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辽宁

辽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3 00:53:05 来源:辽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47次

辽阳市统计局

2006年4月20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年初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很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依据年度统计,现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一、综合

经济总量: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攀升。初步核实,辽阳生产总值33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7%,五年平均递增13.4%(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0亿元,增长9.5%,平均递增6.5%;第二产业增加值201.2亿元,增长20.1%,平均递增15.4%;第三产业增加值103.1亿元,增长14.4%,平均递增12.1%。三次产业构成的比例由上年的8.7:58.5:32.8调整为7.9:60.9:31.2。

财政收支: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3.0%,其中,市本级8.6亿元,增长15.3%;县(市)区级8.8亿元,增长3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4.7亿元,增长36.5%,其中,基本建设支出、抚恤及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城市维护费、科技三项费、教育支出分别增长75.8%、25.0%、81.3%、44.2%、19.1%和17.2%。

税收收入:国税各项税收21.5亿元,增长3.7%,剔除车购税和免、抵调库因素的影响,下降1.5%;地税各项税收14.6亿元,增长25.4%,剔除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免征农业税的因素影响,增长28.5%。

价格指数:生产领域价格涨幅较高。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指数109.7%,其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112.6%,黑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指数110.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0%。在八大类商品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价格指数分别提高0.4、14.8和1.5个百分点;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指数分别下降7.8、1.0、5.2、1.8和0.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21.5亿元,林业产值0.4亿元,牧业产值21.4亿元,渔业产值6.1亿元,除农业产值下降2.8%外,其他行业产值分别增长48.8%、13.1%和1.7%(见图2、图3)。

播种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万公顷,增长0.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3万公顷,增加0.07万公顷,增长0.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0.1万公顷,增加0.03万公顷,增长31.3%;蔬菜播种面积1.5万公顷,增加0.03万公顷,增长2.2%。

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84.2万吨,比上年下降2.7%(见图4);水果总产量9.6万吨,增长0.5%;蔬菜总产量66.0万吨,下降0.6%;肉类总产量13.2万吨,增长11.7%;禽蛋总产量6.8万吨,增长20.2%;奶类总产量4.4万吨,增长74.5%;蚕茧产量0.2万吨,增长52.4%。

畜禽良种繁育:全市黄牛改奶牛总头数3550头,妊娠2376头,产下杂交一代奶牛1327头。奶牛胚胎移植高新技术应用获得成功,移植纯种荷斯坦奶牛胚胎50头,受孕25头,受孕率达50%。建成存栏百头以上规模种猪场7家,存栏种猪2517头;存栏种鸡2000只以上规模父母代种鸡场8家,存栏种鸡21.8万套;种兔场3家,存栏种兔1.1万只。

动物卫生管理:全市组建了市、县(市、区)、乡三级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并在全省创建了村级防疫网络,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动物卫生防疫体系和畜牧业技术推广网络,构建了新时期基层动物卫生工作的科学、合理、统一、高效运行机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免疫、检疫、消毒、监测、扑杀和“内防外堵”等综合防控措施,实现免疫、建档达标100%,有效地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自2003年10月以来连续30多个月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渔业:发展渔业乡44个,渔业村391个,渔业户2322户,渔业劳动力6810人。养殖面积4061公顷,水产品总产量6.5万吨。其中,鲤鱼2.5万吨,鲫鱼1.2万吨,鲢鱼0.8万吨。淡水鱼种产量1.0万吨,投放鱼种0.7万吨。

林业:全年植树1450万株,比上年增长11.9%。完成造林面积4293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30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9.0万公顷,其中本年新增封山育林面积6868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8.5%。

生产条件: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1.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0%。年内完成机耕地面积14.8万公顷,其中机播面积7.8万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2万吨,下降1.3%;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0.3万吨,增长4.9%。

水利建设:新建各类水源工程10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0公顷;新建方塘3座;完成重点集雨工程4处;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3270公顷,其中小流域治理6040公顷,新增蓄水能力1500万立方米。

