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哈尔滨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5:10:41 来源:哈尔滨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57次

哈尔滨市统计局

2002年1月24日

2001年,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市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三个基地、一个中心、一座名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步伐,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据初步测算,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6.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93.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540.9亿元,增长12.0%。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2%、41.8%、50.9%。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市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6:35.0:47.4调整为16.6:35.1:48.3。非国有经济全年实现增加值6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3.1亿元,按可比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4亿元,增长1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3.6亿元,增长20.2%。

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5.4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157.8亿元,下降0.5%。今年我市粮食生产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仍然获得较好收成。

实现林业产值7.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完成育苗面积0.7万公顷,增长24.0%;造林面积3.1万公顷,下降30.7%。实现畜牧业产值1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肉类总产量49.5万吨,增长8.0%;年末大牲畜存栏144.6万头,增长5.3%;生猪存栏257.9万头,增长4.1%;家禽存栏4678.5万只,增长5.0%。实现渔业产值6.1亿元,比上年增长3.1%;水产品产量7.8万吨,增长4.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273万千瓦;大中型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到1.2万台和3.8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0.9%和0.6%;化肥施用量(折纯)23.5万吨,增长4.5%,每公顷耕地施肥量达176千克,增长4.1%;农村用电量8.4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5%。已配套机电井9954眼,比上年增长5.1%。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取得较快进展。在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8.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4%;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播种面积13.8万公顷,下降12.7%。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优质水稻种植面积22.7万公顷,优质大豆种植面积21.7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9.7%和10.5%;绿色农业作物播种面积7.1万公顷,增加1.8万公顷,增长34.0%。优质粮食作物覆盖率为84.0%,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

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较好。全市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7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实现营业收入773.9亿元,增长14.1%;实交税金9.5亿元,增长18.5%;实现净利润29.1亿元,增长18.2%。

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7亿元,增长9.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60.7亿元,增长14.8%。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1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26.2亿元,比上年增长9.4%,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产值394.1亿元,增长13.1%。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574.8亿元,增长18.1%。

医药、汽车、食品和电子信息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9.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6%,其中:医药工业完成产值64.1亿元,增长15.8%;汽车工业完成产值84.0亿元,增长13.5%;食品工业完成产值108.5亿元,增长4.1%。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利润总额5.4亿元,增长52.8%;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4.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7.0,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造工作稳步推进。有108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50户国有控股公司按《公司法》进行了规范,10户中小型企业国有资本全额退出。有5户重点企业进入上市核准程序,有3户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募集资金15.9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84.1亿元,增长9.8%;非国有经济投资127.7亿元,增长48.3%,增幅比国有经济高出38.5个百分点。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1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更新改造投资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6%。

大项目投资拉动作用较强,工业投资保持增长。工业完成投资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技术改造投资30.4亿元,增长19.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44.2%提高到47.3%。汽车、医药、食品和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完成投资50.0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62.0%提高到77.8%。大项目对全市投资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包括黑龙江科技馆、环城高速公路、市区内8路14桥、哈飞工业(集团)“十五”技改项目、哈尔滨软件园等一批重点工程在内的大项目强力推进,全年完成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34个,比上年增加10个,共完成投资9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3个百分点。

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主要有:

新建公路:103.34公里;供热能力:蒸汽239吨/小时;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1.2万吨/日;光纤通讯电缆:8731芯公里;内燃机制造:50000台/年;塑料树脂及共聚物25000吨/年;合成纤维聚合物14000吨/年;化学药制剂:粉针剂2750万瓶/年;片剂29650万片/年;胶囊剂11150万粒/年;中成药:1920吨/年;粮食仓储能力44370万公斤。

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90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1%。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它投资竣工项目650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1.7%,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268.0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86.0%,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房地产业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实现增加值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3.9亿元,比上年增长30.6%。竣工商品房面积52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4%;销售商品房面积354.4万平方米,增长31.4%,其中:住宅商品房销售270.6万平方米,增长16.5%。到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366.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7.8万平方米。

建筑业

全市现有建筑业企业730个,实现增加值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全员劳动生产率62000元/人,增长8.5%。实现利税总额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建筑企业施工的单位工程2984项,比上年增加261项,其中:房屋新开工工程995项,增加80个。市区新开工程776项,新开工应招标工程591项,实行招标工程551项,招投标覆盖率达93.4%。竣工的单位工程1687项,比上年增加238项;房屋竣工面积82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9.4万平方米。

