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吉林

长春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4 17:13:35 来源:长春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659次

长春市统计局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围绕全年经济建设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实现了“十一五”时期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

一、 综合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1.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亿元,比上年下降2.2%;第二产业增加值851.8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727.4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9.3%:48.9%:41.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677元(按户籍年平均人口数计算),比上年增长13.9%。

表1:地区生产总值

财政税收: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10.6亿元,增长14%。全市地方留用收入71.6亿元,增长17.3% ;地方财政支出146.7亿元,增长20.6%。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2.1%,与上年基本持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3%,比上年上升1.3%,其中,除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有不同程度上涨外,其他消费品价格均有所下降。

表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国企改革: 2006年,加速推进国企改革,不断探索国资监管新途径,促进资产合理流动,整合存量资源。2006年底,全市列入国企改革攻坚目标的254户企业全部完成了方案审批,其中:210户企业完成了全部国企改革程序。加上目标外企业,实施改革的企业已达345户。2006年共理顺职工劳动关系9万人,安置离退休人员5.8万人,盘活资产113.5亿元。

二、 农业

农业生产: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9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种植业产值142.2亿元,增长8.7%,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9.2%;林业产值1.7亿元,下降19.3%;牧业产值142.3亿元,增长3.6%,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9.2%;渔业产值1.5亿元,增长1.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亿元,增长7.9%。

农牧业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13.7万吨,比上年增加15.3万吨。2006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163.6万吨,比上年减少2.3%。禽蛋产量37.3万吨,比上年减少4.1%。三元杂交猪、牛比重分别达到80%、67%,鸡良种覆盖率达到98%。

种植业结构: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0.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长10.6%,优质专用玉米、大豆、水稻播种面积达94.8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94.2%。全市菜田面积发展到8.5万公顷,保护地面积1.5万公顷。无公害蔬菜工程建设进一步加速,全市已认定无公害蔬菜和绿色农产品基地100个,无公害蔬菜和绿色农产品监控面积达到175万亩,全市种植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蔬菜4.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万公顷,提供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蔬菜14.1亿公斤。

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新建续建投资规模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24个,总投资28.8亿元。

农村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三项改革,全市共撤并乡镇50个,精简乡镇行政编制1299个,撤并农村中小学244所,落实国家政策性补贴资金8.8亿元,农民人均获得补贴216元。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确定了省、市、县三级10个试点镇、31个试点村,全市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总额达33.5亿元,其中新农村试点村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资金投入8.5亿元。

三、 工业

工业生产:2006年,长春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有利时机,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生产运行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全年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68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

工业经济结构: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光电信息、生物医药、能源、建筑和材料制造等主导产业、重点产业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汽车工业累计完成产值1484.3亿元,增长21.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9.4%;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308.4亿元,增长24.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4.4%;生物及医药工业完成产值35.3亿元,增长33.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6%;光电子信息工业完成产值24.2亿元,增长29.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1%;建材工业完成产值81.8亿元,增长40.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8%;能源工业完成产值70.8亿元,增长10.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3%。40户重点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3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6.5%。新产品开发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1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0.5%,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2.3%。

重点工业产品产量:重点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在全市30种重点工业产品中有21种上升,增幅较大的有:水泥1268.5万吨,增长95.7%;内燃机3147.4万千瓦,增长39.4%;自动化仪表1285台,增长34.6%;发电量117.5亿千瓦时,增长31.3%;啤酒32.1万吨,增长22.9%;汽车63.3万辆,增长20.2%;食用植物油9.4万吨,增长19.8%;铁路客车1121辆,增长15%;配混合饲料123万吨,增长14.7%;无酒精饮料26.6万吨,增长12.9%;淀粉142.3万吨,增长12.1%;原煤296.3万吨,增长12%。

工业经济效益:2006年以来,工业企业克服能源供应紧张、原材料涨价等影响因素,工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5%,增长36.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利税总额172.1亿元,增长28.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71.9亿元,增长60.9%。

四、建筑业  房地产开发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5%。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房地产开发: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365.5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331.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08.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04.4亿元。商品房空置面积266万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50.4亿元,比上年增长46.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15.7亿元,比上年增长43.3%;房地产开发投资174.2亿元,比上年增长63.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0.6亿元,比上年增长51.4%。全年城镇投资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8.5%,城镇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中新增固定资产604.6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7.9%,比上年上升19.1个百分点。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为43.2%。

投资结构:从各产业完成投资情况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最快,比上年增长121.4%,第三产业比上年增长52.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7.8%;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29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非国有经济投资593.2亿元,比上年增长60.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61%上升到66.7%。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限额以上批发贸易业零售额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限额以下及个体零售额3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5亿元,比上年增长9.9%。住宿业中星级(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16.2亿元,比上年下降4.1%,星级(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零售额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市场建设: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建各类市场27处,其中:城区8处,县(市)19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已发展到333处。其中:城区市场195处,县(市)市场138处;生活资料市场258处,生产资料市场75处。36个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市场全年实现交易额168亿元。

