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内蒙古

呼伦贝尔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19:06:27 来源:呼伦贝尔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02次

呼伦贝尔市统计局

2006年3月2日

2005年全市各条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及自治区重视东部盟市发展等战略契机,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能源重化工业建设,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进建设和谐社会,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2005年全市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运行质量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9.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2.0%。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9.38亿元,增长20.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1.43亿元,增长30.9%,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69.64亿元,增长33.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8.39亿元,增长18.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7:26.8:44.5调整为28.0:28.6:43.4。

市场物价略有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102.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达100.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达105.9%。服务项目价格指数达107.4%。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失业率有所下降。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2.4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6%,下降0.3个百分点。

财政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5.7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7.3%,增长29.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23亿元,增长16.5%。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41亿元,增长20.2%。财政支出61.12亿元,增长18.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农牧业生产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种植业和畜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工业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是制约工业经济乃至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地缘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外向型经济微乎其微。针对上述制约因素,要在今后的发展和建设中尽快解决。

二、农牧业

第一产业快速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89.38亿元,增长20.1%。

农业生产获特大丰收,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农业内部种植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种植业内部基本实现了“减粮、扩经、种草、增饲、调优、调特”的农业生产格局,粮经饲种植比例调整为76:19.2:4.8。200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55.65亿斤,增长46.1%,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72.2公斤,增长23%。总产比历史最高年份1997年(41.3亿斤)增长34.7%,单产比历史最高年份1997年(147公斤/亩)增长17.1%;在粮食作物中,小麦总产10.42亿斤,增长71.7%;玉米总产15.45亿斤,增长48.6%;大豆总产20.03亿斤,增长26.1%;薯类总产5.44亿斤,增长37.4%。在经济作物中,油料总产5.79亿斤,增长47.7%;甜菜总产0.8亿斤,增长27.9%。“为养而种”正在成为农牧民的自觉行为。[见附表2]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造林面积0.28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3.25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35.6万公顷。机电井数量17922眼,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9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万公顷。

牲畜总头数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由种植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转变,经济总量得到大幅度增加。2005年牧业年度,全市牲畜总头数达到1482.4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29.1%。在调整区域布局上,逐步加大农区畜牧业发展。其中,农区牲畜头数连续两年超过牧区,占全市牲畜头数的59.2%,比上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我市农区牲畜头数达到876.85万头只,增加294万头只,增长50.4%,增速高出全市牲畜增速21.3个百分点。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中:大小牲畜存栏1390万头只,增长31.4%;生猪存栏92.4万口,增长2.0%。2005年末大小畜能繁殖母畜636.82万头只,增长29.8%。产奶牛头数34.53万头,增长20.9%。牲畜出栏明显增加,全年牲畜出栏632.39万头只,增加156.7万头只,增长33.0%。其中,大牲畜出栏35.8万头,增长22.6%。小牲畜出栏521.16万只,增长39.6%;牲畜出栏率达81.3%,比上年同期增加3.9个百分点;大牲畜出栏率40.1%,增加1.1个百分点,羊出栏率83.0%,增加6.4个百分点。良种及改良种牲畜825万头只,增加235万头只,增长39.8%;全市肉类总产量预计完成23.8万吨,增长22.1%。奶类产量预计完成102.4万吨,增长54.8%。

渔业生产保持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2.6万吨,与上年持平。

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218.7万千瓦,增长14.8%,机耕地面积106.7万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13.4万吨,增长32.7%,农村牧区用电量1.5亿度,略高于上年。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69.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2%。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37亿元,增长30.0%,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29.8亿元,增长42.8%,其中:重工业现价产值增长43.1%,轻工业现价产值增长42.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现价产值增长47.8%,集体企业现价产值增长61.8%,股份合作制企业现价产值增长16.3%,股份制企业现价产值增长37.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现价产值增长81.4%,其他类型企业现价产值增长54.1%。企业营运能力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水平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6.21%。原煤、天然原油、食物植物油、水泥等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见附表3]

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3.73,比上年同期提高90.22点;实现利税总额为23.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72亿元,增长1.89倍,其中盈利企业盈利15.08亿元,同比增长1.04倍;亏损企业亏损额1.36亿元,减亏48.34%,企业亏损面为28.74%。从构成综合指数的各项指标看:总资产贡献率12.38%,比上年同期增加3.0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341.81%,比上年同期增加265.5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7.13%,下降20.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5.16%;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8197元/人,增加25569元/人。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部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1.79亿元,增长24.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1.5万平方米,增长18.9%;竣工房屋面积106.6万平方米,增长10.5%;房屋建筑竣工率为81.1%,比上年同期下降6.2个百分点;全市资质建筑企业亏损企业个数为6个,减少2个;实现利润2990万元,增长14.4%;实现税金总额15073万元,增长52.8%;建筑施工亏损企业亏损面9.8%,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7403元/人,比上年增加4601元/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完成192.6亿元。增长44.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最好水平(不含大兴安岭森工集团、铁路系统投资和农村牧区投资),完成额达175.1亿元,增长48.2%。在城镇投资完成额中,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131.7亿元,增长52.8%;更新改造投资22.74亿元,增长18.9%;其他固定资产投资5.24亿元,下降13.3%;房地产开发投资15.42亿元,增长128.3%。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47.4亿元,增长46.5%;中央项目完成投资27.7亿元,增长58.3%。按投资结构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8亿元,下降18.9%。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力度加大,第二产业投资完成88.4亿元,增长40.2%,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34.2亿元,增长12.9%。主要公路交通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速度加快,第三产业投资完成84.9亿元,增长60.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27.3亿元,增长88.7%。全年全市城镇以上全部施工项目721个,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574个,更新改造新开工项目74个,新建公路245公里。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中趋旺。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12亿元,增长17.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84.85亿元,增长16.3%;餐饮业完成16.36亿元,增长20.8%;其他行业完成6.91亿元,增长16.9%。从销售地域看:城市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5.99亿元,增长18.0%;旗县级完成21.63亿元,增长15.8%,旗县以下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50亿元,增长12.5%。市的零售总额增幅比县以下高出5.5个百分点,城市发展快于农村。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多年来外贸进出口总额始终在全区保持第一位。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6.0亿美元,增长15.4%。

