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吉林

辽源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3-20 21:37:02 来源:辽源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279次

辽源市统计局

(2012年3月5日)

2011年,国际经济面临金融危机以来不断出现的经济寒潮,经济运行遭遇严峻的挑战,国内积极实施“稳增长、抓转型、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的政策,辽源市委、市政府加大推进城市与经济转型力度,使全市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城乡面貌和居民生活呈现巨大变化。

一、综合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0.5亿元,同比增长(可比价)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8.7亿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91.7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64.9亿元,同比增长27.3%;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6.9亿元,同比下降16.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0.1亿元,同比增长8.7%。三次产业构成为9.7:58.3:32,同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67.8%和2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0844元,同比增长16.3%(可比价)。全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4.8%,与上年持平。

县区(开发区)经济有力提升,县区生产总值合计为360.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2.1%。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

表一、2011年全市及分县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按可比价增长)

辽源地区 东丰县 东辽县

累计 增长% 累计 增长% 累计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500.5 15.2 112.3 22.2 91.5 17.0

第一产业增加值 48.7 5.1 26.1 6.3 18.5 3.1

第二产业增加值 291.7 20.9 64.2 34.8 54.7 25.5

工业增加值 264.9 27.3 58.0 38.3 44.8 31.5

建筑业增加值 26.9 -16.3 6.1 8.0 9.9 4.4

第三产业增加值 160.1 8.7 22.0 10.1 18.3 9.9

2011年全市及分县区生产总值

龙山区 西安区 开发区

累计 增长% 累计 增长% 累计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74.3 21.5 39.0 17.3 43.7 21.2

第一产业增加值 2.3 5.2 1.5 5.0 0.4 1.7

第二产业增加值 61.0 24.5 30.3 19.9 41.8 22.3

工业增加值 54.6 27.6 26.4 23.0 39.9 23.2

建筑业增加值 6.4 3.3 3.9 3.1 1.9 9.5

第三产业增加值 11.0 10.2 7.2 9.3 1.5 10.5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3.09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完成23.61亿元,同比增长14.6%。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86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市财政支出68.83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教育支出11.43亿元,同比增长25.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85亿元,同比增长2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57亿元,同比增长6.6%。

三、农林牧渔业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8.5万公顷,同比增长12.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7.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3.0%。全市耕地面积223403公顷,比上年增加41330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18公顷,比上年增加0.03公顷。粮食总产量126万吨,同比增长10.8%。

表三、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

单位 2011年 比上年增减%

粮食 万吨 126 10.8

其中:水稻 万吨 13.9 18.8

玉米 万吨 103.6 10.2

大豆 万吨 3.7 6.2

薯类 万吨 4.6 6.1

瓜果类 万吨 1.6 22.5

水果 万吨 1.8 8.4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84.4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36.2亿元,同比增长18.5%;林业总产值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25.0%;牧业总产值完成45.9亿元,同比增长0.2%;渔业总产值完成0.4亿元,同比增长30.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0.6亿元,同比增长17.1%。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9.6万千瓦,同比增长24.2%;大中型农用拖拉机6686台,同比增长9.7%;农用运输车5576辆,同比增长0.4%;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5.5万吨,同比增长9.2%。

全市完成迹地更新造林面积957公顷,同比下降2.1%;木材产量83435立方米,同比下降5.5%。

肉类总产量8.1万吨,同比增长7.0%;禽蛋类产量4.7万吨,同比增长19.1%;奶类产量0.7万吨,同比增长22.8%;水产品产量2329吨,同比下降4.9%;水产品养殖面积3115公顷,与上年持平。

表四、主要畜牧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

单位 2011年 比上年增减%

肉类 吨 81292 7.0

其中:牛肉 吨 33692 7.0

猪肉 吨 32533 6.9

家禽 吨 12406 7.3

禽蛋 吨 46698 19.1

蜂蜜 吨 172 5.5

鹿茸 公斤 82889 20.7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 万头 29.5 6.6

其中:牛 万头 27.0 6.8

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28.2 6.9

鹿年末存栏数 千只 21.3 16.1

四、工业

2011年末,全市规模以上企业291户,完成工业总产值867.3亿元,同比增长57.6%,完成工业增加值236.3亿元,同比增长32.4%,占GDP的比重为47.2%,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7亿元,同比增长70.0%。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4.26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3.9亿元,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2.4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利润2.75亿元,纺织业实现利润1.6亿元,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0.9亿元。

表五、规模以上主要工业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情况

本年增加值 上年增加值 增长% 对工业增长

(亿元) (亿元) 贡献率

辽源地区总计 236.34 153.5 32.4(可比价) --

主要行业合计 119.78 80.42 28.0 47.5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22.19 19.26 2.9 3.5

农副食品加工业 25.34 16.91 24.1 10.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1.59 14.01 30.4 9.2

专用设备制造业 16.98 9.1 57.9 9.5

纺织业 11.88 8.35 15.9 4.3

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7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759.6亿元,同比增长66.3%,实现工业增加值225.4亿元,同比增长44.6%,实现税金11.7亿元,同比增长70.9%,民营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7.6%,应交税金占规模以上的工业比重为58.0%。

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0.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9.1%,同比提高61.9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14.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6.4%,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1.57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6.05%;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为3.52%,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表六、2011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单位 产品产量 增长(%)

原 煤 万吨 1457.36 11.7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41.5 5.0

化学纤维 吨 8765 -16.1

化学药品原料 吨 2975 -18.7

中成药 吨 8761 32.5

水泥 万吨 82.18 -3.9

生铁 万吨 43.66 365.6

铁合金 万吨 3.49 13.2

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2.2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农村完成投资22.0亿元,同比增长2.8%,城镇以上投资完成370.2亿元,同比增长34.8%。

