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吉林

通化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3:34:38 来源:通化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87次

2006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振兴通化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心任务,强基础、调结构、增效益,坚持投资拉动,突出项目“领跑”;坚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突出工业“先行”;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市经济保持较好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现了 “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3亿元,增长4.1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4.2亿元,增长28.1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2亿元,增长17.5%。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12815元,比上年增长19.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8.7:45.3 :36.0调整为2006年的14.9 :49.6 :35.5 。2006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 % ;第二产业贡献率为64.0 % ;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2.4 %。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财政收支实现较快增长,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年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其中,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13.3亿元,增长44.6%。完成地方财政支出 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 %。其中,科学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出0.59亿元,增长15.7%;农业支出2.41亿元,增长45.4%;教育支出5.92亿元,增长40.0%;医疗卫生支出1.68亿元,增长38.0%;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2.45亿元,增长28.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5.34亿元,增长13.3%。

价格总体水平温和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2 %,同比上涨1.2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3 %,同比上涨1.3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3.91%,同比上涨3.91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92.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2 %。全年创造城镇就业岗位7.1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6.13万人,在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36万人。年末全市尚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不强;产业规模不够大,竞争力较弱;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城市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还较落后;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一些群众的生活还有许多实际困难等。

二、农 业

全市农业生产形势良好。2006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9亿元,比上年增长7.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25.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7 %;粮食生产又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59.2万吨,比上年增长7.3 %。其中玉米增产11.2%,单产增长8.6%;水稻增产1.6%,单产与上年基本持平。优质特用玉米和优质水稻播种面积分别达到63.7万亩和128.1万亩,分别占玉米和水稻播种面积的37.7 %和98.8 %。

畜牧业生产下降。2006年全市完成畜牧业产值31.7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全年牛出栏总量达66.2万头,比上年增长3.5 %;生猪出栏173.0万头,增长0.3 %;家禽出栏7296万只,下降0.8%;羊出栏18.1万只,增长6.0%。肉类总产量36.8万吨,比上年增长4.5 %;禽蛋产量6.2万吨,增长4.6 %;牛奶产量0.86万吨,增长33.5 %。

加大农业基础建设力度,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 10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1 %。

三、工业和建筑业

积极开展工业提速增效活动,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8 %;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67.5亿元,增长21.4%;实现税金14.2亿元,增长25.7%;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6.6亿元,增长31.0%;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1%,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支柱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医药、食品、冶金三大支柱行业完成增加值87.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6.1%。其中,医药工业完成增加值47.7亿元;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8.3亿元;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31.2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1.6%、7.2%、27.2%。三大支柱行业实现利润11.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9.2%;资产总额达到285.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9.9%。

民营工业快速发展。截至2006年末,全市31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有民营企业223户,比上年末增加22户;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18.4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0.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其中全年生产中成药1.51万吨,比上年增长23.1%;生产葡萄酒18163千升,增长10.7%;生产钢材299万吨,增长10.0%;生产水泥158万吨,增长29.6%。

建筑业实现较快发展。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49.4亿元,比上年增长81.7 %;实现利税总额3.9亿元;建筑施工面积 39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5.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7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9.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继续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3.4亿元,比上年增长74.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2亿元,增长106.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1.9亿元,增长80.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7.3亿元,增长65.2%。

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2%,增幅比上年提升61.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68.7万平方米,增长123.8 %,其中销售住宅64.6万平方米,增长110.4%。商品房空置面积1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6.7%。商品房销售额11.6亿元,增长146.8 %。

重点项目建设投资带动作用明显。全市投资亿元以上的施工项目有73个,比上年增加28个,完成投资额70.0亿元,增长11.1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的比重达到36.2 %。

五、国内贸易

在通信、汽车、住房、旅游等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和假日经济效应的带动下,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8.5%;报刊杂志类增长99.5%。

六、对外经济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进出口贸易实现较快发展。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实现出口总额1.81亿美元,增长96.4%;实现进口总额1.73 亿美元,下降1.3 %。在出口总额中,钢材出口7493万美元、松子仁出口4443万美元、医药品出口1508万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41.5%、24.6%、8.4%。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3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6.5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104万美元,增长14.6 %。全年实际引进外省资金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2 %。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0%。截至2006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566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50公里。等级公路达到5579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70公里。全市农村公路达到4960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为87.5%。

