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大兴安岭地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9:53:06 来源:大兴安岭地区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40次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统计局

2003年2月20日

2002年,全区人民在地委、行署、林业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加快特色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四大工程”,打好“四大战役”,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成绩显著。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10.5%;第二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6.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226元,增长8.3%,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4:45.7:40.9调整为13.9:45.7:40.4。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2002年,全区国有小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所有制结构进一步改善,非国有经济以多种形式向多领域拓展。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2年,全区帮扶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成效显著,城镇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并在保证城镇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又对1685名农村贫困人口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48元,同比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2922元,同比增长5.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压力增大,消费物价走低,结构调整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

二、农业

2002年,我区农业战线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走效益型农业的发展道路,狠抓绿色、特色作物种植,战胜了春季低温,春夏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共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534万元,比上年增长12.1%。

粮食产量喜获丰收,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调减的情况下,全年我区粮豆薯总产量完成179760吨,比上年增长5.9%,优质农作物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在85%以上。

绿色食品产业继续壮大。年末全区绿色食品认证个数达15个,AA级绿色食品认证3个,占全省的20%,绿色食品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继续深入实施,完成当年造林面积6373公顷,迹地更新面积9232公顷,森林管护面积7668925公顷。

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区完成畜牧业总产值1879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3%,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6.3%,提高了2.3个百分点。奶牛存栏1633头,增长37.3%;牛奶产量2592吨,增长214.2%。猪牛羊等肉类总产量10106吨,增长3.2%。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1.5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3%。拥有农用拖拉机7559台,增长2%;农用运输车1084辆,与上年基本持平。由于加大了绿色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化肥使用量,使2002年化肥施用量(折纯)下降20.7%,为5137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我区工业面对主产品——木材产量依然调减的压力,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通过企业的积极努力,全区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平稳发展,总量规模不断扩大,非国有工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2002年,全区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79896万元,比上年增长2.9%,总量比2001年增加16496万元。木材产量比上年减少12.8万立方米。国有工业和非国有工业的产值比重由上年的67.1∶32.9调整为今年的65.2∶34.8;木材采运业和非木材采运业的产值比重由上年的35.9∶64.1调整为今年的35.0∶65.0。

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的影响,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全区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80358万元,比上年增长71.3%,其中:建筑、安装工程77940万元,比上年增长74.7%;实现利润643万元,全年施工房屋面积3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竣工房屋面积2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2年我区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大了争取国家投资的力度,调动地方、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增长的好势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0968万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天保事业费后完成投资145313万元,比上年增长45.8%。在全部投资中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7095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占总投资的89.7%。

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5081万元,比上年增长18.8%,扣除天保费用后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9408万元,比上年增长63.7%;更新改造投资14273万元,比上年下降17.6%;其他投资14321万元,比上年增长18.9%;房地产开发投资7311万元,比上年增长1.1倍。从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23898万元,比上年下降16.5%;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07088万元,比上年增长1倍。

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生产能力有:新建、改建公路63.2公里,新建会展中心12155平方米,新建中小学建筑面积8982平方米,城市防洪堤长度5.95公里,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0.8万吨/日。

作为我区重点项目的天保工程2002年完成投资9035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6%,其中:中央基建完成投资31万元,比上年下降84.1%;天保转产项目完成投资4653万元,比上年下降57.7%;中央财政事业费85673万元,比上年下降15.4%。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随着我区国民经济发展形势的总体趋好,我区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2595万元,比上年增长6.6%,增幅比上年快1.0个百分点。其中:县级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9238万元,增长6.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357万元,增长7.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达110027万元,增长7.1%,餐饮业继续保持高幅增长实现零售额为15211万元,增长14.3%,其他行业零售额为47358万元,增长3.2%;从商品类别看:食物类商品零售额为76200万元,增长5.2%,穿着类商品零售额为32707万元,增长10.3%,用品类商品零售额为42311万元,增长7.2%。城乡集贸市场商品货源充足,全年实现商品成交额67883万元,同比增长4.0%。

