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吉林

白城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3:42:22 来源:白城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50次

2008年3月10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

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1亿元,同比下降5.9%;第二产业增加值92.5亿元,增长30.6%;第三产业增加值84.7亿元,增长22.6%。按年平均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1251元,比上年增长19.6%。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5.5:38.1:36.4调整为2007年的22.4:40.5:37.1。2007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第二产业贡献率为53.1%,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0.1%。

财政收支实现较快增长,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8.4亿元,增长24.0%。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2亿元;公共安全支出2.8亿元;教育支出9.9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4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0亿元;医疗卫生支出3.1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7.9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高于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7,比上年上涨3.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5.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3.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2.7%;居住类价格上涨9.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4%;衣着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了0.9%和0.1%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82.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48.3万人,第二产业7.3万人,第三产业26.7万人。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1万个,完成年计划的111.0%,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11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10.9%。年末全市尚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1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8%。全年实现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461个,完成年计划的102.4%;创建充分就业社区68个,完成年计划的121.4%;全年实现劳务输出总数49万人(次),完成年计划的103.0%;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达到1.1万人,完年计划的101.3%。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4312个,其中省统一开发公益性岗位1160个。

农 业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农业经济运行平稳。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农业产值48.9亿元,畜牧业产值40.9亿元,渔业产值1.7亿元,林业产值2.6亿元。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83.7万吨,比上年下降24.7%, 其中:玉米产量102.7万吨,水稻产量61.1万吨。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2.8万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7.8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4.2万公顷。畜牧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肉类总产量22.4万吨,与去年持平;禽蛋产量4.8万吨,下降47.3%;牛奶产量18.8万吨,增长20.5%。

农产品加工业、绿色食品产业迅速发展。到2007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875家,同比增长4.0%,加工产品共有17系列710个。全市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达122万吨,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35.0%。粮食加工量达270万吨,同比增长116.0%。到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65.2亿元,实现利税7.5亿元。全市已建设专业化生产基地面积642.8万亩,带动农户15.9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3.7%。全市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3个,有机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195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00万亩。

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水平。全市全口径工业完成增加值78.2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2.7%,比上年提升30.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1亿元,比上年增长47.9%。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06.2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3%,其中重工业为95.8%,轻工业为96.3%。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和股份制企业分别为85.2%、93.2%和96.9%。

民营工业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有民营企业137户,比上年末增加20户,实现工业增加值2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2%,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1亿元,比上年增长39.7%。

投资规模扩张拉动建筑业增长。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6.3%。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9.8万平方米,全年竣工房屋面积22.2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推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3.9亿元,同比增长39.9%。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29.9亿元,同比增长42.8%;农村投资完成54.1亿元,同比增长33.3%;房地产投资完成7.6亿元,同比增长71.1%。

投资规模扩大,大项目强劲支撑作用继续显现。2007年全市5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为326个,比上年增加36个,同比增长12.4%,完成投资129.8万元,同比增长54.2%;1000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256个,比上年增加60个,完成投资96.4亿元,同比增长23.1%。

国内贸易

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7%。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18.9亿元;零售业零售额67.7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9亿元。 按销售地区分: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5.9亿元,增长20.5%;县级消费品零售额12.0亿元,增长3.3%;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7.6亿元,增长34.8%。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增加值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6700万美元,同比增长31.4%。其中,进口1044万美元,同比增长68.2%;出口5656万美元,同比增长26.2%。全市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600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900项,实际到位域外资金160亿元,同比增长25.5%。全年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额4172万美元,实际到位1152万美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截至2007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445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185公里,省道349公里,县道1205公里,乡道3612公里,专用公路31公里,村道3063公里。2007年全市公路养护里程159.2公里。全市干线公路养护大修里程41.1公里,农村公路养护中修里程118.1公里。农村中修里程中,洮北区辖区内完成3.3公里,大安市境内完成34.3公里,镇赉县境内完成34.5公里,洮南市境内完成23.5公里,通榆县境内完成22.5公里。“村村通”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821.5公里。其中,洮北区改建138.4公里,洮南市改建18.5公里,大安市改建387.4公里,通榆县改建119.2公里,镇赉县改建158公里。

公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786万吨,货运周转量40976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769万人,客运周转量45147万人公里。2007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4.3万辆。在民用汽车中,载客汽车达到3.4万辆,轿车1.7万辆,载货汽车达到0.9万辆。私人车辆保有量达到22.5万辆。

年末全市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0513公里,增长11.2%。程控、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14.2万门。全市公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78.9万户。公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2.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6万户。全年邮政业务总量7294.1万元,比上年上升7.3%,发送函件169.6万件,特快专递18万件。

进一步加大了生态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力度。围绕“湿地风光、鹤乡白城”主题,突出“草原风光、湿地风景、民族风情、风电景观”特点,成功举办了“吉林省第三届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暨白城文化旅游节”、“湿地风光摄影作品展”、“湿地旅游品牌建设研讨会”、“草原风光、风电景观游活动”、“‘穿越湿地、走进白城’汽车自驾游”、“中国向海第六届湿地生态旅游节开幕式暨电视剧《永远的田野》开机仪式”、“第五届那达慕暨哈吐气蒙古族乡成立五十周年大会”、“吉林?镇赉哈尔淖冰雪捕鱼旅游活动”等活动。大安市农业科技示范场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市共有星级宾馆14家,旅行社10家,AAAA级景区2处,AA级景区4处。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4.8万人次,同比增长19.9%,实现旅游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37.4%。

金融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服务功能不断增强。200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4.2亿元,比年初增加6.0亿元。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29.4亿元,比年初增加10.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1.3亿元,比年初增加1.0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4.3亿元,比年初增加13.9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1.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1.2亿元。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16.9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保险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5.0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3亿元。全市赔款给付金额1.7亿元。其中: 人身险给付金额0.1亿元,财产险赔款金额1.6亿元。

