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6日
1989年,吉林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完成各项任务。经过全省上下艰苦工作,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治理整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国民经济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农业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获得了比较好的收成多工业生产在克服困难中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明显压缩多消费基金增长过快的势头有所控制岁城乡市场相对比较平稳,物价上涨幅度实现了全年控制目标;出口贸易创历史最好水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也都有新的发展。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61.34亿元,国民收入为304.75亿元。但影响经济稳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总量失衡、结构失调的问题仍很突出,通货膨胀现象尚未消除。与此同时,又出现了市场疲软、资金短缺、经济效益降低、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等新的困难。治理整顿已进入了攻坚的关键阶段。
一、农 业
1989年,吉林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领导,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向农业倾斜的政策,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管理和领导,农村经济又有新的发展。全年农村社会总产值为259.O7亿元。农业由于种植业受灾减产,完成产值133.79亿元(按198O年不变价格计算为82.O4亿元),比上年下降11.7%。
种植业由于遭受了多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大部分作物减产,但由于省委 、省政府及时采取了预防和补救措施,粮食总产量仍属产量较高的年份。经济作物中甜菜、麻类产量下降幅度较大,烤烟、园参由于面积扩大,产量明显增加。全年种植业产值为86.6l亿元,比上年下降l6.3%。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89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351.29万吨 -20.2
其中:玉米 983.9O万吨 -19.4
水稻 185.58万吨 -17.3
大豆 68.7O万吨 -33.l
油料 34.8O万吨 -1.8
其中:葵花籽 22.96 万吨 -13.9
甜菜 66.OO万吨 -49.1
烤烟 3.82万吨 46.4
麻类 l.28万吨 -28.5
园参 1.55万吨 29.8
蔬菜 466.23万吨 -0.5
瓜类(果用瓜) 45.97万吨 -9.1
林业生产更加注重营林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当年造林面积为233万亩,比上年增长O.3%。全年林业产值为3.46亿元,比上年下降O.2%。城乡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绿化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四旁植树5909万株。由于加强管理,森林防火成绩显著,乱砍滥伐林木现象有所减少。
1989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村经济发展的“畜牧年”,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畜牧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畜牧业产值为36.23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9.2%。生猪实现了省内自给,大牲畜、猪和羊的存栏及肉、禽、蛋、奶等主要畜产品产量都有增长。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为稳定全省市场,控制物价上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年末头数如下:
1989年 比上年增长%
猪、牛、羊肉 38.39万吨 9.8
其中:猪肉 34.9O万吨 9.9
牛肉 3.OO万吨 7.3.
牛奶 l0.72万吨 l6.9
禽蛋 22.92万吨 11.8
绵羊毛 7956吨 21.3
肉猪出栏数 381.64万头 8.O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大牲畜年末头数 292.17万头 3.6
其中:牛年末头数 172.93万头 6.9
猪年末头数 494.13万头 l0.7
羊年末只数 223.O1万只 l5.5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渔业产值为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水产品产量为6.6l万吨,比上年增长13.7%。市场水产品供应较好。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新的进展。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9.O5亿瓦特,比上年增长6.9%;农村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09万台;拥有小型及手扶拖拉机17.3O万台,增长6.6%;拥有大中型机引农具3.3O万部;拥有农用载重汽车9015辆,增长2.7%;农用排灌机械总动力为9.92亿瓦特,增长23.3%。全年机耕地面积达2432.6万亩,比上年增长2.9%,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重为4l.2%,比上年提高l.3个百分点。农村用电量为16.2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4%;化肥施用量(折纯量)为71.48万吨,增长7.l%。秋冬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4O天时间,全省累计出工3064万个,共完成综合工作量7585万立方米,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3万多项。为恢复和发展1990年农业生产,确保春灌和安全渡汛打下了基础。
农村的非农产业在治理整顿中又有新的发展。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产值为12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2.7%上升到48.4%。
农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增加农业投入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科技兴农还没有形成综合配套体系,农业发展后劲不足,要真正地把农业搞上去还要做大量的工作。
二、工 业
1989年,吉林省认真进行治理整顿,积极消除工业生产中的过热因素。同时,又竭力克服资金、能源、原材料严重不足和市场销售疲软等困难,坚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强了对生产的指挥调度,实行倾斜政策,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拓进企业联合,发展企业集团,加强企业管理,广泛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经过艰苦工作,使生产在困难中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为530.36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363.27亿元),比上年增长6.3%;乡以上工业(不包括城镇委办和个体工业、农村村及村以下工业)总产值为473.25亿元(按198 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318.83亿元),增长4.2%。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370.O5亿元,增长2.5%;集体所有制工业126.51亿元,增长lO.4%;其他经济类型工业33.8O亿元,增长32.2%。
轻工业生产上半年受市场需求的拉动,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下半年由于市场销售由平转淡,产品积压,生产速度明显放慢。全年轻工业总产值为223.5l亿元,比上年增长8.1%,快于重工业增长速度。以农产品为原料及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产品增长较快,市场积压的高档耐用消费品生产下半年有所压缩。
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89年 比上年增长%
布 2.O7亿米 O.2
化学纤维 2.69万吨 26.4.
