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内蒙古

呼伦贝尔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19:00:52 来源:呼伦贝尔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61次

呼伦贝尔市统计局

2003年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克服了非典和历史罕见的旱灾等重灾害,按照年初总体工作部署,战胜重重困难,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取得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可喜局面,保持了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综合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13.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9.83亿元,下降8.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9.11亿元,增长25.7%,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35.62亿元,增长24.5%。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3.49亿元,增长27.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4.32亿元,增长14.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0:24.5:47.5调整为23.4:27.7:48.9。

市场物价略有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101.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达100.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达101.4%。服务项目价格指数达105.3%。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类看,上涨的主要有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8.8%、食品类上涨3.9%、居住类上涨0.9%、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3%,其余均呈下降趋势。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失业率有所下降。全年下岗失业人员2.93万名,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下降了0.3个百分点。

全市财政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保障能力继续得到增强。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2.3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1.28%,同比增加2.64亿元,增长1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2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1.3%,同比增加1.73亿元,增长12.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9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1.4%,同比增加0.26亿元,增长2.2%。全市财政支出完成42.91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9.7%,同比增加3.54亿元,增长9.0%。一般预算支出40.57亿元,增长6.9%。其中:企业挖潜改造支出、林业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幅较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农牧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调整缓慢,企业技术创新滞后,工业经济总量小,效益低;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民营经济弱小;大企业改革滞后,缺少活力,企业转制不彻底,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发展创新能力弱,服务意识不强,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等诸多问题,需要今后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农牧业

2003年我市遭受历史罕见的严重自然灾害,使农业生产遭受重创,畜牧业生产也相应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49.8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4%,其中:农业增加值完成19.28亿元,下降29.6%,占第一产业的38.3%;畜牧业增加值完成19.96亿元,增长32.2%,占第一产业的40.1%。

农业内部种植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种植业内部基本实现了“减粮、扩经、种草、增饲、调优、调特”的农业生产格局,粮经饲种植比例由上年的76.9:21.3:1.8调整为73.9:23.3:2.8。全年粮食产量13亿斤,比2002年下降68.1%。在粮食作物中,小麦2亿斤、下降58.5%,玉米2.2亿斤、下降81.0%,大豆6.7亿斤、下降59.8%,马铃薯1.5亿斤、下降68.9%;在经济作物中,油料3.2亿斤、下降41%,甜菜0.4亿斤,下降88.4%,粮食平均亩产54公斤,减少67.8%。

全市绿色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富有成效,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又有新进展。种植无公害蔬菜8万亩、绿色食品140万亩,新增绿标产品39个。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林业生产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9万公顷;退耕还草面积4.3万公顷;完成造林面积1.55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4.06万公顷。机电井数量12964眼,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万公顷。本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公顷。

全市畜牧业生产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势头。目前畜牧业生产已经形成了以国家投入为导向、农牧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支柱、吸引外资和社会投入为补充“四位一体”的多元化畜牧业投资体系。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首次突破800万大关,达855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44.5万头只,增长20.4%,其中:大小牲畜存栏779.35万头只,增长25%;生猪存栏75.68万口,下降13%。2003年末大小畜能繁殖母畜373.36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27.6%,产奶牛头数21.14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21.4%。牲畜出栏明显增加,全年牲畜出栏356.3万头只,比上年增加94.3万头只,增长36.0%。其中,大牲畜出栏27.2万头,增长34.7%。小牲畜出栏261万只,增长44.9%;牲畜出栏率达70.2%,比上年增加7.3个百分点;大牲畜出栏率42.55%,增加7.6个百分点,羊出栏率67.3%,增加个8.3个百分点。良种及改良种牲畜500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06万头只,增长26.9%;奶类产量达47.3万吨,比上年增加13.4万吨,增长40.8%;肉类产量16.5万吨,比上年增加3.4万吨,增长26.0%。禽蛋产量2.37万吨,增长30.2%。

