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吉林

四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2:44:06 来源:四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83次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十五”以来形成的较好发展基础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扶持粮食生产区的各项政策,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抓好全民招商,上大项目,工业提速增效,加快新农村建设,关注民生等重点工作,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47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0 亿元,增长9.8%;第二产业增加值164.4亿元,增长33.3%;第三产业增加值148.7亿元,增长19.9%。人均生产总值达14262元,比上年增长24.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8.2:29.7:32.1调整为34.1: 34.6: 31.3。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2%;第二产业贡献率为52.3%;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1.5%。

图1: 2003年-2007年四平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28.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亿元,比上年增长34.2%。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51.3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市区财政支出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1亿元,增长29.0%;教育支出2.8亿元,增长38.5%;科学技术支出788万元,下降60.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9亿元,增长24.9%;医疗卫生支出8487万元,增长53.7%。

图2:2003年-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36%,涨幅比上年上涨4.74个百分点;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4.16%,涨幅比上年上升3.34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5.30%,涨幅比上年上升4.04个百分点。

表1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单位:%

指     标  2007年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4.16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36

食品113.92

烟酒及用品98.98

衣着93.41

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104.0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08.46

交通和通讯96.9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0.54

居住105.83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05.30

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达到20.2万人,比上年减少1.7%。全年城镇创造就业岗位68811个。城镇新增就业57650人。在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2387人。年末全市尚有城镇失业人数29567人,登记失业率为4.02%。

农    业

农业生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抓好粮食生产,重点推广优质高产、节本增效、抗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等4个方面的农业综合配套技术,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精品农业。200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4.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8万公顷,增长2.9%。受旱情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591.1万吨,比上年下降5.0%。其中玉米产量504.1万吨,减产25.8万吨,下降4.9%;小麦产量2860吨,减产5068吨,下降63.9%;水稻产量64.8万吨,增产4.3万吨,增长7.1%。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108.5亿元,比上年下降3.6%;林业产值1.5亿元,比上年下降11.7%;牧业产值1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渔业产值0.4亿元,比上年增长79.2%。

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玉米播种面积52.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8万公顷,增长5.5%;水稻面积6.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6万公顷,增长10.2%;小麦面积563公顷,比上年减少1569公顷,下降56.4%;大豆面积2.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6万公顷,下降42.0%。

图3:2002?2007年粮食产量

表2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指标单位 2007年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万吨591.1-5.0

蔬菜总产量 万吨105.010.5

肉类总产量万吨99.70.5

鲜蛋总产量万吨48.89.2

牛奶总产量万吨16.437.0

水产品总产量万吨0.410.8

出栏生猪万头637.216.1

出栏家禽万只9111.7-4.4

畜牧业生产较稳定。全年猪出栏637.2万头,比上年增长16.1%;牛出栏130.1万头,比上年下降3.2%;羊出栏93.6万只,比上年下降5.0%。家禽出栏9111.7万只,比上年下降4.4%。畜产品产量全面增加。全年肉类总产量达99.7万吨,比上年增长0.5%。猪、牛、羊肉产量分别为55.5万吨、20.4万吨、1.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1%、1.2%、下降12.0%。禽蛋产量48.8万吨,比上年增长9.2%;牛奶产量16.4万吨,比上年增长37.0%;水产品产量4108吨,比上年增长10.8%。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强。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8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拖拉机保有量70498台,比上年增长1.9%。农用运输车5388台,比上年减少29.9%。机电井12183眼,比上年增长1.8%。农用水泵75545台,比上年增长4.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机电灌溉面积分别达到17.1万亩和12.7万亩,分别与上年持平。

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生产继续呈现跨越式发展。工业生产速度继续加快,总量迅速扩张,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1.84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59%。

表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        标2007年比上年增长%

工业增加值 121.84  35.59

轻工业  46.25  32.87

重工业  75.59  37.25

其中:国有企业  16.55  9.85

股份制企业  80.18   41.01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26.06 41.3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0.26  2.0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8.33  47.60

医药制造业  2.34  33.78

图4:2003年-2007年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贡献水平日益增强。大力实施以“创办小企业、增加新岗位、促进再就业”为重点的全民创业计划,按照政策再放宽,领域再放开,规模再扩大,机制再灵活的要求,促进民营经济规范进入各种竞争领域,民营经济成为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生力军。从总量上看,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50户,占全市总户数的76.9%。民营企业拥有资产15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的50.8%。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5.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1.7%,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41.8%,实现利税9.8亿元,占全市的46.0%,其中:利润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8.41亿元,比上年增长41.9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2.97%,比上年提高21.33个百分点,全市实现利税总额213136万元,比上年增加42732万元,增长25.08%。实现利润101889万元,比上年增加43852万元,增长75.56%。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润85473万元,比上年增长61.88%。