直接利用外资又有新进展。新批外资企业9户,合同外资金额4314万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451万美元,增长33.6%。

对外经济合作稳步发展。全年共备案国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合同57个,合同总金额2099万美元。实现营业额2283万美元,同比增长11.9%,外派劳务4503人次,同比增长13.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完成43.8亿元,增长18.1%。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33.4亿吨公里,增长33.21%。其中: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202.2亿吨公里,增长35.4%;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31.2亿吨公里,增长20.7%。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35.2亿人公里,增长23.1%。其中: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18.8亿人公里,增长30%;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16.4亿人公里,增长20%。公路、铁路、民航建设齐头并进,实现了旗市全部通油路、乡乡通公路、94.7%的行政村通公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0451公里;铁路开工建设了滨洲复线、伊敏-伊尔施铁路;民航开通了满洲里机场,实施了海拉尔机场改扩建工程。

全市邮电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1.02亿元。全市电话用户已达70.2万户,增长7.9%。全市住宅电话为59.6万户,增加1.25万户,增长2.1%。移动电话用户已达71.24万户,增长17.2%;互联网用户6.1万户,下降7.2%。

旅游业加快发展。2005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361.63万人次,增长28.5%,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48.95万人次,增长36.0%;国内旅游者312.68万人次,增长27.5%;国际旅游创汇1.98亿美元,增长34.0%;国内旅游收入30.61亿元,增长30.4%。旅游业总收入46.09亿元,增长29.1%。

八、金融和保险业

据金融部门提供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26.13亿元,增长25.2%,其中:企业存款60.92亿元,增长26.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28.88亿元,增长14.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57.53亿元,下降8.2%。银行现金收入累计达1060.82亿元,增长8.2%,银行现金支出累计达1092.69亿元,增长8.1%。收支相低累计净投放现金31.87亿元,增长5.9%。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保险业务总收入6.21亿元,其中:财产险收入1.49亿元;寿险收入4.72亿元。全年保险赔付额为1.37亿元,其中:财产险给付0.61亿元;寿险给付0.76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5项。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093万元,全年列入本级科技计划项目30项,财政投入资金310万元。

教育改革和发展稳步推进。年末全市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全年招收学生3318人,比上年下降21.3%;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10584人,增长3.5%;全年毕业学生2873人,增长32%。年末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3所,招收学生6123人,下降1.7%;年末在校学生17095人,增长3.2%,全年毕业学生4798人。年末有普通高中47所,全年招收学生19336人,增长8.2%,年末在校学生数51254人,增长8.3%,其中:少数民族13167人,增长6.3%;全年毕业学生13677人,增长9.1%。年末有普通初中199所,全年招收学生36639人,下降6.7%,年末在校学生数117491人,下降7.9%,其中:少数民族27990人,下降5.8%;全年毕业学生38275人,增长4.1%。普通初中辍学率1.48%。年末有小学709所,全年招收学生23658人,下降14.2%,在校学生156142人,下降9.3%;全年毕业学生37106人,下降6.5%。全年学龄儿童入学率99.77%,小学学生辍学率0.2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其中乌兰牧骑9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8个,档案馆1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2.7万卷。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发射台55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9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6.5%,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2.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9.95万户,增长7.8%。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初步建立起了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全市现有卫生机构1378个,增加30个,其中:医院109年,减少4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3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40个,妇幼卫生机构17个;全市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0499张,增加55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8404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1164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97张;年末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209人,其中:医院拥有9381人、乡镇卫生院拥有1632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拥有941人,妇幼卫生机构拥有410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7494人,注册护士4429人。农村牧区卫生事业不断加强,拥有农村牧区村级卫生室1000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60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健儿在全国和全区的比赛中获得了很多荣誉。年内体育健儿在全区竞赛中获奖牌53枚,其中:金牌18枚、银牌18枚、铜牌17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

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97‰;人口死亡率为5.98‰;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3.99‰。年末全市总人口达270.20万人,下降0.3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由于各项增资措施的出台和兑现,加之社保资金的落实到位,使全市在岗职工工资得到大幅度提高。2005年全市地方发放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35.6亿元,增长11.9%;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3971元,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228元,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787元,增长13.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28.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202元,增长19.4%,其中,农民3092元,增长20.3%。牧民4442元,增长10.3%。农牧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9%。城镇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达18.6平方米。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见附表4]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社会福利院床位数943张,比上年同期增长9.1%。收养人数689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发展,已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52处,接受社会捐赠137万元。

社会保险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有21.1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同期增长17.2%;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6.4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6万人;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6.36万人,增长21.4%;全年有43.91万名职工和13.27万名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注: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和预计数,增长均为与上年同期相比;生产总值及分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总人口为常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