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辽宁

盘锦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3 01:02:15 来源:盘锦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51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振兴老工业基地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克服资源递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努力发展接续产业,实现了国民经济运行稳中趋升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1、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6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2亿元,增长10.0%;第二产业增加值252.7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74.8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2:68.5:20.3。人均生产总值2959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

2、农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粮食生产喜获历史新高。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6%。2004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努力减轻农民负担,使得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提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1.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1.3%;粮食总产量达95.1万吨,比上年增长17.2%,创下了历史最高。林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023公顷,其中荒地造林767公顷。畜牧业大幅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8万吨,比上年增长26.0%。其中,猪肉4.7万吨,比上年增长23.7%;牛羊肉0.2万吨,比上年增长34%;禽蛋2.4万吨,比上年增长12%。渔业生产稳定。全年水产品产量20.6万吨,比上年增长7.8%。其中,淡水产品9.5万吨,比上年增长0.3%;海水产品11.1万吨,比上年增长15.2%。

农业机械化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0.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0.7%,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3.38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5.1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8%。化肥施用量(折纯)4.1万吨,比上年增长6.9%。

年末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3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0.5万公顷。

3、工业

2004年,全市上下以老工业基地振兴为契机,抓住市场需求变化的有利形势,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组织生产,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3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总产值4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423.2亿元,增长14.0%;集体企业完成产值1.9亿元,增长1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5.8亿元,下降3.9%。在总计中,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3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重工业完成产值4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从企业隶属关系看,油田企业完成产值3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地方企业完成产值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5.6亿元,比上年下降5.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6%,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90.6%,比上年上升5.6个百分点;重工业98.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主导性工业行业继续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产值269.9亿元,比上年增长8.2%;石油加工业实现产值1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塑料制品业实现产值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产值21.9亿元,比上年增长5.8%。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7.86亿元,比上年增加12.55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6.07亿元,增加11.6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15.42亿元,比上年增加17.79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11.62亿元,增加16.75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52亿元,比上年增加46.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0.66亿元,增加4.2倍。

4、建筑业与房地产开发业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94户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71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3亿元,与上年持平。

房地产开发业稳定发展。全年开工的企业由上年26个上升到28个。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9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竣工面积40万平方米,增长4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8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5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建筑面积2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其中销售给个人24.4万平方米,增长26%。商品房销售额3.9亿元,比上年增长30%。

5、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城镇投资139.0亿元,增长16.2%;农村投资10.5亿元,增长7.7%。地方完成投资6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亿元,比上年下降31.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完成投资81.6亿元,增长11.5%;石油加工业完成投资5.4亿元,增长1.3倍;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投资7.8亿元,增长25.8%;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完成投资4.9亿元,增长68.9%;建筑业完成投资4亿元,增长1.0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2.0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批发零售及餐饮业完成投资2.6亿元,增长18.2%;城镇基础设施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完成投资7.6亿元,增长55.1%。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在国家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战略方针指导下,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施工的年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投资建设项目由上年的76个增加到167个,完成投资1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技术改造项目由上年的29个增加到36个,完成投资46.8亿元,增长1.0%。辽河油田油气田开发、中油辽河石油化工公司年产100万吨延迟焦化装置、盘锦兴华石化有限公司50万吨道路沥青生产线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全市投资建设新增固定资产总值110亿元,比上年增长5.2%,城镇交付使用的各类房屋建筑面积135.6万平方米,共有201个城镇建设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石油开采115万吨,天然气开采0.9亿立方米,程控交换机5.7万线/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795个,新铺设自来水管道8公里,新铺设城市排水管道4公里,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购置38辆,新增宾馆客房138间,新增小学生席位200个。

6、国内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1.1亿元,增长15.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9.6亿元,增长10.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57.7亿元,增长13.4%;餐饮业零售额12.0亿元,增长21.9%;其他行业零售额1.1亿元,增长29.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3.4亿元,下降31.7%;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3.7亿元,下降35.7%;股份制经济9.6亿元,增长19.2%;私营经济10.6亿元,增长50%;港澳台企业实现0.11亿元,下降15.8%;个体经济43.2亿元,增长24.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销售额71530万元,增长24.8%;服装鞋帽类销售额39389万元,增长13.9%;化妆品类销售额2696万元,增长34.2%;金银珠宝类销售额4008万元,增长12.9%;通讯器材类销售额5521万元,增长44.6%;石油及制品类销售额89521万元,略有增长。

年末,消费品交易市场92个,比上年增加4个,成交额14.7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亿元以上市场4个,成交额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7、对外贸易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218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9%。其中,出口总额17624万美元,增长84.8%;进口总额4194万美元,增长23.9%。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出口275万美元,增长5.7%;技术出口284万美元。从产品种类看,机电产品出口4265万美元,增长2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249万美元,增长196%。从产地看,自营出口8435万美元。

年末,全市对外贸易国家(地区)96个,比上年末增加15个。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年对美国出口913万美元,增长14%;对日本出口1353万美元,增长60%;对韩国出口2018万美元,增长15%。

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45项,合同金额12059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6%和3.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4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8.9%。全年工商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144个,比上年增加3个。

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51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50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2%。全年外派劳务人员2097人次,比上年增长19%。年末全市在外劳务人员1596人,比上年增长7.8%。

8、交通、邮政、通信和旅游

全年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19.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5%。完成货运量3817万吨,比上年增长42.9%。旅客周转量完成6.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03%,完成客运量1590万人,比上年增长9.05%。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50万吨,比上年增长40.45%。

