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吉林

辽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2-09-02 21:01:24 来源:辽源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508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辽源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福祉水平持续提升,“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3.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0.60亿元,同比增长8.9%;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35.97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76.92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7%、33.4%和52.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0、2.5和4.0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7007元。

图1 2017年-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片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137709人,比上年末减少9924人。市区人口为436325人,比上年末减少5342人。按户口所在地划分,全市城镇人口为568146人,乡村人口为569563人。全年出生人口4066人,出生率为3.56‰;死亡人口7637人,死亡率为6.68‰。自然增长率为-3.13‰。人口性别比为102.5(女性为100)。

表1 2021年全市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人)

占总人口比重(%)

全市总人口

1137709

 其中:城镇人口

568146

49.9

 其中:男性

575844

50.6

    女性

561865

49.4

 其中:0-17岁

137891

12.1

    18-34岁

203569

17.9

    35-59岁

507844

44.6

    60岁及以上

288405

25.3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5(以上年价格为100,下同),价格水平同比上涨0.5%。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三升五降”。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3.8%,居住类价格上涨1.9%,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0.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下降0.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下降1.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4%,衣着类价格下降2.6%。

图2 2021年辽源市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图片

表2 2021年辽源市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100

指标

全市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0.5

一、食品烟酒

100.4

二、衣着

97.4

三、居住

101.9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98.6

五、交通和通信

103.8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99.5

七、医疗保健

99.9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99.0

  二、农业

  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3]总产值96.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1.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60亿元,同比增长8.9%;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0.87亿元,同比增长3.7%。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3.1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1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2.6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5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60.00万吨,比上年增产8.68万吨,同比增长5.8%。其中,玉米产量142.18万吨,同比增长6.2%;水稻产量15.11万吨,同比增长4.6%。

图3 2017年-2021年辽源市粮食产量

图片

  全市肉类总产量11.28万吨,同比增长30.3%;禽蛋类产量10.98万吨,同比增长9.7%;生猪存栏28.08万头,同比增长38.8%;生猪出栏49.19万头,同比增长19.3%;奶类产量0.33万吨,同比下降8.3%;水产品产量0.33万吨,同比增长10.0%;水产品养殖面积3668公顷,比上年增加20公顷。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1.56万千瓦,同比增长3.4%;农用拖拉机5.36万台,同比增长8.5%;谷物联合收割机0.41万台,同比增长17.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0.17万吨,同比下降0.6%。

  全市实现造林面积2010公顷,同比下降81.95%;木材采伐量6.42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9.9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3.2%。分“2115555”七大产业看,“钢铁+冶金建材”产值增长82.6%,“梅花鹿+医药健康”产值增长25.3%,“蛋品+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8.5%,“轨道列车型材+高精铝”产值增长18.2%,“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值增长13.9%,“矿山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5.3%,“袜业+纺织”产值增长0.4%。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4.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9.1%,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2%。分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6%,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2.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8.9%。

图4 2017年-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图片

  全年全市完成全社会用电量30.3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8%。其中,完成工业用电量19.5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0.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第二产业用电量19.7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5.2%;第三产业用电量4.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

  全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7.71亿元,同比增长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4%。从产业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9.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5%。

表3 2021年全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行业

比上年增长(%)

农、林、牧、渔业

-3.6

采矿业

-75.6

制造业

7.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7

建筑业

批发和零售业

198.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8.3

住宿和餐饮业

325.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6.5

金融业

房地产业

37.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96.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79.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5.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613.8

卫生和社会工作

268.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5.0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00.0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5.6%。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长24.7%,其中新开工面积增长65.8%。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6%。全年累计资金到位额同比增长51.9%。

表4 202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增长速度

指标

比上年增长(%)

本年完成投资

45.6

商品房销售面积

12.6

商品房销售额

88.7

房屋施工面积

24.7

新开工面积

65.8

房屋竣工面积

待售面积

46.1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81亿元,同比增长8.9%。按区域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07亿元,同比增长8.3%;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4亿元,同比增长11.7%。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2亿元,同比增长13.7%;限额以下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49亿元,同比增长7.0%。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比重为23.2%,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82亿元,同比下降16.4%。其中,实现出口总值12.46亿元,同比下降21.7%;实现进口总值3.37亿元,同比增长12.1%。

  全年来全市旅游人数497.02万人,同比增长85.3%。旅游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15.1%。

  七、交通和邮电业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5180.54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6.873公里,一级公路193.16公里,二级公路496.376公里,三级公路77.977公里,四级公路4166.158公里。

  年末全市公路货物运输量1538.15万吨,同比增长16.6%,货物周转量559159.7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4.9%;公路旅客运输量468.15万人,同比增长10.2%,旅客周转量32553.76万人公里,同比下降5.4%。

