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辽宁

沈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3-04-18 16:41:14 来源:沈阳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565次

  根据年快报统计[1],现将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顶住下行压力,实现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民生福祉有力保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沈阳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7695.8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一产业增加值335.2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2885.5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4475.1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结构为4.4:37.5:58.1。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4268元,比上年增长3.1%。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1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77.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4.99%;乡村人口137.3万人,占15.01%。

  全市户籍人口764.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74.2万人,女性人口390.5万人。出生人口3.9万人,人口出生率5.04‰;死亡人口7.6万人,人口死亡率9.89‰;人口自然增长率-4.85‰。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3.5%;衣着类价格下降2.0%;居住类价格下降0.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0%;交通通信类价格上涨5.7%;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1.4%;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0.2%;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7%。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3.7亿元,比上年下降7.7%,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529.4亿元,下降13.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2.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4.2%。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141.5亿元,下降33.4%,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0.7%;企业所得税150.3亿元,增长17.3%;个人所得税25.4亿元,增长3.9%;土地增值税45.4亿元,下降2.5%。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教育支出118.5亿元,增长4.9%;科学技术支出24.9亿元,增长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7.0亿元,增长8.4%;卫生健康支出106.2亿元,增长26.6%;农林水支出57.4亿元,增长1.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9万人,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1.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0万人。

  年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12.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9.2%。其中,企业35.3万户,增长7.0%;个体工商户75.9万户,增长10.3%;农民专业合作社6948户,增长0.4%。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3.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种植业产值306.6亿元,林业产值8.2亿元,畜牧业产值300.3亿元,渔业产值29.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0亿元。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4.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0千公顷,增长0.4%。粮食总产量392.7万吨,比上年减少25.9万吨,下降6.2%。其中,稻谷产量92.0万吨,玉米产量294.6万吨。水果产量108.0万吨,下降7.8%。蔬菜总产量408.2万吨,增长4.4%。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57.5万吨,比上年下降18.7%。其中,猪肉产量23.5万吨,牛肉产量15.0万吨,羊肉产量1.2万吨,禽肉产量17.8万吨。禽蛋产量18.7万吨,牛奶产量36.3万吨。年末生猪存栏213.2万头,生猪出栏292.7万头。

  全年水产品产量22.4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其中,淡水鱼类产量22.3万吨,增长4.1%;甲壳类产量0.1万吨,增长4.5%。

  全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3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3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5个。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462个。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44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8%,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2.7%。

  全年新增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1个、市级美丽休闲乡村12个,累计分别达到7个和68个。新增省级美丽宜居乡村332个,累计达到87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3]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4]增加值增长13.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1%。

  分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0.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0.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2.5%,私营企业增加值下降0.4%。

  分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0.4%。在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5]增加值增长3.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5.7%。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4%,金属制品业下降6.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6.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9.7%,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0.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6%。其中,国有企业产品销售率99.8%,股份制企业产品销售率97.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品销售率101.1%,私营企业产品销售率103.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90.1亿元,比上年增长4.0%;实现利润总额611.3亿元,增长19.0%。

  全年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08.8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在外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81.2亿元,增长6.4%。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175.6万平方米,下降38.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比上年增长6.1%。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47.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3.1%。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7.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0.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5%。工业投资增长30.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8.0%。高技术产业投资[7]增长45.7%。基础设施投资[8]增长71.1%。社会领域投资[9]增长93.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0]下降14.0%。

  五、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7757.5万吨,比上年下降9.4%;货物运输周转量512.3亿吨公里,增长8.2%。

  全年旅客运输量5723.3万人,比上年下降33.4%;旅客运输周转量105.7亿人公里,下降31.1%。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9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8%。其中,载客汽车272万辆,载货汽车21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265万辆,增长5.6%。

  沈阳与国际12个城市、国内106个城市(地区)通航。沈阳机场航线达到254条。其中,国际航线11条,国内航线243条。民航运输飞机起降8.2万架次,机场旅客吞吐量938.7万人次。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94.1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85.8亿元,增长5.0%;电信业务总量[12]108.3亿元,增长13.5%。邮政业完成快递业务7.7亿件,增长0.1%;快递业务收入74.9亿元,增长2.7%。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06.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02.5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730.6万户,5G终端用户379.6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1069.5万户,比上年增长9.6%。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16.2亿GB,增长7.9%。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43.5万户,增长8.3%。

  六、金融

  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56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855.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6%;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777.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0%。

  年末全市有证券公司2家,证券分公司38家,证券营业部95家,全年证券交易额41032亿元。期货分公司9家,期货营业部15家。全年新增上市公司3家,总数达到28家。新三板挂牌公司41家。

  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及网点442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417.8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10.6亿元,增长4.9%;人寿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4.2亿元,下降0.4%;人身意外险原保险保费收入8.4亿元,下降8.9%;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84.5亿元,增长12.0%。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总额166.5亿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79.1亿元,增长6.7%;人寿保险赔付支出45.2亿元,增长10.3%;人身意外险赔付支出2.3亿元,增长5.4%;健康保险赔付支出39.9亿元,下降35.3%。