建筑工程质量有所提高。“沈、长、哈”三市观摩工程项目24项,其中:获得金杯4项,银杯20项。建筑业单位工程获国家鲁班奖2项,省优质工程53项,市优质工程62项。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能力提高。铁路货物列车发出正点率达到98.8%,货物列车运行正点率达到98.9%;旅客列车发出正点率达100%,旅客列车运行正点率达100%。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全市本地局用程控交换机容量达233万门,比上年增加38万门,程控化比重达100%。全市公用电话用户达3.5万户,比上年增加0.3万户。本地电话户数188.9万户,比上年增长16.3%。市区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话86.2部(不含移动电话),比上年增加4.3部。全市行政村已全部开通电话。各类电信新兴业务快速增加,新增移动电话用户56.7万户,达到175.0万户;IP网注册用户22.8万户,比上年增加5.5万户。

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商品销售稳步增长。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851.1亿元,比上年增长7.8%;实现增加值182.7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3%。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非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4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幅比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高9.3个百分点,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81.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经济零售额274.6亿元,增长13.9%;私营经济零售额46.6亿元,增长17.7%,个体和私营经济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61.7%提高到63.9%。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全年实现零售额95.5亿元,比上年增长3.2%,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19.0%,比上年降低1.3个百分点。

各类商品销售中,吃的商品零售额217.8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43.3%;穿的商品零售额96.1亿元,增长11.4%,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19.1%;用的商品零售额177.5亿元,增长11.7%,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35.3%;烧的商品零售额11.6亿元,增长2.6%,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2.3%。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0,比上年上涨1.0%;涨幅比上年回升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为103.3,比上年回升5.1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伙伴增加,进出口总值平稳增长。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8个,比上年增加32个。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海关口径)1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进口总值6.4亿美元,增长25.9%;出口总值6.2亿美元,下降11.0%。市属外贸企业实现进出口总值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进口总值3.9亿美元,增长32.6%,出口总值3.3亿美元,下降7.2%。

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9项,合同金额1.5亿美元,派出劳务人员990人次。

利用外资发展势头良好。新批准利用外资合同项目126个,比上年增加20个;利用外资协议(合同)金额2.1亿美元,增长30.5%;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外商实际直接投资1.8亿美元,增长10.2%。

开发区发展壮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并后,累计共批准企业3216家,现有外资企业257家,实际利用外资6.0亿美元。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实现税收13.9亿元,增长23.0%。

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45.6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

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95.4亿元,比年初增长17.2%,其中:企业存款525.7亿元,增长9.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66.6亿元,比年初增长9.1%,其中:短期贷款903.9亿元,增长3.8%;中长期贷款526.8亿元,增长16.5%。

证券市场发展日趋规范。证券经营机构发展到24家,证券交易营业部41个,完成总交易额1125.6亿元,比上年下降42.5%,其中:股票交易额1007.4亿元,下降41.4%。拥有证券投资者56.0万户,比上年增长10.9%。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1家,其中:上交所15家,深交所5家,在香港上市公司1家。

保险业继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2.1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0亿元,增长10.0%;人身险保费收入16.2亿元,增长60.4%。全年赔款金额3.0亿元,比上年下降0.4%。

旅游产业

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产品档次不断提高。以冰雪旅游和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产业又有新的发展,现已建成建筑艺术广场、冰雪大世界、丹清河风景区、二龙山和亚布力滑雪场等各类旅游景点、景区101个,形成了生态游、金源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1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5%;旅游总收入55.7亿元,增长23.6%。接待海外旅游者1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其中:外国游客12.5万人次,增长13.5%;华侨、港澳台同胞4.4万人次,下降0.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7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商品性收入1816万美元,增长14.1%;劳务性收入4885万美元,增长16.8%。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市政重大工程建设

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5.7亿元,比上年增长0.8%。二环快速干道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花园街拓宽改造、道外十四道街至南岗宣化街跨线桥工程等8路14桥重点路桥工程竣工,城市现代化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展开,全年共拆除628条街路上各类占道房屋、设施,撤消106处马路集贸市场,辟建64处室内市场,整治改造了保护建筑鞑靼清真寺及周边环境,铺装改造街路139条,建成达标景观庭院342个,新建红星休闲健身广场、建设街步行街、宽城景园等一批城市广场和特色景点,城市灯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全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污染治理投入资金16.5亿元;全市建成区内均为烟尘控制区;环境噪声达标区27个,达标面积107.3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7.3平方公里。市区环境保护系统共有各级环境监测站8个,环境监测人员162人。市区空气中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为0.24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37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均值为0.048毫克/立方米;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89.0%,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4.2%。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名次比上年前移2位,城乡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进一步加强,车辆更新步伐加快。撤销市区主干道小公共汽车407台,补充公交客运车辆273台,全年更新车辆566台。到2001年末,城市公共交通营运线路达100条,比上年增加2条;营运车辆3365辆,其中:空调大巴271辆;全年客运量5.0亿人次。市区拥有出租汽车11556辆,比上年增加1145辆。

