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佳木斯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5-24 18:00:25 来源:佳木斯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645次

佳木斯市统计局

2011年3月18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十项重点工程”,全面推进“两区两带一城”建设,成功克服了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科学跨越发展,经济总量翻番,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和省“双一”目标任务。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32.5%;第三产业增加值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宏观调控取得显着成效,市场物价水平趋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3.7%,仍在可控范围内。从商品类别看,呈现“四升四降”趋势。食品价格上涨9.5%、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9%、居住价格上涨2.1%;衣着价格下降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3.2%、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3%。

城乡新就业1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3%以下;企业养老保险累计新增参保1.2.万人,富锦市和郊区新农合试点新增参保7.4万人,已有60周岁以上农民4.8万人享受到了基础养老金。全市城镇居民医疗参保新增10.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1.5万人。城市低保户达到12.1万人,农村低保达到12万人,人均补差额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落实廉租实物配租房4886套,新增住房租金补贴1324户。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粮食生产登上百亿斤台阶。全年粮食总产量5755961吨,增长20.9%,其中:水稻产量2231382吨,增长26.3%;玉米产量2345271吨,增长34.2%;大豆产量1050332吨,下降5.4%。经济作物中,烟叶产量9779吨,增长10%;烤烟产量8982吨,增长8.4%。

畜牧养殖业稳定增长。全市实现畜牧业总产值6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8.2%。年末奶牛存栏49664头,比上年增长3.2%。肉、蛋和牛奶产量分别增长20.6%、12.2%和10%。水产品产量4.9万吨,同比增长16.7%。

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如下:

计量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吨  290596  20.6

其中: 猪肉  吨   214816   23.3

牛肉  吨  33877   16.0

羊肉  吨   8510   13.5

禽肉  吨  33126   10.8

禽蛋产量   吨  69544   12.2

牛奶产量   吨   112606  7.6

大牲畜年末存栏 头   551086   10.8

其中:奶牛存栏 头  49664  3.2

生 猪 存 栏  头  2104359   24.0

山 羊 存 栏  只   233262   10.8

绵 羊 存 栏  只   486772  9.1

家 禽 存 栏   百只  104311  3.6

建设了10万亩以上的优势种植产业带10条,规模化生产面积300万亩,实现了三年1000万亩目标。全市农田水利投入近3亿元,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灌溉能力进一步增强。三大新建灌区和老灌区续建提升灌溉能力303万亩,水稻面积新增90万亩,达到448万亩。全市农业科技园区达到851个,带动重点农业技术覆盖率达到90%。农村综合改革进展顺利,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实现267万亩,增长30.2%。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3个。农村劳务经济成效突出。全市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累计转移劳动力35.2万人,劳务收入达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5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0.25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13万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截止到2010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286万千瓦,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10.8万台,大中小型配套农具13.3万台(套),各类联合收获机5929台,水稻插秧机12299台,全市拥有100马力以上的轮式拖拉机538台,农田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8.6%,全年农村用电量40798万千瓦小时,增长5.7%。

新农村建设取得显着效果。全市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达到954个,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00余户,可加工粮食270万吨,占全市粮食产量的60%以上。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65家。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成效显着。全市有43个(乡)镇98个村实施沼气“一池三改”,即改圈、改厕、改厨,完成沼气池建设14920户。清运垃圾16万吨,植树21.59万株。县、乡、村已硬化的道路能绿化的路段全部实现绿化,县级以上公路实现100%绿化,乡村公路实现85%以上绿化。省级试点村100%实现村屯“四旁”绿化。目前乡镇自来水普及率76.5%,村屯自来水普及率55.8%。农村房屋砖瓦化率7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13.1亿元,比上年增长3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6.6亿元,增长30.9%。实现工业总产值322.2亿元,增长58.8%,其中,轻工业产值140.1亿元,增长53.4%,重工业产值182.0亿元,增长63.2%,新产品产值10.8亿元,下降0.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计量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万千瓦时   464398  22.8

塑料制品   吨   44925  1319.0

水泥   吨   3143061  96.0

机制纸及纸板   吨   68787  64.8

小型拖拉机   台  8211  33.4

家具   件   41434  37.2

精制食用植物油 吨   81000  19.8

大米   吨   1714772  16.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配混合饲料   吨   94698   9.9

白酒  千升   5013   263.8

啤酒  千升   155314  16.2

收获机械   台  8607   3.1

交流电动机  千瓦  9951674  37.1

平板玻璃   重量箱   1703267   -29.1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持续快速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3.27,比上年提高48.8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289675万元,比上年增长69.7%,实现利润总额190958万元,比上年增长93.8%。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35884万元,增长74.6%,实现利润总额155554万元,比上年增长87.2%。

