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吉林

辽源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3-05-21 10:11:14 来源:辽源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965次

辽源市统计局

(2013年4月8日)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全面转型”工作主线,突出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着力打好“转型”和“试点”两张牌,认真贯彻“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呈现巨大变化。

一、综合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5.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79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356.85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194.48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的比重为8.9:59:32.1,分别比上年下降0.8、上升0.7和上升0.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9、62.3和32.8%,分别拉动GDP增长0.6、7.5和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9489元,现价增长21.2%。

全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5.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县区(开发区)经济有力提升,县区生产总值合计为465.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6.9%,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

2012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千方百计组织财税增收,全市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地方级财政收入23.87亿元,增长26.5%。地方级财政收入在全口径财政收入中占比为62.8%,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从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实现12.57亿元,增长5.0%;地税部门实现14.0亿元,增长9.2%;财政部门实现11.43亿元,增长37.7%。

全年完成财政支出8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教育支出16.4亿元,增长4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6亿元,增长7.2%;住房保障支出7.9亿元,增长180.4%;医疗卫生支出6.3亿元,增长14.0%。上述重点支出达46.28亿元,增长34.7%,占总支出的56%。

民营经济

2012年全市民营企业总户数发展到5279户,比上年增长18.7%;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8万户,增长10.4%;民营“三上”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个数已发展到638户,增长7.6%。民营经济从业人员26.8万人,增长17.5%。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1106.7亿元,增长31.6%;民营经济实缴税金18.9亿元,增长17.4%。民营经济增加值365.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0.4%。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0.5%。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助推全市经济加快转型、加快赶超、加快振兴的主要力量,在全市经济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物价指数

2012年度,全市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4(以上年价格为100,下同),价格水平同比上涨2.4%。其中,价格涨幅较高的主要是食品类、居住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涨幅分别为4.2、3.4和3.1%,交通及通讯类价格涨幅为0.5%。另外,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9,下降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8.8,下降1.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1.3,上涨1.3%。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3.8亿元,可比价增长5.2%(下同)。其中,农业增加值28.1亿元,增长6.4%;林业增加值0.8亿元,下降1.9%;牧业增加值24.0亿元,增长5.5%;渔业增加值0.3亿元,增长23.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5亿元,增长21.1%。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3.0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6%。粮食总产量132.75万吨,比上年增产6.7万吨,增长5.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2.48万公顷,增长25.7%。其中,玉米产量113.66万吨,增长9.7%;水稻产量12.21万吨,下降12.3%。全市耕地总资源23.9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9万公顷。

肉类总产量9.32万吨,比上年增长14.6%;禽蛋类产量5.09万吨,增长9.1%;生猪存栏29.66万头,增长5.2%;生猪出栏48.3万头,增长19.7%;奶类产量0.71万吨,增长4.7%;水产品产量2420吨,增长3.9%;水产品养殖面积3122公顷,增长0.1%。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2.7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3%;大中型农用拖拉机7335台,增长9.7%;农用运输车7524辆,增长34.9%;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8.37万吨,增长18.3%。

全市完成迹地更新造林面积3475公顷,比上年下降8.0%;木材产量100102立方米,同比下降43.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3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029.4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实现工业增加值305.3亿元,可比价增长14.5%,占GDP比重为50.5%,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89.0亿元,增长14.3%;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16.3亿元,增长15.3%。

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4亿元,比上年增加4.3亿元,增长22.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77.32%,比上年下降15.51个百分点。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1.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2.3%,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95.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0.22%。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1.03吨标准煤;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12.5%;万元GDP能耗降低率7.35%,超过省下达目标3.8个百分点。

六大高耗能行业共实现增加值95.12亿元,增长21.83%;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7.03亿元,增长17.77%;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7.39亿元,增长28.96%。

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82.8亿元,增长2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2.8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城镇投资完成468亿元,增长26.4%;农村非农投资完成44.8亿元,增长103.6%。从产业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4亿元,增长38.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2.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24.5亿元,增长23.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63.3%。其中工业完成投资303.5亿元,增长31.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59.2%,高出上年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77.9亿元,增长45.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34.7%。

2012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累计完成投资46.5亿元,比上年增长80.2%。房屋施工面积363.5万平方米,增长38.6%,其中新开工面积182.9万平方米,下降5.5%;房屋竣工面积59.0万平方米,增长75.1%;商品房销售面积44.8万平方米,增长12.8%。房地产开发所需资金到位增幅较大,全年累计资金到位额52.5亿元,增长103.5%。资金来源主要是以自筹资金为主,占比高达79.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2012年末,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及大个体户发展到187户,比上年增加13户,增长7.5%。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23亿元,增长16.1%。按城乡分,城镇实现131.54亿元,增长16.1%;乡村实现15.69亿元,增长16.2%。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实现44.81亿元,增长38.1%;限额以下实现102.42亿元,增长8.5%。限额以上企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0.4%,比上年提升4.8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2012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70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8%,比全省平均增速11.4%高48.4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出口总额7047万美元,增长33.1%;实现进口总额10045万美元,增长85.85%。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增长26.2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32亿美元,增长10.84%。省外招商引资完成322.73亿元,增长26.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2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1.58亿元,可比价增长10.5%。全市共有公路里程4101.91公里,新建公路29.4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95.79公里,二级公路517.46公里,三级公路73.93公里,四级公路3314.73公里。