邮政和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00不变价)13.86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06亿万元,比上年增长19.7%;电信业务总量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完成函件358.6万件,比上年下降13.8%;特快专递14.92万件,比上年增长4.3%。邮政储蓄平均余额3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19.56万门,比上年末增长140.5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6.81万户,比上年增长9.1%,其中,本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3.87万户。城市固定电话用户32.34万户,乡村固定电话用户14.47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2.5%和0.4%。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分别为56.55部/百人和21.4部/百人。全市住宅电话用户32.6万户,比上年末下降5.3%,占全市固定电话用户的69.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3.77万户,比上年增长10.11%。国际互联网络用户10.81万户,比上年末下降21.4%。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9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6%。国内旅游收入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全年境外入境人数8836人次,比上年增长64.2%。其中,外国人7904人次,港澳台同胞932人次,分别增长60.6%和1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7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6.2%。

9、市场价格

受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市场价格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0%,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9.4%。其中,重工业产品价格上涨9.6%;轻工业产品价格上涨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6.7%。

10、财政、税收

财税收入增势良好。全年完成各项税收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国税实现税收53.1亿元,增长13.9%,地税实现税收13.8亿元,增长10.8%。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5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增值税4.8亿元,增长6.3%;营业税2.8亿元,下降2.5%;企业所得税1.1亿元,增长4.6%;个人所得税0.8亿元,增长36.9%。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社会保障支出4.3亿元,增长32.1%;教育支出2.9亿元,增长22.7%;农业支出1.7亿元,增长6.5%;科技支出0.4亿元,增长15.0%,基本建设支出1.5亿元,增长4.6%。

11、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9.2亿元,比年初增加39.5亿元,增长12.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3.3亿元,比年初增加26.3亿元,增长11.1%。在人民币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80.6亿元,比年初增加15.1亿元,增长23.0%。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7.9亿元,比年初增加3.1亿元,增长2.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2.8亿元,减少2.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3.3亿元,增加4.7亿元。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0.7亿元,比年初增加2.2亿元。个人短期及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15.6亿元,比年初增加0.4亿元。全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现金收入795.7亿元,比上年增长21.7%,现金支出8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0.7%。累计现金净投放18.0亿元。

保险业务较快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9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寿险收入5.9亿元,增长3.4%;财产险收入2.1亿元,增长2.7%。全年支付各类赔付款总额2.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寿险给付1.2亿元,增长32.4%;财产险赔款1.5亿元,增长24.0%。

12、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普通高校全年共招生493人,在校学生1956人,毕业生541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招生2.3千人,在校学生7.0千人。普通高中17所,招生8.5千人,在校学生22.6千人,毕业生5.9千人。全市初中学校63所,在校学生54.6千人,初中入学率100%。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提高到43%,城市提高到88%。普通小学294所,在校学生93.3千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教育在校生0.1千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5.8千人,幼儿入园率66%。

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发展成绩突出。年末,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已达到7.97万人,科学研究开发机构14个。全年科技三项费用投入4345万元,比上年增长73.8%。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32项,比上年增长45%。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取得新成绩,推广应用率100%。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00项,成交金额6000万元。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428件,比上年增长4.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8.75亿元,比上年增长70.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达到650家,实现技、工、农、贸总收入17亿元。

13、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5个。全市有县级以上广播电台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电台开办节目3套,广播人口覆盖率100%;全市有县级以上电视台3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座,电视台开办节目3套,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0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3个,妇幼保健机构4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3个。医院、卫生院床位5千张,比上年增长2.3%。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6.1千人,其中职业医师和助理医师2.8千人,注册护士2.0千人。年末全市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技术人员0.4千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3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技术人员0.04千人。年末全市有乡(镇)卫生院28个,床位0.6千张,卫生技术人员0.6千人。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在省级各项比赛中,全市共获19块金牌、21块银牌、12块铜牌。全年发行体育彩票2229万元。全市70%的社区和乡镇有了群众性健身器材,群众体育得到广泛开展。

14、环境保护

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Ⅱ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达344天,比2003年提高5.5%。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7个,控制面积46.6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8个,面积38.4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年末全市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8万公顷,占辖区面积的33.3%。

15、人口和就业

年末全市总人口124.8万人。全年全市出生0.88万人,出生率6.89‰;全年死亡0.42万人,死亡率3.32‰。全年净增人口0.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57‰,比上年提高0.4个千分点。按城乡分,城镇人口67.8万人,占总人口的54.3%;乡村人口57.0万人,占45.7%。按性别分,男性人口63.5万人,占总人口的50.9%;女性人口61.3万人,占49.1%。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42.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单位职工工资总额4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2129元,比上年增长19.3%。

16、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09.5元,比上年增长13.4%;人均消费支出6982元,比上年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4630元,比上年增长14.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88.7元,比上年增长8.4%。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改善。据住户调查,年末全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8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4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30.2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25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统筹)15.44万人,比上年增长9.0%,其中,职工10.84万人,增长6.7%,离退休人员4万人,与上年持平。全市参加失业保险24万人,比上年增长9.1%,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2万人,比上年下降7.7%。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6.93万人,比上年增长10.1%。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全部按时领到基本养老金。全年共有20497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社会福利事业较快发展。年末全市城镇社会福利院5个,有床位554张,收养人员306人,集体供给额153万元;农村集体办敬老院28个,床位1631张,收养1470人,集体供给额367.5万元。全年发行福利彩票7299万元,投入福彩助学资金20.5万元。城区建立各种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56个,社区服务站105个。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3.恩格尔系数为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