全市交通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4766万吨,比上年增长2.4 %,其中铁路运输完成货物发运量 1141万吨,下降6.3 %;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发运量3625万吨,增长5.5%。全市交通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2984万人,比上年增长3.0 %。其中铁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417万人,下降8.5 %;公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2567万人,增长5.1%。

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5.8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3%,其中,载客汽车达到3.42万辆,增长15.8 %;载货汽车达到1.43万辆,增长2.1 %。私人汽车拥有量达到3.76万辆,增长8.5%。

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其中,邮政业务实现收入1.24亿元,增长13.4 %;电信业务实现收入8.36亿元,增长0.07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9.75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6.9%。其中住宅用户电话达到50.5万户,下降20.1%。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2.86万户,比上年增长49.1 %。全市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26.3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40.9部。

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1.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0 %。其中,接待国外入境旅游者1.66万人次,增长6.9 %。全市旅游外汇收入5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0 %。接待国内旅游者177.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 %。国内旅游收入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 %。

八、金融、保险业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实现金融保险业增加值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07.7亿元,比年初增加38.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45.6亿元,比年初增加5.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9.3亿元, 比年初增加22.7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194.6亿元,比年初增加29.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0.1亿元, 比年初增加15.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9.0亿元, 比年初增加8.5亿元。

截至2006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12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8亿元,增长36.8%;人身险保费收入6.48亿元,增长17.7 %。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0.86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0.63亿元;人身险赔款与给付0.23 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2006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9837人,比上年增加463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0645人,比上年增加10711人。其中,普通中专在校学生4914人,比上年增加72人;成人中专在校学生1234人,比上年增加964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4497人,比上年增加967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27287人,比上年减少1828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39559人,比上年增加1694人;初中在校学生87728人,比上年减少3522人。全市小学在校学生126084人,比上年减少3053人。

科技研究开发成果喜人。全年有27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各类科技发展计划。其中国家11项、省16项。全年经省主管部门登记的科技成果有13项,比上年增加9项。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45万元。全年代理专利申请62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实用型专利41件、外观设计专利7件。

年末为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52个,其中经授权的省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有6个。另外,全市共有县以上法定计量检定机构7个,授权计量检定机构1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8个,图书馆藏书655千册。共有广播电视台6座,广播电台1座。全年制作电视节目2771小时;制作广播节目13869小时。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9.0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8.6%,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电视综合覆盖率97.67%;广播综合覆盖率98.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广播综合覆盖率97.65%。

年末全市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1家,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覆盖城镇人口近52.73万人。通过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向患者让利2016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为69.54万人,参合率达77.56%,共筹措资金3455万元,有31.9万参合农民受益,支付补偿资金2526万元,占筹资总额的73.1%。

2006年我市运动员在国家级及省级运动会上共获金牌236枚。其中在全国比赛中获9枚金牌,在省级比赛中获88枚金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26.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4万人,出生率为7.24‰;死亡人口1.0万人,死亡率为4.29‰;自然增长率为2.95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比上年末降低1.11、0.17和0.93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4.4元,增长15.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13元,增长11.6%。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5.29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80 %。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87万人,比上年增长5.9%。其中公有制经济参保人数为11.46万人,比上年下降11.5%;非公有制经济参保人数为12.41万人,比上年增长29.6%。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2.94万人,比上年增长35.1%。城镇职工和居民参保人数为24.50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参保人数为6.84万人;离退休人员参保人数为8.44万人。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80万人,比上年增长16.8%。全市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36万人。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年末在全市重点流域地表水监测断面中,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以上的占58.0%。全市重点污染源得到治理,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全年共治理冒黑烟锅炉6台,其中换新炉4台,拆除2台;治理油烟污染餐饮业户135户,安装油烟净化器51台。2006年,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为0.097毫克/立方米,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0天,比2005年增加8天。全年有2个乡镇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环境优美乡镇。饮用水源和重点流域水源得到保护和治理。全年对水源流域进行了4次大检查。对库区内没有环评手续、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的12家度假村和饭店、1家铁矿选矿厂、4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关停了2座工业硅厂,治理了回头沟1户选矿厂污染设施,取缔了1户度假村,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发生生产安全、道路交通、火灾事故1847起,比上年下降0.9%,死亡人数247人,比上年下降9.9%。其中,发生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29起,与上年同期持平,死亡人数40人,比上年增加7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64起,比上年增加33起,死亡人数203人,比上年下降13.6%;发生火灾事故1154起,比上年下降50起,死亡人数6人,比上年下降33.3%。

说明:1.本公报发表的数据为年度快报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3.本公报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