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19:13:52 来源:巴彦淖尔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69次

2005年,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推进巴彦淖尔实现新跨越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工业化为龙头,以项目和投资为中心,以招商引资和资源整合为突破,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全力推进“三化”进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全年及“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据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17.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0%,增速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是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年份之一。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6.40亿元,增长17.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3.56亿元,增长39.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7.07亿元,增长15.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1∶34.9∶33.0演进为30.6∶38.5∶30.9。产业结构实现历史转型。二产继去年首次超过一产,又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5%,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一产和三产分别比上年下降1.5和2.1个百分点。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560元人民币,(按现行汇率折算达到1533美元)比上年增加1856元人民币。

市场物价涨势趋缓。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增幅比去年回落了2.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3.0%。分项目看,食品类上涨0.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9.7%;居住类上涨5.2%。从流通、生产、建设领域看,商品零售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0.4%、10.6%、9.98%和2.3%。(见附表四)

劳动就业保持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86.8万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50.5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1.3万人,其中,工业从业人员9.2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5.0万人。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不包括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4.5万人,其中,企业单位7.4万人;机关单位2.4万人;事业单位4.7万人。全市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就业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全年共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4528人,其中,安置下岗职工4510人;安置“4050”人员13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5%。

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全年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1.23 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55亿元,增长26.1%。有五个旗县财政总收入超过2亿元。财政支出稳步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了对农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支持力度。全市财政总支出3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农业生产支出增长53.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8.9%,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增长47.5%。宏观经济效益水平明显提升。全市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特别是工业比重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产不强,三产层次不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产业链条短,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少;增长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低;城乡居民增收相对狭窄,收入仍然较低;社会事业欠帐较多,统筹发展能力弱;生态恶化尚未根本扭转,草场沙化、土地盐碱化等问题还很突出。

二、农业

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标,按照“农业经济由种植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转变,农业生产由普通大路产品向绿色、特色产品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由初级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的思路,以产业化经营为龙头,继续加大了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增强了农牧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年农业增加值实现66.40亿元,增长17.2%,增速快于上年7.7个百分点。

种植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2005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757.9 1万亩,比上年增长5.9 %。其中,粮食总播面积为394.28万亩,比上年增长8.9%。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分别为230.65万亩和151.77万亩,比上年增长14.7%和2.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281.7万亩,比上年增长7.3%。粮经草比例由上年的50.6∶36.6∶12.8演进为52.0∶37.2∶10.8。主要农作物丰产丰收。小麦产量为16.82亿斤,增长14.9%;玉米产量为19.61亿斤,增长3.2%;油料产量为8.19亿斤,增长16.4%;瓜类产量为9.11亿斤,增长16.3%。(见附表一)

林业生产继续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88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35万公顷;完成幼林抚育面积9.8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3.9%。

畜牧业发展加快。种植业主导型农业向养殖业主导型农业转型步伐加快。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37.5亿元,增长20.6%,占到大农业产值的34.3%,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为990.32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50.35万头(只),增长5.4%。其中,农区牲畜头数为733.65万头(只),比上年增加30.53万头(只);牧区牲畜总头数为256.67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9.82万头只。牧业年度羊的存栏达到896.16万只,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区为642.50万只;牧区为253.66万只。畜群、畜种结构不断优化,良种、改良种畜头数达到948.77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的比重为95.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能繁母畜达到538.85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比重为54.4%。牲畜出栏加快,全年(日历年度)牲畜出栏总数为940.80万头(只),比上年增长32.1%,出栏率为110.73%,比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养牛业发展迅速,全年共购进奶牛6757头,年末奶牛总头数达到11.34万头,比上年增长19.5%。

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机装备稳步提高,机械化作业面积进一步扩大。2005年,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为264.1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2.7万千瓦。农牧业机械总值达15.8亿元,比上年增加1.0亿元,增长6.8%。拖拉机拥有量达12.82万台,比上年增加0.48万台;机引农具16.63万台,比上年增加1.85万台。机耕地面积44.04万公顷,增长8.2%;农牧区用电量3.2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6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2005年,全市继续推进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转型,对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进行了整合,新上了一批加工项目,重点培育壮大三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主导地位更加凸显。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59.69亿元,增长3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53.27亿元,比上年增长41.9%。实现总产值155.74亿元,比上年增长62.0%。从所有制看,国有企业实现产值18.21亿元,增长57.2%;非国有企业实现产值137.53亿元,增长62.7%。从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实现产值81.44亿元,增长58.4%;重工业实现产值74.30亿元,增长66.1%。产销衔接状况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了94.85%。全年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用电量达到39.23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6.6%。在生产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多数工业产品产量均有了不同程度增长。(见附表二)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为18.22亿元,比上年增长82.1%。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达到1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反映工业企业效益状况的七项指标均好于上年,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5.95%,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40.99%,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17.45,比上年提高55.9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年末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共53家,从业人员1.03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2.0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8.92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10.39亿元。全年实现利税总额1.30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8.38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47.1%。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完成投资2.13亿元,比上年下降8.7%;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56.25亿元,比上年增长48.3%。从投资主体看,非国有投资积极性增强,成为投资增长的主动力。国有单位完成投资66.43亿元,增长18.4%,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91.95亿元,增长78.3%。交通建设方面,完成了哈磴高速公路建设,实施了乡乡通油路工程和村村通砂石路工程;电网建设方面,实施了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完成了乌不浪口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水利建设方面,实施了河套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病险水库改造与加固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工程;生态建设方面,结合牧区退牧转移,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三北四期防护林等工程。

