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内蒙古

呼伦贝尔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19:06:54 来源:呼伦贝尔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21次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各条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及自治区重视东部盟市发展等战略契机,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能源重化工业建设,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进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和新农村牧区建设,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2006年全市经济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运行质量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95.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0%。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6.41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27.13亿元,增长24.0%,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03.63亿元,增长27.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71.53亿元,增长21.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4:30.3:42.3调整为24.4:32.2:43.4。

市场物价略有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101.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达10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达103.0%。服务项目价格指数达102.4%。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失业率有所下降。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2.5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3%,下降0.13个百分点。

财政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9.8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6.3%,增长3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10亿元,增长30.9%。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61亿元,增长29.9%。财政支出78.12亿元,增长27.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农牧业生产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增收难度较大;工业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较低;投资拉动较弱。针对上述制约因素,要在今后的发展和建设中予以解决。

二、农牧业

第一产业稳定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96.41亿元,增长5.8%。农业生产获特大丰收,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农业内部种植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种植业内部基本实现了“减粮、扩经、种草、增饲、调优、调特”的农业生产格局,粮经饲种植比例调整为79.3:15.7:5.0。2006年全市播种面积1617.4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61亿斤,增长9.6%,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88.5公斤,增长9.5%。在粮食作物中,小麦总产11.63亿斤,增长11.6%;玉米总产20.72亿斤,增长34.1%;大豆总产16.18亿斤,下降19.2%;薯类总产5.46亿斤,增长0.4%。在经济作物中,油料总产4.76亿斤,下降17.8%;甜菜总产0.88亿斤,增长12.8%。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造林面积0.57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3.10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3.9万公顷。机电井数量20084眼(包括人饮井),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7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7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万公顷。

牲畜总头数在结构调整中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由种植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转变,经济总量得到大幅度增加。2006年牧业年度,全市牲畜总头数达到1538.4万头只,增长3.8%。在调整区域布局上,逐步加大农区畜牧业发展。其中,农区牲畜头数连续三年超过牧区,占全市牲畜头数的62.4%,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我市农区牲畜头数达到960万头只,增加83万头只,增长9.5%,增速高出全市牲畜增速5.7个百分点。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中:大小牲畜存栏1440万头只,增长3.6%;生猪存栏98万口,增长6.1%。2006年末大小畜能繁殖母畜621.8万头只(上报数,下同),下降3.4%。牲畜出栏明显增加,全年牲畜出栏754.9万头只,增加194.5万头只,增长34.7%。其中,大牲畜出栏44万头,增长33.3%。小牲畜出栏600万只,增长32.8%;牲畜出栏率达79.7%,比上年同期增加7.7个百分点;大牲畜出栏率41.5%,增加4.5个百分点,羊出栏率77.1%,增加5.2个百分点。良种及改良种牲畜780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45万头只;全市肉类总产量完成23.5万吨,增长7.3%。奶类产量完成124万吨,增长29.4%。

渔业生产保持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2.72万吨,增长4.7%。

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255.9万千瓦,增长17.0%,机耕地面积110万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13.9万吨,增长3.7%,农村牧区用电量1.8亿度,略高于上年。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03.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6%。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4.89亿元,增长30.2%,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91.02亿元,增长45.8%,其中:重工业现价产值增长46.1%,轻工业现价产值增长45.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现价产值增长25.8%,集体企业现价产值增长36.1%,股份合作制企业现价产值增长1.7%,股份制企业现价产值增长49.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现价产值增长44.3%,其他类型企业现价产值增长99.3%。企业营运能力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水平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7.45%。原煤、天然原油、食物植物油、水泥等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4.27,比上年同期提高26.89点;实现利税总额为42.8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8.49亿元,增长1.06倍,其中盈利企业盈利29.95亿元,增长97.13%;亏损企业亏损额1.46亿元,减亏5.93%,企业亏损面为22.82%。从构成综合指数的各项指标看:总资产贡献率16.39%,比上年同期增加3.8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8.08%,下降213.7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4.4%,下降2.6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1.59%;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5260元/人,增加32240元/人。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部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3.50亿元,增长10.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3.4万平方米,增长10.8%;竣工房屋面积138.6万平方米,增长18.9%;房屋建筑竣工率为90.4%,比上年同期增长9.3个百分点;全市资质建筑企业亏损企业个数为 16个,增加10个;实现利润5395万元,增长80.4%;实现税金总额25873万元,增长71.7%;建筑施工亏损企业亏损面22.2%,比上年同期增长12.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9674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2271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87.8亿元(不含大兴安岭森工集团、铁路系统),增长2.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最好水平(不含大兴安岭森工集团、铁路系统),完成额达180.05亿元,增长2.8%。在城镇投资完成额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2.0亿元,增长42.4%。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47.8亿元,增长0.3%;中央项目完成投资32.3亿元,增长16.8%。按投资结构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3.5亿元,增长89.3%。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力度加大,第二产业投资完成89.5亿元,增长1.2%,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26.8亿元,下降21.6%。主要公路交通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速度加快,第三产业投资完成87.1亿元,增长2.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投资23.2亿元,下降15.1%。新建公路966.6公里。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中趋旺。 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6.45亿元,增长16.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98.23亿元,增长15.8%;餐饮业完成20.50亿元,增长25.3%;其他行业完成 7.72亿元,增长11.4%。从销售地域看:城市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9.50亿元,增长17.8%,旗县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05亿元,增长15.8%,旗县以下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90亿元,增长13.3%。市的零售总额增幅比县以下高出4.5个百分点,城市发展快于农村。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多年来外贸进出口总额始终在全区保持第一位。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21.29亿美元,增长33.1%。其中:进口20.44亿美元,增长34.3%,出口0.85亿美元,增长10.4%。