呢绒 669.OO万米 3.3
机制纸及纸板 57.72万吨 -1.O
卷烟 64.97万箱 9.9
罐头 2.18万吨 45.3
糖 1O.lO万吨 4O.l
合成洗涤剂 3.62万吨 -2.2
自行车 37.33万辆 -18.6
手表 113.99万只 -0.9
电视机 33.26万台 1O.7
其中:彩色电视机 l6.75万台 1O.l
家用电冰箱 9.59万台 9l.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录音机 9.68 万台 -44.1
家用洗衣机 33.83万台 -3.5
塑料制品 7.79万吨 -1.O
家俱 194.21万件 -11.8
重工业生产受能源短缺的制约,增长速度较慢,但比较平稳。全年重工业总产值306.8 5亿元,比上年增长4.9%。有些能源、原材料工业产品产量增长幅度较大,而加工工业中的部分产品因受市场滞销影响,生产速度下降。产品结构有所改善。
主要重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89年 比上年增长%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折标准煤) 2369.98万吨 3.4
原煤 2438.49万吨 9.5
原油 342.24万吨 8.6
发电量 157.5l亿千瓦小时 -5.O
其中:水电 3l.1l亿千瓦小时 -47.2
钢 65.22万吨 18.9
钢材 59.44万吨 2.O
铁合金 26.45万吨 1.2
水泥 413.4O万吨 -l.8.
木材 620.7l万立方米 -2.9
硫酸 12.3O万吨 -5.7
烧碱 8.21万吨 22.3
合成氨 46.74万吨 -4.5
电石 lO.O6万吨 -11.5
化肥(折纯量) 29.69万吨 7.2
化学农药 O.19万吨 24.6
轮胎外胎 96.36万条 4.8
金属切削机床 1754台 -26.6
汽车 8.42万辆 -14.3
拖拉机 2549台 59.9
小型拖拉机 6.7l万台 -10.9
铁路客车 l102辆 -3.2
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新产品开发、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全年共开发新产品2049种,其中国内首创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产品499种,创产值l4.4亿元,利税3.O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O%和8.9%。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全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94.7%,优质产品产值率由上年的23.O%上升到29.9%。在全省质量评比中,有360种产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工业企业在节约能源消耗方面取得新成绩。全省县以上工业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由上年7.33吨标准煤下降到7.28吨标准煤,下降O.7%,全年节约能源(折标准煤)l4.O l万吨。省考核的128项主要工业产品原材料消耗指标稳定降低率为7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受“五紧”的制约和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销售疲软等因素的影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全省地方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O.52亿元,比上年下降9.3%;企业上缴利润和销售税金增长5.2%,其中上缴利润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5%;亏损企业亏损额达l.92亿元,比上年增长8O.3%;销售利税率和资金利税率均比上年下降;可比产品成本上升24.3%;产成品资金期末占用额增长l倍多;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比上年平均延长34天。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下降l%。
当前工业生产面临的资金不足、能源短缺、市场疲软等方面的问题仍很严重,低速发展的状态将持续一段时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局面亟待扭转。内部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之间不平衡的状况仍比较突出。
三、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部门在紧运行中,进一步挖掘潜力,合理安排生产,提高运输能力,全年货物周转量仍保持增长势头;旅客周转量受票价提高的影响而出现下降。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运输量如下:
1989年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466.23亿吨公里 7.5
铁路 398.38亿吨公里 8.1
公路 66.58亿吨公里 4.5
水运 1.27亿吨公里 -8.O
旅客周转量 176.49亿人公里 -6.O
铁路 129.68亿人公里 -7.2
公路 46.75亿人公里 -2.5
水运 O.O6亿人公里 104.8
公路行车里程增加,路面等级提高。水运条件进一步改善。大安港全年吞吐量达到4O万吨,为缓解运输紧张发挥了一定作用。
民航事业发展较快。到年末民航局已开通8条航线,航线里程达1.26万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为l.7l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函件业务量增长l.7%,长途电话业务量增长25.O%。年末市内电话用户达到16.7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51万户。全省所有市、县均开展了国内邮政快件业务。长春市已进入了全国长途电话自动交换网,实现了对全国已开通长途直拨业务的大中城市的自动拨号。邮电部门收入和实现利润比上年分别增长27.5%和23.5%。
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没有明显缓解,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1989年,吉林省加强了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宏观调控,在上年停、缓建了一批项目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全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开工5万元以上建设项目有655个,比上年减少968个,建设战线过长的局面有所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明显压缩。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O.1O亿元,比上年压缩13.9%,如果考虑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工作量压缩的幅度更大。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投资58.l3亿元,比上年下降14.3%;城乡集体所有制单位完成投资4.28亿元,下降4l.l%;城乡个人完成投资17.69亿元,下降l.5%。
