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吉林

吉林省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4 15:27:07 来源:吉林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48次

1993年3月2日

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创十项历史最好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70元

●工业增加值跃上200亿元台阶

●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增长速度为31.2%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8.2%,居全国前列

●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150多亿元

●兴办“三资”企业是1992年前总和的2.4倍

●科研成就显著,成果达到651项

●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43个千分点

●国有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9029元

●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O多亿美元

1992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

十四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建设、流通各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入较快发展时期,为实现全省经济三年跃上新台阶的总体规划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初步统计,全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5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26.7亿元,增长18.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6%。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缓慢,财政困难仍较大,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比较艰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尚需改善。

一、农 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1992年,全省农村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推进农业社会

化眼务体系建设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并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全省农业增加值1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4%。

粮食生产虽然遇到低温、伏旱等不利气候的影响,但由于农业投入增加,大力开展“科技效益年”活动,全年仍获得好收成,是吉林省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92年                 比 上年增长%

粮食            1840.3万吨                -3.1

#其中:玉米     1326.6万吨                -5.2

水稻     303.O万吨                 -1.1

大豆     75.4万吨                  5.3

油料            35.8万吨                  -17.7

#其中:葵花籽   27.9万吨                  -22.1

甜菜            91.8万吨                  -16.2

烤烟            5.5万吨                   26.5

麻类            O.4万吨                   -38.9

园参            2.O万吨                   -0.6

蔬菜            447.4万吨                 4.0

瓜类(果用瓜)    53.9万吨                  86.0

农业多种经营发展加快。畜牧业生产有较大的发展,全年主要畜产品及生猪、大牲畜存栏在

上年较高增长的基数上全面增长。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如下:

1992年                 比上年增长%

猪牛羊肉         5O.1万吨                    7.1

#其中:猪肉      42.9万吨                    5.0

牛肉      6.2万吨                     24.9

牛奶             1O.9万吨                    -10.8

禽蛋             3O.5万吨                    11.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绵羊毛           9042吨                      -0.9

肉猪出栏数       464.5万头                   4.7

猪年末数         544.8万头                   4.2

大牲畜年末数     341.1万头                   7.1

#其中:牛年末数  222.9万头                   11.9

羊年末数         227.6万只                   -0.5

林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造林面积11.1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37.9%。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连续1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全省水产品产量达8.5万吨,比上年增长7.9%。

乡镇企业呈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上规模、上水平为历史之首,速度和效益均快速增长。全年全省乡镇企业实现产值211.1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实现纯利润18.5亿元,增长24.6%。

乡镇企业的腾飞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全年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饮

食业等非农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2.9%提高到49.7%。

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农业商品产值达131.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农产品

综合商品率达64.1%。

农业生产的外部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农业投入增加,全年财政用于支农的资金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银行和信用社农业贷款净增加1O亿元,增长2O.9%。科技兴农效果明显,玉米 模式化栽培、水稻旱育稀植、米麦间作、赤眼蜂及高压汞灯防治玉米螟等34项农业科技成果进一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全年全省机耕地面积190.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化肥施用量(折纯)91.1万吨;农村用电量19.O亿千瓦小时,增长4.3%。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结构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多种经营和非农产业比

重偏低,粮食储、运压力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省工业、建筑业生产以较快速度发展。199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57.O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O.O%。

1992年,全省工业企业认真贯彻《条例》,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进行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组织结构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工业生产呈现了生产、销售同步增长的好势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27.2亿元,比上年增长l7.4%,是改革开

放以来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

重工业生产受旺盛投资需求的拉动高速增长。全年乡及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为1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O%。机械、化工、建材、冶金等一些基础产业的产品产量有较大增长。轻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年轻工业增加值57.6亿元,增长13.O%。适销对路、质量又好的日用工业品及耐用消费品产量保持增长,一部分产品因质量不佳,竞争力差,产量下降。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92年               比上年增长%

