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辽宁

朝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3 01:15:51 来源:朝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43次

朝阳市统计局

2005年3月28日

一、综述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朝阳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目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抢抓机遇,发奋图强,合力攻坚,全市国民经济实现高速、健康、持续增长。呈现出一个历史时期以来经济发展速度、质量、效益最高、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最好、推进协调发展力度最强、农民收入增长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喜人局面,实现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50亿元大关,实现1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增幅仅低于1985年的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0.9亿元,增长20.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1.2亿元,增长22%。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52.6亿元,增长21.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0.7亿元,增长10.3%。这是在三次产业全面发展,质量、效益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十年来首次实现“二三一”排序。全市人均生产总值4538元(折合548美元),比上年增长16.7%。

财政、税收明显增长。全年完成各项税收总额21.4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9亿元,增长37.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0.9亿元,增长15%。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已完成省考核任务的95%,改制后启动生产的企业重现生机。全市农村费税改革继续深化,农业税全部实行减免,农民实际负担水平降至零。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深化,矿业秩序整顿取得初步成效。事业单位改革推进迅速,市县两级263个中介类和经营类单位划出事业单位管理序列;撤并乡镇事业单位1066个,精简编制员额5096名。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新取消审批项目392个。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矛盾十分突出,三次产业的“二三一”排序处于不稳定状态,骨干产业、骨干企业和骨干基地发育不快,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与加快朝阳发展、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需求不相适应,具有牵动力的大项目较少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变;民营经济有待于向更深层次发展;社会发展投入不足;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就业再就业工作面临较大压力。

二、农业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80亿元,比上年增长2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41.6亿元,增长26.4%。

种植业内部结构继续调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73.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456.9万亩,比上年增加7万亩,增长1.6%。粮食中的谷物播种415.6万亩,增长3.3%;薯类、豆类分别播种15万亩和26.3万亩,分别下降12.2%和13.8%;棉花播种5.3万亩,增长93.8%;青饲料播种13.7万亩,下降37.8%。

农业生产虽遇春旱、低温和夏季个别地方遭受冰雹袭击等灾害,但在粮食作物整个生育期内,光、热、水等气侯条件均好于前几年,加之农民投入力度加大,全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亩产由上年的164.2公斤。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完成202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其中规模以上(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下同)工业总产值完成169.7亿元,增长44.2%。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实现52.6亿元,增长2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6.5亿元,增长23.1%。

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67.0亿元,比上年增长44.7%,产销率98.4%,增长0.4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销售产值153.7亿元,增长48.7%,产销率增长1.0个百分点;轻工业销售产值13.3亿元,增长10.3%,产销率下降6.3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产销率98.5%,增长1.4个百分点;集体企业产销率103.5%,增长8.1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产销率98.1%,增长0.2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销率100.5%,增长3.8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销率99.8%,增长0.7个百分点。在总计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销率99.7%,增长1.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产销率95.9%,下降2.5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运行质量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71亿元,比上年增长46%;实现利税22.2亿元,增加8.8亿元;年末资产负债率59.5%,下降4.3个百分点。两项资金占用30.4亿元,增长24.1%。

建筑业全年完成产值26.4亿元,与上年持平。建筑业增加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63.4万平方米,下降7.7%;其中新开工面积189.3万平方米,下降7.7%。房屋竣工面积149万平方米,减少13.9%。全员劳动生产率6.62万元∕人,较上年有所下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3.2亿元,增长33.6%,农村投资完成11.4亿元(注:不含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额),增长32.4%。

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32.6亿元,比上年增长42.6%;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增长0.5%;城乡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下降20.8%。

按投资种类划分,基本建设投资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9%;更新改造投资10.7亿元,增长28.1%;房地产开发投资9.9亿元,下降12.8%;其他投资12.3亿元,下降6.5%。

按投资的重点行业划分,用于农林牧渔及水利管理业的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比上年增长64.0%;用于工业、建筑业的投资24.8亿元,增长64.1%;用于交通、运输、邮电业的投资4.0亿元,增长295.8%。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有高速公路里程48公里,普通公路里程5615公里,其中晴雨通车里程5039公里。一大批交通运输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朝阳东大桥完成主体工程和部分附属工程;建三线公营子至大城子段二级GBM建成通车;101线凌源穿城路段和老宽线凌源市南出口按一级路改造竣工;建平县老哈河大桥和朝阳县大三家大桥竣工通车;建设农村公路网黑色路面532公里,增加120个行政村通油路,并完成路基改造1200多公里。一大批场站建设项目全面启动,朝阳火车站候车室和北票客运站新建工程改造工程当年启动,当年竣工使用;喀左客运站、凌源物流中心全面启动,按计划完成年度进度。加大公路建、管、养力度,开工率、竣工率、合格率均为100%,工程优良率达70%,干线好路率和平均好路率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加快车辆更新步伐,全年更新车辆984辆,新增运力15637台,增幅为全省第一。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298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9586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5.2%;公路货运量3488万吨,货物周转量121362万吨公里,分别增长7.1%和8.2%。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2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年末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88.8万门,增长28.7%;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1.6万户,增长20.7%;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2.4万户,其中新增用户14万户。全年发送特快专递13.6万件,增长30.7%。

六、国内贸易与市场物价

国内贸易保持稳步增长,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4.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消费品零售额实现8.8亿元,增长1.1%;股份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亿元,增长11.3%;集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7亿元,下降22.1%;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实现9.1亿元,增长46.6%;个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2.2亿元,增长25.1%。按销售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6.8亿元,增长19.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9.3亿元,增长13.3%。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实现45.7亿元,增长15.5%;餐饮业零售额实现9.2亿元,增长31.1%。