三、工业

工业生产: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不含弓矿、电业局,口径下同)564个,实现工业增加值130.1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2%。重点产业竞相发展,化工化纤塑料业实现增加值57.1亿元、冶金及金属加工业实现增加值34.0亿元、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7亿元、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2.2亿元、矿产建材业实现增加值11.7亿元,占增加值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3.9%、26.1%、6.7%、9.4%和9.0%。销售产值508.1亿元,增长25.2%(见表1、图5)。

工业产品:部分适销对路的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金属成形机床(锻压设备)、滚动轴承、工业用电炉分别增长19.7%、25.6%和16.7%;钢材、铝材分别增长41.8%和72.5%。能源工业品增长较快,发电量和供电量分别增长16.1%和21.7%(见表2)。

工业经济效益: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持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3.9亿元,比上年增加105.0亿元,增长26.3%;利税49.8亿元,增加10.7亿元,增长27.4%;利润总额32.4亿元,增加12.3亿元,增长61.7%。产品销售率98.2%。综合效益指数达167.8,同比提高8.1个百分点。

四、建筑业、房地产开发

建筑业: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产值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6.4万平方米,增长21.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9.8万平方米,增长24.1%。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6万元/人,提高11.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125.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05.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89.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78.0万平方米;完成商品房销售额14.2亿元,其中住宅11.5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73.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64.2万平方米(见图6)。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固定资产投资高幅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8亿元,比上年增长38.1%(见图7),其中城镇投资首次突破90亿元,达91.6亿元,增长38.4%;农村投资15.2亿元,增长36.4%。

按所有制类型划分,国有投资23.7亿元,增长18.5%;集体投资12.4亿元,增长35.3%;私营个体投资32.7亿元,增长80.7%;股份制投资31.3亿元,增长20.4%;外商投资1.6亿元,下降42.3%;港澳台投资4.0亿元,增长2.8倍;其他投资1.1亿元,增长5.7倍。国有与非国有经济投资比例为22.2:77.8(见图8)。

按管理渠道划分,建设项目投资81.8亿元,增长37.6%;农村投资中,农户投资4.3亿元,增长8.3%,非农户投资10.9亿元,增长51.8%;房地产开发投资9.8亿元,增长46.2%。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零售额83.3亿元,增长13.3%;股份(合作、有限)经济零售额1.3亿元,增长118.2%;外商及港澳台经济零售额0.7亿元,增长77.0%。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3.3亿元,增长13.3%;餐饮业零售额17.0亿元,增长16.5%(见图9)。

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呈现新热点。全年汽车零售1331辆,比上年增长20.0%;房间空调器2154台,增长63.9%(见表3)。

七、外经外贸、旅游

利用外资: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合同外资金额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6%;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8家,增长32%;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59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0%,其中第二产业2472万美元,第三产业786美元,所占份额分别为74.9%和23.8%;外贸出口2.4亿美元,增长81.0%,其中三资企业出口14437万美元,增长117.9%,自营出口9497万美元,增长44.1%(见图10)。

对外合作:全年外派劳务2015人,合同额1600万美元,营业额1200万美元。技术引进3500万美元,技术设备出口2200万美元。

旅游: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2%;接待海外游客1.1万人次,增长13.1%。旅游总收入21.9亿元,增长73.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1.5亿元,增长74.8%。旅游创汇495万美元,增长19.9%。

八、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生产保持平稳态势。全年运输企业货运量3326万吨,增长3.8%;货物周转量157459万吨/公里,增长12.2%;客运量3255万人,下降4.0%;旅客周转量92940万人/公里,下降4.0%。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通讯业务总量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特快专递20.6万件,增长16.3%;邮政储蓄年末余额39.8亿元,增长24.3%;城乡固定电话用户53.4万户,增加8.4万户,增长18.7%;无线市话(小灵通)用户13.0万户,增加2.0万户,增长18.2%;当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0.3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5.3万户,其中宽带用户3.1万户。

九、金融、保险

金融保险业整体运行状况良好。截至年末,全市金融分行(分公司)级以上机构9家,从业人员5522人,其中银行8家。保险14家,从业人员3035人。

银行: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年末余额365.9亿元,比年初增加48.6亿元,增长15.3%(见表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274.9亿元,增加32.9亿元,增长13.6%(见图11)。本外币贷款年末余额211.8亿元,增加27.2亿元,增长12.6%。

