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哈尔滨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5:09:55 来源:哈尔滨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581次

哈尔滨市统计局

2001年1月18日

2000年,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五个工程”,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九五”时期,全市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85.8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2362.3亿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量最大的一个时期,年均增长11.8%,比“八五”时期平均增速高0.3个百分点。2000年是“九五”时期经济发展最好的一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7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340.0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486.0亿元,增长12.4%。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52.3%、44.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359元,比上年增长12.2%。

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全市经济结构(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9.9:31.3:48.8调整为17.6:33.9:48.5。非国有、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非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5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0%,与上年持平;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0%,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加。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85.3亿元,按可比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8亿元,增长15.1%。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7.1亿元,增长12.4%。

农业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在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8.6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7%;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15.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4.3%。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优质水稻种植面积22.6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22.0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加2.6万公顷和5.6万公顷。粮食作物的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今年我市粮食生产在结构性调整和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抗灾自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粮食总产量达69.5亿公斤,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农业产值158.1亿元,下降3.0%。

实现林业产值7.5亿元,比上年增长3.4%;完成育苗面积0.5万公顷,增长10.6%;造林面积4.6万公顷,下降11.8%。实现畜牧业产值10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肉类产量45.9万吨,增长7.2%;大牲畜存栏137.3万头,增长1.7%;生猪存栏247.7万头,增长7.5%;家禽存栏4456万只,增长1.6%。实现渔业产值5.9亿元,比上年增长2.6%;水产品产量7.5万吨,增长2.6%。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28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2%;大中型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载重汽车分别达到1.2万台和0.3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18.4%;化肥施用量(折纯)22.5万吨,每公顷耕地施肥量达169千克;农村用电量8.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1.3%,每公顷耕地用电量615千瓦小时,增长11.6%。已配套机电井9475眼,比上年增长4.0%。

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全市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5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实现营业收入672亿元,增长20.9%;实现税金7.9亿元,增长19.3%;实现利润27.4亿元,增长15.8%。

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完成工业总产值10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461.4亿元,重工业完成产值54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4%和19.1%;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产值370.6亿元,增长22.2%;非国有工业完成产值640.5亿元,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510.7亿元,占76%。

优势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市医药、汽车、食品和机电成套设备四大优势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1.2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3.7%,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工业完成产值65.4亿元,增长54.1%;汽车工业完成产值77.1亿元,增长36.6%。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新进展。有44户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哈尔滨轴承集团、哈尔滨化工二厂等13户企业列入国家经贸委债转股企业名单,哈尔滨糖厂依法实施破产,和平糖厂和黑龙江制糖机械厂被国家列入实施政策性破产企业名单;全市有62.4%的企业摆脱困境,提前实现三年脱困的目标。有3户企业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3.7亿元。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25.9%;实现利税增长63.1%,扭转了连续9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企业亏损面比上年降低3.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3.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4.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5.6%,提高1.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2.9%,提高0.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71.2%,降低1.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0.6%,提高1.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3934元/人,增长28.7%;产品销售率98.8%,提高0.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增幅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59.8亿元,增长21.4%;非国有经济投资93.9亿元,增长32.6%,增幅比国有经济高11.2个百分点。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1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更新改造投资39.1亿元,增长27.1%。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加幅度较大,优势行业投资步伐加快。工业完成投资5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技术改造投资25.5亿元,增长42.6%,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37.9%提高到44.2%。汽车、医药、食品和机电成套设备四大优势行业完成投资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32.3%提高到35.9%。

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主要有:中成药2424吨/年,胶囊剂5.1亿粒/年,片剂260万粒/年,方便主食品3783吨/年,水泥16.5万吨/年,服装193万件/年;新建公路51公里,改造公路10公里,增加粮食仓储15.7亿公斤,高等院校、中等院校等学生席位4.07万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06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1%。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竣工项目83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3.1%,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19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78.4%,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4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0%。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45.2%。竣工商品房面积445.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5.5%;销售商品房面积269.78万平方米,增长66.1%,其中:住宅商品房销售232.33万平方米,增长70.5%。到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238.6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5.87万平方米。

建筑业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全员劳动生产率57143元/人,增长16.1%。实现利税总额5.0亿元,比上年增长7.5%。建筑企业施工的单位工程2723个,比上年增加392个,其中:新开工工程2009个,增加368个。全市新开工应招标工程975个,实行招标工程936个,招投标覆盖率达9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竣工的单位工程1449个,比上年增加214个;工程质量优良品率3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建筑业单位工程获国家鲁班奖2项,省优质工程44项,市优质工程57项,“沈、长、哈”三市联检优质样板工程17项。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8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2.5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全市本地局用程控交换机容量达194.7万门,比上年增加11.9万门,程控化比重达100%。全市公用电话用户达3.73万户,比上年增加0.48万户。本地电话户数162.50万户,比上年增长20.3%。市区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话81.3部(不含移动电话),比上年增加10.5部。全市已通电话的行政村3019个,比上年增加25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5.7%。各类电信新兴业务迅猛发展,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9.7万户,达到100.67万户;IP网注册用户6.46万户,比上年增加4.34万户。

