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内蒙古

阿拉善盟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22:18:56 来源:阿拉善盟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55次

阿拉善盟统计局

2004年3月16日

2003年,盟委、行署带领全盟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转移发展战略”,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使全盟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边疆安宁,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在连续几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654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45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4419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3624万元,分别增8.2%、34.7%和7.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上年的13469元提高到今年的16960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47:42调整至今年的10:53:37。

物价稳中有升。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达99.3%,比上年增长0.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102.1%,增长1.0个百分点。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盟就业人员89599人,比上年末增加1878人,增长2.14%。其中:城镇51695人,农牧区37901人。全年通过各种渠道安置下岗职工1839人,比上年增加36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9%。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40321万元,比上年增加8071万元,增长25.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240万元,上划中央两税15081万元,分别增加4361万元和3710万元。财政支出因2002年有通旗油路专项资金的拔付而明显减少,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3887万元,比上年减少33000万元,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科技三项支出、抚恤、社会救济费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分别增长58.2%、59.2%和7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并末得到根本遏制,资源转换步伐缓慢,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待快速提高。

二、农业

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159公顷,比上年减少2458公顷,其中:小麦1623公顷、玉米6262公顷,分别比上年减播867公顷和1449公顷;油料种植3778公顷,扩大1149公顷;棉花种植1359公顷,扩大658公顷。

粮食、薯类、瓜类等大宗农产品减产;油料、棉花、糖料产品迅速增产。全年粮食产量65434吨,比上年减产14934吨;油料11115吨,增产4155吨;棉花5274吨,增产2706吨。设施农业迅速发展,特种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

畜牧业生产喜获丰收。2003年我盟向“六镇、八区、十大滩”转移转产牧业人口519户1922人。六月末牲畜头数188.51万头(只),比去年同期增加22.69万头(只),十二月末牲畜头数141.38万头(只),比去年同期增加16.33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2229吨,羊毛产量823吨,羊绒产量292吨,分别增产2234吨、77吨、68吨;驼绒产量197吨,减产12吨。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当年完成造林面积6640公顷,造林成活率达86.0%;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4.19万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2433公顷,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67公顷。

水利建设得到发展。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6.25万千瓦,增长5.66%,农牧业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继续提高,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870吨,下降40.17%,农牧区用电量7044.6万千瓦小时,增36.91%;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7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50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6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产销衔接基本正常。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42298万元,比上年增长27.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115805万元,增长31.1%,主要产品增产的多,减产的少。产品销售率达96.15%,比上年提高0.39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3年,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2万元,基本与上年持平,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0.71,比上年提高1.20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18次,比上年多周转0.34次,资本保值增值率117.15%,资产负债率68.22%,分别比上年增加2.75和5.5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82136元/人,比上年增长23.48%成本费用利润率6.40%,总资产贡献率9.06%,分别比上年减少2.18和1.15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增势强劲。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2121万元,比上年增69.8%,全盟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46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4.32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0.81%和39.57%,实现利润673万元,增长56.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5000万元,比上年增86.0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89311万元,更新改造投资41008万元,分别增长83.65%和145.90%。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2681万元,第二产业投资104009万元,第三产业投资12831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8.19%、248.98%和32.90%。

五、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005万元,比上年增13.7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41%。其中: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70219万元,县以下零售额20786万元,分别增13.87%和9.4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9451万元,餐饮业零售额8835万元,分别增14.09%和8.50%。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年末,商品交易市场16个,比上年减少2个,全年商品成交额12626万元,比上年增长44.36%。

对外贸易取得新进展。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额12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33%。其中:出口额752万美元,增15.87%;进口总额463万美元,为去年同期的2.48倍。主要出口商品:无烟煤21.50万吨、盐品6820吨、金属钠1533吨、硅铁1458.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1.11%、44.43%、145.67%和2330.83%,无毛羊绒11吨,比上年减少67吨。全盟利用国内资金25582万元,比上年增长46.85%;策克口岸开放3次60天,出入境人员41722人次,出入境车辆15087辆次,进出口总量3082吨,增长92%。进出口总值380万美元,是上年的2.24倍。

旅游业继续发展。年内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3.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4%,海外游客5032人次,创外汇收入151.5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80%,旅游总收入达1.71亿元,比上年增69.31%。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生产平稳发展,路网等级不断提高。2003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公路客运量311万人,货运量81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2.3%和9.68%;客运周转量26612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78373万吨公里,分别增0.61%和25.28%。年末,全盟有公路66条,其中:省道7条,县道14条,乡道23条,专用线17条,边防线5条;公路总里程501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480公里,等外公路370公里,草原自然路1161公里。全盟39个苏木镇中,有33个通了等级公路,通路率近84.62%,有19个苏木镇通了油路,通油路率近48.72%。全盟运力结构更趋合理,公路养护质量有所提高。

