%;非国有经济投资216.7亿元,增长26.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47.5%上升到49.7%。

民间投资高速增长。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5.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44.7%提高到46.5%。

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工业完成投资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更新改造投资46.0亿元,增长20.8%,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6.9%。在全市工业投资中,汽车、医药、食品和电子信息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完成投资40.2亿元,增长24.1%。

全市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894个,比上年增加52个;施工项目1127个,竣工项目786个。全年项目建成投产率69.7%,新增固定资产253.0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3.3%。

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面对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市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1.1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农业总产值167.0亿元,下降3.8%;林业总产值13.8亿元,增长5.1%;畜牧业总产值155.5亿元,增长9.5%;渔业总产值6.4亿元,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8.4亿元,增长2.5%。

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调整为88.6:10.0:1.4。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占其播种面积的95%,优质大豆种植面积占其播种面积的94%;绿色无公害农业作物播种面积15万公顷,优质粮食作物覆盖率已达91%。

粮食生产略有减产,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由于受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春旱等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每公顷单产比上年下降4.8%,粮食总产量达69.25亿公斤,按可比口径比上年下降7.9%。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全年油料产量2.8万吨,比上年增长1.3倍;甜菜产量12.2万吨,下降18.1%;麻类产量2.7万吨,与上年持平。蔬菜生产受灾害性气候影响下降,产量为184.8万吨,比上年下降4.5%。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加速发展,产品产量增加较快。全市现有龙头企业391户,带动周边农户41万户。至年末,全市奶牛存栏25.7万头,比上年增长24.3%。全年肉类总产量达58.6万吨,增长8.7%;奶类产量72.7万吨,增长16.7%;禽蛋产量30.3万吨,增长3.0%。水产品产量达8.24万吨,增长0.5%。

农业投入增加,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至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13.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6%;全年农业生产资金投入35.5亿元,增长1.4%;化肥投入(折纯)24.5万吨,增长0.8%;农村用电量9.2亿千瓦时,增长4.2%。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6118公顷,其中完成退耕还林29668公顷,实现林业产业产值34.8亿元。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90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4660公顷。

乡镇企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全市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9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实现营业收入1012.5亿元,增长13.4%;实交税金13.4亿元,增长20.7%;实现净利润39.0亿元,增长16.9%。

工业

进一步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整体素质进一步改善,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91.3亿元,增长17.5%;重工业增加值230.0亿元,增长17.8%。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5.7亿元,增长21.4%。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4.2,实现利润20.9亿元,实现税金43.8亿元。

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技术产值122.2亿元,比上年增长47.3%。

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52.1亿元,增长52.9%。

医药、汽车、食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四大支柱产业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四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18.5亿元,占哈尔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4%。其中,医药工业完成增加值27.1亿元,增长41.3%;汽车工业完成增加值44.6亿元,增长30.3%;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35.9亿元,增长11.8%;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1.0亿元,增长27.2%。

建筑业

建筑业市场不断规范,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全市现有建筑业企业605个,实现增加值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全市建筑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4000元/人,增长7.2%;实现利润2.7亿元,增长8.0%;税金总额7.1亿元,增长4.4%。全年新开工建设工程招投标率达95%以上。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繁荣活跃。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2亿元,增长11.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26.6亿元,增长12.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7.6亿元,增长6.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全市吃的商品零售额2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42.6%;穿的商品零售额118.3亿元,增长11.4%,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19.0%;用的商品零售额225.5亿元,增长13.2%,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36.1%。

商品交易市场继续发展。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15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65个,消费品市场450个。全市商品市场成交额433.86亿元,增长12.4%。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53个,10亿元以上的5个。

连锁超市发展迅猛。年末全市有限额以上连锁经营企业9个,连锁门店204个,年销售额达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邮电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共完成货物运输总量9516.8万吨,增长6.9%。其中,铁路1353万吨,增长10.5%;公路7790万吨,增长4.7%;水路372万吨,增长54.4%;民航1.8万吨,增长20.0%。全年共完成旅客运输总量64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其中,铁路2491万人次,下降6.5%;公路3862万人次,增长10.9%;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国际、国内)全年共起降航班22076架次,增长17.3%,进出港旅客达到214.8万人次,增长9.6%。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宽带接入及互联网用户增势强劲。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年发送信函2998万件,特快专递97万件,增长25.5%。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69.5亿元,增长27.5%。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312万门,增长15.1%;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47.7万户,增长13.6%,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78.5万户,增长10.2%;移动用户289.1万户,增长21.2%。宽带接入用户16.3万户,互联网用户64.3万户。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54.4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全市金融业稳健协调运行,存贷款稳步增加。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15.2亿元,当年新增289.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19.5亿元,当年新增303.0亿元。信贷结构继续改善,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33.1亿元,当年新增1.3亿元。个人消费贷款年末余额131.5亿元,当年新增47.6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年末余额92.9亿元,当年新增37.1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货币净回笼50.3亿元。