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5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

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全年实现零售额92.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20.3%,比上年降低1.7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上升,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非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3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79.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经济零售额241.0亿元,增长14.1%;私营经济零售额39.6亿元,增长15.5%,个体和私营经济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59.6%提高到61.7%。

各类商品销售中,吃的商品零售额198.4亿元,比上年增长9.7%,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43.6%;穿的商品零售额86.2亿元,增长9.6%,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19.0%;用的商品零售额158.9亿元,增长11.8%,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34.9%;烧的商品零售额11.3亿元,增长9.5%,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2.5%。

物价水平略有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2,比上年上涨0.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8.8,比上年下降1.2%,与上年相比,两种价格指数分别回升3.0个和1.9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海关进出口总值1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1%,增幅比上年提高24.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总值5.1亿美元,增长6.7%;出口总值7.0亿美元,增长26.1%,增长幅度分别比上年提高12.1个和35.2个百分点;进出口比较,实现贸易顺差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倍。市属外贸企业实现进出口总值1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0%,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总值5.6亿美元,增长18.5%,出口总值4.7亿美元,增长10.8%,增长幅度分别比上年提高15.4个和9.8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规模扩大。新批准利用外资合同项目106个,签订利用外资协议(合同)金额1.6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外商实际直接投资1.67亿美元,增长10.6%。到年末全市有三资企业1673家,实现销售收入9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年共签订技术引进合同8项,成交金额469.6万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工程3项,合同金额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0%;新签劳务合作合同10项,派出人数1230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163家,其中:三资企业188家,投资总额7.42亿美元。当年协议引资913万美元,实现利税2.8亿元,增长13.0%。完成工业产值134.2亿元,实现税收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0%和39.0%。

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批准企业1671家,其中:三资企业373家,投资总额16.8亿美元;内联企业1298家,注册资本54.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85.0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实现税收6.1亿元,增长27.1%。

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78.54亿元,比上年增长8.8%,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8%。

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在国家积极的货币政策指导下,我市金融机构存款与贷款均有较大规模的增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2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企业存款448.8亿元,增长19.6%。各项贷款余额10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中长期贷款155.4亿元,增长9.2%。

证券市场日趋规范。证券经营机构发展到27家,证券交易网点42个,完成总交易额1957.25亿元,比上年增长68.2%,其中:股票交易额1718.48亿元,增长88.4%。拥有证券投资者50.45万户,比上年增长5.7%。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9家,其中:上交所14家,深交所4家,在香港上市公司1家。

保险业务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5亿元,增长7.6%;人身险保费收入7.0亿元,增长15.8%。全年赔款金额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0%。

旅游产业

以冰雪旅游和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年初新推出的第一届冰雪大世界等景区、景点,以及生态游、金源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全年接待海外旅游人数1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2%,其中:外国游客11.0万人次,增长10.0%;华侨、港澳台同胞4.5万人次,增长1.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7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商品性收入1591万美元,增长36.2%;劳务性收入4181万美元,增长27.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市政重大工程建设

“城市形象”工程取得重大成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一年一变样”的目标。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5.42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全长30.5公里的机场高速公路10月份全线通车;连结6个区的二环快速干道10月中旬西线、南线、东线23.4公里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重大进展,新建了中心休闲广场、新世界广场、母亲广场等13处城市广场;道里建国公园、道外靖宇公园等5处公园改造成开敞式休闲公园;建成了南通大街、东直路、新阳路等一批景观大道。拆除违章占道及设施110万平方米,改造背街巷道191条、居民庭院370个,城市形象发生明显变化。

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污染治理投入资金16.2亿元;全市建成区内均为烟尘控制区;环境噪声达标区26个,达标面积100.22平方公里。市区环境保护系统各级环境监测站达到8个,环境监测人员161人。市区空气中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为0.24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3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均值为0.024毫克/立方米;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89%,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8%。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24项指标均好于上年,“一控双达标”工作任务基本完成,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不断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营运车辆更新步伐,部分线路增加豪华空调营运车辆。到年末,城市公共交通营运线路达98条,比上年增加2条,其中:有11条线路增加了空调汽车。公共交通营运车辆3631辆,比上年增加211辆,其中:空调大巴270辆;全年客运量5.5亿人次,增长6.9%。市区拥有出租汽车10411辆,比上年增加1463辆。

