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吉林

白山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3-03-23 13:08:01 来源:白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57次

2001年,是我市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全市各条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实施长白山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稳妥的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新成绩。

一、综合

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增强,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据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1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46.8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28.7亿元,增长11.5%。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0.7%:49.6%:29.7%调整为2001年的19.3%:50.0%:30.7%。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42元,比上年增长9.2%。

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企业改革采取联合、兼并、出售、租赁等有效途径,促进企业间跨地区、跨行业大范围的资产重组。喜丰公司出资870万元收购山东寿光银龙公司、出资1050万元对西安一塑、白山参花塑料实行控股经营,浑江发电公司租赁铝厂和金刚砂公司。加快了中小企业兼并步伐,全市有30户企业进行了产权、股权出售。对劣势企业依法进行破产,完成铝业公司破产核呆,市制药厂、家具厂等五户企业破产终结。解除债务2.17亿元。

市直机关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加快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工程进程。

劳动就业工作压力很大。年末单位从业人员21.4万人,比上年减少0.3万人;其中: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达到77833万人,比上年减少868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想解放不够,观念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结构、体制和机制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经济总量和效益不高,科技进步滞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市场开拓不足,产业升级进展迟缓,对本地资源和产品缺乏有力宣传,下岗职工再就业压力很大,农业产业进程缓慢等。

二、农业

全市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力增加和农村稳定的发展目标,努力克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着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2001年,实现农业产值27.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2.9万吨,比上年下降2.9%。

畜牧业和水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市实现牧业总产值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肉类总产量68484吨,增长8.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达到61220吨,增长6.6%。水产品产量达到5025吨,比上年下降1.8%。

林业工作取得新发展,林业开发与资源保护全面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林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市人工造林面积11370公顷。迹地更新15509公顷。全年林业实现总产值3.86亿元,全市不断加强林政管理,实现连续22年无重大林业火灾。

农业投入继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2001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9.8万千瓦,其中:农业耕作机械总动力3.6万千瓦,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总动力达到3.9万千瓦,农用运输机械总动力达到17.5万千瓦。全市机耕面积达到1.53万公顷,机械灌溉面积达到2220公顷。全市农村用电量达到5235.8万千瓦小时,农用化肥施用量达到25598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达到2581吨。地膜覆盖面积5113公顷;农药使用量达到731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1年,全市不断深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努力优化结构、开拓市场、提高效益,使一批困难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全市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42.5亿元,增长9.5%。全市轻工业总产值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重工业总值57.9亿元,增长11.6%。

随着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实施,使一些工业消费品和投资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软饮料5.92万吨,增长22.16%;纱0.65万吨,增长9.8%;塑料制品3.64万吨,增长23.54%;啤酒3.31万吨,增长16.53%;水泥89.37万吨,增长18.95%;铝13592吨,增长166.04%。

全市工业效益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9.4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8078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中央企业实现利润2607万元,减利11403万元;省属企业实现利润-3935万元,减亏1805万元;市县营企业实现利润19406万元,增盈9945万元。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0.66%,比上年下降1.09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4.89%,下降1.1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5.32%,上升2.3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3.83%,上升2.8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17次,减少0.0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14%,降低0.0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0045元/人,增加3648元/人;产品销售率达96.84%,下降1.99个百分点。

建筑业抓住扩大内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有利时机,加速建筑业招投标制度建设,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9748万元,比上年下降15.8%。建筑企业新开工工程个数370个,占全市施工工程个数的87.1%;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工程198个,占全市施工个数的46.6%。竣工工程331个,优良工程占15.1%;房屋建筑面积9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9%;竣工面积达49.3万平方米,增长9.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认真贯彻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在认真筛选建设项目并及时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多渠道落实配套资金和积极创造建设条件,但是,由于争取的资金难度较大,使投资完成额较上年有所下降。200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7亿元,比上年下降5.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3.4亿元,增长3.1%;更新改造资金7.9亿元,比上年下降2.3%;房地产开发投资2.4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他投资6.4亿元,比上年下降22.0%。

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全年在建公路里程320公里,完成投资5.3亿元。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部结束,累计完成投资2.7亿元。邮政、电信、移动通信等信息产业总投资额3.2亿元,开通了IP/ATM城域宽带网、CDMA移动通信网、宽带数据通信网。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为建设“青山环抱,林中有城,城中有绿,山水交融”的生态旅游城市,积极开展了绿化美化年活动。在主要街道两侧及部门建筑物实施了亮美工程。市公安指挥中心、天成大厦A、B座和惠民小区二期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全部竣工。狠抓了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加强了市区客运市场管理,物业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卫国东苑等3个新建住宅小区达到省物业管理优秀小区标准。这些都使得城市综合功能增强。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加快改革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使生产经营平稳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4.4亿元。各种运输方式竞争加剧。全市完成铁路货物发运量722.4万吨,比上年增长12.5%;铁路旅客发运量341.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5.5%。公路货运量1656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公路客运量为8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1%。邮电通讯业经营有方,现代化通讯工具进一步普及,通讯传输能力大幅度提高。全市完成邮电通讯业业务总量62772.5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855.5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9218万元;移动公司业务总量36041万元;联通公司1658万元。年末拥有邮电局、所122处,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73636门,年末电话机达到404188部,其中移动电话机135600部,电话普及率30部/百人。数字数据业务、电子数据和交换业务继续高度发展,数据通讯总用户达到53581户,比上年增长43013户。