2012年,全市公路货物运输量1698万吨,比上年增长30.82%,货物周转量312598万吨公里,增长32.01%;公路旅客运输量1842万人,增长20%,旅客周转量103570万人公里,增长21.01%。铁路货物发运量320.3万吨,下降17.4%;铁路旅客运输量59.2万人,同比下降0.4%。

截至年末市区内共有公交车379台,万人拥有公交车6.7标台;出租车1049台,万人拥有22.16台。

2012年,全市实现电信业务总量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全市固定电话20.49万部,增长6.1%;移动电话109.15万部,增长12.7%;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5.04万户,增长10.3%。邮政业务总量3420.6万元,同比下降27%;实现营业收入3698.14万元;全年发送信函61.09万件,国内特快专递邮件51510.7万件,国际特快专递12308件。

2012年,来我市旅游人数达137.72万人次,同比增长17.05%,占全省的比重为1.5%。旅游总收入16.12亿元人民币,增长26.33%,占全省的比重为1.4%。

八、金融和保险业

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9.1亿元,比年初增加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个人储蓄存款241.0亿元,比年初增加38.5亿元,增长19.1%;各项贷款余额229.5亿元,比年初增加32.4亿元,增长16.4%。其中,中长期贷款67.7亿元,比年初增加10.4亿元,增长18.2%。各项贷款余额增速超出各项存款余额增速5.5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2012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级保险经营主体14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7家,寿险公司7家;所辖县、区机构财险10家、寿险14家。实现保费收入7.68亿元,比上年下降1.5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43亿元,增长4%;寿险保费收入5.24亿元,下降3.8%。累计赔款和给付金额1.53亿元,比上年增长29.9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12年,全市共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5项,批准41项,项目批复率为43.2%,共争取国家、省支持资金3533万元,争取省级专利资金补贴项目22项。全市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市级各类科技成果有49项。全年专利申请量为156件,其中发明35件、实用新型100件、外观设计21件。全市拥有院士工作站2个。

2011年至2012年已立项实施的100个科技创新工程百项计划项目完成投资8.3亿元。2012年底,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型企业数量达到92户。

截至2012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院校607所,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所,招生4183人,在校生11284人,毕业生2443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院校10所,招生2681人,在校生10742人,毕业生3253人;普通高中9所,在校生20790人,毕业生6668人;初中59所,在校生28356人,毕业生10706人;小学344所,在校生57108人,毕业生9515人;幼儿园180个,幼儿19789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招生15人,在校生257人,毕业生14人。全市初中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2.2%,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2年,全市拥有文化馆4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6个;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2座,广播覆盖率达96.5%,电视覆盖率达97%。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875个。其中,市县级医院12个(不含企业、民营医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村卫生室548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6696人,其中执业医师2135人,比上年减少62人,执业助理医师349人,比上年增加8人,注册护士2569人,比上年增加129人。各类医疗机构实有床位5616张,比上年增加29张。万元以上医疗设备2160台,比上年增加350台;全年医疗总收入8.52亿元(指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或事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2.7%。总支出9.61亿元(指医疗机构的医疗业务成本、医疗支出、事业支出、管理费用),增长8.6%;全年诊疗人次369.27万人,同比提高7.73%。

在各级各类体育竞技比赛中共获得奖牌116枚。其中,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5枚;在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33枚、银牌29枚、铜牌43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22.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4万人;市区人口为47.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0人。全年出生人口8016人,出生率为6.56‰;死亡人口11959人,死亡率为9.78‰;自然增长率为-3.22‰。人口性别比为103.2(女性为100)。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51.75元,比上年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077.28元,增长9.5%。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4.3%。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4.7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7平方米。

截至2012年末,全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总人数达57.5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总人数达23.57万人,比上年增长3.1%。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2.36万人,增长6%;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6万人,增长60%。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6.3万人,增长0.8%;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4.6万人,增长0.9%。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8.32万人,增长0.8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7.3万人,增长15.3%。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15.3万人,增长3.4%。

截至2012年末,全市共有收养单位43个,收养3730人,其中,公办养老福利机构36个,收养3370人;民办养老机构6个,收养330人;公办儿童福利机构1个,收养30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截至2012年末,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72095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月人均补助水平243元。共有农村低保对象40847人,支出农村低保资金5188.84万元,增长9.3%,年人均补助1282元。

2012年,全市城镇就业人员19.6万人,比上年净增加1.3万人。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3629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1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430人,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7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3%以内,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8.4万人。其中,异地就业人数14.6万人,境外就业1765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市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浓度年均值为0.082毫克/立方米和0.025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6天。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国家三类水体标准。受理环境信访投诉案件100件,结案率为100%,满意率为98%。

2012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97起,比上年下降17%;事故中死亡69人,同比上升1.5%。其中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同比均上升33%;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19起,同比上升19%,死亡65人,与上年持平;发生火灾事故274起,同比下降26.9%,无人员死亡;全市煤矿实现1300余天安全生产,无人员死亡事故。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

[4]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价格指数为国家统计局辽源调查队提供。

另:本公报中使用的部分指标数据,为市直相关部门提供的行业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