布                   1.8亿米                  -4.9

化学纤维             3.4万吨                  8.8

呢绒                 587.8万米                -7.6

机制纸及纸板         61.4万吨                 2.6

啤酒                 49.5万吨                 19.7

卷烟                 66.0万箱                 5.4

糖                   9.9万吨                  7.3

合成洗涤剂           1.7万吨                  -16.9

自行车               20.2万辆                 -23.7

手表                 113.9万只                -5.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电视机               18.9万部                 -11.9

#其中:彩色电视机    13.1万部                 16.7

家用洗衣机           28.8万台                 0.3

塑料制品             9.6万吨                  33.7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折标准煤)           2355.2万吨               -6.7

原煤                 2376.1万吨               -3.5

原油                 345.1万吨                0.8

原油加工量           424.9万吨                4.5

发电量               200.6亿千瓦小时          0.6

#其中:水电          35.5亿千瓦小时           -44.9

成品钢材             91.1万吨                 30.4

十种有色金属         3.4万吨                  16.9

铁合金               25.1万吨                 11.9

木材                 438.5万立方米            -12.5

平板玻璃             209.2万重量箱            8.5

水泥                 572.7万吨                22.0

硫酸                 11.3万吨                 3.6

纯碱                 0.5万吨                 -49.1

烧碱                 9.1万吨                  5.8

合成氨               49.1万吨                 3.5

化肥(折纯量)         29.9万吨                 2.8

电石                 9.0万吨                 -5.0

塑料                 5.9万吨                  4.0

轮胎外胎             117.7万条                8.6

金属切削机床         2097台                   85.7

汽车                 14.5万辆                 56.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拖拉机               2700台                  -14.7

小型拖拉机           5.5万台                 -13.7

铁路客车             825辆                    1.7

工业产销衔接趋向好转,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年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23.1%。产品销售的扩大,促进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比上年有所提高。

全部工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变化情况如下:

1992年(%)       比上年提高(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按国家标准值计算)            7O.3             7.8

工业资金利税率              6.5              O.6

工业成本利润率              3.3              2.O

工业净产值率                28.1             O.1

工业产品销售率              95.2            持平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7342         22.2(增长%)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次)           1.2          0.02(增加次)

工业企业深化改革迈出较大步伐。在1991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放开经营、转换机制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1992年试点企业达59户。工业企业组织机构调整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取得了很大进展。全省已组建各种较大的企业群体161个,企业集团62个;全省有112户企业兼并了153户企业,4户企业租赁了4户企业,拍卖21户企业,破产l7户企业;批准建立了7O家股份制企业。

工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成品资金占用较多,整体经济效益水平较低。

建筑业生产迅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为29.8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国有建筑施工企

业施工房屋建筑面积97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O.O%;竣工房屋建筑面积46O.6万平方米,增长25.8%。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国有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9O29元,比上年增长34.8%。

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地质勘查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8.5万米,比上年增

长6.3%。新发现矿产地1O处,有2个矿种新增探明储量。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为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全社会完成固

定资产投资151.2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地方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6亿元,增长29.3%。在全部完成投资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17.1亿元,比上年增长36.8%;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8.7亿元,比上年增长47.5%;个人投资25.4亿元,增长13.4%。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59.O亿元,比上年增长45.7%;更新改造投资33.3亿元,增长31.2%;商品房建设投 资13.5亿元,增长75.3%;其他投资11.2亿元,下降6.7%。投资规模增长幅度大,主要是新上项目多,在建项目规模扩大所致。全年国有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开工项目1600个,比上年增加114个;全部施工项目已达2923个,比上年增加694个,新开工项目占砸工项目的54.7%。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在国有单位更新改造投资中用于增加品种、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等

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比重由上年的56.6%上升到61.6%。而增加产量等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比重则由43.3%下降到38.4%。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投资比重下降。在国有单位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由29.4%上升到32.O%,其中交通运输邮电投资增长44.2%;第一产业投资比重则由2.0%下降到1.5%;第二产业投资比重由68.5%下降 到66.4%,其中能源、原材料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了24%。