投资向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倾斜。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缓解交通、电力等瓶颈制约,夯实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加强了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91亿元,比上年下降15.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7.69亿元,增长76.2%。其中,工业投资76.24亿元,增长74.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9.78亿元,增长37.7%。分行业看,电力工业完成投资34.28亿元,增长1.5倍;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33.75亿元,增长16.6%。

重大项目推进顺利。全年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有13个,共完成投资71.8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5.3%。其中,哈磴高速公路完成投资29.06亿元;临河热电厂2×30兆瓦机组供热工程完成投资14.71亿元;乌电三期完成投资9.67亿元;紫金公司10万吨锌冶炼完成投资4.50亿元;内蒙古天义番茄加工生产线完成投资1.50亿元。

投资效益显著。全市城镇以上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建成投产项目657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82.1%;新增固定资产114.6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2.3%。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铁矿石成品矿开采224.50万吨/年,生铁78万吨/年,乳制品18.08万吨/年,城市污水处理能力6万吨/年。

招商引资工作呈现新局面。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娃哈哈、飞尚、中基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我市。全市共引进国内到位资金84亿元,增长32.4%。其中,引进国内(区外)资金52亿元,同比增长76%;引进区内(市外)资金32亿元,增长45%。

五、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分地区看,市区的零售额实现15.55亿元,增长19.1%;县的零售额实现23.75亿元,增长16.0%;县以下的零售额实现13.14亿元,增长15.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总额40.27亿元,增长17.1%;餐饮业营业额7.04亿元,增长17.6%;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5.12亿元,增长11.9%。

对外贸易略呈降势。据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1643.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7 %。其中,私营企业完成进出口 总额7573.91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4069.99万美元。从出口的产品看,农畜产品出口6529.48万美元;化工产品出口721.74万美元。出口的主导产品有无毛绒、番茄制品、羊绒衫、脱水菜等。

六、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建设成绩斐然。2005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8894公里,等级公路率为88.1%,比上年提高9.7个百分点。公路密度百平方公里达13.8公里,位居自治区领先水平。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到2005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629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53%。其中,村道等级公路3212公里,乡镇(苏木)通公路率达100%,通油路率达82.3%。高速公路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哈磴高速公路的建成改写了我市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客货运输全面增长。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620万吨,较上年增长12.2%;完成货物周转量43.7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3.0%;完成公路客运量2316万人,旅客周转量19.81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3%和13.7%。

邮电通讯业蓬勃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4.1%。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34.8万户,比上年增长9.8%,平均每百户固定电话拥有量达66.8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8.5万户,平均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达22.3部。互联网络注册用户达到2.62万户,比上年增长8.7%。

旅游业发展加快。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积极打造具有西部民族风情的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形势良好。年末全市共有旅游企业11家,其中,国内旅行社10家,国际旅行社1家,星级饭店13家。据初步统计,2005年共接待游客94.2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9346人(次)。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7.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8.7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3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0.40亿元,增长11.4%;中长期贷款47.85亿元,增长53.4%。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41.03亿元,现金支出758.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和9.3 %。收支相抵后,货币净投放17.22亿元,增长81.5%。

保险业健康发展。2005年,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32347.38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财产险收入6907.20万元,增长31.1%;人寿险收入25440.18万元,增长12.2%。保险业赔款支出4078.68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3096.70万元,增长29.2%;人寿险赔款支出981.98万元,增长3.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科技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科技工作任务,以自主创新为主线,积极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强化科研基地建设,优化社会科技资源,全力推进科技兴市战略。年末全市共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国有独立)11个,从业人员671人。年内荣获自治区级奖励的科技成果1项,授权专利41项。认定登记各类技术合同70项,合同成交金额2.8亿元。全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103万元,增长22.6%。

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86所,在校生数11.43万人,小学484所,在校生数11.67万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99 %,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 72.23%,比上年提高10.58个百分点。全市七个旗县区全部列入“两免一补”范围,所有农牧民家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学生也实施“两免”政策,成为全区十二个盟市以县为单位少有的被全部列入“两免一补”范围的盟市。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以创建民族文化大市为目标,精心塑造“河套文化”品牌,成功举办“中国·首届巴彦淖尔河套文化艺术节”,艺术创作繁荣活跃。作品《王婆骂假》获中国第五届曲艺节最高奖—精品奖;作品《秋》获全区第三届中国画展铜奖、全区第二届美术创作神马铜奖。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 个;公共图书馆8座,图书馆服务点30个;文化馆7座;博物馆3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个;档案馆8个;年末拥有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发射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8.1%;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3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0.3 %;全年发行《巴彦淖尔报》400万份,《巴彦淖尔晚报》310万份。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63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9 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 个。年末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5111张,比上年增加261张。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127人,其中,执业医师2364人;执业助理医师58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全市参加合作医疗的农牧民达到15.73万人,报销补偿医药费用的农牧民达到6.40万人次,累计金额355.4万元。