工业企业改革、改制取得显著成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5户,其中亏损企业62户,比上年减少11户。企业亏损面为19.1%,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9866万元,比去年减亏2074万元。

工业十大产业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获利能力增强,成为今年实现利润的主要支撑力量。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实现利润2011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7%,对全市工业利润的贡献率为24.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13196万元,比上年增长204.2%,对全市工业利润的贡献率达20.2%;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利润20192万元,比上年增长125.3%,对全市工业利润的贡献率达25.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表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2007年比上年增长(%)

原煤吨364345           28.5

发电量万千瓦小时881808           -0.8

食用植物油吨1098392.2

饮料酒千升31775821.5

纱吨68328.0

布万米823-38.5

化学纤维吨864031.3

卷烟亿支609.1

机制纸板吨96004171.2

硫酸吨45320336.4

烧碱吨9777157.1

油漆吨178484.1

中成药吨311145.6

合成洗涤剂吨15574631.2

服装万件14494.3

水泥吨419621219.8

平板玻璃重量箱701579510.7

钢材吨112503737.0

风机台1464-3.6

轴承万套1117-13.1

改装汽车辆1086586.5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0%。全年施工单位工程846个,比上年增长43.4%。建筑施工面积58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1%,竣工面积35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6.8%。

固定资产投资

坚定不移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大上项目,全民招商,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突出工业项目、大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目标,各地各部门加大了项目建设的工作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市投资需求迅速增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7亿元,比上年增长52.9%。其中城镇投资165.5亿元,增长46.7%;农村投资55.2亿元,增长75.2%。

图5:2003年-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速度

表5 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亿元

指    标2007年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752.9

# 国有经济投资42.2-37.8

其他经济投资178.5133.3

房地产投资21.4120.6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5.275.2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5.546.7

# 第一产业10.383.9

第二产业125.564.1

第三产业84.936.5

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6%。商品房销售面积5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1.3%,住宅销售面积4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3.4%,商品房空置面积3.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8%。商品房销售额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7%。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88.7亿元,比上年增长65.4%。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5.5%,比上年上升6.5个百分点。

国内外贸易

全市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9.0%。分城乡看,城市好于农村。城市零售额1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县的零售额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县以下零售额42.5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分行业看,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4%;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在批发零售贸易业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6.7%;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0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表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单位:亿元

指    标2007年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按行业分: 批发、零售贸易业 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 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业 住宿、餐饮业 按城乡分: 城市 县 县以下158.8   140.3 34.7 105.6 18.5   100 16.3 42.523.9   24.3 26.7 23.5  21.4   25.9 20.1 21.0

图6:2003年-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03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进口总额34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6.1%,出口总额686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0.3%。

图7:2003年-2007年进口总额及增长速度

图 8:2003年-2007年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

金融和保险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年实现金融保险业增加值7822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22.83亿元,比年初增加9.9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8.48亿元,比年初增加6.1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52.40亿元,比年初增加1.46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83.05亿元,比年初下降4.3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06.84亿元,比年初增加15.17亿元;中长期贷款63.75亿元,比年初下降10.06亿元。

表7  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

单位:亿元

指        标年末数比上年同期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322.833.18

其中:企业存款38.4818.96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52.400.58

各项贷款余额283.05-1.49

其中:短期贷款206.847.80

中长期贷款63.75-13.37

图9:2003年-2007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及增长速度

保险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13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7家,人寿保险公司6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3371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063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6308万元。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14618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12297万元;人身险赔款2321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增加值12.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3 %。全年公路旅客发送量3085 万人,比上年增长5.2%;公路货物发送量2972 万吨,比上年增长6.3 %;公路货物周转量11517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0%;旅客周转量11400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0 %。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67882辆,,其中载客汽车达到79064辆,载货汽车达到14532辆。全市私人轿车达到21778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6327万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176万元,增长16.5%;电信业务总量112151万元,增长28.6%。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包括小灵通用户)达70.9万户,比上年下降0.7%,其中小灵通用户8.3万户,比上年下降14.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39.8万户,比上年下降6.1%。