环境卫生和绿化

全市环卫系统拥有环卫车辆422辆。全年清运垃圾127.5万吨,比上年增加8.7万吨。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全年植树24万株,栽花铺草96万平方米,建成大型绿地83片,新增公共绿地面积49万平方米,到年末建成区绿地面积已达515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9.9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4.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

科技

全市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31个,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5万人。用于科研活动的经费支出22.6亿元,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8.5亿元。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38项,其中:科技攻关项目150项,星火项目20项,火炬项目22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项,微机推广应用项目11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945项,其中:国际先进科技成果174项。受理专利申请1500项,授权专利800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981项,成交金额8.7亿元,比上年增长3.5%。

教育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9所,招生5.8万人,比上年增长15.4%;在校学生16.7万人,增长26.0%;在校研究生1.3万人,增长29.4%。成人高校招生4.2万人,在校生10.6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66.0万人,比上年增长2.3%。各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生8.5万人。小学在校生59.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4万人,成人技术培训98.3万人。

文化

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8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6个,文化馆21个,公共图书馆19个,博物馆8个,档案馆21个。市直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共演出1619场,观众达146万人次;获国际级奖励4项,获国家级奖励15项,获省级奖励34项。图书馆藏书322万册;出版图书1.0亿册;发行报刊5.2亿份;发行杂志0.6亿册。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调频转播台139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有电视台1座,1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卫生

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128个,床位3.5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438个,床位3.3万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7万人,其中:医生2.1万人;护师、护士1.5万人。全市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3个,卫生技术人员0.3万人;妇幼卫生机构21个,卫生技术人员0.1万人。农村有卫生院211个,床位0.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6万人。

体育

在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中,我市运动员共获得金牌46枚,银牌45枚,铜牌43枚。独具北方特色的“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中,全市共浇冰场400处,“上冰雪”人数达40万人,有5个区和5个县(市)被评为省级“上冰雪”活动先进单位。

四、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总人口941.1万人,比上年增加6.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07.4万人,增加3.7万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500.2万人,增加0.6万人;非农业人口440.9万人,增加5.9万人。男性人口477.5万人,增加3.2万人;女性人口463.6万人,增加3.2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8.07‰,人口死亡率4.34‰,人口自然增长率3.73‰,比上年增加0.07个千分点。

劳动就业

全市共有从业人员258.3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其中:城镇职工210.0万人,下降1.3%;私营个体从业人员45.2万人,增长14.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1万人,登记失业率3.04%,比上年减少0.98个百分点。全年共发放城镇职工工资1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670元,比上年增长14.8%。认真实施再就业工程,有10.86万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居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据对500户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进行的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07元,比上年增长13.8%;人均消费性支出5045元,增长11.9%;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43.1%下降到40.8%。城市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10.4台,比上年增加2.2台;微波炉15.4台,增加4台;移动电话14.8部,增加2部;钢琴2架,增加0.4架;影碟机35.8台,增加4.2台。据对6920户农村居民家庭生活进行的抽样调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18元,比上年增长5.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08元,增长3.0%。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53台,比上年增加6台;摩托车20辆,增加2辆;彩色电视机73台,增加13台;电冰箱12台,增加3台;录放像机4台,增加1.2台。

居民储蓄

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31.4亿元,比年初增加117.0亿元,增长16.4%,其中:城镇储蓄783.7亿元,增长16.8%;农村储蓄47.7亿元,增长9.4%。

居住水平

城乡人民居住状况进一步改善。住宅建设完成投资96.8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市区住宅建设投资71.9亿元,增长30.4%。全市竣工住宅面积86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市区竣工住宅面积563.8万平方米,增长34.5%。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9.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上年的18.4平方米提高到18.61平方米;农村砖瓦和钢木结构住房比重为68.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城市水、电、煤气供应

全年城市供水总量3.4亿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2.1亿吨,比上年增长7.3%。城市用电量55.5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9%,其中:居民生活用电13.3亿千瓦小时,增长3.9%。到年末,煤气干线管道长度1704公里,比上年增加29公里;煤气供气总量3.0亿立方米,增长5.3%;煤气用气人口达到187.9万人,比上年增长4.5%;管道煤气普及率67.0%,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全市有86万企业职工参加了社会保险部门的基本养老保险,有33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由上年的每月182元提高到200元。失业保险机构为16万人次失业职工提供了失业救济,发放失业救济金4486万元,比上年增长47.0%。全市95%的乡镇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保险的人数达45万人。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96%和100%。

社会福利和救助

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救济保障制度改革取得成效。全市共有国家和集体办各类福利院、敬老院210个,床位1.1万张,收养孤、老、残、幼0.8万人。随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各区、县(市)都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有2.8万人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字。

2、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分组、工业总产值及其分组以及乡镇企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哈尔滨市公安局户籍人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