  年末市区内共有公交车340标台,万人拥有7.79标台;出租车1312台,万人拥有30.07台。

  年末全市实现电信业务总量8.42亿元,同比增长18.4%。全市固定电话17.07万部,同比增长9.8%;移动电话90.76万部,同比下降30.3%。

  年末全市实现邮政业务总量20644.08万元,同比增长23%;实现营业收入19186.47万元,同比增长13%;全年发送信函4.66万件,同比下降5.9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市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5.89亿元,同比增长16.9%。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18.92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11.71亿元,同比增长9.2%。地方级财政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2.7%,比上年缩小2.8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收入从征收部门看,税务部门完成29.47亿元,同比增长17.7%;财政部门完成6.43亿元,同比增长13.6%。

  全市完成财政支出101.91亿元,同比下降26.1%。其中,住房保障支出6.10亿元,同比增长19.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44亿元,同比下降56.5%;卫生健康支出8.62亿元,同比下降26.9%;教育支出15.30亿元,同比下降10.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97.83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住户存款690.30亿元,同比增长13.3%;非金融企业存款35.92亿元,同比下降3.3%。各项贷款余额497.20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住户贷款124.79亿元,同比增长3.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372.40亿元,同比增长9.3%。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级保险经营主体20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0家,寿险公司10家。实现保费收入21.31亿元,同比下降2.3%。其中,财险保费收入5.14亿元,同比下降1.0%;寿险保费收入16.17亿元,同比下降2.8%。累计赔款和给付金额4.44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财险赔款3.16亿元,同比增长6.1%;寿险给付1.28亿元,同比增长29.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全市共有44个项目列入2021年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到位资金1533.4万元。全市获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全市共有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两个,省级众创空间4个,市级众创空间12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园区)1个,省级中试中心3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14个,市级科技创新中心32个。

  全年全市专利授权量456件,同比增长14.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3件,同比增长9.5%;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6件,同比增长9.4%。争取省级专利发展资金补贴项目两项。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院校331所。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学校1所,招生2871人,在校生9084人,毕业生2056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院校9所,招生1334人,在校生3766人,毕业生742人;普通高中9所,在校生20105人,毕业生5812人;初中53所,在校生22441人,毕业生8893人;小学73所,在校生44379人,毕业生7515人;幼儿园182个,幼儿18289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224人,毕业生40人;全市工读学校1所。全市初中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4%,学前毛入学率100%。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健康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7个;共有广播电视台3座,广播覆盖率99.1%,电视覆盖率100%。

  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1005个。其中,医院3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4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个,其他卫生机构6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858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79人,同比下降4.0%;注册护士人数3983人,同比增长2.9%;药师(士)301人,同比下降1.6%;技师(士)504人,同比增长13.8%;卫生监督员89人;其他人员526人,同比增长9.6%。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7974张,同比下降1.5%。万元以上医疗设备7479台,同比下降5.2%;全年医疗总收入24.4亿元,同比下降0.8%。总支出24.7亿元,同比增长9.3%;全年诊疗人次295.4万人次,同比下降8.9%。

  全年全市在各级各类体育竞技比赛中共获得奖牌141枚。其中,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1枚;在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47枚、银牌41枚、铜牌47枚。

  十一、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地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94元,同比增长7.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27元,同比增长9.5%。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90个,收养4558人。其中,公办养老机构33个,收养1845人;注册登记民办养老机构57个,收养2713人。全市共有公办儿童福利机构1个,收养21人。

  年末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0916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19亿元,同比下降19.0%。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364人,支出农村低保资金0.07亿元,与上年持平。

  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参保人数42.61万人,同比下降0.4%,其中,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34万人,同比下降17.3%;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7万人,同比增长179.8%。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6万人,同比下降10.3%。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34万人,同比下降2.9%;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82万人,同比下降10.2%。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27万人,同比增长4.1%。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6万人,同比增长5.6%。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122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74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749人。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1151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3.6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辽源市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浓度年均值为48微克/立方米、32微克/立方米和12微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6天。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在用)水质全部达到国家Ⅲ类水体标准。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703起,死亡100人。其中,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道路交通事故754起,死亡91人(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66起,死亡11人,非生产经营性[5]道路交通事故688起,死亡80人);火灾事故945起,死亡5人;未发生铁路交通事故。

  注释:

  [1]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2]202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使用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

  [3]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4]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包括新农合参保人数。

  [5]非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口径为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价格指数、粮食、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辽源调查队;水产品产量、养殖面积、机械总动力、农用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更新造林面积、木材采伐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外贸进出口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数来自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辽源分公司;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货币金融类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辽源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保险行业协会;社会福利院、城乡低保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来自市就业服务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发明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用电量数据来自市电力公司;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救灾、应急管理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非生产经营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市公安局;火灾数据来自市消防救援支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