建筑业稳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208272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全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679264万元,增长46.5%,实现竣工产值437647万元,增长17.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02.9万平方米,增长49.6%,竣工面积348.9万平方米,增长31.1%。招投标面积继续扩大,全市实行投标承包面积达317.1万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6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领域立足在重点产业的大项目建设上取得突破,着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投资总额创历史新高,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6亿元,比上年增长45.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7.7亿元,比上年增长83.2%;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7.7亿元,比上年增长338.3%。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8亿元,比上年下降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9.5亿元,比上年增长22.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7.6亿元,比上年增长64.1%。城镇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3.4:47.5:49.1调整为2.4:41.0:56.6。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工业投资80.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32.0%,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1%;基础设施投资增势强劲,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3.2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9.2%;房地产市场持续走旺,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7.7亿元,比上年增长83.2%。商品房销售面积24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8.1%,其中住宅201.8万平方米,增长68.7%;商品房销售额66.6亿元,比上年增长85.9%,其中住宅49.1亿元;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2772元/平方米,其中住宅2435元/平方米。

年内全市施工项目个数464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53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129.9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80公里;其它发电机组容量19.5万千瓦;新建公路150公里,改建公路218.5公里。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持续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全市消费领域深入实施“家电下乡”、“万村千乡”、“以旧换新”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城市中心商业区服务功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农村市场消费迅猛增长。反映全社会居民消费水平的综合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度首次突破两百亿元大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渐明显。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农村市场发展强劲。全市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2亿元,增长19.3%;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亿元,增长19.9%,增幅高于城镇0.6个百分点。批发业增速加快,零售业平稳增长。全市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66.9亿元,增长31.7%;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77.3亿元,增长25.8%。住宿餐饮业发展势头良好。随着大众消费和商务活动消费日益增多,在旅游消费和节假日消费的强有力拉动下,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得到长足发展,营业额显着增加。全市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实现5.8亿元和23.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9.9%和25.6%。限上企业运行平稳,限下企业发展转快。全市限上批零贸易及住宿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增势平稳;限下批零贸易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增幅高于限上企业5.3个百分点。消费结构继续优化,消费品位进一步提升,统计结果显示,居民用于娱乐、休闲和享受型的商品销售持续走旺,家具、家用电器、音像制品、金银珠宝和通讯器材类的商品销售增幅明显高于居民平均消费增幅。家庭小轿车销售增长较快,据限上汽车销售企业统计结果显示,家庭用轿车销售额比上年增长34.3%。

六、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规模不断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额稳定增长。积极克服俄罗斯市场政策调整等不利影响,坚持调结构、树品牌,积极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培育外贸主体,推进对俄经贸合作适应性战略调整,大通道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泊位14个,新增吞吐能力614万吨,全市五个水运口岸的千吨级泊位达到59个,水运、陆路对俄总运输能力提升到1505万吨。在二十一届哈洽会上签订国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0项,金额9561.8万美元,签订国外贸易14.6亿美元。成功承办中俄(佳木斯)农机展销洽谈会,达成合作项目总金额7.9亿美元,签订对俄农机及农业类贸易与合作项目3.6亿美元。外经贸主体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97家,其中超千万美元的企业53家,超亿美元的企业8家。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3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2%。其中,进口总额2.1亿美元,增长27.5%,出口总额28.4亿美元,增长52.3%。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24.9亿元,比上年增长51.4%,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0.2亿美元,下降20.8%,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4.2亿美元,增长168.0%,其他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1.2亿美元,下降40.2%。从企业性质看,国有、外资和私营企业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6.1%、65.0%和49.7%,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2%、1.2%和95.7%。

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取得积极成效,对俄、东盟和欧盟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对俄贸易进出口完成72211.6万美元,同比增长56.6%,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3.7%。其中:出口完成52105.9万美元,同比增长68.8%;进口完成20105.7万美元,同比增长31.7%。对东盟进出口总值50937.6万美元,同比增长107.4%,占全市进出口比重16.7%,对欧盟进出口总值26771.7万美元,同比增长17.7%,占全市进出口比重8.8%。对亚洲进出口142531.1万美元,同比增长62.5%;对北美洲进出口26863.8万美元,同比增长25.1%;对拉美洲进出口10083.7万美元,同比增长53.5%。对台湾、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进出口也有很大增长,分别增长101.2%、44.2%、23.4%、40.1%和37.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10年,全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5亿元,比上年增长57.0%;实际利用外资1.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0%。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签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5项,合同金额达65000万美元。其中:对俄合作项目33项,合同金额15000万美元。对俄劳务输出2307人次。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吞吐量3355.1万吨,比上年下降2.2%。其中,铁路320万吨;公路2905万吨,增长13.2%;水运130万吨,增长58.3%;航空1053.4吨,增长103.5%。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466.2万人,增长11.6%。其中,铁路506万人,增长2.8%;公路2918万人,增长13.1%;水运23万人,增长34.5%;航空19.2万人,增长15.4%。