证券市场继续发展。至年末,全市证券经营机构已达24家,证券交易营业部31个。各类证券成交额1179.4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其中股票交易额756.1亿元,增长1.8%。至年末,全市拥有证券投资者57.5万户,比年初减少0.9万户。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保险机构8家。全年保费收入35.4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6亿元,下降4.0%;人身险保费收入29.8亿元,增长32.3%。全年保险赔款6.9亿元,增长77.4%。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0.3%,占哈尔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4.9%。全年房地产业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4.3%。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039.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18.1万平方米。

房产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商品房销售39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9%。在商品房销售面积中,个人购房比重为90.3%。

旅游业

克服“非典”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市旅游业蓬勃发展。至年末,全市星级宾馆已达82家,旅行社138家。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35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其中国内旅游人数1345万人次,增长5.7%;外国人和港澳台同胞14.6万人次,下降20.9%。旅游业务总收入86.7亿元,增长14.1%。其中国内旅游业务收入81.7亿元,增长17.1%;国际旅游创汇6066.3万美元,下降19.9%。

市场价格

物价形势继续保持相对稳定,市场价格略有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3.4%,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7%,衣着类下降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6.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9%,居住类上升0.7%。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升5.0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3.84%。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取得新进展。在哈尔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非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8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占哈尔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2%;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97.2亿元,增长13.2%,占哈尔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3%。

国有企业改革

通过股份制改造、减持国有股比例、出售和兼并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年内对54户市属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至年末,区、县(市)属中小型企业改制102户。116个国有大中型企业改组为公司制,改制面达86.0%。积极稳妥地实施破产兼并,资产重组成效显著。启动7户企业的主辅分离工作,全年2户企业完成政策性破产清算工作,9户企业实施依法破产。国有企业通过产权市场进行结构调整。全年共成交各类产权45宗,交易金额3.0亿元。其中国有企业产权36宗,交易金额2.6亿元。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至年末全市共有15804个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93.6万人,其中个体工商户及自由职业者参保人数3.45万人。全年养老金收缴率96%,支付率100%。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9.8%。至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43099个,参保职工186万人,城镇职工失业保险覆盖面已达99%。至年末,全市有6829个单位,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共12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单位参保率达64.5%。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据海关统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9.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进口总值9.96亿美元,增长8.5%;出口总值9.09亿美元,增长14.5%。在外贸出口总值中,国有企业出口6.23亿美元,增长13.7%;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05亿美元,下降3.6%。全年机电产品出口总值1.65亿美元,下降43.9%,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8.1%。至年末,外贸出口已扩大到129个国家和地区。

利用外资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利用外资稳步发展,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26亿美元,增长10.2%。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5个,总投资4.8亿美元,协议外资金额3.2亿美元,增长50.2%。全年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6个,总投资3.4亿美元,协议外资金额2.3亿美元。至年末,有10家列入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在我市投资,在我市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50个,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共有151个。

国际技术劳务合作

开拓多元化海外市场,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全年新办境外企业(机构)3个。年末境外非贸易性企业1个,总投资70万美元,注册资金55万美元。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7项,合同金额1459万美元,派出劳务人员763人。至年末,我市对外劳务合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个。

国家级开发区

哈尔滨开发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开发区现有外资企业357家,累计吸收外资16.1亿美元。全年批准进区外商投资企业59家,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4亿美元。实现增加值121.6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实现进出口总额5.5亿美元,增长28.6%;实现财政收入21.2亿元,增长21.4%。

三、社会事业

科技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全市现有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机构129个,累计建成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年用于科研活动的经费支出24.46亿元,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12.28亿元。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66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36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650件,比上年增长11.0%;授权专利972件,增长12.9%。至年末,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4家,成果转化项目122项。技术市场活跃,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505项,合同成交额9.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5.2%。

教育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2所(含职业高校),成人高校21所。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本科、专科学生8.2万人,比上年增长18.8%;在校学生25.7万人,增长22.0%。招收研究生0.92万人,毕业研究生0.36万人。继续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市区97.0%的中小学达到了规范化学校标准。至年末,全市共有小学2626所,在校学生59.8万人,比上年增加4.0万人,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9%。普通高中154所,在校学生12.2万人,初中537所,在校学生46.9万人,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为42.0%。

文化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市属,下同)18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4个,文化馆23个,公共图书馆19个,博物馆8个,档案馆21个。市直属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共演出1367场,观众达120万人次。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32项,获省级奖59项。哈尔滨电视台5套节目平均每周播出时间1207:52小时;哈尔滨广播电台16套节目平均每日播出时间153:16小时。全国有33个省、市卫星电视节目进入哈尔滨电视网播放。年末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98.2%,广播综合覆盖率99.3%,分别比上年提高0.2和0.1个百分点。