邮电通讯水平和服务质量继续提高。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5484.43万元,比上年增18.74%。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达5.94万门,增长31.13%;无线市话21003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5561户,增4.80%;移动电话用户55606户,增11.63%,全盟电话普及率达68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5部/百人。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552户,下降14.96%。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末全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0559万元,比年初增加54924万元,其中:企业存款79655万元,储蓄存款208646万元,分别增加6761万元和37233万元;年末全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3941万元,比年初增加94177万元,其中:短期贷款192399万元,中长期贷款44683万元,分别增加41644万元和3757万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17234万元,减少3772万元,特别是居民消费贷款增长较快,年末消费贷款余额21856万元,比上年末增加3006万元,增长15.95%,占贷款总额的6.54%。

保险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6246万元,比上年增38.86%。其中:财产险2601万元,人寿险3645万元,分别增长50.35%和31.68%,;全年保险业赔付额1359万元,增长56.03%。其中:财产险1121万元,寿险238万元,分别增长70.11%和12.2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保持较快发展。2003年全盟共有各类学校71所,招生9925人,在校学生32652人,毕业生8920人。其中:普通中学19所,招生4211人,在校学生14411人,毕业生3069人;小学35所,招生4436人,在校学生14446人,毕业生4782人;幼儿园12所,招生783人,在校学生2146人,毕业生769人,两基成果巩固提高,年内全盟义务教育辍学率,小学控制在0.21%,初中控制在1.15%,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参加普通高考868人,本科上线率为15.21%,专科上线率为71.66%,总上线率86.87%。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9425人,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174万元,比上年增长58.18%,科技产业化“5123”工程顺利实施。年内安排科学技术发展项目19项,其中:《特色药用植物肉苁蓉种植及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神舟四号搭载种子的实验研究》、《飞播技术及植物稳定性研究》等项目全面启动;首次载人航天飞船从我盟境内升起;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5项,全年专利申请6项,授权专利2项,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1项,合同成交额1310万元,被自治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户,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4户。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4项,14项科研成果通过盟级鉴定验收,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科技合作效果良好,与中科院兰州分院合作开展的“阿拉善盟锁阳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和“腾格里沙漠飞播治沙新技术及植物种群稳定性研究”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转播台57座,调频发射台3座,广播电视卫星收转站1135座,微波站21个,拥有公共图书馆4个,群众艺术馆及文化馆4个,文化站38个,广播覆盖人口17.68万人,覆盖率达88.67%,电视覆盖人口17.61万人,覆盖率达88.34%,有线电视用户3.09万户,图书馆藏书12.45万册。全年出版报纸117万份,其中:《阿拉善报》99万份,阿拉善广播电视报18万份。全盟新闻宣传导向明显增强,质量提高,共播发各类稿件581余条(篇),制作专题、特别节目7期,播发公益性广告302余条(次),年内共举办各类展览111期,观众1651人次,开展各类竞赛活动93场,文艺辅导424次,组织各类文艺活动182次,组织农牧区电影放映队放映电影1200多场,观众9.9万人次,开展送图书下乡116次。对外宣传工作成绩突出,文艺创演、社会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为全盟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舆论氛围。

卫生事业成绩喜人,特别是夺取了抗击“非典”的阶段性重大胜利。2003年上半年,面对SARS的爆发流行,盟委、行署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卫生部门全力以赴,有关部门协同作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开展了一场群防群控的人民战争,取得了全盟仅发现一例“非典”疑似病人,而且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病人痊愈的好成绩。全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建立,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得到加强。年末拥有一类卫生机构65所,病床732张,卫生技术人员1389人,执业医师649人,执业助理医师185人;二类卫生机构(诊所、卫生所、医务室)83所,拥有执业医师85人,执业助理医师12人;三类卫生机构(村、嘎查卫生室)171个,拥有执业医师8人,乡村医生155人。

体育工作继续加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在校学生体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达标率92%以上。全年全社会参加体育锻炼健身活动人数15万人(次);参加全区各类比赛获奖牌33枚,,其中: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2枚,其他奖牌26枚。

十、环境保护

环境和自然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盟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0个,总面积327.70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个。年内共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0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731万元,完成了兰太实业公司原料盐技改工程(烟尘、二氧化硫)、万吨金属钠(水)、西染料大厂(水)和9台锅炉烟尘、二氧化硫的治理整改工作,城市污染得到进一步治理。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盟总人口179616人,比上年减少165人。其中:男性91699人,少数民族57809人,全年出生人口1580人,出生率8.16‰,死亡人数661人,死亡率4.31‰,人口自然增长率3.8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55元,比上年增加618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9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963元,比上年增加299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94%。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30.15%;农牧区为46.21%。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2678人,比上年增加2361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2106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727名,为失业人员发放救济金785.65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7626人,农牧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60人;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4853人。

年末各类社会福利敬老院床位150张,收养人数91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会服务设施98个,其中:星光老年之家8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17万元,接受社会捐赠5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