市场物价持续走低。全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回落2.2%,完成年度的调控目标。分类别看,八大类中仅衣着类和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升,其余类别增色呈回落态势。

六、对外经济

2002年我区对外贸易回升显著。据海关统计,全区全年进出口总值279.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76%,其中出口279.14万美元,增长46.1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由于我区加大了旅游促销力度,使全区旅游业继续增长。全年接待各类旅游者78500人次,比上年增长14.0%。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5031人次,增长18.0%。创造旅游者外汇收入15万美元,增长15.3%。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00万元,增长51%。

七、交通和邮电业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猛。2002年全区邮电通信业完成业务总量36213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完成7311万元,比上年增长12.6%;网通通信公司完成业务总量10266万元,比上年下降0.8%。全区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15.7万户,比上年增长56.7%;市内电话用户13.7万户,比上年增长13.2%;互联网用户达2.3万户,比上年增长81.3%;无线寻呼用户4.4万户,比上年下降25.6%;特快专递6.5万件,与上年持平。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公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区完成货运量857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393万吨,铁路货运量464万吨;完成客运量339万人,其中:公路客运量93万人,铁路客运量246万人。交通运输业保持平稳发展,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2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8087万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821万元,增长1.5%,财政支出59016万元,增长46.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7973万元,同比增长45.4%。

金融形势稳步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14963万元,比年初增加45890万元。其中,企业存款128771万元,比年初增加847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30268万元,比年初增加48209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7944万元,比年初增加14977万元。其中:短期贷款198562万元,比年初增加10664万元,中长期贷款79220万元,比年初增加8082万元,年末货币累计净投放90127万元,

保险事业继续壮大,全年保费收入19283万元,比上年增加81.5%。其中财产保费收入2889万元,增长5.2%,人寿险保费收入16394万元,增长108.1%;支付各类赔款4403万元,比上年增长74.7%。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549万元,同比增长20.8%,人寿险赔付金额2854万元,增长130.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区共有普通中学31所,在校生27405人,增长7.4%;小学122所,在校生40347人,下降5.1%;幼儿园在园幼儿4057人。

企业科技意识日渐增强,全年大中型中工业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总额为354万元,全部科技项目29项,技术改造经费支出165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站10个,公共图书馆6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4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6.14%,比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有线电视用户57300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91%,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规范运行。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36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7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16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027张。全区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066人,其中执业医师1122人,执业助理医师199人,注册护士1059人。全区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0个,卫生技术人员188人。妇幼卫生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76人。全区共有乡镇卫生院30个,床位304张,卫生技术人员343人。

体育事业继续蓬勃发展。在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赛事中,我区体育健儿成绩显著,全年共获得金牌5枚,银牌22枚,铜牌20枚。

十一、人口

人口逐年下降。2002年全区人口出生率7.08‰,死亡率3.71‰,人口自然增长率3.37‰。年末全区总人口530460人。其中城镇人口476189人,占总人口比重89.77%;乡村人口54271人,所占比重为10.23%。男性人口273851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1.63%;女性人口256609人,所占比重为48.37%。0—14岁人口97274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8.34%;15--64岁人口409926人,所占比重77.28%;65岁及以上人口23260人,所占比重4.38%。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缘于全区经济持续发展,城镇居民“两个必保、两个确保”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及部分职工买断工龄等因素,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250元,增长10.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2%,降低0.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2922元,同比增长5.1%。

从业人员总量减少,职工平均工资增加。年末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11028人,下降5.31%。年末在岗职工109580人,下降5.7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608元,增长9.93%。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区基本养老保险费收缴率为100%,实际拨付率100%;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85人,全部按时足额领取了基本生活费,基本实现了“两个确保”。全年实际参加养老保险职工101442万人,参保率达100%;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人数40827万人,占应参保职工的40.25%。全区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110334人。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关闭
关注公众号 获取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