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9.O7亿元,比上年下降22.O%,其中中央项目投资l5.47亿元,下降2l.2%;地方项目投资l3.6O亿元,下降22.9%。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生产性建设投资17.8O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9.5%上升到6l.2%;非生产性建设投资11.27亿元,比重由4O.5%下降到38.8%,特别是楼、堂,馆、所的投资压缩较大。
重点建设得到保证,基本建设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共2O个项目,全年完成投资l2.O3亿元,为年计划的93.9%。其中舒兰矿区九台立井、吉林热电厂、珲春发电厂等项目或单项工程按期投产发挥效益。全年建成投产基本建设项目645个,其中大中型项目2个。新增固定资产24.6O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4.6%。
全民所有制单位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1.4O亿元,比上年下降l6.O%,其中中央项目投资3.79亿元,下降8.9%;地方项目投资l7.6l亿元,下降l7.3%。全年建成投产更新改造项目421个,其中限额以上项目5个,新增固定资产16.66亿元。
1989年全省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天然石油开采62万吨,煤炭开采81万吨,铁矿开采25万吨,发电机组容量32.29万千瓦,变电设备(11万伏及以上的)36.3万千伏安,木材采运4万立方米,烧碱2.5万吨,改建公路485公里。这批生产能力发挥效益,为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
建筑业在改革中进一步发展。全年地方全民所有制建筑单位共施工3743个工程,其中实行各种形式承包责任制的工程3687个,占98.5%。全部施工面积6O6.63万平方米。地方全民所有制建安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74亿元,比上年增长7.O%,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9.6%。不少建筑施工企业任务不足,窝工现象严重,实现利润减少,亏损企业有所增加。
地质勘探工作又取得一批新成果。全年新发现及有新进展的主要矿产地1l处,提交了转入详查的产地3处,4个主要矿种新增加了探明储量。石油、天然气普查勘探取得较大进展。全年完成地质钻探进尺5.96万米,超过年计划2.8%。
五、国内商业和物资供销
1989年,随着宏观紧缩效应的显露和上年抢购的滞后影响,消费者心理恢复正常,全省市场变化较大,商品销售由旺转平、由平转淡。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2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O.2%;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下降5.7%。与上年相比,全民所有制单位零售额增长8.5%,集体所有制单位零售额增长1.4%,其他所有制零售额增长25.O%。
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消费品零售额为l98.3O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售给居民的部分增长lO.4%,售给社会集团的部分增长3.2%,增幅比上年有所降低;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为24.36亿元,增长14.8%。消费品中吃的商品零售额为92.13亿元,比上年增长9.8%;穿的商品零售额为3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O.4%;用的商品零售额为65.44亿元,比上年增长8.5%。主要消费品销售量与上年相比,粮食增长1.5%,食用植物油下降21.7%,猪和猪肉下降2.7%,鲜蛋增长12.2%,水产品增长9.3%,食糖下降lO.6%,棉布下降23.8%,呢绒下降24.8%,服装下降16.3%,电冰箱下降5.5%,洗衣机下降36.6%,电视机下降25.3%,电风扇增长19.2%,录音机下降23.O%。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物价上涨幅度逐月回落,实现了明显低于上年的控制目标。1989年,全省各级政府把严格控制物价上涨作为治理整顿的重要目标来抓,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效果明显。全年全省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升l6.9%(其中新涨价因素为6.8个百分点),比上年涨幅回落3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上升16.7%,农村上升17.4%。分商品看,消费品上升17.2%,比上年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上升15.8%,比上年回落8.5个百分点,在食品类中,粮食上升16.2%,肉禽蛋升幅由上年的38.l%回落到22.9%,鲜菜升幅由25.4%回落到12.4%,水产品升幅由3O.4%回落到15.6%;衣着类上升2O.5%;日用品类上升15.2%;建材类上升21.O%。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12.6%,比上年回落4.2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6.9%,涨幅明显低于上年21.6%的水平;农民生活费用价格总水平上升19.3%。
生产资料需求有所减弱。全省物资系统销售各种生产资料4l.3亿元,比上年增长2O.5%。通过物资系统销售的钢材55.9万吨,比上年下降5.5%,木材82.7万立方米,下降7.8%;煤炭935万吨,下降5.6%。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仍较大,全省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32.7%。生产资料市场调节范围进一步扩大,年末全省已有生产资料贸易中心4O个,销售额1.4亿元。