  七、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864.5亿元,比上年下降3.0%。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87.1亿元,下降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77.4亿元,下降2.4%。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42.3亿元,比上年下降1.7%。占比排名前五的行业中,汽车类下降2.0%,粮油食品类和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增长12.0%和8.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中西药品类分别下降20.9%和2.6%。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4]474.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3%。

  八、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406.6亿元,比上年下降0.7%。其中,出口总额522.3亿元,增长7.7%;进口总额884.3亿元,下降5.0%。

  分贸易方式看,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3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加工贸易出口149.6亿元,增长4.4%。在进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口747.6亿元,下降7.2%;加工贸易进口120.3亿元,增长1.5%。

  分商品看,在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3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电动载人汽车出口88.4亿元,增长30.5%。在进口总额中,机电产品进口751.0亿元,下降6.2%;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35.8亿元,增长5.8%。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26家,合同外资额55.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5.1%。实际到位内资1466.9亿元,增长16.4%。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68份,合同额8.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1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合同138份,合同额5217.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7783.8万美元;外派人员3245人次。

  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制度创新成果62项,其中12项金融成果获辽宁省典型案例、22项创新成果在辽宁省复制推广。京东东北中心仓、菜鸟东北中心仓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23亿元,在商务部跨境电商综试区评估中获东北地区最好成绩。

  九、科学技术与教育

  年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15363家。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543家、高新技术企业4200家、雏鹰企业1385家、瞪羚和独角兽企业235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新增172个,总量达到1421个;新型研发机构新增16家,总量达到100家。拥有两院院士24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9名。登记技术合同867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49.9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全年共争取省级典型示范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政策3项、项目1280个、资金12.2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641个、资金6.0亿元;省级政策3项、项目639个、资金6.2亿元。全年获得专利授权2739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606件。

  年末全市普惠性幼儿园1294所,占比达到83.9%,普惠幼儿园学位占比达到89.0%,全市学前教育幼儿三年毛入园率92.6%。小学285所,在校生44.8万人,小学适龄人口毛入学率122.2%,义务教育巩固率[15]101.6%。特殊教育在校生2886人。普通中学317所,在校生30.8万人。普通中专29所,在校生4.8万人。职业高中47所,在校生3.2万人。技工学校32所,在校生2.1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63.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15.0%。全市普通高等院校45所(含独立学院2所),招收本、专科学生12.6万人,在校生46.0万人,本、专科毕业生11.4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2.8万人,在校研究生8.4万人,毕业研究生2.0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文化馆15个,公共图书馆20个,博物馆21个,建成城市书房23座、城市书屋114间。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700场,参与群众90.7万人次;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2031场次,组织公益性文艺演出300场。

  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62项,展览面积138.6万平方米。举办的花椒餐博会是东北规模最大的餐饮行业盛会,涵盖11个餐饮供应链,参展企业达到700余家。

  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5103个。包括:医院307个,其中公立医院110个、民营医院19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719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3个、门诊部(所)481个、村卫生室197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2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急救中心(站)2个、采供血机构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9319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6188人、注册护士44042人、药师(士)3927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8459张,其中医院73534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90张、乡镇卫生院3161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74张。全年总诊疗人次3175万人次,出院人数151.7万人。

  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安装健身设施2000余件。以丁香东湖为试点,投入资金500万元,打造东北三省首个智慧体育公园。巩固提升“15分钟健身圈”,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53.7%,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4平方米。成功举办沈阳马拉松(线上赛)、“中国杯”第5届沈阳国际赛艇公开赛、第七届“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大型赛事活动20场次。率先发布中国(沈阳)赛艇运动发展指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输出了中国赛艇运动发展的“沈阳样板”。在辽宁省首届青少年冬运会比赛中,获得88枚金牌、172枚奖牌和2951总分,位列全省第一。发放500万元体育惠民消费券,拉动体育消费4500余万元。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00元,比上年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02元,增长2.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541元,下降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52元,增长3.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03元,增长2.9%。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9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2.4辆、热水器90.1台、空气净化器11.2台,分别比上年增加1.1辆、0.6台和1.7台。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4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1.4辆、热水器40.6台、空气净化器2.7台,分别增加1.6辆、0.9台和0.4台。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35.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0.8万人,增加1.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60.3万人,增加6.1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93.5万人,减少4.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72.3万人,增加17.1万人;工伤保险211.1万人,减少0.1万人;生育保险181.7万人,增加2.9万人。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障28.2万人,增加0.2万人。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3148元,比上年提高107元。失业保险金人均支出标准为每月1758元,提高17元。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区、沈河区、铁西区、皇姑区、大东区、浑南区、于洪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职工为1910元;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9.2元。辽中区、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640元;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6.5元。

  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766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766元。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4亿元。其中,城市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8亿元,26895户、34055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6亿元,18791户、30918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88户、438人享受城市低保边缘家庭救助;443户、802人享受农村低保边缘家庭救助。

  全年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4亿元。其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0.5亿元,累计惠及31.3万人次;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0.9亿元,累计惠及98.8万人次。