全市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7.9%。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研究开发成果喜人。全年共规划实施了78项科技项目,其中:工业科技开发项目13项,农业科技开发项目22项,社会发展项目13项。争取到国家、省各类项目9项。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23项。

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类科技示范园区工作取得新突破。2007年底,全市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户,省级科技型企业21户。全年共建设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及科技大院40个,其中:科技专家大院15个,科技示范园区25个。

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4所,当年招生3057人,年末共有在校学生6665人,毕业1533人;中等职业学校当年招生8087人,在校学生14879人。

积极发展高中教育。今年高考,我市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全市考生超过600分的文科54人,理科628人,文理科共有99人突破650分。本科文科进线率28.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理科进线率62.7%,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普通初中招生2.2万人,在校初中学生6.5万人,毕业生2.5万人;普通高中当年招生1.1万人,在校高中学生3.3万人,毕业生1.1万人;小学当年招生2.0万人,在校学生1.2万人,毕业生2.2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升学率100%。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档案事业成绩斐然。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6个。全市现有广播节目5套,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7%;全市电视节目6套,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2.5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55个,其中医院33个,卫生防疫机构5个,妇幼保健站(所)6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481张,比上年下降0.11%,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5846张,比上年下降2.8%。全市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084人,每万人拥有医生44.8人,拥有医院床位31.9张。

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年内通过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已达7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9%。全民健身工程初具规模,共有体育健身广场7个,乡镇农民健身场地36个,省级体育先进社区8个,白城游泳馆、通榆体育公园、大安田径场等新建扩建场地成为“民心工程”。

竞技体育工作成绩显著。我市运动员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奋勇拼搏,共获得25枚金牌、124枚银牌和23枚铜牌。年内,全市6所业余体校,共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12人。

环境保护和治理

大气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市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均值为0.196毫克/标立方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级声级为51.2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级声级为67.4分贝,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水环境治理状况良好,辖区内地表水水质达到了国家三类水体功能区的要求。

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重要进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市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活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616人次,检查企业768户,列入市、县级挂牌督办的9户,分别进行限期整改、关停、搬迁和取缔;蓝天工程取得新进展,对市区二环路以里及其外延500米的六个主要道路出入口的15户烟尘污染源进行整治。年内,已有9户完成了烟尘治理任务,占总数的60%。取缔污染严重的旧锅炉1台,拆掉大小烟囱5个,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5万平方米,减少烟尘排放量4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00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部控制在省政府规定的限额以内,市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1.2万公顷,占辖区面积比重达到12.1%,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框架体系进一步巩固。

城市建设和管理

全面实施了以人居环境建设工程、畅通便民工程、生态休闲设施建设工程、美化亮化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建设工程、马路市场整治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民生民利建设工程。民生民利工程计划建设6大工程34项,计划投资16.6亿元,2007年完成投资22.1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133.1%。人居环境建设工程计划投资9.0亿元,完成投资18.1亿元,完成计划的200.4%,其中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拆迁面积102万平方米,结转和新开工面积71.7万平方米。市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23.9平方米,比2006年提高4.4%。畅通便民建设工程计划投资4.3亿元,完成投资2.4亿元,完成计划的57.1%,新建、大修、维修的34条道路。市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9.0平方米,比2006年提高0.1%,自来水普及率、供热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分别达89.8%、82%和80.9%。生态休闲建设工程计划投资6533万元,完成投资3560万元,完成计划的54.4%。实施园林绿化面积13.7万平方米,市区绿化效果显著。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6平方米,比2006年提高了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9.3%,比2006年提高了0.03个百分点。亮化建设工程路灯维修改造已全部完工,街路两旁亮化美化得到进一步加强。市区二环路内路灯亮化率达100%。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进展顺利。马路市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已开始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取得明显成效,市区交通秩序、卫生状况和市容市貌有了新的改观。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全面推进。2007年,全市累计完成了33个建制镇、11个乡(集镇)、242个村屯的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对新农村建设试点和省、市、县三级试点村镇的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促进了村镇规划建设的深入开展。村镇建设成果丰硕。全市村镇建设共完成投资4.8亿元。新建砖瓦住宅34.4万平方米、公共建筑5.7万平方米、生产性建筑5.5万平方米、道路97.5公里,铺设排水管线(沟)26.4公里,铺设给水管线785.5公里。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成效显著。年末全市总人口20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5.7万人,乡村人口57.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180人,出生率为8.5‰;死亡人口13842人,死亡率为6.8‰;全年净增人口3338人,自然增长率为1.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2007年,全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908元,比上年增长17.5%。居民储蓄增量高于上年,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5484元,比上年末增加24元。

据抽样调查,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35元,比上年增长20.1%。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5%,比上年降低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85平方米。200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06元,比上年增长1.7%。

全市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07年全市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15.7万人,实际缴费人数为15.1万人,占参保人数的96%。全市养老保险费征缴达2.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0.7亿元,增长35%。由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月人均养老金达到720元。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为7.3万人。

医疗保险进一步拓宽深化,积极扩大医疗覆盖面,强化基金保险制度的实施。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0.2万人。其中:职工16.5万人,退休人员3.7万人。按企事业划分:企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1.7万人;机关和事业单位为8.5万人。

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低保对象19.1万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9.7万人,农村低保对象9.4万人。全市收养类单位年末床位5312张,收养3408人。全市有救助站5个,全年救助4704人次。全市社区服务设施417处,社区服务中心25个。农村敬老养老社会福利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

说明:1、本公报发表的数据为年度快报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3、本公报白城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