重点建设继续加强。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发展后劲的重点技改项目和“八五”期间确定的十

大重点工程已陆续开工建设。列入国家计划的19个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3.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5.5%。其中白山水电站二期工程、新源玉米综合加工厂、长山热电厂、黄龙公司公主岭玉米综合加工厂四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的新民油田和吉林送变

电工程两个单项投产。全年15个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2.1%。其中吉林半导体厂的彩电大功率管、吉化公司电石厂的丙烯酸装置和石岘造纸厂的胶印新闻纸三个地方项目建成投产。

全省国有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全年建成投产1449个项目,新增固定资产54亿元,全年固定资产交付率为58.5%。全年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石油开采7万吨,发电装机容量38.5万千瓦,22万伏输电线路68.5公里,木材采运1.5万立方米,机制纸及纸板2万吨,大功率彩电晶体管5万只等。

投资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能源等基础产业及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缓慢。

四、交通邮电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交通运输邮电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增加值为3O.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交通运输企业积极挖掘运输潜力,合理安排生产,保证了粮食等重要物资运输任务的完成。

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运输量如下:

1992年            比 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467.8亿吨公里             3.9

铁路                     406.O亿吨公里             4.7

公路                     60.9亿吨公里             -1.0

水运                     O.9亿吨公里              -24.9

旅客周转量               172.2亿人公里             11.0

铁路                     117.2亿人公里             10.3

公路                     54.9亿人公里              12.6

水运                     O.1亿人公里               2.9

民航事业发展迅速。1992年新开通6条航线,到年末已开通国内、国际航线25条。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24.6万人,比上年增长16.O%。

邮电通信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O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其中特快专递、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等业务增长幅度在52%以上。长途电话、市内电话发展迅猛。到年末,全省电话装机容量达到56.3万门,比上年床增长21.1%。全省进入长途自动电讯网的市、县已达

45个,比上年增长25.O%。程控市内电话比上年末净增近8.6万门,已达到3O万门。全省市内话机总数已达到49.6万门,比上年增长24.3%。

交通邮电事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先行行业的交通邮电业发展滞后,交通运输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五、国内商业和市场物价

全省消费市场稳中见旺。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有效供给和居民收入增加,由于商业企“四放开”等深化改革措施的实施,为商业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市场销售已恢复到正常增长水平。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O%。按用途分,消费品零售额2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农业生产资料36.7亿元,增长16.O%。从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0.O亿元,增长19.5%;农村78.2亿元,增长9.8%。

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国有单位零售额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集体所有制单位零售额71.9亿元,增长1.3%;其他所有制单位零售额102.8亿元,增长31.6%。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3O.2亿元,增长15.9%。从各类消费品销售数量看,吃的商品稳定增长,与上年相比,食用植物油、鲜蛋、酒等增长5.9%以上;穿用商品中洗衣粉、彩色电视机、录像机、电风扇、电冰箱等有所增长,其它商品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商业部门经济效益稍有好转。1992年省商业厅系统实现利润比上年减亏3285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24.9%,亏损企业减少8个。

生产资料市场购销两旺。。_全年全省物资系统购进生产资料57.3亿元,比上年增长34.8%;

销售各种生产资料63.3亿元,增长34.4%。主要生产资料如钢材、汽车等销售量比上年增长2O%以上。随着市场调节比重的扩大,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加快,到年末贸易中心已达33个,销售额比上年增长3O.4%。

价格改革迈出较大步伐,市场物价总水平稳中有升。1992年国家和省里进一步加快了价格改革的步伐,提高了基础产业的产品及部分服务项目的价格,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调节比重,价格形成机制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市场调节部分已上升到8O%以上。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部分已上升到8O%左右。由于社会供求平衡状况较好,全年市场物价涨幅尚处于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但城市物价涨幅较大,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涨幅偏高。

各类价格比上年变动情况如下:

1992年比上年上涨幅度(%)  涨幅比上年增减(百分点)