  全市共有救助站7个,全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746人次。

  全市城乡养老服务机构1537个,比上年增加32个;城乡养老服务床位5.3万张,比上年增加7000张。

  全市有儿童福利机构1个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9个,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床位700张。年末全市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83人,178名孤儿享受“福彩圆梦·孤儿助学”补助资金,193名孤儿享受“医疗康复明天计划”补助资金。

  全年开展慈善公益活动1.7万余场,募集慈善款物0.7亿元,支出0.7亿元,受益人数达560万人。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142万人,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场,参加志愿者达78万人次。

  全年福利彩票销售12.0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全口径公益金3.8亿元。体育彩票销量17.1亿元,筹集市级公益金1.0亿元。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年城建投资521亿元。扩容供给泊位17.1万个,完成街路有机更新30条,改造老旧小区475个,改造背街小巷200条,改造老旧燃气管网231公里。完成美丽示范村村内道路建设500公里和村庄亮化20363盏。

  年末城市公交运营线路332条,公交运营线路长度达到5466.1公里;公交运营车辆5492辆;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3.8亿人次。年末全市出租汽车20096辆。

  全市地铁运营线路共4条,里程长度114公里,共设车站92座,全年运营里程1239.3万列公里,客运量28802.5万人次;在建线路5条,里程长度139.7公里,车站99座。浑南有轨电车全年运营里程251万列公里,客运量543万乘次。

  全年建成区绿地面积229.68平方公里。其中,新建公园7座,改造提升公园10座,新建口袋公园1000座。实现增绿 22.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96%,建成区绿地率40.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26平方米。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0天,比上年增加5天,达标率87.7%;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比上年下降15.8%,提前三年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水平。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排名中,列第12名,为环境空气质量创新标准实施以来最优水平。全市20个国省考断面全部达标,国考断面优良水体占比达到60%,水质综合指数比上年改善5.44%,水环境质量连续4年稳步改善。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工业危废、医废、涉疫垃圾安全处置率均为100%。棋盘山地区获得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三环内工业燃煤锅炉全面“清零”,成为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

  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9.98%,完成281处省以上资金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建设,受益人口30.5万人。大力推广安装智能水表,全市6个地区、379个村、283处工程已安装智能水表13.14万块。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78.5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5%。完成104公里老旧小区供水内网改造任务。全市用水总量27.08亿立方米,排水管线(渠)维护9781公里,窨、雨水井维护清掏59万余座次,清淤6.6万立方米。

  十三、城市信息化

  2022年沈阳获评国家“千兆城市”和“信息消费示范城市”。至年末,部署10G-PON端口累计超8万个,固定宽带接入用户中500M及以上用户占比达32.6%;IPTV用户数171.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1.8万户。累计建设超3万个5G基站,实现全市重点区域全覆盖,实现政企单位、交通枢纽、景区、垂直行业需求场景以及人员流动密集地区覆盖,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达100%。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通运行,网络平均丢包率相比普通专线性能优化78.8%,平均访问时延相比普通专线性能优化21.8%。

  “星火·链网”沈阳超级节点完成底层链业务域和运行监测平台一期的建设和部署,正式上线运营。累计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3个,居东北地区首位。连续4年成功举办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

  十四、能源和安全生产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63.3万吨标准煤,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65.8%,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中,原煤消费占比74.4%,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00.2亿千瓦时,增长0.4%。

  全年市辖区内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56人,比上年下降3.7%。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1.589,下降0.2%。

  十五、营商环境

  深入实施“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全面提升“一网通办”服务效能。年末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接入2666项政务服务事项。其中,全程网办事项占比100%,实际网办率90.2%,分别较上年提升8.6和3.9个百分点。2270项申请事项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占比86.9%。“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场景突破1000个。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用户总量达到720万,日均访问量达32万人次,政务服务“好差评”好评率99.9%。

  注释:

  [1]本公报中2022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指标数据在年报时可能还有调整。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5]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6]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

  [7]高技术产业投资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九大类高技术服务业投资。

  [8]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9]社会领域投资包括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

  [10]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调查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调查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11]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12]电信业务总量按2021年价格计算。

  [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14]限额以上单位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指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取得订单,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含增值税),付款可以在网上进行,也可以在网下进行。公共网络包括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

  [1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指初中毕业班学生数占该年级入小学一年级时学生数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物价、城乡居民收入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队;市场主体部分数据、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畜牧业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农业农村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铁路运输数据来自沈阳铁路局;公路运输、城市交通部分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汽车保有量、户籍人口等数据来自市公安局;民航数据来自南航、深航、沈阳桃仙机场;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数据来自省统计局;金融数据分别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营业管理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辽宁监管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辽宁监管局;进出口数据来自沈阳海关;实际利用外资、对外经济合作、会展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自贸区数据来自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管委会;科技机构、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文化数据来自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工资标准、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人员、技工学校等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保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标准、社会福利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城市建设、城建投资、人居环境整治等数据来自市城乡建设局;地铁数据来自沈阳地铁集团;轨道交通数据来自浑南现代有轨电车运营公司;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等数据来自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环境空气质量等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水资源、城市污水处理等数据来自市水务局;城市信息化数据来自市工信局;用电量数据来自国网沈阳供电公司;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市公安局;营商环境数据来自市营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