农村信用联社:全年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5.7亿元,其中农业贷款累计发放2.7亿元,比上年增长5.8%;农户贷款累计发放2.7亿元,增长5.8%。

保险: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8.0亿元,增长26.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亿元,增长26.4%;寿险保费收入6.0亿元,增长25.8%。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给付1.4亿元,增长31.4%,其中财产险1.0亿元,人身险0.4亿元。全市保险深度(即保费额占GDP比重)为2.4%,保险密度(即人均保费额)达到441元/人。

十、科技、质量技术监督

科技成果:全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6项,登记科技成果37项,有44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市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8项、市级35项。

技术合同和专利:全市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73项,总成交额1383.5万元,其中技术开发62项,成交额883.0万元;技术转让5项,成交额188.5万元;技术咨询2项,成交额38.0万元;技术服务4项,成交额274.0万元。全年专利申请982件,超额完成省下达专利计划的15.5%。

质量技术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成效显著。2005年争创国家名牌产品1个,辽宁名牌产品13个,市名牌产品26个,2家企业获得辽宁省质量管理奖。年内对11家人造板企业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查,产品合格率为54.55%;对683家企业951批次产品开展定期检验,产品合格为82.12%。共立案查处假冒伪劣案件144件,其中大要案29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标值284万元,端掉制假窝点11个,销毁假冒伪劣商品货值4.2万元。

十一、教育

基础教育:全市学前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5.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100%;普通高中在校生28114人,比上年下降0.5%。

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7098人(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高),比上年增长8.8%,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7150人,增长3.1%;职业高中(职业中专)9819人,增长11.7%。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4974人(见表5)。

普通高等教育:在辽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在校生9641人,其中市属高等院校普通本、专科2511人。

中小学教师: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9%,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64.6%。

十二、文化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全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市),艺术演出场所1个(市),文化(艺术)馆8个,文化站62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3个,电影放映单位2个。

艺术表演:市专业剧团演出110场,其中国内演出30场,深入农村演出40场,其他各类综合演出40场。创作出具有较强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优秀作品:话剧《七彩阳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和评剧《我的妈妈》、《太子河儿女》在全市城乡演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文化活动:全年组织开展城乡文化活动300多次,其中围绕春节、纪念建党85周年等重大节日举办市文化活动50次。为建设和谐社会,繁荣农村和社区文化,开展了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演出文艺节目150场次,送书2万余册次,农村放映电影2420场,举办了百场电影进社区活动。

广播电视:拥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拥有县区级广播电视台4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7.1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由上年的99.03%提高到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由上年的96.05%提高到99.83%。

十三、卫生

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681个(含诊所、卫生所、社区卫生站),其中医院43家。全市编制医疗床位数7811张,实有床位数7912张,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4.3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832人,其中医生3846人,每千人拥有医生2.1人。人均期望寿命74.36岁,其中男72.49岁,女76.45岁。

十四、体育

群众体育:积极推进市民健身中心建设和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各级群众竞赛活动38次,活动项目扩展到30多项,参加活动人数达6万多人次。有3个乡镇、11个社区、3个单位获得国家、省群众性体育先进单位。市体育局被评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弓长岭滑雪场被省命名为首批“青少年活动营地试点单位”。

竞技体育:辽阳籍运动员参加全国“十运会”共获得2.5枚金牌,3枚铜牌。参加省年度比赛获得奖牌142枚,居全省第5位,其中金牌32枚,居全省第9位;团体总分2088分,居全省第5位。

承办赛事:成功承办2004-2005年度CBA全国男子篮球甲级联赛、全国青少年篮球锦标赛、2005-2006年度全国女子排球联赛和辽宁青少年柔道比赛,赛事票务收入300万元。

十五、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全年完成体育中学综合楼建设工程,汤河水库水源工程二期城市分质供水管网工程,“四进”社区市政工程,城市绿化工程,城市道路、排水工程,煤气输配气工程及室内安装,楼房“平改坡”工程,太子河右岸防洪大堤整治工程等8项主要建设项目。

市政设施:城市道路总长度489.6公里,比上年增加8.2公里;道路面积650万平方米,增加18.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9.1平方米,增加0.3平方米。桥梁83座。防洪堤长度41.8公里,增加2.5公里。路灯85441盏,增加3202盏。