卫生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55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33个,门诊部(所)1001所(含个体诊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23所,妇幼保健机构21所。共有卫生床位3.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万人,注册护士1.4万人。农村卫生院213个,床位0.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5万人。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5.2%。

体育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取得新成就。全年开展各类全民健身及体育竞赛活动逾1000次,全市县级以上群众性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参加人数达300万人次。全市新增40个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配置各类健身器材800件。成功承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冬季运动会,我市代表团荣获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三个第一”。以哈尔滨名义成功举办了2003年国际女子排球赛和第22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至年末,哈尔滨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得金牌9枚、银牌5枚、铜牌10枚;参加全国比赛获金牌76枚、银牌32枚、铜牌23枚。

社会福利与救助

推进福利事业与救助事业的社会化进程,进一步扩大了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的覆盖范围。至年末,全年共有各类收养性单位259家,床位1.3万张,其中社会投资办养老机构60家,床位0.2万张。共收养孤、老、残、幼0.9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至年末,有28.1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全市2.4万重点优抚对象得到了国家定期抚恤补助。

四、人民生活

人口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954.3万人,比上年增加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15.2万人,增加3.4万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454.5万人,增加5.3万人,非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47.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男性人口483.7万人,增加2.9万人;女性人口470.6万人,增加3.1万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8。当年新出生人口73116人,人口出生率为7.69‰;死亡41009人,人口死亡率4.31‰,人口自然增长率3.38‰。

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稳定发展,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全市城镇以上单位从业人数210.7万人,比上年增长0.1%。全年共发放城镇职工工资2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全市安置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12.4万人。年末全市登记失业人数10.6万人,比上年增加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劳务市场日趋规范,全市拥有职业介绍机构213个,全年为30.6万人次失业人员提供了职业介绍服务。

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城市市区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892.7元,比上年增长12.7%;人均消费支出6229.8元,比上年增长13.3%。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2943.2元,比上年增长6.0%;人均生活费支出2024.4元,增长2.9%。市区居民恩格尔系数38.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8.9%。

居民储蓄

城乡居民储蓄跨上新台阶。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153.7亿元,比年初增加175.9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3.6亿元,增加167.8亿元;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1亿元,增加8.1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居住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至年末,市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15.1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6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9平方米。农村砖瓦化钢木结构住房比重达71.4%,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五、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设施

路桥建设快速发展,现代化交通网络格局基本形成,环境综合整治成效突出,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至年末,市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7.2亿元。市区路网建设日趋完善,完成了东直路、香坊大街、乡政街、景阳街等一批路桥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了果戈里大街、三大动力路、哈药路、高丽一条街等综合改造工程,完成了沿江风景长廊、铁路沿线和火车站广场综合改造、会展中心周边拆迁改造一期工程等环境综合整治项目500个。环境清理整顿、居民区环境整治、市内区域整治及灯饰亮化等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深入,共拆除一、二类街路和部分三、四类街路占道房屋设施2360处,3.03万平方米。改造、铺装街路178条,面积43.93万平方米,为21条街路新装路灯,建成灯饰景观街路10条,辟建社区广场10处,建设达标、景观庭院270个,新建街路绿地30条。实施危房棚户改造项目35个,拆迁危房棚户41片,拆迁面积179.4万平方米,3万余户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市区空气质量好于和达到二级的天数为294天,比上年增加9天。降尘年平均值为13.48吨/平方公里·月,比上年减少0.14吨/平方公里·月。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3.4%,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治理超标噪声源1374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1分贝,比上年下降0.1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3分贝,保持上年水平。

城市绿化

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年市区新建公共绿地面积414.4万平方米,新增景观绿地119万平方米。全年植树141万株,栽花铺草136.6万平方米。至年末,建成区绿地面积已达583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46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85平方米。全市绿化覆盖率达31.7%,绿地率达27.3%。

公用事业

城市公共交通、公用事业网络和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市内公交线路达113条,比上年增加5条。公交车运营车辆4019辆,其中空调大巴296辆。全年更新公交车辆899辆。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5.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8%。全年城市供水量3.29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2.15亿立方米。全年城市用电63.8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8%,其中城市居民生活用电16.35亿千瓦时,增长12.9%。年末管道燃气家庭用户69.19万户,增长5.7%。管道煤气普及率75.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字。

2.原国内生产总值从2004年1月1日起改为“地区生产总值”,具体表述为“哈尔滨市生产总值”。哈尔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分组、工业总产值及其分组以及乡镇企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十二县(市)电视台节目已归入省电视台公共频道,因此哈尔滨电视台节目为市区口径。

4.林业总产值与林业产业产值计算口径不同。

5.民营经济统计范围包括私营企业、个体经营户、非国有(集体经济)及非国有(集体经济)控股的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视为民营经济的一部分纳入统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