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吉林

松原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6-23 15:30:25 来源:松原市统计局 作者:涛涛 点击:3508次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一轮解放思想为动力,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达到815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同比增长22%,居全省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8.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4.7%、18.2%和28.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57.5:24.5调整为18.5:55.9:2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778元,同比增长32.5%。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是2003年的3.7倍,五年年均增长20.8%。

GDP总量和速度

财政税收再创历史新高。2008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86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同比增长32.1%,居全省第四位;地方财政收入28.7亿元,增长36.8%,总量和速度均居全省第四位。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是2003年的3.5倍,五年年均增长28.8%。财政支出74.6亿元,增长35%。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和城乡社区服务等重点支出得到加强。国税组织收入62.5亿元,增长31.5%,首次突破60亿元,开创了松原国税事业的新局面。地税组织收入17.2亿元,增长31.6%。税收的持续较快增长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前高后低走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5.3%,为12年来最高。八大类商品价格“六升两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居住类六类商品价格分别上涨12.5%、5.2%、1.2%、2.1%、2.4%和8.6%;交通及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5.2%和6.3%。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上涨22.4%,涨幅比上年提高16.8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6.1万人,其中下岗失业再就业4.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万人,完成劳务输出61.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输出人数53.3万人;组织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3.9万人,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0.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7.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3%。

二、农林牧渔业

粮食生产首创历史记录。2008年,粮食总产量突破700万吨,达到725.3万吨,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69%,比2003年增长41.7%,五年年均增长7.2%。

粮 食 产 量

林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继续实施“三北四期”、农田防护林和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完成造林面积4217公顷。

牧业规模养殖稳步推进。全市牧业小区发展到473户,2008年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90个,畜产养殖户达到4.6万户。全市大牲畜存栏59.6万头,同比增长4.6%。其中,牛46.6万头,增长6.2%,奶牛5.4万头;生猪存栏171.6万头,增长17.9%;羊存栏189.5万头,增长3.7%。

渔业生产持续增长。水产品总产量3.4万吨,同比增长9.7%,其中,养殖业产量2.7万吨,增长 8.0%;捕捞产量0.64万吨,增长10.3%。

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 标 单位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吨 7252942 68.8

油料总产量 吨 237371 73.7

甜菜 吨 155260 76.6

蔬菜总产量 吨 1261343 28.2

水果总产量 吨 29776 7.2

肉类总产量 吨 469674 10.0

猪 吨 217776 14.9

牛 吨 69168 7.2

羊 吨 20139 -5.0

禽蛋总产量 吨 178309 33.2

牛奶总产量 吨 75679 13.2

水产品产量 吨 33850 9.7

出栏生猪 头 2559030 8.9

出栏家禽 千只 76684 1.35

农村生产条件日益改善。农机总动力380.8万千瓦,同比增长15.7%,农用排灌机械动力47.4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5.4万台;小型拖拉机13.1万台。全市农村用电量39830万千瓦/小时,增长7.9%。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47万公顷,增长5.6%;机电灌溉面积46.6万公顷,增长5.9%。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全市以培育新产业、培养新农民、创建新组织为目标,加大投入、加快项目开发,全面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共落实建设项目300个,投入资金8.2亿元,落实125个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实现了规模与数量双增长。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0户,实现工业产值814.68亿元,同比增长54.33%;实现增加值391.95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增长19.95%,居全省第六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7.75亿元,增长46.8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28.23亿元,增长18.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与速度

石油开采业占主导地位。2008年,石油开采业实现产值365.8亿元,同比增长30.1%;实现工业增加值293.3亿元,同比增长11.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4.8%。石油开采业仍是我市工业利润增长的主体,全市石油开采业盈利139.2亿元,同比增长31.4%,占全市的108.5%。

主要产品产量增多降少。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部分产品增幅较大。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中成药 吨 246 164.1

大米 吨 1401910 80.8

原油加工量 吨 1591675 20.9

汽油 吨 582374 30.4

柴油 吨 624764 22.2

液化石油气 吨 152336 20.5

天然原油 吨 6543856 6.8

天然气 万立方米 67391 29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382839 -16.8

火电 万千瓦小时 368762 -18.6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1379 12.4

