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吉林

四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2:42:44 来源:四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98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扎实工作,求真务实,奋力拼搏,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7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5亿元,增长11.0%;第二产业增加值80.2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85.7亿元,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达8447元,比上年增长15.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为40:29:31。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16.5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26亿元,比上年增长0.6%。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2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农业支出、教育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科学支出分别为14920万元、56113万元、331万元、614万元,增幅分别为12.5%、5.9%、-47%、5.7%。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为17420万元,比上年增长21.9%,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3420万元,比上年增长100.1%。

市场物价继续上升。物价上升幅度达到近八年来最高值。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6%;原材料、燃料、电力购进价格上涨10.5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3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矛盾还很突出;经济总量小、投入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效益不高;拉动经济增长的大型支柱企业少;扶贫攻坚任务仍然很重;就业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农业

全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战胜阶段性严重干旱,夺得了大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9.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7万公顷。其中,玉米面积46.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5万公顷;水稻面积3.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5万公顷;小麦面积3298公顷,比上年下降3760公顷;大豆面积6.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3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575.5万吨,比上年增长15.3%。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7%。

畜牧业持续发展,已成为全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全市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06.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3.8%。猪、牛、羊肉产量分别为42.9万吨、17.3万吨、1.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6%、23.2%、25.6%。禽蛋产量40.0万吨,比上年增长3.62%;牛奶产量10.0万吨,比上年增长27.2%;水产品产量3339吨,比上年增长11.1%。

林业继续发展。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323公顷,比上年下降72.1%。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8%。

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4.5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8.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0456万元,比上年增加33067万元。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润32841万元,比上年增加7795万元。

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已占整个工业产值的51.6%。

工业企业改革、改制取得显著成效,亏损企业和亏损额逐渐下降。2004年,全市积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些国内知名大企业对我市部分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兼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7户,其中亏损企业78户,比上年减少9户。企业亏损面为28.2%,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2092万元,比上年减少21736万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全年施工单位工程69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46个,占全部施工工程的66.7%。建筑施工面积84.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1.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2万平方米,增长11.2%。

固定资产投资

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1.5亿元,比上年下降23.0%。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38.9%。

国内外贸易

全市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7.3%。分城乡看,城市好于农村。城市零售额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县的零售额9.7亿元,比上年增长8.7%;县以下零售额26.9亿元,比上年增长8.9%。分行业看,餐饮业零售额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1.7亿元,比上年增长36.1%;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64.2亿元,比上年增长7.9%。.

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39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进口总额10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5%;出口总额29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8%。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年共引进招商项目565个。实际到位资金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通过一系列经贸洽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扩大了四平的知名度。

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34.5亿元,比年初增加22.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3.2亿元,比年初下降7612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98.6亿元,比年初增加21.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66.5亿元,比年初增加16.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89.2亿元,比年初增加7.7亿元;中长期贷款69.4亿元,比年初增加5.8亿元。

保险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各类保险企业保费收入197.6亿元,承保金额3.1亿元,赔付金额为7266万元。

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全年旅客发送量2686万人,比上年增长11.8%;货物发送量2605万吨,比上年增长6.4%;公路货物周转量9827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9%;旅客周转量9798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4134万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9143万元,增长5.7%;电信业务总量44991万元,增长26.2%。全市程控电话机容量达60万门,比上年增加4.3万门。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达56.5万户,比上年增加4.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50万户。小灵通电话用户12.8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14.3万户,比上年增加4.6万户。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四平火车站站舍改造工程部分交付使用,站前广场和人防工程投入使用。四平战役纪念馆主体工程完工。新建翻建了英雄大街东段、公园北街等15条街路,维修了中央东路、九马路等27条主次街路。南环线建成通车,北环线全面开工。建设公路项目147项,竣工公路里程1135公里,村村通水泥路率达51.8%。旧城改造保持适度规模,小区建设水平有新提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巩固了国家卫生城市成果。

市容市貌日见整洁,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41.54%,工业废水处理率达49.18%。市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均值为26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7.8%。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004年全市共有大学2所,招生4743人,在校生16135人,毕业生3252人;共有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生8958人,招生2810人,毕业生1795人;普通中学216所,在校生184612人,招生63655人,毕业生49658人;小学1156所,在校生208252人,招生27559人,毕业生42970人;盲童聋哑学校4所,在校生173人,招生22人;幼儿园251所,在园幼儿21364人。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共有社会力量举办的小学5所、中学28所。

科教兴市步伐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全年申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科技专项、国家及省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省级重大引导专项项目共25项。全市共有省、市高新技术企业40户,为全市以科技创新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拉动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艺术创作表演取得新成果。全年创作出单出头《翠花》等新作品11部,歌曲《烈士碑前的小花》获中国音协音乐创作奖;成功举办了“华正杯”阳光女孩电视大赛、“英雄广场之夏”电影晚会等大型艺术活动;出版了《四平文化史略》等多部文化理论专著。群众文化、社区文化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全市各界产生积极影响。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

卫生改革成效显著,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9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6个,卫生技术人员13995人。医院、卫生院床位8694张。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到7.74‰;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8.01/10万。

体育工作取得了全面丰收。学校体育有新成果,我市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已达12个。社区体育有新突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社区体育大赛,近2100多名社区居民报名参赛。竞技体育成果显著,2004年我市运动员获得了第28届雅典奥运会女子射箭团体银牌和女子曲棍球比赛第四名的好成绩。同时我市运动员参加省夏季13项比赛,共获金牌49枚、银牌50枚、铜牌57枚。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27.7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市区人口51.4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5‰。全年死亡人口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4.3‰。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77.67元,比上年增长15.9%;人均消费支出6389.45元,比上年增长39.9%。其中食品支出2035.19元,比上年增长23.4%。居民用于交通与通讯、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31.9%,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63元,比上年增长20.0%。城乡居民住宅条件显著改善,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1%;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为20.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

在岗职工工资水平增加。年末全部在岗职工人数为23.4万人,比上年减少1.3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0.8亿元,比上年增长5.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8794元,比上年增加901元,增长11.4%。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保障工作全面推进。2004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6.7万人,比上年增长151.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5.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出现了近十年来的首次下降。全市城镇低保对象达10.2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8200余万元。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各类福利企业151个,安置1750名残疾人就业。全年累计下拨救灾款713万元。

说明:1、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为快报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由有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