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下半年市场销售疲软,商品库存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优质品短缺和劣质品积压并存。消费者储蓄保值,结余购买力增多,对市场潜在压力较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随着外贸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迈出新的步伐。据海关统计,1989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lO.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5 %,出口总额为7.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3%,创历史最好水平,主要是玉米、服装、冻牛肉等品种出口完成较好。进口得到适当控制,全年进口总额2.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2%。对苏对朝边境贸易和劳务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了新的发展。到年末,我省已与7 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技术合作和贸易关系。全年共达成利用外资协议(合同)8O项,金额8O9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66万美元。年末全省已有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l08家,其中工业企业73家。对外新签订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l955.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4%。
旅游业接待人数和旅游收汇下降。全年共接待来本省旅游、参观、探亲、访问及从事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共计2.53万人,比上年下降40.1%。其中接待外国人1.2l万人,下降32.3%。全年旅游外汇收入334.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1.9%。
七、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
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全年全省科学研究共取得各种科技成果48l项,其中国际首创或领先的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l项,国内首创或领先的72项,国内先进的298项。全省有6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有7项成果获得国家“星火奖”,有147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有468项发明创造获国家批准专利权,比上年增加l27项。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加快。全省有32O项科技成果直接得到推广和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振兴农村经济的“星火计划”进一步落实,并有了新的进展。在第38届布鲁赛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我省有9项星火技术和产品获得12项奖励,其中“天仙胶囊”获大会最高研究奖, “鹅裘皮”和“人参净面膜”两项获金奖。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省地方全民所有制单位拥有自然科学技术人员23.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l.33万人;拥有社会科学技术人员34.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66万人。群众性科技活动广泛开展。企业技术开发工作进一步加强。l989年末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设有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241个,比上年末增加55个,共组织技术开发项目1l3O项,比上年增加36l项。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866项,成交额l.2亿元,比上年减少7.7%。到年末,全省各类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机构发展到l1O3个。
气象、地震部门作了比较及时、准确的预报,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测绘部门为各项经济建设测绘了各种比例尺地图lOO7幅,出版公开版地图3种,总印数达l7.1万张。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为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1989年全省招收研究生1347人,在学研究生4425人,毕业研究生l745人。全年有63人获得博士学位,有l6O7人获硕士学位。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2.l万人,在校学生7.3万人,比上年增长O.3%,毕业生2.O3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收本,专科学生2.1万人,在校学生6.3万人,比上年增长O.9%。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和技校在校学生43.1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49.4%。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学生39.l万人。全省普通中学初中在校学生1OO.8万人,小学在校学生283.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由上年的98.54%上升到98.57%。对弱智,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也有一定发展。年末全省有幼儿园2579所,在园儿童4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