工业投资完成231.6亿元,同比增长21.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8亿元,同比增长24.1%。一、二、三次产业投资额分别为9.4亿元、247.7亿元和135.1亿元,占总投资额比重为2.4%、63.2%和34.4%。

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为410.9亿元,其中:国家预算资金为13.0亿元,占资金来源3.2%,金融机构贷款32.5亿元,占7.9%,利用外资10.8亿元,占2.6%,自筹资金300.5亿元,占73.1%。全年各类房屋施工面积431.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54.8万平方米;全年房屋竣工面积45.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2.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4.8%,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2%。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1.7亿元,同比下降39.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9.6亿元,同比下降40.0%。

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面积54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2.7%。

六、民营经济主要指标

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836.7亿元,同比增长53.3%,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71亿元,同比增长30.3%;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贸易、资质以上建筑业等“三上”企业户数568户,同比增长15.9%;个体工商户4.31万户,同比增长15.1%,从业人员23.26万人,同比增长16.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市共有公路里程4068公里,新建公路4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95公里,二级公路528公里,三级公路67公里,四级公路3276公里。公路货物运输量1298万吨,同比增长4.1%,货物周转量23680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5%;公路旅客运输量1535万人,同比增长4.1%,旅客周转量85587万人公里,同比增长5.4%;铁路货物发运量387.7万吨,同比下降1.7%,铁路货物到达量453.4万吨,同比增长8.9%;铁路旅客运输量59.4万人,同比下降16.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1亿元,同比增长2.7%;电信业实现增加值5.17亿元,同比增长14.8%;邮政业务总量6995万元,同比增长11.0%,实现营业收入7371.3万元,全年发送信函115.5万件,国内特快专递邮件9.63万件,国际特快专递757件。

来本市旅游人数117.7万人次,同比增长17.1%,占全省的1.5%。旅游总收入1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8%,占全省的1.9%。

八、内外贸易和市场价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6.8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城镇以上零售额113.3亿元,同比增长18.7%;乡村零售额13.5亿元,同比增长12.4%。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43.5%;零售业完成103.0亿元,同比增长15.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3亿元,同比增长17.7%。

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10698万美元,同比增长73.5%,其中:出口总值完成5293万美元,同比增长48.4%;进口总值5405万美元,增长108.0%。

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引进域外(省外)资金255.3亿元,同比增长32.0%。

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4.6%。其中:食品类指数上升11.0%,衣着类指数上升5.5%,医疗保健类指数上升2.5%,烟酒类指数上涨1.8%,居住类指数上升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指数上涨0.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7.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0.3%。

九、金融、保险业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为296.7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个人存款202.5亿元,同比增长16.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97.2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短期贷款136.1亿元,同比增长21.1%。

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79亿元,同比增长8.8%;保险赔付1.18亿元,同比增长15.6%。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共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1项,批准60项,项目批复率为66%,争取省级专利资金补贴项目19项,共争取无偿到位资金5545.5万元。全市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级各类科技成果有39项。

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所,小学366所,初级中学61所,高级中学9所,全市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053人,在校生9726人,毕业生3045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905人,在校生11532人,毕业生4568人;普通高中招生7690人,在校生20174人,毕业生6332人;初中招生9030人,在校生29790人,毕业生12572人;小学招生9895人,在校生57784人,毕业生8945人;幼儿园幼儿18128人,特殊教育招生12人,在校生260人,毕业生1人。

全市初中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2.6%。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市拥有文化馆4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2个;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0%。

体育竞技比赛中获得国家级金牌6枚、铜牌1枚。获得省级金牌42枚、银牌34枚、铜牌39枚。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707个,其中:市县级医院1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村卫生室481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6714人,其中:执业医师2197人,比上年减少47人,执业助理医师341人,比上年减少2人,注册护士2440人,比上年增加389人。

各类医疗机构实有床位5587张,比上年增加1007张。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467台,比上年减少206台;全年医疗总收入9.12亿元,同比增长23%,总支出9.09亿元,同比增长25%;全年诊疗人次34.2万人,同比下降6%,治愈率?70.7%,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好转率26.0%,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

十二、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化

全市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浓度年均值为0.083毫克/立方米和0.024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都达到国家三类水体标准。

受理环境信访投诉案件286件,结案率为100%,满意率为98.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发生各类安全事故3起,同比下降57.1%;事故中死亡3人,同比下降57.1%,均为工矿商贸企业生产事故。道路交通发生事故100起,同比下降17%,死亡65人,同比下降3%;发生火灾事故375起,同比下降4%;煤矿生产实现无死亡。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44.4万户,全市户籍总人口为12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5万人,占总人口的45.3%;农业人口67.1万人,占总人口的54.7%。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0‰,死亡率为7.2‰,自然增长率为-0.2‰。

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757.39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工资性收入15476.91元,经营性收入1977.74元;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854.95元,同比增长10.7%,其中:食品支出4298.08元,衣着支出2146.67元,医疗保健支出809.01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4%,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14.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2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1万人。全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3万人;工伤保险人数15.0万人;生育保险人数14.8万人。

全市共有收养单位36个,收养人数3145人,其中:敬老院32个,收养2657人;福利院4所,收养人数488人。全市享受城镇低保户数53417户,享受低保人数74884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9252户,享受低保人数38080人。

城镇就业人员27.3万人,比上年净增加0.8万人。年内新增就业人数38825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663人,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973人,比上年减少7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4%,比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

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41550人,其中:异地就业人数120088人,境外就业168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