环境卫生和绿化

市区环卫系统共拥有环卫车辆533辆,清运垃圾127.68万吨,清扫面积3505万平方米。市区新建成大型绿地93片,在1999年市区绿化状况普查的基础上,到2000年末建成区绿地面积5056.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8.6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4.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5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

科技

全市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发展到134个,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6万人。用于科研活动的经费支出13.9亿元,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5.9亿元。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62项,其中:科技攻关项目163项,星火项目27项,火炬项目26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项,微机推广应用项目13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917项,其中:国际先进科技成果194项。受理专利申请1283项,授权专利905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032项,成交金额8.3亿元,比上年增长4.7%。

教育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1所,招生5.0万人,比上年增长16.6%;在校学生13.3万人,增长26.4%;在校研究生1.0万人,增长27.6%。成人高校招生3.3万人,在校生8.7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64.5万人,比上年增长7.0%。各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生9.4万人,比上年增长2.4%。小学在校生67.2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9万人,成人技术培训116.7万人。

文化

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8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6个,文化馆21个,公共图书馆19个,博物馆8个,档案馆21个。市直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共演出1524场,观众达126万人次;获国家和国家系统奖励13项,获省级奖励23项,话剧《脊梁》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演出奖。图书馆藏书304万册;出版图书1.0亿册;报刊5.5亿份;杂志0.7亿册。全市共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调频转播台139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有线电视台1座,1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0%,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卫生

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178个,床位3.5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492个,床位3.3万张。全市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7万人,其中:医生2.1万人;护师、护士1.5万人。全市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4个,卫生技术人员0.3万人;妇幼卫生机构21个,卫生技术人员0.1万人。农村有卫生院261个,床位0.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6万人。

体育

在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中,我市运动员共获得金牌45枚,银牌46枚,铜牌42枚。在黑龙江省第九届运动会上我市获团体总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三项第一。哈尔滨市被评为全省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市。

四、人民生活

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形势稳定。全市从业人员258.0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其中:城镇职工人数213.4万人,下降0.8%;私营个体从业人员44.6万人,增长6.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1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登记失业率3.0%,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全年共发放城镇职工工资148.5亿元,比上年增长9.9%;职工平均工资6980元,比上年增长10.6%。

再就业工程

根据发展与就业并行,安置与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原则,全市多形式、多方位、多渠道开辟就业门路,有8.2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了再就业。

居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据对500户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进行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32元,比上年增长11.9%;人均消费性支出4508元,增长6.9%;城市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45.7%下降到43.1%。城市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8.2台,比上年增加6.5台;微波炉11.4台,增加1.4台;移动电话12.8部,增加8.1部;家用空调4.6台,增加3.9台;钢琴1.6架,增加0.3架。据对6920户农村居民家庭生活进行抽样调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77元,比上年增长2.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1元,比上年增长1.6%。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47台,比上年增加8台;摩托车18辆,增加7辆;彩色电视机60台,增加14台;录放像机2.8台,增加1.4台;大型家具308件,增加7件。

居民储蓄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继续扩大。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4.1亿元,增长4.8%,其中:城镇储蓄670.5亿元,增长4.5%;农村储蓄43.6亿元,增长8.6%。

居住水平

城乡人民居住状况得到改善。全年住宅建设完成投资73.6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市区住宅建设投资55.2亿元,增长42.5%。全市竣工住宅面积72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7.4万平方米,其中:市区竣工住宅面积419.1万平方米,增加118.1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9.0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上年的18平方米提高到18.4平方米;农村砖瓦和钢木结构住房比重为67.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市水、电、煤气供应

城市供水总量3.43亿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1.97亿吨,比上年增长1.7%。城市用电量52.4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居民生活用电12.8亿千瓦小时,增长4.1%。煤气管道长度1604公里,比上年增加99公里;煤气供气总量2.85亿立方米,增长5.9%;管道煤气普及率64.2%,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有88万企业职工参加了社会保险部门的基本养老保险,有30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失业保险机构为8.6万人次失业职工提供了失业救济,发放失业救济金1999万元,比上年增长80.4%。全市98%的乡镇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保险的人数达45万人。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94%和95%。

社会福利和救助

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救济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国家和集体办各类福利院、敬老院255个,床位1.1万张,收养孤、老、残、幼0.8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各区、县(市)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有2.9万人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字。

2、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分组,工业总产值及其分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00年全市人口数见哈尔滨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