文化、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等部门在宣传治理整顿方针,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部门配合国庆4O周年庆祝活动,举办了省首届艺术节,展示了改革以来文艺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长春电影制片厂全年生产电影故事片l9部,译制片l4部,共拍出电视剧23部共93集,其中译制电视剧2部共2O集。各电影发行单位全年发行各种新片(长片)l89部。到年末,全省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4693个,艺术表演团体74个,剧场63个,文化、艺术馆(站)1O7O个,公共图书馆49个,博物馆15个,档案馆96个。全省共有广播电台l9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3座,电视台26座,l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9座。全省出版地方性报纸有4O种,发行2.7亿份岁出版备类杂志4672万册,出版图书l.48亿册(张)。
八、卫生和体育事业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到年末,全省共有各种卫生机构4425个,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l.7万人,比上年增长3.2%;其中医生4.8万人(含中、西医师3.6万人),比上年增长4.l%;护师、护士3.3万人,增长11.9%。医院病床达8.2万张,比上年末增加134O张。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有2项医疗科研成果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预防保健工作有所加强,各种传染病、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取得新的成效,麻疹、流脑等多种传染病发病率比上年有所下降。但部分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仍然存在。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l989年我省运动员在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中获2枚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多在亚洲锦标赛中获l枚金牌、l枚银牌、2枚铜牌;在全国正式比赛中获43.5枚金牌、2l枚青少年金牌。有l2人27次破(超)17项世界纪录,1人1次破l项亚洲纪录,6人lO次破5项全国纪录,是“七五”期间吉林省竞技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群众体育活动进一步普及,全省共举办2746次运动会,参加人数达97万人。全省共有228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九、人民生活
劳动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就业人数增加。全年城镇安置待业人员l2.5万人,年末全省职工总数为5O9.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5万人。劳动合同制度稳步发展。年末全民所有制单位有合同制职工3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为2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O.7万人。全年职工工资总额87.1亿元,比上年增加8.2亿元,增长lO.4%。
据抽样调查,l989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货币收入为lOl9.5元,比上年增长11.8%。但由于一些企业的停产半停产,使部分居民家庭生活水平下降。农民平均每人纯收入623.96元,比上年下降O.6%。因农业遭受多种自然灾害,全省有6.9%的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2OO元以下,生活比较困难。
金融部门开展保值储蓄等多种业务,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加。到年末,储蓄存款余额达到l4l.2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l.78亿元,增长29.O%。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1989年城市新建住宅636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房636.48万平方米。到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上年的5.3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由l2.45平方米增加到l3.l2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稳步发展。l989年末,全省共有各类社会福利事业院(包括乡镇敬老院)9l7处,床位达3.9万张,共收养3万人。由集体供养的社会散居孤、老、残、幼等共有4.7万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达l53万人次。全省有69%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岁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有了新的发展,共建立了各种社区服务网络O.56万处。
保险事业不断壮大。1989年各类财产险承保总额达到6lO亿元,比上年增长3.O4%;共有l99万户家庭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各种人身保险投保人数已达4O5万人。省内财产险业务共处理赔案7.17万件,赔款支出1.6亿元,人身保险为15万人给付84O4万元,对受灾的城乡企业、家庭和个人及时恢复生产、经营,安排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人 口
根据人口抽样调查,1989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l9.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死亡率为6.4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95‰。据推算,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40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6万人。
注:(1)本公报各项总产值绝对数除注明者外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在载入本年鉴时,对一些初步数字按实际数字进行了改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