市场物价总体水平稳步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9%,比上年上涨2.9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上升8.8%,烟酒及用品类上升1.8%,衣着类上升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5.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1.8%,交通和通讯类下降4.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7%,居住类上涨2.5%。

七、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工作成绩显著。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434万美元,按同口径比上年增长63.6%,全年出口创汇额13210万美元,增长183.8%。对全市出口贡献较大的企业是金达钼业、浪马轮胎、飞马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和新源钼业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出口创汇额分别是4328万美元、3249万美元、1647万美元和1389万美元,四家出口企业出口额占全市总出口额的80.3%。域外招商引资完成39.5亿元,增长153.2%;向国外输出劳务713人次,增长14.8%;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等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111人次,比上年增加202人次,增长22.2%;全市旅游总收入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国际旅游总收入为59万美元,增长16.6%。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运行健康平稳。各项存贷款继续增长,信贷结构逐步优化。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比年初增加36.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91.1亿元,增长13.3%,比年初增加22.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1.3亿元,增长6.2%,比年初增加17.8亿元。

保险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保险行业承保金额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年保费收入5.3亿元,增长20.8%。其中财产险收入1.1亿元、人身险收入4.1亿元,分别增长34.1%和16.1%。赔款及给付金额1.36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0.72亿元,增长31%;人身险赔款及给付金额0.64亿元,增长33.3%。

九、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通过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发展战略,紧密围绕“三大基地”、“三大行业”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农业科技开发,不断加速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全年共实施市以上科技计划117项,其中省以上科技计划42项;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53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3项。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到295家。全市取得国家专利71个。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教育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良好发展势头。普通高中招生数达到22878人,扩招比例达到22.1%;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9252人,扩招比例达到了21.5%,均超额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全市有13995人考入普通高校,录取率达到91.2%。燕都小学、辽河街小学、红旗路小学、胜利小学、文化路小学等新建、扩建、翻建工程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基本解决了困扰我市多年的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农村初中学生年辍学率为2.02%,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控辍目标。

文化、文物事业空前繁荣。全市有艺术表演场所6所,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家,今年共演出336场。其中送戏下乡258场,观众达34万人次,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由市文化局组织创作,市话剧团与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联合上演的话剧《凌河影人》又获得中国文华大奖和第七届中国艺术节金奖,并捧回4个文华大奖单项奖。有群众艺术(文化)馆8家,文化馆134个。文物工作得到了加强。全市有文物保护所8个,博物馆9个,向世界遗产申报委员会提交了将牛河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的申请,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号地点发掘项目入选了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卫生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334个,实有床位9千张,卫生技术人员1.2万人。医疗机构229所,完成诊疗病人280万人次,急诊16万人次,出院14万人次,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医德医风明显好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初具规模,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46.13/十万。妇幼保健工作取得较大进步,婴儿死亡率9.2‰,孕产妇死亡率19.82/十万。

竞技体育取得可喜成绩,全民健身活动走向普及。2004年我市运动员取得世界锦标赛两个第一名,共获得4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1枚;在辽宁省年度比赛中获得金牌20枚、银牌11枚、铜牌24枚。圆满承办了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男子举重锦标赛、辽宁省少年乒乓球比赛,举办了朝阳市第六届全民运动会等各项比赛,为国家、省体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城市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市区共新建、改造和维修道路61条(段)、46.1万平方米,其中新建珠江路东段、滨河路、和平街北段等道路5条(段)、15.4万平方米,改造疏港路、永安街、新华路东段等道路15条、1.3万平方米,破损路罩面维修16条(段)、22.4万平方米,新铺装和改造柏山街、青山街、竹林路西段等街路人行步道25条(段)、7万平方米。全年新建和改造城区古城路、北大街、体育场东侧路等10条街路排水管道10.2公里。加强城区亮化建设,全年市区共新建和改造24条(段)街路和广场路灯1859基杆,其中新建疏港路、和平街中段等街路21条(段)、1432基杆,改造中山大街等街路3条、427基杆。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市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市区新植大树12568株,新建大凌河绿化带、北塔广场、胜利桥头绿地、站前广场、体育场和改造朝阳大街沿街绿化等广场绿地10处,新增公共绿地面积43.2万平方米,休闲广场和绿地工程的建设,较好提升了城市形象,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健身和观光环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8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81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1%,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

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加大城市综合管理力度,深入开展“绿叶杯”竞赛、爱国卫生清洁月、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月及城市环境七整治等活动,使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市政公用设施等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形象有了显著改观。严格执行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市政公用设施的维护、维修、监察和管理工作,保证了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供水、供气、公交和园林绿化设施的完好,煤气管线、公交车辆等也达到了规范标准,确保了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

公用事业健康发展。全年煤气销气量完成1503万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872万元,新发展煤气用户3481户,煤气普及率由上年的74%增加到76%。液化气供气量1139吨,改造煤气管道1.3公里。公汽全年完成营运里程729万公里,新开通公交线路2条、延伸3条,完成营运收入340万元。城区新铺设地下强弱电管线6.9公里。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继续加强。开展城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拆除锅炉25台,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全年天数的80%。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建设,有机食品的种植面积达16.5万亩。实施清洁生产方案293个,13户企业通过清洁生产验收。全市排污收费完成1765万元,比上年增长65%。新老污染源治理取得新的进展,共审批项目323个,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87个,关停2家造纸厂,7家企业完成污水治理工程。全市环保能力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投资1300多万元用于监测能力建设,市站和2个县区站通过省验收。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336.9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47.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3.5%;非农业人口为89.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

在岗职工收入增加。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0400元,增长7.7%。

城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3元,比上年增长10.4%,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600元,比上年增长7.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贫困人口减少。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15元,比上年增长31%。全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4万人,比上年减少18万人。

注: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