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吉林

白山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3:36:00 来源:白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34次

2003年,面对经济发展中各种矛盾突出显现和“非典”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经济发展不放松,积极实施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排解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综合实力有新的增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0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亿元,增长6.8%,占GDP的20.4%;第二产业增加值52.8亿元,增长8.9%,占GDP的48.5%;第三产业增加值33.8亿元,增长7.6%,占GDP的31.1%。全市人均生产总值8181元,按现行汇率计算达到988美元。

财政收入实现较大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59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市本级完成3.74亿元,增长6.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9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市本级完成1.59亿元,增长7.2%。全市财政支出14.27亿元,增长17.5%。

劳动就业安置任务依然艰巨。全年开发就业岗位3.5万个,劳务输出4.5万人。2003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8万人,比上年下降4.3%,其中在岗职工17.6万人,下降5.4%。离开本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为6.9万人,减少6.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运行水平呈现上扬。受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3%,比上年增长2.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8%;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0.4%;衣着价格下降3.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3.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下降2.1%;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9%;居住价格上涨1.1%。

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宏观经济缺少大项目支撑,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企业自身缺乏活力和创新能力,民营经济发展不快;部分城乡居民收入较低,制约市场消费扩张;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地方可支配财力不足;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能力有待增强。

二、农业

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特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共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实现特产业产值13.8亿元,增长10.8%。

受退耕还林和种植结构调整及自然灾害因素影响,全市粮食产量15.3万吨,比上年减产17.4%。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9.68亿元,比上年增长9.5%。肉类总产量7.03万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达6.28万吨,比上年增长1.9%。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进展。全市人工造林面积14127公顷,迹地更新467公顷,全年林业实现总产值8.56亿元,比上年增长8%。实现连续2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和效益稳步增长。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5.9亿元,比上年增长9.7%。

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40.4亿元,比上年增长7.2%;民营企业完成22.8亿元,增长13.1%;集体企业完成12.7亿元,增长9.8%。按行业类型划分:全市完成轻工业总产值14.1亿元,比上年增长9.9%;重工业总产值61.8亿元,增长9.6%。

按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企业完成总产值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省属企业完成14.8亿元,增长8.5%;市县属企业完成53.5亿元,增长9.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总体呈增长态势。其中:年产原煤627.9万吨,比上年增长23.2%;木材83.6万立方米,增长2.3%;人造板25.6万立方米,增长17.9%;水泥90.1万吨,下降0.2%;铝2.1万吨,增长7.6%;中成药2310吨,增长5.4%;农用薄膜3.1万吨,下降19.2%;发电40.5亿千瓦小时,增长12.2%;供电21.1亿千瓦小时,增长13.1%;饮料酒2.8万吨,下降14.6%;瓶(罐)装饮用水12.4万吨,增长1.9倍;服装115.3万件,下降7.0%。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4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中央企业实现利润4443万元,增盈2385万元;省属企业实现利润125万元,减利2446万元;市县营企业实现利润10319万元,增盈140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87.3%,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4.91%,提高0.1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3.7%,下降0.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2.89%,提高1.9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35次,提高0.15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3%,降低0.2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8990元/人,增加3451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5%,提高0.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29户,亏损面达21.6%,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亏损额为1.44亿元,比上年增亏2932万元。

建筑业全年完成增加值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建筑企业新开工工程400个,占全部施工工程总数的81.1%;竣工工程430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1%;房屋竣工面积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基本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大幅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8.5亿元,增长43.6%,占投资总额的56.9%;更新改造投资6.8亿元,下降8.9%;其他投资1.1亿元,下降66.7%;房地产开发投资2.7亿元,增长42.7%。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3.1亿元,在建公路里程1180公里,靖宇至辉南地方铁路建设完成年度计划,临江老岭隧道贯通;城市建设总投资4亿元,完成卫国路公铁立交桥、喜丰花园等重点工程和一批城市防水、供电及供热项目。

五、交通和邮电

全年完成铁路货物发运量688.98万吨,下降4.7%;铁路旅客发运量257.98万人次,下降11.2%。公路货运量2061万吨,增长5.0%;公路客运量1283万人次,增长13.8%。

全市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51304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783万元。拥有邮政局、所113处。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4.4万门,年末电话机达到64.55万部,其中移动电话机29万部。固定电话普及率26.7部/百人。数字数据业务、电子数据和交换业务继续快速发展,数据通讯总用户达到73241户,比上年增加13830户。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社会零售额继续增加。全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6亿元,比上年增长7.1%。

按城乡划分: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9亿元,比上年增长9.8%;县及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7亿元,比上年增长5.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按行业划分: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38.5亿元,增长6.6%;餐饮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7.1亿元,增长11.8%。

到2003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集贸市场57个,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达到13.7亿元,比上年下降4.2%。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招商引资又有新进展。全年新批合资企业7户,比上年增加2户;合同引进外资1422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585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8%和36.0%。

受木制地板、工业硅等产品出口量增加的影响,外贸出口创近年来新高。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68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出口5714万美元,增长21.2%;进口1094万美元,增长6.7%。对外贸易顺差4620万美元。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99.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0.4%;实现旅游总收入2.52亿元,增长0.4%。

八、金融和保险

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129.8亿元和1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和9.9%。各项存款余额中居民储蓄存款为11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总收入为357.2亿元,累计现金支出为378.8亿元,全市货币净投放21.6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经营业务不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29767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9875万元,增长61.3%;人身保险费收入19892万元,增长5.8%。财产险赔款金额5770万元,增长70.5%;人身险结付金额1735万元,增长3.2倍。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市”战略取得成果。全市共列入国家级星火、火炬计划5项,省级科技发展计划9项,星火、火炬计划贷款370万元。全年新批中药规范化生产基地3个。

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21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934人;中级职称10442人。

教育改革继续深入,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全市有普通中学128所,在校学生77651人,专任教师5411人;职业中学12所,在校学生3873人,专任教师541人;小学445所,在校学生86527人,专任教师8119人;中等专业学校8所,在校学生2598人,专任教师199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市区有线电视网络不断完善,共有36套有线电视节目。全市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图书馆6座,总藏书33万册。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79.93%和88.81%。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有卫生机构148个,其中医院45个;卫生机构床位数6577张,其中医院床位数5037张;卫生机构人员9798人,其中医生3487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我市运动员全年在省级比赛中获金牌32枚,银牌36枚,铜牌28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6枚,银牌和铜牌各1枚。

十一、环境保护

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60.04%,工业废水重复用水率达到72.89%;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去除率分别达到92.15%、90.08%,烟尘排放达标率65.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8.1%,工业固体废物贮存率达到85.5%。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全年出生人口8092人,出生率6.1‰,比上年下降0.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466人,死亡率4.1‰,与上年持平;自然增加人口262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比上年下降0.22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32.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9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33.8%;非农业人口87.9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6.2%。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消费水平有新提高。2003年市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556元,比上年增长8.2%;全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3050元,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87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44元,比上年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城镇住户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5.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0.2平方米,增加1.3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共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1967万元,为7196名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1725万元;收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2.15亿元,为6.7万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4.4亿元;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8.86万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8568万元。

注:①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②生产总值、各产业产值及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