直接利用外资又有新进展。新批外资企业13户,合同外资金额5174万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661万美元,增长52.0%。

对外经济合作稳步发展。全年共备案国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合同76个,合同总金额3693万美元。实现营业额2622万美元,增长15.0%,外派劳务4279人次,下降4.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68.60亿吨公里,增长15.1%。其中: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234.72亿吨公里,增长16.1%;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33.88亿吨公里,增长8.6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38.72亿人公里,增长10.0%。其中: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21.12亿人公里,增长12.2%;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17.61亿人公里,增长7.6%。公路、铁路、民航建设齐头并进,实现了旗市全部通油路、乡乡通公路、81.9 %的行政村通四级砂石以上公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4411.6公里;铁路开工建设了滨洲复线、伊敏-伊尔施铁路;民航开通了满洲里机场,完成了海拉尔机场改扩建工程。

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已达70.11万户,下降0.13%。全市住宅电话为57.9万户,比上年同期减少1.7万户,下降2.85%。移动电话用户已达112.3万户,增长57.6%;互联网用户8.05万户,增长25.8%。

旅游业加快发展。2006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415.81万人次,增长15.0%,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55.07万人次,增长12.5%;国内旅游者360.74万人次,增长15.4%;国际旅游创汇1.81亿美元,下降8.6%;国内旅游收入39.67亿元,增长29.6%。旅游业总收入53.81亿元,增长16.7%。

八、金融和保险业

据金融部门提供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83.18亿元,增长17.5%,其中:企业存款70.56亿元,增长15.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56.46亿元,增长12.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88.05亿元,增长19.4%。银行现金收入累计达1209.71亿元,增长14.0%,银行现金支出累计达1248.64亿元,增长14.3%。收支相低累计净投放现金38.93亿元,增长22.1%。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保险业务总收入6.3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其中:财产险收入1.82亿元,增长22.1%;寿险收入4.48亿元,下降5.1%。全年保险赔付额为2.14亿元,增长56.2%。其中:财产险赔付0.81元,增长32.8%;寿险赔付1.33亿元,增长130.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6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208万元,全年列入本级科技计划项目  36项,财政投入资金370万元。

教育改革和发展稳步推进。年末全市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全年招收学生3754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3.1%;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12167人,增长15.0%;全年毕业学生2579人,减少10.2%。年末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7所,招收学生10251人,增长67.4%;年末在校学生23754人,增长39.0%,全年毕业学生5504人。年末有普通高中47所,全年招收学生21681人,增长12.1%,年末在校学生数56559人,增长10.4%,其中:少数民族14389人,增长9.3%;全年毕业学生14669人,增长7.3%。年末有普通初中183所,全年招收学生34161人,下降6.8%,年末在校学生数107714人,下降8.3%,其中:少数民族25766人,下降7.9%;全年毕业学生38722人,增长1.2%。普通初中辍学率1.31%。年末有小学499所,全年招收学生22351人,下降5.5%,在校学生144864人,下降7.2%;全年毕业学生34175人,下降7.9%。全年学龄儿童入学率99.78%,小学学生辍学率0.12%。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3个,其中乌兰牧骑10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4个、档案馆14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4个,其中:博物馆10个。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发射台55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9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6.5%,与上年同期持平;拥有电视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6.0%,比上年提高3. 2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1.25万户,增长20.4%。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初步建立起了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全市现有卫生机构1293个,比上年同期减少85个,其中:医院109年;乡镇卫生院13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8个,妇幼卫生机构15个;全市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0418张,比上年同期减少81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8337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1161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97张;年末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042人,其中:医院拥有9332人、乡镇卫生院拥有1543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拥有839人,妇幼卫生机构拥有384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7316人,注册护士4517人。农村牧区卫生事业不断加强,拥有农村牧区村级卫生室983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10人。

体育健儿在全国和全区的比赛中获得了很多荣誉。年内体育健儿在全区竞赛中获奖牌114枚,其中:金牌37枚、银牌39枚、铜牌38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47‰;人口死亡率为6.12‰;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3.35‰。年末全市总人口达269.96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0.09%。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由于各项增资措施的出台和兑现,加之社保资金的落实到位,使全市在岗职工工资得到大幅度提高。2006年全市地方发放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42.6亿元,增长19.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6724元,增长1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051元,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450元,增长11.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29.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608元,增长12.7%,其中,农民3496元,增长13.1%。牧民4904元,增长10.4%。农牧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4%。城镇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达19.1平方米。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社会福利院床位数903张,比上年同期减少4.2%。年末在院人数672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发展,已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47处,直接接收 社会捐赠款114.6万元。

社会保险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有24.3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同期增长15.2%;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6.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1万人;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7.04万人,增长10.7%;全年有32.79万名职工和14.05万名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注: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快报数,生产总值及分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除注明外均为与上年同期相比;总人口为人口抽样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