全市旅游业保持了快速的增长态势。2007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71.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56%。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495人次,比上年增长18.93%。接待国内旅游者71.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57%。旅游总收入5.4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8.4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9.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22%,国内旅游人民币收入5.44亿元,比上年增长38.78%。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南河按期蓄水。国道102线四平至长春段一级路工程竣工通车,伊通至辽源高速公路、平东公铁立交桥等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城市环境百日专项整治活动”成效显著。四平战役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营。市容市貌日见整洁,市区空气质量达到3级,全年优良天数293天。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治理取得成效。居民饮用水百分之百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教育和科学技术

基础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教育资源得到合理整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全市有大学1所,招生5562人,在校生18751人,毕业生5141人。共有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生12723人,招生5039人,毕业生3484人。普通中学202所,招生53589人,在校生166151人,毕业生55335人。其中,普通高中24所,招生18489人,在校生56834人,毕业生19851人。普通初中131所,招生35100人,在校生109317人,毕业生35484人。全市普通小学1079所,在校生186284人,招生37544人,毕业生35214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393人,招生35人,毕业生13人。幼儿园226所,在园幼儿20768人。

建立以科技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四平。2007年,全市组织企业申报、争取国家、省级高科技产业化项目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经国家、省科技部门批准立项40项,其中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基金立项国家级7项,省级8项。新增13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61户。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科技信息建设初具规模。全市共建成科技服务网站14个,省级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1个,开发并开通农业科技110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工程1个。全年共举办各类农业技术专题培训班35个专题,累计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农民近6万人次。

为防御各类气象灾害,全年面向公众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33次,其中暴雨蓝色预警信号3次。全年共开展火箭增雨作业22次,地面发射增雨火箭165枚,发射高炮弹395枚。

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6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5个,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卫生院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以县(市)为单位参合率达到100%。2007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5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卫生机构床位918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8396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3823人,执业医师(助理)6365人,其中,执业医师5060人。全市有注册护士4052人。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孕妇死亡率降低到42.34/10万,婴儿死亡率降低到7.37‰。

体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水平,竞技体育不断取得新突破。全民健身的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农村体育、青少年体育和社区体育工作不断加强。举办万人参加的群众性体育活动3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表演、展示和竞赛活动15项36次。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为农民赠送健身资料2000余份、健身器材250多件。组织开展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的选拔工作。在第十二届全国百城自行车决赛中,我市获团体接力赛第一名。参加上级比赛成绩优异,在全省竟技比赛中共获金牌80枚、银牌59枚、铜牌78枚的好成绩。三人获全国射箭比赛团体第一名,一人获全国奥林匹克射箭锦标赛女子第一名,一人获世界举重锦标赛女子75公斤以上级3枚金牌,并打破了世界记录。组织参加了省第四届中小学冰雪冬令营活动,丰富了中小学生假期文化生活。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低水平。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34.9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市区人口60.6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全年死亡人口1.2万人,人口死亡率为3.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

表8 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  标年末总人口 (万人)比重 (%)

全市总人口334.9100.0

# 农业人口207.562.0

非农业人口127.438.0

# 男性169.750.7

女性165.249.3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29.14,比上年增长24.50%。人均消费支出9708.68元,比上年增长34.00%。其中,食品支出3157.26元,比上年增长45.28%;衣着支出1498.67元,比上年增长51.33%;居住支出1012.40元,比上年增长4.9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421.80元,比上年下降15.54%;交通与通讯支出为1179.98元,比上年增长88.14%;医疗保健支出为964.48元,比上年增长41.55%;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支出1074.56元,比上年增长13.75%;。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32.52%,比上年上升2.52个百分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230元,比上年增长15%。城乡居民住宅条件显著改善,市区居民人均建筑面积为26.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7%;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为22.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在岗职工工资水平增加。年末全部在岗职工人数为 20.0万人,比上年减少0.3万人,减少1.5%;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30.7亿元,比上年增加5.9亿元,增长23.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5490 元/人,比上年增加3144元,增长25.5 %。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保障工作全面推进。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1.7万人,比上年增长7.2%。养老保险费工资总额为268129万元,比上年增长63.7%。全市支付当期养老金88774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发放率100%。全市城镇低保人数达到12万人,发放低保金13822万元。积极开展城市居民住院医疗保险,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24.3万人。

说明:1、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为快报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由有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