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吉林

通化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3:26:16 来源:通化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05次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使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5.3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64.2亿元,增长11.8%。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669元,比上年增长9.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2001年的21.0:42.8:36.2发展为19.9:43.2:36.9。

市场价格在低位平稳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7.9,比上年下降2.1%。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98.5,比上年下降1.5%;烟酒及用品类指数99.5,下降0.5%;衣着类价格指数92.8,下降7.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指数98.3,降1.7%;交通和通讯类价格指数94.4,下降5.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98.4,下降1.6%;居住类价格指数99.6,下降0.4%;服务项目价格指数97.6,下降2.4%。

全市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保持同步增长,2002年,全市完成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10.0%,比上年增加15578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9.2亿元,增长13.1%,比上年增加22319万元。

国企改革工作继续深化。2002年市及市以下11户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改制重组,组建股份有限公司8户。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确保减轻农民负担。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窗口部门关系,压缩审批项目,市直各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到441项,削减了44.5%。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扩大政府集中采购。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经济总量不大,综合竞争实力不强,支柱产业中的食品产业有待于进一步壮大。农业基础比较脆弱,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城乡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仍有很多问题;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市200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5008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2209公顷,玉米播种面积71152公顷,分别比上年下降1.8、5.9和10.0。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8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实有耕地面积19.5万公顷,下降0.3%。粮食生产在遭受严重春旱的情况下,仍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全年主要农作物品种除水稻、油料受春旱影响,其余品种都有较好的收成。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506公顷,比上年增长49.9%,完成幼林抚育面积39767公顷。

畜牧业发展较快,已成为全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畜牧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实现牧业产值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6.5%。

全年渔业总产值达到0.8亿元,比上年增长21.0%。水产品总量达到10362吨,增长1.4%,其中,捕捞产量1473吨,养殖产量8889吨。养殖水平达到8348公顷。

全年农业生产的物质投入继续加大。2002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2.0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5%,农用拖拉机22930台,增长11.8%;农村用电量22353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努力适应市场需求,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年生产的运行质量和效益保持较好的水平。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40.2亿元,比上年下降0.4%,工业产品销售率97.36%,比上年增加1.9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91193万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市及市以下工业企业利润89056万元,增长24.6%。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28.32%。其中,总资产贡献率8.77%;资本保值增值率103.2%;资产负债率50.9%。

支柱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支撑作用更为明显,继续发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全年医药、食品、冶金建材三大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5.8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6.8%,与上年持平;资产总额达到167.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76.0%。实现新产品产值10.3亿元(现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生产保持稳定。

建筑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21.9%。全年施工单位工程1355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588个,占全部施工工程的43.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7.3万平方米,比上增加15.6万平方米,增长8.1%;竣工面积155.7万平方米,增长7.5%;竣工面积中,优良工程44.2万平方米,占竣工面积的28.4%。

四、固定资产投资

继续贯彻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2002年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3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16.5亿元,下降4.4%;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15.8亿元,增长12.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4.7亿元,下降0.8%。从投资渠道看,更新改造投资成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新开工项目与上年相比,略有增加。全市基本建设项目17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50个,新增固定资产19.9亿元;更新改造项目22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88个,新增固定资产13.7亿元。

全年重点建设工程进展顺利。通化至五道江一级路完成年度施工计划,古马岭隧道竣工通车,五女峰隧道完成设计放线。建设江河堤防83.9公里,完成了梅河口建国大桥、柳河世纪广场,通化县团结广场改造等项工程。

五、国内贸易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城乡消费品市场销售活跃,销售额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近几年市场建设步伐加快,超级市场、连销店、配送等多种经营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消费者,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3亿元,比上年增长9.96%。其中,市的零售额完成39.3亿元,同比增长12.4%;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完成27.9亿元,同比增长6.7%。城乡市场的销售差距有所缩小。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50.5亿元,增长11.7%;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3.8亿元,下降2.9%;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个体户完成46.7亿元,增长13.0%。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6.1亿元,增长7.4%。其他行业完成零售额0.7亿元,下降29.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较快。2002年末,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132个,增长23.4%,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完成17.9亿元,其中城市市场交易额10.7亿元,农村市场交易额完成7.2亿元。

六、对外经济

2002年,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我市积极调整进出口的产品结构,努力扩大进出口贸易,全年共实现进出口总额838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进口实现4545.8万美元,增长36.5%;出口实现3841.6万美元,下降4.7%。