1、居民生活费用价        8.O                        1.2

#其中:城镇           8.3                        1.2

农村           3.9                       -1.3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零售物价              7.1                        2.0

#其中:消费品         7.2                        2.1

食品类         8.2                        3.5

粮食           28.9                       23.3

食用植物油     17.3                      -8.4

衣着类         2.4                       -2.6

日用品类       3.O                       持平

文化娱乐用品  -2.5                        0.7

书报杂志类     4.8                        4.3

药及医疗用品   6.3                        3.3

建筑装璜材料   5.3                        3.8

燃料类         27.5                      -21.9

农业生产资料   4.5                       -1.4

3、服务价格             12.2                      -11.2

#其中:城镇          12.6                      -11.3

农村          11.7                      -10.7

4、能源、原材料购进价   27.1                       14.8

5、工业品出厂价格       11.4                       4.6

6、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O.4                       10.1

六、对外经济

1992年,全省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明显扩大,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合作伙伴显著增加 ,对外经济空前活跃。进出口大幅度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2O.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7%。其中出口总额11.5亿美元,增长l4.6%,扣除不收付外汇的进出口货物,出大 于进3.6亿美元。

利用外资形式多样,全面发展。1992年,全省协议利用外资金额为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对外加工装配首次突破年合同金额千万美元大关。“三资”企业大量增加。到年末,

全省“三资”企业已达860户,其中1992年新批650户。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成绩明显,国际化经营迈出新的步伐。1992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完成营业额O.7亿美元,增长84.2%。 继1991年劳务输出突破万人次大关之后,1992年又继续增长,达到1.3万人次。

技术引进和出口稳定增长,结构改善。1992年,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共成交28项,成交额2.2亿美元。引进结构改善,引进软件费用占总金额的42.4%。全省技术出口成交18项,合同金额1382万美元,是上年的1.3倍。

旅游业持续发展。1992年,到吉林省游览、访问、探亲以及从事各项活动的海外旅游者达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9%;全年旅游外汇 收入11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1%。

七 、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全省科技战线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调动广大科技人

员的积极性,加快科研步伐,捷报频传,硕果累累。1992年,全省共取得科技成果651项,有l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项获国家奖励,其中有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有6项获国家发明奖,有2项获国家星火奖;有154项成果获省级奖励。全年向国家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1539项,被授权专利761项,分别比上年增长l8.O%和39.4%。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日益密切结合。全年有461项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创造社会效益7.3亿元。

科技经费增多,科技队伍扩大。1992年,全省科技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等单位

用于科技的经费支出为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为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地方国有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万人。全省县 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217个,高等院校办科研机构171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研机构296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6.6万人,其中工程师以上职称科技人员3.7万人。到1992年末,全省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星火计划项目新增75项,培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4万人次。

技术市场初步繁荣。全年全省共签订技术合同7812份,成交金额4.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3%和9O.3%。活跃在技术市场上的各类技术贸易机构1889家,比上年增长43.2%,从事技术贸易活动人员3.4万人,比上年增长48.6%。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普通高等教育加快发展,为全省经济

建设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1992年,全省共招收研究生1409人,比上年增加6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61人,硕士研究生1248人;年末在学研究生4086人,比上年末增加9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12人,硕士研究生3574人。本年全省普通高等院校招收本、专科学生2.5万人,在校学生7.6万人,均比上年增加O.3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1992年,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高中段在校学生18.8万人,比上

年末增加O.6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51.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有所提高。1992年末,全省普通中学初中在校学生11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2万人。小学在校学生260.O万人,比上年末减少7.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1.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省幼儿园2059所,在园儿童达47.5万人。

成人学历教育取得新成效,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蓬勃展开。1992年,成人高等教育招收本、专科学生1.9万人,比上年增加O.2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期末在校学生4.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O.4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学生19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8.6万人。成人中小学在校学生12.8万人。