体育事业充满生机。全市体育健儿积极备战全区第十一届运动会,共参加13项注册比赛,获奖牌63 枚。其中,获金牌16 枚,获银牌18枚,获铜牌29枚;在全区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上,我市3个代表队分获田径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甲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和男子排球第二名的好成绩。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2.13%,优秀率为20.16%。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全市首届职工篮球赛、“巴彦淖尔晚报杯”乒乓球邀请赛、老年门球赛等多项群众体育运动。

十、环境保护

环保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的方针,进一步加快了重点区域、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职工人数284人,环境监测站4个,监测人员82人。全年实施环境污染治理项目60个,完成治理项目投资1.2亿元。市内设立自然保护区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5.73万公顷。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据全市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00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73.20万人,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76‰。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效益的不断改善以及就业的稳定增加,促进了全市城镇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22元,增长16.1%。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2455元,比上年增长13.3%。农牧业和农牧区发展形势良好,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及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为农牧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2005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265元,比上年增加747元,增长21.2%。其中,农民收入4320元,增加771元,增长21.7%;牧民收入3153元,增加261元,增长9.0%。农牧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达到1005元,占纯收入的比重为23.6%,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存款稳步增加。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7420元,比上年增长 21.8%。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消费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5519元,比上年增长12.3%,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7%。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209元,比上年增长20.0%,恩格尔系数为41.1%,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见附表三)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年末全市有16.69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较上年新增参保职工1.7%。纳入社会化管理离退体人员达3.60万人,共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29272万元,增长28%。养老金发放率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各类城镇职工达13.94万人,增长15.5%。共支付基本医疗保险费8599万元,增长15.5%;参加工伤、生育保险的企业职工分别为4.12万人和2.75万人,较上年增长51.3%和82.4%。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床位236张,收养人数225人;城镇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最低保障救济的户数为21.75万户,人数为49.59万人。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612万元,筹集社会福利公益金120万元。

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附表一)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184.77     7.5

小麦     万吨           84.08     14.9

玉米     万吨           98.03     3.2

油料     万吨           40.97      16.4

肉类总产量  万吨           23.02     21.4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猪肉     万吨            7.21     3.9

牛肉     万吨            0.59     26.9

羊肉     万吨            13.81     34.7

奶类产量   万吨            35.04     27.1

羊毛产量   万吨             0.78     10.9

山羊绒产量  吨     505      8.8

牲畜总头数

牧业年度   万头(只)         990.32            5.4

日历年度   万头(只)         855.97            0.7

大牲畜

牧业年度   万头(只)        24.40             8.2

日历年度   万头(只)        27.17             6.3

奶牛

牧业年度   万头     9.72             35.6

日历年度   万头     11.34   19.5

牧业年度   万只     896.16    6.1

日历年度   万只     758.29    0.3

牧业年度   万口     69.77            -3.8

日历年度   万口     70.51             3.3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附表二)

产品名称   计算单位     绝对数  增长%

原煤      万吨   27.78    5.1

铁矿石原矿量  万吨   362.78   2.6倍

铜选矿含铜量  万吨   1.73    54.2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7.49    2.6

小麦粉     万吨   52.85    71.3

食用植物油   万吨   9.65    24.5

乳制品     万吨   20.73    98.2

白酒      千升   22187    0.8

啤酒      千升   56723    12.2

无毛绒     万吨   0.35     88.7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9.31     42.6

合成氨     万吨   18.33     2.4

水泥      万吨   43.12     31.0

铁合金     万吨   18.67     76.2

城乡居民每百户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附表三)

名称     城镇居民  比上年增长%  农村居民   增长%

彩电(台)    109.33   3.2   101.00  5.0

电冰箱(台)  78.26   2.2   25.20   70.3

洗衣机(台)  95.23   4.0   75.70   8.1

电脑   (台)   10.63   19.6      -              -

摩托车(辆)  58.22   5.2    72.10  13.2

电风扇(台)  82.08   4.2    54.10  33.9

微波炉(台)   7.68    34.0     -        -

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附表四)

指数                累计同比         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8     1.8

城市          101.0     1.0

农村          103.0     3.0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05.4     5.4

消费品价格指数     100.9     0.9

食品          100.5     0.5

粮食          102.8     2.8

肉禽及其制品      102.3     2.3

菜            100.2     0.2

鲜菜          99.5      -0.5

烟酒及用品       100.6     0.6

衣着          99.7     -0.3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9.7     -0.3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9.7     9.7

交通和通讯       99.9     -0.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2     0.2

居住          105.2     5.2

注:1、本公报各项增加值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工业产值增速按现价计算,工业产品产量为全部独立核算企业产品产量;

4、常住人口:以户口所在地为常住地,在某地居住半年以上,或居住虽不满半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即为该地的常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