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绥化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9:41:12 来源:绥化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42次

2001年是我市撤地设市后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依托区域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全面促进工业化发展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了建设新绥化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稳步增长。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96.6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93.2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49.7亿元,增长1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222.6元,增长7.7%。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0.7:26.4:42.9调整为28.5:27.4:44.1。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农业基础设施依旧薄弱,工业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崐力;市场消费需求不足,就业压力增大。

二、农  业

2001年我市继续以提高农民收入为重点,围绕市场需求,狠抓绿色、特色作物种植,在克服了资金少、需求不足、低温和干旱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467.1万吨,比上年增长5.5%。分品种看,四大粮食作物呈“一增三减”趋势,玉米增长22.6%、大豆下降10.95%、水稻下降14.02%、小麦下降39.1%。经济作物中,亚麻、甜菜产量分别增长4.65%和20.4%,油料、烤烟、蔬菜产量分别降低15.7%、22.0%和11.8%。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绿色食品认证达43个,占全省认证总数的15.3%,牵动农户13.8万户。绿色食品播种面积达11万公倾,绿色食品产量达73.5万吨。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3.8%。实现退耕还林70公顷。

畜牧业生产明显好于去年,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5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5%。畜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33.4%。肉类总产量达35.5万吨,比上年增长4.86%。水产品产量9.6万吨,比上年下降7.0%。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据市乡企局统计,全市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营业收入1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实缴税金2.7亿元,比上年增长7.4%;净利润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81.99万千瓦;拥有大中小型农用拖拉机8.5万台;农村用电量41064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3%。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1年全市工业领域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力求多方位创新,使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即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1亿元,增长23.7%;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6.6亿元,增长5.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9.8亿元,下降3.7%;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0亿元,增长20.4%;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8.8亿元,增长40.3%。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7.7,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5.1亿元,比崐上年增长11%;实现销售收入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在全部建筑业企业中,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税金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实现利润0.21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全年通过投标承包工程362个,比上年增长2.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1年全市投资领域认真落实国家及省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深入投资体制改革,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的良好态势。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从隶属关系看,中、省属项目完成投资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占完成投资的比重由上年14.3%上升到15.9%;市、县属项目完成投资24.8亿元,比上年增长0.2%,占完成投资的比重由上年85.7%下降到84.2%。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更新改造投资完成6.3亿元,比上年下降7.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0.23亿元,比上年下降64.0%。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79亿元,比上年增长517.7%,其中农业投资0.41亿元,比上年增长79.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71亿元,比上年下降16.3%,其中轻工业投资4.1亿元,比上年增长6.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9.9亿元,比上年下降7.1%,其中金融、保险业投资0.28亿元,比上年下降64.7%。

2001年全市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施工项目个数28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8个,增长6.7%。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41个,比上年增加7个,增长3.0%。

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天然原油20万吨/年;塑料树脂及共聚物3000吨/年;摩托车制造2000辆/年;奶粉1000吨/年;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0.7万吨/日;城市道路扩建长度47.04公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0.2万吨/日。

五、国内贸易、物价和对外经济

2001年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消费者信心有所增强,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4.35亿元,增长5.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2.96亿元,增长2.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2.7亿元,增长4.4%;餐饮业零售额7.4亿元,增长7.35%。从商品类别看,吃的商品零售额46.87亿元,增长3.55%,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48.2%;穿的商品零售额20.5亿元,增长5.5%,所占比重为21.1%;用的商品零售额23.95亿元,增长3.6%,所占比重为24.6%。

年末全市拥有城乡固定集贸市场263个,集市贸易成交额27亿元,比上年增长5.4%。

市场物价小幅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0.5个百分点。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慢的情况下,2001年全市对外贸易仍然保持稳定增长,全年进出口总值309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出口总值28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4%。全年实际利用外崐资额635万美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继续稳定增长,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亿元,电信业务总量3.6亿元。

公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增强。全年完成公路

货物周转量7.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39%,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8.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正常。全年财政总收入实现15.8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实现9.0亿元,增长5.2%。财政总支出实现22.6亿元,增长21.4%。

金融状况良好。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1.0亿元,比年初增加13.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8.4亿元,比年初减少0.2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4.4亿元,增加12.2亿元。金融机崐构各项贷款余额269.8亿元,比年初增加10.0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41.8亿元,增加12.5亿元;中长期贷款25.2亿元,减少2.6亿元。年末货币累计净投放11.8亿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1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83亿元,增长8.6%;寿险保费收入1.32亿元,增长7.8%。支付各类赔款0.65亿元,比上年增长崐11.4%。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0.43亿元,增长9.8%;寿险赔付金额0.22亿元,增长14.6%。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继续壮大,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6万人。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5项,授权专利48项,共签订技术合同26份,成交金额7055万元,其中技术金额204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3600人,比上年增崐长20.5%。普通中学在校生40.3万人,比上年增长0.25%,全市初中入学率为99.5%,初中辍学率为4.3%;小学在校生39.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小学生辍学率0.5%。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76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5.1万人。成人技术学校培训学员2587人次。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1个,档案馆11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35%。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9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4.45%。有线电视用户14.34万户。

卫生事业规范运行。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0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7个。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万人,其中:医生5234人,护师、护士3146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机构14个,卫生技术人员1076人。妇幼卫生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673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57个,床位1150张,卫生技术人员2328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达98.6%,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077人。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全年在省内比赛中获得金牌63枚,银牌59枚,铜牌61枚,较上年都有很大进步。举办运动竞赛会18次,参加人数8500人次,《国家体育锻练标准》达标人数60.6万人,增长0.5%。

十、人口和环境保护

人口低速增长。2001年全市人口出生率7.3‰,死亡率2.6‰,人口自然增长率4.7‰。年末全市总人口54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6.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26.8%;农业人口400.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73.2%。男性人口278.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0.9%;女性人口269.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9.1%。

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442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0个,环境监测人员192人。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0个,面积878.15平方公里。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40个,总投资4.96亿元。2001年,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5.8%,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分贝,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100%。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1年全市在岗职工30.6万人,比上年减少6.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579元,增长8.1%。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年有3.85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达55.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由于全市经济持续增长,加上政策性调资、城市拆迁补偿、离退休金足额发放到位等因素拉动,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50元,比上年增长3.6%。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92.8元,增长9.4%。虽然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由于价格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下降1.2%,为1956.3元。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11平方米,同上年相比均有所增加。社会保障工作日益加强。全市基本养老保险费收缴率为85.6%,实际拨付率为99.7%;全年实际参加养老保险职工28.3万人,参保率达91%;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人数4.98万人,社会化发放率97.0%。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0万人,占参保职工的70%。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19.5万人,比年初增加3.5万人。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指标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