人造板 立方米 3607564 113.1

胶合板 立方米 231924 25.2

发酵酒精(折96度,商品量) 千升 540349 -5.6

合成氨 吨 152380 -12.6

水泥 吨 1080142 -3.2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6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6.5亿元,增长59.0%;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3.9亿元,增长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5.8亿元,同比增长44.2%,比2003年增长5.5倍,五年年均增长45.3%。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66.4亿元,增长45.3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增长40.2%,其中,农村非农户投资162.3亿元,同比增长54.4%,农户投资1.7亿元,同比下降85.5%。房地产开发投资25.4亿元,同比增长56.9%。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3.5:79:17.5调整为5:76:19。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 27.9 亿元,增长113.5 %;第二产业投资422.5亿元,增长43.2 %,其中工业投资 408.1 亿元,增长67.9%;第三产业投资105.4 亿元,增长61.5 %。全市在建项目1172 个,新开工建设项目1057 个,分别比上年增加236个和188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增势强劲。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2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同比增长34%,居全省第一位。比2003年增长2.4倍,五年年均增长27.9%。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69亿元,同比增长3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3.2亿元,增长42.5%。按地域分,城乡市场均保持良好增长。城市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74.7亿元,增长37.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47.5亿元,增长32.4%。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4亿元,增长50.8%;限额以下企业经营状况较好,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1.7亿元,增长32.6%,其中批发业55.7亿元,零售业94亿元,住宿和餐饮业52.1亿元,分别增长26.9%、30.9%和42.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实现了新进展。全市外贸出口企业已由17户发展到22户,特别是成长起一批出口产品较为稳定和规模较大的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产品已由过去的初级产品和比较单一的局面,发展为结构不断优化而且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的格局,葡萄糖、麦芽糊精、苏氨酸、乙酸乙脂、蛋白酶等产品在国际市场深受青睐,深加工产品出口已占全市出口产品的82.9%。几年来,出口产品已由几种发展到近30个品种,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也由过去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20多个。2008年进出口总额完成9917万美元,同比增长41.9%。其中:出口9410万美元,增长53.7%;进口507万美元,下降41.1%。

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直接利用外资5602万美元,同比增长11.9%;间接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增长40%。

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2008年,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16681万美元,同比增长35.7%,外派劳务人员9229人,增长36.1%。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28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95.3公里。晴雨通车里程达到6523.3公里,晴雨通车率为57.8%。全市公路货运量2590万吨,同比增长36.5 %,公路货物周转量132632万吨/公里,增长37.0 %;水路货运量128万吨,增长10.3%,水路货物周转量60121万吨/公里,增长47.3%;全市公路客运量4127万人,增长34.9 %,公路旅客周转量193970万人/公里,增长33.6 %;水路客运量22万人,下降35.1%,水路旅客周转量158万人/公里,下降40.7%。

2008年客货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旅 客 货 物

运输量 增长 周转量 增长 运输量 增长 周转量 增长

(万人) (%) (万人公里) (%) (万吨) (%) (万吨公里) (%)

合计 4149 34.1 194128 33.5 2718 35.0 192753 40.0

公路 4127 34.9 193970 33.6 2590 36.5 132632 37.0

水路 22 -35.1 158 -40.7 128 10.3 60121 47.3

邮电通信结构日趋合理。全年邮电业务收入9.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8亿元,发送函件188.4万件;特快专递21.5万件。电信业务收入8.9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8.6万户,下降35%,移动电话用户209万户,同比增长22.2%。年末互联网用户7.4万户,增长47.1%。

2003年-2008年全市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

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完成15.6亿元,同比增长48.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完成15.3亿元,增长48.8%;旅游总人数达到161.6万人,增长41.4%,其中,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60.8万人,增长42.0%。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增长幅度在全省均排第一位。旅游商品创汇500万美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26.5%。

八、金融业和保险业

金融支撑能力稳步提高。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45.7亿元,增长25.8%,比年初增加71.0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25.5亿元,增长27.5%,比年初增加48.7亿元,占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的65.2%。各项贷款有所减少,人民币贷款余额206.8亿元,下降0.3%,比年初增加14.7亿元。在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163.9亿元,增长1.8%,比年初增加3.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2.2亿元,比年初增加12.9亿元。

2003年-2008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和贷款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15家,全年保费收入8.3亿元,其中:财产保费收入1.9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6.4亿元。赔款支出2.8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2亿元,人身险赔付金额1.6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年列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项,获得国家、省级无偿资助资金178万元。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318项,获得省、市级科技奖励项目542项。有19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75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知识产权工作登上新台阶,专利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就。全年申请专利 46件,专利申请总量超过600件。科技企业得到发展。全年认定省级科技企业3户,审批了市民营科技企业2户。

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小学在校生五年巩固率达到 99.7%,初中在校生三年巩固率达到94%。学前教育毛入园率5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2.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大力推进标准化办学。全市新建标准化学校达到30所,总数达到216所,占中心校以上学校的73%。改善办学条件,全市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学校24所,改造危房37506平方米,新建校舍68439平方米,总投资8429万元。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为4800人。

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完成各类培训总数达11.1万人,其中技能型人才培训2.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8020人,创业经营型人才培训2041人,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3.1万人。

2008年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数(所) 招生数(人) 在校学生数(人)

数量 增减(所) 人数 增长(%) 人数 增长(%)