七、对外经济  旅游  会展

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进口4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4%;出口10.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1%。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5.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8%;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7%;一般贸易出口8.9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17.7%。外贸依存度为23.7%,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全年新批外资项目(企业)149个,其中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项目33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直接利用外资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

对外合作: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继续展开。全年完成营业额1.9亿美元,外派劳务人员1.4万人次。

旅游:全年来长旅游人数达到1381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接待国内旅游者1366.7万人次,增长12.2%。旅游总收入148.2亿元,增长23.2%。全年旅游外汇收入6665万美元,增长30%。

会展:全年共举办会展活动176项, 其中展览67项,会议30项,节庆活动10项,重要赛事26项,大型演出18项。实现会展业直接收入8.75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7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5%和21%。

八、交通运输  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37.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9%;旅客周转量为27.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全年营运收入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7%。民航完成货邮吞吐量2.6万吨,比上年增长32.3%;完成旅客吞吐量222.7万人,比上年增长27.2%;全年营运收入11176.7万元,比上年增长28.3%。

邮电通信:2006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2亿元,比上年增长35.5%;电信业务总量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全年特快专递完成185.1万件,比上年增长2.9%。全市市话年末达到115.3万户,比上年减少36.6%;农话年末达到47.3万户,比上年减少3.8%;小灵通电话用户67.6万户。移动电话年末达到562.9万户,比上年增长28%。到2006年末,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98.2万户,其中宽带用户30.8万户。

九、金融

截至2006年末,全市拥有银行18家,保险公司16家,证券公司2家。

银行: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96.2亿元,比年初增长17.8%。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696.5亿元,比年初增长21.4%;储蓄存款余额1219.5亿元,比年初增长13%。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94.8亿元,比年初增长17.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68.1亿元,比年初增长6.4%;中长期贷款余额1258.7亿元,比年初增长33.1%。金融机构现金累计收入56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现金累计支出5569.3亿元,比上年增长9.9%;现金净回笼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证券:全市拥有股票交易机构2个,股票交易网点33个。上市企业16个。开设股民帐户75万户。全市有价证券成交总额15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0.9%。其中,股票交易成交额15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1%;国债成交额8.5亿元,比上年下降63%;基金成交额23.9亿元,比上年增长3.3倍。

保险:全市拥有保险公司16家。全年保费收入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8亿元,比上年增长31.8%;人身险保费收入26.3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全年赔付总金额9亿元,比上年增长65.8%。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5%;人身险赔付金额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7%。

十、城建  公用事业

城市建设:2006年,我市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进行了南部新兴工业区基础设施工程、一汽及周边城区基础设施工程、铁北老工业区改造工程、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道路改造工程、街路亮化工程、巷道及道路维护工程以及环境治理工程等建设项目,极大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全年完成道路新建和扩建长度182公里。到2006年末,全市道路总面积达3086万平方米,道路长度达155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2.3平方米。(不含村镇公路长度461公里、面积639万平方米)

公用事业:2006年,全市水厂日综合生产能力达104.4万立方米,规划区使用自来水人数达225.8万人。全市人工煤气和天然气供气总量分别达到14003和21649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达6.5万吨。市区使用煤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户数达111.7万户。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7717.7万平方米。全市拥有营运公共电、汽车3792辆,运营线路网长度2791公里;拥有轨道运营车辆54辆,运营线路网长度31公里。

园林绿化:到2006年末,全市园林绿地面积达8459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287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961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48%。

十一、科技  质量技术监督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技项目及专利:2006年,全市列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发展计划694项。其中:国家级计划项目96项,省级计划项目247项,市级计划项目351项。全年专利授权量由上年的2409件增加到2680件,增长11.2%。全年通过鉴定、验收和认定的科技成果143项,获得市以上科技进步奖励成果189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级奖励157项。

科技人员及机构:2006年末,在全市各级各类科技人员中,“两院”院士26人,享受政府特贴人员累计达到551人。其中,国务院特贴人员237人,长春市人民政府特贴人员314人。全市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95个。其中,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机构60个,社会科学与人文领域研究与开发机构16个,科技信息与文献领域机构6个。全市技术开发、咨询、转让等服务机构发展到2878户,技术成果交易额达13.3亿元。市科技管理部门共投入科技经费4221万元。

高新技术:2006年,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29户,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010亿元,比上年增长23.9%。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77家。

质量技术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提升。全市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98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全年共定期监督检验产品2255批次,其中定期监督检验小麦粉、食用油等产品1302批次,监督抽查化肥、建材等产品191批次,受理委托检验8766批次。国家和省的监督抽查产品质量平均合格率分别达到78.3%和76.3%。

十二、教育

教育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年末全市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28所,共招收本、专科学生9.2万人,年底在校生30.8万人。全市各类成人高等学校10所,共招收本、专科学生3.97万人,年底在校生10.4万人。年末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4所(不含技工学校),招收学生2.7万人,年底在校生6.5万人。普通中学374所,在校生43万人,其中:初中297所,在校生28万人;小学1665所,年底在校生46.1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4%。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生0.14万人。全市幼儿园782所,在园儿童11.6万人。