城市供水:城市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66.1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3.4万立方米;供水总量16170万立方米,减少121万立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89.5升,增加0.5升。城市用水普及率100%。

城市供气:管道天然气供气总量653.2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2.8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611万立方米,用气户数80260户,用气人口24.3万人。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3309吨,比上年减少644吨,其中,家庭用量10449吨,用气户数131622户,用气人口36.5万人。燃气普及率85.0%,增长3.1个百分点。

城市供热:集中供热面积146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98.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262.6万平方米,增加241.0万平方米。供热总量:蒸汽439万吉焦,增加28万吉焦;热水727万吉焦,增加119万吉焦。

公共交通:城市公共汽车运营车数374辆,其中小公共汽车82辆;运营线路28条,总长度318公里;客运总量5120万人次,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4.98标台;城市出租汽车2463辆。

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875.7公顷,比上年增加46.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9%,增加0.2个百分点;园林绿地面积2617.4公顷,增加46.5公顷;公共绿地面积532.8公顷,增加25.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45平方米,增加0.36平方米。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空气质量监测频率为24小时,全年有效监测天数为365天。日均值达一级标准天数为19天,日均值达二级标准天数为256天,日均值超过二级标准天数为90天。市区全年达标天数为27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5.3%,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水质质量:太子河辽阳段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其支流水质除汤河水质为Ⅳ类水质外,其它支流水质仍为劣Ⅴ类水质;汤河水库水质仍然保持良好水质;参窝水库水质与上年相同。

自然生态保护:积极推进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区、生态示范乡镇建设工作,加强基本农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其它优质农产品基地的环境保护。强化农业生态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食品基地污染,推动生产基地建设。

十六、人口、就业

人口:全市总人口呈下降趋势。年末全市总人口1820066人,比上年减少4030人。市辖区人口715285人,减少979人;县(市)人口1104781人,减少3051人。出生人口14374人,出生率7.89‰,增长0.2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1377人,死亡率6.24‰,增长0.6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人口299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64‰,下降0.33个千分点(见表6)。

从业人员:全市城镇单位年末从业人员18.1万人,比上年减少1949人,下降1.1%;城镇在岗职工17.7万人,下降1.6%。按企、事、机关单位划分:企业单位从业人员12.0万人,在岗职工11.6万人;事业单位从业人员4.3万人,在岗职工4.3万人;机关单位从业人员1.8万人,在岗职工1.8万人。按经济类型划分(见表7)。

平均工资: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003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国有单位16876元,增长22.5%;集体单位11755元,下降0.9%;其他单位16171元,增长7.2%(见图12)。

城镇再就业:全市城镇就业与再就业5.1万人,超过年初确定指标的102%,其中困难群体就业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累计有1.5万人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培训就业各类人员3.6万人,培训就业率62.3%。

十七、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8元,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528元,增长1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33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6元,增长36.3%。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3.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2.2%(见表8)。

社会保险:全市养老保险参保26.1万人,比上年增长28.6%;保险费征缴6.2亿元,增长40.9%,其中企业参保13.3万人,保险费征缴4.5亿元,分别增长24.3%和32.3%。10.1万名离退休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取了基本养老金,100%的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失业保险参保20.9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5043万元。全市医疗保险参保35.8万人,其中市本级29.1万人,分别增长21.1%和13.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最低生活保障:截至年末,城市低保对象4.9万人,保障面6.2%,全年累计救助5.2万人(次),发放保障金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6.0%。巩固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放农村低保资金859万元,低保对象2.1万人,保障面2.0%。市、县(市)区两级投入救灾款物675万元,救济灾民2.3万户次,达5.4万人次。一次性组织扶贫帮困社会捐赠活动,接受款物1530万元。有800个单位8600人参加包户扶持活动,捐赠款物344万元,帮扶城乡困难群众0.9万户,达2.2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年内拥有各级各类社会福利机构44所,其中当年新增1所。在院养员人数1875人,其中城市674人。设置床位2298张,其中城市床位730张。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报数或初步核实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除注明现价外按可比价计算。

3、年末户籍人口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为市公安局统计口径。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