中等职业学校 19 持平 3682 38.3 16751 6.5

职业初中 14 -1 3644 持平 12179 0.4

普通中学 138 -3 47505 -5.8 149739 -4.9

小学 763 36 30708 5.5 172109 -0.3

特殊教育学校 2 持平 46 253.8 200 1.5

幼儿园 59 持平 18583 持平 22159 -1.7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各类文化事业协调发展。文艺创作成果显著,城乡文化阵地得到巩固。编写了大型满族新城戏剧本《洪皓》。全年开展各类服务宣传活动38次,共播放各类影视片及知识讲座221部,为基础网点送各类科普光碟428盘,发放宣传资料6.6万张,参加活动人数达4.9万人次,公共图书馆藏书达42.4万册,全年共流通图书5万册次,接待读者8.5万人次。相继开展了印刷企业、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和网吧的专项整治等行动,有效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和体育馆建设进展顺利。

广播电视工作成绩斐然。广播电视和新闻信息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25%。广播电视覆盖范围扩大,广播人口覆盖271.5万人,覆盖率96.51%;电视人口覆盖274.3万人,覆盖率97.5 %。

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国家卫生城创建工作有序开展,2008年9月卫生城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广。2008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到153.1万人,参合率达到75.4%。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加强,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79万份;为社区老人免费体检4.4万人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24次,免费接种9万人次;为3万人次儿童、8万人次妇女提供了保健服务。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口覆盖率100%。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完成了9个农村卫生院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14万元,新建、改扩建面积6590平方米。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直报单位发展到119家,建立起了数据准确、反应迅速、报告及时、信息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2008奥运年共有110名火炬手、26名护跑手参加了全程8.25公里的火炬传递,数十万松原各界群众在传递路线上喜迎奥运圣火来到松原。成功的火炬传递,向中国和世界展示了松原建市16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松原人民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提高了松原的知名度。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组织开展了14项较大的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冬运会中男子冰球队取得第四名,男子短道速滑队取得男子团体比赛第七名。列35个参赛代表团22位,实现我市在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上零的突破。

十一、城市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市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3.5亿元。完成滨江大道、沿江南路、郭尔罗斯大路改造延伸等21条主干路建设。各县(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加强。松原大桥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康宁街公铁立交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城区道路主体框架。

城市公用服务功能提升。2008年2月1日松原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到1306公顷,公用绿地面积474公顷。建成区面积37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7%。城市平均每天供水量11.2万吨,城市全年实际用水量4079万吨,其中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为1046万吨和2672万吨,用水普及率90.4%。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1.39万吨;供应天然气总量3780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90.9%。全社会用电量 272205万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176025万千瓦/小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8738万千瓦/小时。全年新增城区集中供热面积65万平方米,累计供热面积达到807万平方米,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70 %。年末市区公共汽车线路达12条,共有营运的公交汽车456辆,更新公交车153辆,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车2177辆。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179公里,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149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0.81平方米。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市完成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2.3亿元,其中城市建设环保投资7.7亿元,“三同时”环保投资2.7亿元,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1.9亿元,环境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减排量达到2242吨,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2)减排量7701吨。松花江出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国家地面水三类水体标准,达到了控制目标。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按计划高效推进。城市污水处理项目4个,市江南污水处理厂已经通过环保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全市共排查安全隐患单位94家,检查饮用水源地及保护区7个。

安全防患意识得到增强。2008年,全市工矿商贸、道路交通、消防火灾三类事故共发生455起,同比减少382起,下降45.6%;死亡107人,同比减少死亡32人,下降23%;直接财产损失495.1万元,同比减少39.9万元,下降7.5%。其中,全市工矿商贸企业发生伤亡事故8起,死亡9人,直接经济损失317.5万元;全市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39起,死亡98人,直接财产损失44.1万元;全市发生火灾事故308起,直接财产损失133.5万元。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285.09万人,其中,出生人口3.76万人,出生率为8.3‰;死亡人口0.79万人,死亡率4.6‰;全年净增人口2.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75‰。

2008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单位:万人

指 标 2008年 比重%

全市总人口 285.1 100.00

其中: 农业人口 205.9 72.2

非农业人口 79.1 27.7

其中: 男性 145.1 50.9

女性 139.9 49.1

其中: 18岁以下 63.6 22.3

18-35岁 83.4 29.3

35-60岁 102.0 35.8

60岁以上 36.0 12.6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54元,同比增长11.9%;人均消费性支出10123 元,增长12.8%,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1.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39元,同比增长29.5%。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9.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3.6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3万人,同比增长6.4%。其中参保职工为19.6万人,增长6.5%;离退休人员为6.7万人,增长6.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3.8万人,同比增长23.9%。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为33.9万人,增长29.4 %;城镇居民为29.8万人,增长13.7%;离退休人员为6.1万人,增长90.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万人,同比增长3.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2万人,同比增长5.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万人,同比增长28.0%。

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1万户,保障人数5.9万人,月保障标准由143元提高到160元,人均月补助135.8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093元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保障户数4.9万户,保障人数9.2万人,人均年补助540元,比上年增加180元,并实现了社会化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