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2002年全市完成招商引资项目609项,引进资金43.1亿元,增长17.7%。其中,利用国内域外资金和本市社会资金项目598项,引进资金42.2亿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户,实际利用外资9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邮电通信业稳定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增加值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交通运输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公路运输优势明显。铁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019万吨,增长3.6%,铁路客运量完成551万人,下降16.5%。全年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76353万人公里,增长4.0%,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97116万吨公里,增长3.6%。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64804万元,增长4.4%。其中,邮电业务总收入9486万元,增长14.5%;电信业务总收入31690万元,增长10.8%;移动业务总收入23628万元,增长13.1%。全市光缆总长度达到2035(公里),年末全市局用交换机总容量55.8万门,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45.7万户,增长8.8%。其中,住宅电话41.8万户,增加5.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2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万户。全市互联网拨号上网户数9406户,比上年末增加1034户,增长12.3%。全市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20.3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12部。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各宾馆、景区(点)基础设施投资改造工作加大了力度,旅游环境和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假日经济"促进了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者179.3万人次,增长30.5%。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0.8万人次,增长45.5%;接待国内旅游者178.5万人次,增长30.4%。全年旅游总收入3.19亿元,其中,创外汇190万美元,增长47.0%;国内旅游收入3.02亿元人民币,增长31.6%。

八、金融保险业

金融继续发挥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全市200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6.0亿元,比年初增加21.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8.5亿元,比年初增加3.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7.4亿元,比年初增加14.2亿元,增长10.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1.4亿元,比年初增加6.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2.9亿元,比年初减少3.6亿元;中长期贷款30.2亿元,比年初增加6.1亿元。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20.8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0.73%。

保险事业快步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9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98亿元,增长3.1%;人身险保费收入2.9亿元,增长65.7%。赔款支出金额0.87亿元,增长20.8%。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0.73亿元,人身险赔付金额0.1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2年末,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6562人,比上年增长65.5%;普通高中在校生27011人,比上年增加4224人;中等专业在校生5764人,比上年减少417人,职业学校在校生6050人,比上年减少591人;全市初中阶段在校生119291人,比上年减少1967人,小学在校生164780人,比上年减少1697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科技事业成果显著。全年国家和省共投入科技经费1138万元,其中,国家投入430万元,省投入708万元。成功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8项,获支持资金635万元。其中,国家级3项,资金280万元,省级5项355万元。获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资金项目2项40万元,省级科技攻关项目12项,科技经费127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2002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影剧院10个,公共图书馆7个,图书馆藏书613千册。广播电视事业成果显著,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网有所扩大。2002年末,我市有广播电台6座,制作广播节目5608小时;电视台6座,制作电视节目2025小时;卫星地面站446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1%。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90个,其中医院53个,卫生院102个。年末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468人,其中医生4399,护师、护士2736人。全市拥有床位8288张。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全市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18枚、银牌1枚、铜牌4枚;在省级比赛中,获金牌80.25枚、银牌61枚、铜牌56枚。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稳步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建成生态示范区3个,生态示范区面积893330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57%。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市完成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104个,比去年增加64个,共投资1047万元。全市烟尘控制区面积达到66.2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4.3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47.6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5平方公里。空气环境质量Ⅱ级以上天数超过100天。

城市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城市文化品位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交等方面的功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

市区城市供水达到每天17.5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0%,比上年增长2.5个百分点;改造供水管线13公里,解决了西山3000户居民和部分高层居民吃水难问题。市区煤气用气人口达到16万人。供热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市区完成112栋住宅楼供暖改造。市内公共交通四通八达,公汽营运线路长度达139公里;拥有出租车达1700辆。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力度加大,市区新增绿地8.4万平方米。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市年末总人口225.81万人,增长0.25%。男性人口115.1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1.0%;女性人口110.7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49.0%。其中,市区人口45.43万人,增长4.8%;五县(市)人口180.39万人,增长0.2%。全市新出生人口16923人,出生率7.50‰,比上年上升0.0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0119人,死亡率4.49‰,比上年下降0.19个千分点;全年净增人口553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2‰。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03元,增长24%,人均消费性支出4414元,增长14.8%。农民今年人均纯收入3155元,增长9.0%。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3.6平方米,新建城市住宅107万平方米,城镇竣工住宅面积达到663849平方米,农村"新居工程"新建住房10845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全市开发就业岗位4.79万个,2.7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的城镇居民13.2万人,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

注:公报中有部分数字为2002年快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