十三、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2006年,全市共有文化(文物)事业机构202家,其中艺术表演团体9家,艺术表演场馆19家,公共图书馆12家,艺术馆、文化馆12家,文化站112家,文化艺术科技、科研机构2家,文物保护单位1家,其他文化产业17家,文物保护管理机构4家,博物馆2家,文化市场管理机构12家。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74万册,其中少儿图书馆藏量31万册。全市共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1个,馆藏档案117.95万卷,开放档案17.54万卷。

全市有各类文化经营场所2467家,其中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934家(连锁58家);文化娱乐场所420家;演出场所43家;音像制品经营场所1057家;保龄球馆(室)6家;古玩书画店7家。其中市区(含开发区)文化经营场所1544家,其中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657家(连锁58家);文化娱乐场所126家;演出场所27家(市直5家);音像制品经营场所721家;保龄球馆(室)6家;古玩书画店7家。

长春电影制片厂全年共生产故事片16部,译制片6部,科教片6部,数字电影4部。

2006年,全市有广播电台5座,节目9套,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台5座,节目9套,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

卫生:2006年末,全市卫生医疗机构发展到18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20所,拥有医疗、疗养床位2.6万张,比上年增长8.3%。卫生技术人员为3.5万人,比上年上升6.1%。农村设村卫生室2094个。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25人。

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已经建立1个社区卫生服务医疗培训指导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体育:2006年底,全市行政区域内共有体育场馆40个,80%的社区都拥有健身场地和健身设施。全年成功承办了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赛、国际雪联越野滑雪短距离世界杯赛、远东杯沃尔沃国际瓦萨越野滑雪赛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8项次;短道速滑、自行车、自由式滑雪、举重、射击射箭、田径、篮球、足球、网球等全国比赛20余项次;其它各级各类体育赛事150余项次。竞技体育取得可喜成绩。全年,长春及长春籍运动员参加本年度国际、国内系列比赛29项次,获得世界冠军3个、亚军10个、季军8个;获得全国冠军47个、亚军52个、季军38个;在第十五届省运会中,我市共获金牌460枚,占金牌总数的45%。

一年来,开展各类群体活动500余项次,参与人次达1000余万。成功举办了全国男篮甲A联赛和中国男子足球超级联赛,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4.65亿元,同比增长62%。

十四、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工业污染防治能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分别达到97.16%和99.04%,重点工业污染源实现全面达标排放。到2006年末,全市烟尘控制区面积208.4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43平方公里,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6.4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控制在68分贝,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74.2%以上,达到全国文明城市A类标准。

全市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面积1.9万平方公里,达到了幅员的92.4%,生态示范区省级建成率达到50%,国家级建成率达到33%。

2006年,城区空气质量保持良好水平。城区空气污染指数(API)为75;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级天数340天,占总天数的93.2%,其中,优级天数23天,占6.3%;良级天数317天,占86.8%;空气首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PM10)年日均值每立方米99微克,与上年相同;二氧化硫年日均值每立方米27微克,比上年上升1微克;二氧化氮年日均值每立方米38微克,比上年上升3微克;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地表水质达标率80.6%(按新标准计算)。

十五、人口   就业

人口:200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39.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48.8万人,四县(市)人口390.5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77‰,死亡率为4.46‰ ,自然增长率为5.31‰。

就业:全市从业人员总数已达326.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32.1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40.5%,第二产业从业人员78.8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24.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15.5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35.4%。其中,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95.6万人,从事个体劳动的有22.5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19955元,比上年增长12.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六、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358元,比上年增长12.8%,人均消费性支出8881元,比上年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80元,比上年增长7.2%。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恩格尔系数为35%,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2.1%。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136.3台,电冰箱及冰柜111台,洗衣机103.3台,拥有家用电脑和移动电话46.3台和171部。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92台,电冰箱17台,移动电话75部,摩托车42辆。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上年的24.62平方米增加到25.5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3平方米。

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保障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保障覆盖面稳步扩大。2006年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达118.1万人,同比增长8.2%,其中在职职工85.8万人,同比增长7.5%。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6.3万人, 同比增长4.3%。全年征缴养老保险基金35.1亿元,增长34%;失业保险征缴基金2.8亿元,增长34%。为32.4万名离退休人员和5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养老金、失业保险金31.5亿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98.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达到112万人,其中城区居民参加住院医疗保险11.6万人,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1.6万人和26.6万人。2006年全市开发各类用工岗位9.7万个,城镇新增就业8.7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3万人,指导和帮助4008户“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2万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在岗职工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1%。全年实现劳务输出95.5万人。2006年,城市共有10.3万户、21.9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共发放保障金1.7亿元;农村共有14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累计发放资金2988万元。

福利事业: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231家,总床位数9134张。其中:国家办养老机构6家,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225家。农村敬老院129所。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75亿元。全年募集善款2459.2万元,总支出慈善募捐款1932.2万元,受助群众7.7万人次。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年度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行业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3、本公报长春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