邮电通信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5亿元,增长9.2%,邮政业务总量1.1亿元。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67.0万门,比上年增加168.5%;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0.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4.6万户,增长15.8%;年末全市互联网接入业务用户达21.9万户,增长34.4%;长途光缆总长度12256公里。

旅游业发展加快。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55.4万人,比上年增长15.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1.4亿元,增长12.9%。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41万人,增长15.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9亿元,增长16%;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4.4万人,增长17%,创造旅游外汇收入3369万美元,增长52.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税源培育取得明显成效。全市财政总收入50.2亿元,比上年增长62.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9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增值税完成2.4亿元,增长7.2%,营业税完成4.8亿元,增长46.2%,企业所得税完成3.0亿元,增长71.1%,个人所得税完成1.1亿元,增长45.8%。全年实现基金收入10.1亿元,比上年增长423.8%。全市财政总支出133.0亿元, 比上年增长44.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21.8亿元,增长37.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1亿元,增长16.2%,教育支出16.5亿元,增长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0亿元,增长2.3%,医疗卫生支出8.7亿元,下降7.1%,城乡社区事业支出6.1亿元,增长45.5%。全年基金支出1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7.2%。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结构趋于合理。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1.1亿元,较年初增加87.1亿元,增长16.0%,其中企业存款90.1亿元,较年初增加19.4亿元,增长27.5%;储蓄存款443.2亿元,较年初增加49.5亿元,增长12.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2.3亿元,较年初增加61.4亿元,增长21.9%,其中,短期贷款204.7亿元,较年初增加36.4亿元,增长21.6%,个人贷款及透支70.4亿元,较年初增加4.6亿元,增长7.0%。中长期贷款132.1亿元,较年初增加33.1亿元,增长33.4%,其中,个人贷款78.8亿元,较年初增加34亿元,增长43.7%,个人消费贷款32.6亿元,较年初增加13.6亿元,增长71.8%;单位贷款53.2亿元,较年初增加9.1亿元,增长20.6%;经营贷款18.3亿元,较年初增加12.3亿元,增长205.4%;固定资产贷款34.9亿元,较年初减少3.2亿元,下降8.5%。

保险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全年保险业业务收入216186万元,其中,财产险收入58683万元;寿险收入157503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招生7958人,在校生30706人,毕业生8164人,在校研究生1125人,毕业研究生306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6197人,在校生14573人,毕业生6095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0359人,招生4204人,毕业生2399人。普通中学153所,招生48007人,在校生154317人,毕业生4519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0所,招生2897人,在校生11187人,毕业生3914人;小学390所,招生32279人,在校生187022人,毕业生32224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招生93人,在校生632人,毕业生45人。

科技创新能力显着提升。年末全市国有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418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2301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4291人。

科技科研成果显着。2010年共产生市级科技成果81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42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6项。向省科技厅推荐科技成果6项,全市获得省科技奖8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201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省级创新型培育企业达到11家,获得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3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增长率达到22.3%。电机公司、常发佳联重大项目获得省政府立项,分别获得2000万及1500万元的支持。组织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共申报项目7项,落实5项,共落实资金380万元。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共组织申报省级项目50项,落实省项目28项,全年共落实资金 135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6%,全市通广播电视的乡镇和行政村达到100%。全市图书馆年末藏书73.4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39.3万人次。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62个,其中医院78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0224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7235张。卫生技术人员1263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087人,注册护士4329人。妇幼保健院、站18个,实有床位297张,卫生技术人员708人。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2个,实有床位1228张,卫生技术人员89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个,卫生技术人员474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92个,实有床位1464张,卫生技术人员1278人。

体育事业取得优异成绩。2010年,我市成功承办黑龙江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取得了组织、参赛双丰收,承办项目数量为各承办地市最多,并获得国家、省的高度评价,被评价为国家级赛事水平;同时,参赛成绩取得历史最佳,实现了奖牌总数第四名(其中金牌96.5枚,银牌108枚,铜牌115枚)、冬季项目总分第三名、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86元,比上年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11元,增长25.0%。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3.8%,城镇为37.14%。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5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1.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5万人(在职),其中,企业参保人数21万人,机关参保人数2.5万人。截止到2010年末,离退休人员14.5万人,其中,企业13.5万人,机关1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18.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96.2万人,其中居民58.5万人,职工37.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离休人员0.34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达4593张,收养4408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29处。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4656万元,提取社会福利资金1428.5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216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

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363人,各级环境监测站7个。建成烟尘控制区29个,总面积55.51平方公里;建成噪音达标区24个,达标区面积44.36平方公里。全年出动环境执法人员8300人次,检查企业5700家(次)。

生态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有自然保护区2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43688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251939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面积143656公顷。

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加大。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通过积极推进环保、节能、循环经济等项目建设,有效地提高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取得积极效果。据初步测算,全市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9%。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据拟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上正式对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