文化艺术事业进一步繁荣。1992年,首次成功地举办了“92中国长春电影节”和“延边民俗

节”。长春电影制片厂全年共生产故事片24部,合拍片2部,美术片3部,译制片11部。各电影发行单位全年发行各种新片(长片)185部。全省共拍摄电视剧22部300集,制作广播剧37部97集。在文化部举办的第二届“文华奖”评奖活动中,吉林省有3个剧目、11位文艺工作者获7项奖励,其中吉林省京剧团演出的《高高的炼塔》获文华新剧目大奖。在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北方片)活动中,扶余市满族新城戏剧团演出的《铁血女贞》获优秀剧目奖,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天津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故事片《香魂女》获第四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故事片《高朋满座》获蒙古国际喜剧电影节一等奖。

1992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2个,演出1.2万场,观众达1219.3万人次。全省共有剧场62个,文化、艺术馆(站)1065个,公共图书馆49个,博物馆16个,档案馆88个,广播电台22座 ,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电视台34座,一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0座。全省广播覆盖率已达85.O%,电视覆盖率达81.O%。各类电影放映单位4232个,全年放映35.6万场,观众 达1.1亿人次。全年共出地方性报纸48种,总印数4.3亿份,出版各类杂志5528万册,出版图书l.5亿册(张)。

卫生事业又有进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92年末,全省共有各种卫生机构4189个,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O.3万人,其中医生5.2万人,护师、护士3.8万人。医疗床位达9.5万张,比上年末增长2.3%。由于新技术、新设备不断临床运用,使医疗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1992年全省医疗科研成果有2项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有2O项获省科技进步奖。

体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1992年,吉林省运动员在世界级大赛中共获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4枚;在亚洲大赛中获金牌2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36枚、银牌35枚、铜牌45枚。全年共有2人12次破6项世界纪录,有5人10次破1O项全国纪录。

群众性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930万人,有97.2%的学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271.8万名学生达到合格标准,有9个县(市)被国家评为体育先进县。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控制。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1992年全省人口出生率15.74‰,死亡率6.57‰,人口自然增长率9.17‰,比上年降低1.O8个千分点。据推算,1992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53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1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1992年,全省职工工资总额1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职工平均货币工资2292元,比上年增长12.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实际增长3.5%。据抽样调查,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470.84元,比上年增长16.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 入807.4l元,比上年增长7.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7%。

城镇就业人数增加。1992年,全省各级职业介绍所发展到557个,共安置待业人员13.2万人。年末待业率为1.5%,比上年下降O.3个百分点。1992年末全省职工人数541.1万人,比上年末增 加7.6万人·其中国有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职工达50万人,增加5万人。年末城镇个体劳动者37.4万人,比上年增加7.8万人。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继续扩大,全省国有单位已有222.8万职工和44.1万离退休人员参加统筹。

城乡储蓄大幅度增加。199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1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8.8亿元,增长22.9%。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1992年,全省城市新建住宅554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606万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O平方米,比上年增加O.3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l4.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O.3平方米。住房质量也明显提高。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1992年,全省各类财产险承保总额达。1476.8亿元,比上年增54.1%。全省共有2.4万户企业参加了企业财产保险,有247万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有505万人参加了人身保险。1992年,保险部门新增加56个险种,保险公司共处理财产险赔案9.2万件,支付已决赔款2.3亿元,为24.8万人支付人身保险赔款2.2亿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1992年,全省各类社会福利院930所,床位达4.2万张,收养3.2万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达55.8万人次,全省已有83.1%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险网络,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654个。

环境保护事业有新的变化。1992年末,全省环保机构205个,其中各级环境监测站6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全省环保系统职 工2885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59个,总投资4265.8万元。1992年末,在全省22个城市中建立了140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313.1平方公里;在6个城市中建立了7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21.1平方公里。

注:

(1)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增加值为新创造的价值,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利润、税收和折旧等,不包括能源、原材

料等各种中间消耗价值。

(3)本公报中部分指标数据为快报或预计数字。实际数字以后面的统计资料为准。

关闭
关注公众号 获取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