六、国内贸易

全市抓住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适时调整商品结构和网点布局,开拓新的商业业务,提高经营服务水平,挖掘新的市场潜力,使全市流通领域保持较高发展水平。

200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亿元,比上年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其中:市、县、县以下零售额分别为12.7亿元、3.5亿元、23.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5%、16.7%和-0.8%。

市场体系逐步完善,集贸市场网点遍布各地,各类专业市场建设成效显着。2001年末,全市已建成各类集贸市场113个,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达到14.2亿元,比上年下降4.2%。

七、外贸、外经和旅游

全市外贸部门和出口生产单位积极调整产品出口结构,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促使出口总额大幅度提高。200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1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出口总额5649万美元,增长25.3%;进口总额696万美元,增长-3.6%。主要出口朝鲜、日本、比利时、德国、荷兰、西班牙、美国等国家,出口的品种有木制品,粮油和服装等。

全市广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拓利用外资渠道。2001年,全市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263项,合同引资额24.9亿元,实现到位资金9.2亿元。

以长白山自然景观为依托,加大旅游景点建设,使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2001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达到90.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9.1%;国内旅游收入2亿元,增长33.3%。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56000人,旅游创汇2000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财政收入继续增长,财政支出基本保证了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资金需要。全市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72047万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市区完成35055万元,比上年少收10万元。财政支出111169万元,增长39%。

金融机构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强化风险意识,努力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增加各项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各项金融调整政策,支持全市经济发展。年末金融结构可比口径各项存款余额112.45亿元,比年初增加7.7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2.9亿元,比年初增加6.2亿元。金融机构可比口径各项贷款余额91.1亿元,比年初增加5.9亿元。

全市金融机构全年累计现金总收入223.9亿元,累计现金总支出243.4亿元。全市货币净投放19.5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3246.9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5610万元;人身保险费收入16354万元。财产险赔款金额2800万元;人身险结付金额750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我市科技兴工、科技兴农、科技兴市和科技创新活动得到进一步实施,科技成果示范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列入市级以上科技发展计划项目35项,总投资6733万元。皇封参集团“二醇皂甙胶囊”被列为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喜丰集团被认定为“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石人镇被批准为省级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加强了中药材现代化基地建设,靖宇县被国家确定为西洋参基地,抚松县和临江市分别被省确定为人参基地和黄芪基地。

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平稳推进。2001年末,全市普通中学126所,在校7.3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专任教师5212人;职业中学13所,在校学生0.5万人,专任教师627人,小学482所,在校学生10.7万人,专任教师8348人,小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幼儿园35所,在园幼儿9204人,其中学前班5822人,教职工443人;中等学校8所,在校学生2719人,专任教师230人。大专学校1所,在校学生1045人,专任教师106人。中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普通高中升学率达85%,创历史最好水平。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01年末,全市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8个,举办展览71个,组织文艺活动128次。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演出210场,观众达到7.2万人次。全市共有图书馆6座,总藏书299890册。全市有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78.5%和88.5%。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对卫生监督和预防保健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使得服务水平大大改观,城乡人民的医疗条件得到改善。2001年末,全市共有各种卫生机构141个,其中:医院44个;卫生机构床位数6731张,其中:医院床位数4773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702人,其中:医生3582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技术力量得到加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取得优异成绩。完成滑雪场二期工程,成功举办了全市第四届运动会,承办了全省2001年度摔跤比赛。2001年,我市运动员在省级比赛中获金牌84枚,银牌63枚,铜牌92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8枚,银牌1枚,铜牌3枚。在全国第九届运动会上打破2项世界记录和1项全国记录。在校学生体育活动达标率92.3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继续发展。“三废”治理得到加强。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59.47%,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达到92.62%,烟尘排放达标率达到80.8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7.72%,全年污染治理施工项目14个,本年用于治理污染项目的投资是270.5万元。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着。全年出生人口8881人,出生率为6.68‰,比上年降低2.5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为5269人,死亡率为3.96‰,比上年降低1.7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2.27‰。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327364人,比上年减少3645人。其中:农业人口453797人,非农业人口873567人。比重为34.2:65.8。

城乡居民收入有所增加。200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5085元,比上年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业人均纯收入2805元,比上年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1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11.3%;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76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1.9%。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城镇住户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4.0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18.9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0.4平方米和0.2平方米。

注: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产值及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