渔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2.5万吨,比上年增长3.3%,淡水养渔业发展较快。

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18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6%,机耕地面积97.3万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8.2万吨,与上年持平,农村牧区用电量1.3亿度,增长8.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5.62亿元,增长24.5%,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2亿元,增长22.9%。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1.6%,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4.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6.4%;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8.3%;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下降2.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9.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95.5%;其他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354.9%.企业营运能力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水平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6.26%。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71.87,比上年提高16.4点;实现利税总额为5.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0.4亿元,减亏77.6%;其中盈利企业盈利2.4亿元,同比增长43.3%;亏损企业亏损额2.8亿元,减亏18.8%;企业亏损面为16.7%。从构成综合指数的各项指标看:总资产贡献率6.6%,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8.9%,比上年下降13.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88.8%,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0.8%;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2025元/人,比上年增加3953元/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全年全部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3.49亿元,增长27.7%。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4.6亿元,增长2.1%;全年建筑施工工程593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453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3.7万平方米,增长1.1%;竣工房屋面积88.5万平方米,下降19.9%;房屋建筑竣工率为66.2%,比上年下降17.3个百分点;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亏损企业个数为20个,增加9个;实现利润1656万元,下降10.2%;实现税金总额6123万元,下降3.0%;建筑施工亏损企业亏损面20%,比上年下降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1025元/人,比上年增加12563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2003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97.0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最好水平(不含大兴安岭森工集团、铁路系统投资和农村牧区投资),完成额达8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0%。在城镇投资完成额中,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单位投资49.1亿元,增长29.2%;集体经济单位投资0.6亿元,下降45.5%;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4亿元,增长9.7%;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29.1亿元,增长85.4%。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54.2亿元,增长35.7%;更新改造投资14.3亿元,增长78.4%;其他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增长121.1%;房地产开发投资7.3亿元,增长4.7%。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62.0亿元,增长40.9%;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完成投资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0.0%,中央项目完成投资20.2亿元,增长28.7%。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构筑出新的产业布局。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1亿元,下降4.5倍。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力度加大,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0.5亿元,增长138.3%,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11.9亿元,增长75.0%。主要公路交通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速度加快,第三产业投资完成49.6亿元,增长25.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15.5亿元,增长14.0%。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4.9亿元,下降16.9%。

投资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全市城镇以上全部施工项目773个,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541个,更新改造新开工项目123个,全年在建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8个,在建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2个,全市大中型基建项目完成投资14.2亿元,增长43.4%。新建公路497.0公里。

五、国内贸易

市场商品销售持续快速增长。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0亿元,增长12.1%,增幅与上年持平。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60.4亿元,增长10.8%;餐饮业完成6.6亿元,增长22.2%;其他行业完成4.9亿元,增长14.0%.从销售地域看:城市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9.6亿元,增长12.5%,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9%;县及县以下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4亿元,增长11.4%。市的零售总额增幅比县及县以下高出1.1个百分点,城市发展快于农村。

六、对外经济

我市外经外贸企业能够发挥口岸地区的优势,多年来外贸进出口总额始终在全区保持第一位。200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1.5亿美元,增长11.2%,其中:出口1.2亿美元,增长300%;进口10.3亿美元,增长2.8%。

直接利用外资又有新进展。新批外资投资企业14户,合同外资金额1339万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860万美元,增长84.0%,新设的外商投资企业涉及乳制品加工业、畜牧业、制药业、木制品加工业、旅游观光及BOT方式建设经营公路6个行业,投资来源于香港、新加坡、韩国、加拿大4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企业。

对外经济合作稳步发展。全年共备案国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合同79个,合同总金额0.37亿美元,实现营业额0.16亿美元,外派劳务2604人次。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完成2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37.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0%。其中: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116.0亿吨公里,增长5.9%;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21.1亿吨公里,比上年略有上涨。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24.0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7.6%。其中: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12.8亿人公里,下降13.6%;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11.2亿人公里,增长0.4%。全市公路里程已达9947公里,增长4.7%。

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9.1亿元,比上年下降3.1%。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66.9万门,比上年增长10.4%。全市电话用户已达57.3万户,比上年增长32.0%。全市住宅电话为25.5万户,比上年减少12.3万户,下降32.3%。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达21.2%,移动电话用户已达53.8万户,增长57.1%;互联网用户3.6万户,增长11.6%。

旅游业加快发展。2003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20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15.5万人次,增长12.3%;国内旅游者185.8万人次,增长17.7%;国际旅游创汇5500万美元,增长12.1%;国内旅游收入12.3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旅游业总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5%。

八、金融和保险业

据金融部门提供数据显示: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29.4亿元,增长12.3%,其中,企业存款37.8亿元,增长2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86.1亿元,增长12.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76.2亿元,增长2.0%。其中:短期贷款98.1亿元,下降0.3%;中期流动资金贷款2.4亿元,下降37.9%;中长期贷款73.2亿元,增长9.2%。银行现金收入累计达858.6亿元,增长17.5%,银行现金支出累计达892.2亿元,增长16.6%。收支相低累计净计投放现金33.6亿元,下降2.3%。现金投放的主要渠道为工资性支出、行政企事业管理费支出、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和居民储蓄存款支出。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现有保险险种8大类,保险业务总收入4.61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财产险收入1.0亿元,下降27%;寿险收入3.33亿元,增长4.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0.28亿元,增长21.7%。全年保险赔付额为0.95亿元,比上年下降46%。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付0.67亿元,下降12.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年鉴定科技成果4项。其中:获自治区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8项,合同成交金额3114万元,比上年增长4.5%。

教育事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招收本专科学生3191人,比上年增长35.6%。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7700人,比上年增长37.0%。成人本科、专科在校生421人,下降23.8%。普通高中54所,比上年增加2所,招收学生16729人,增长17.7%,在校学生数43281人,增长14.5%,其中:少数民族11645人,增长18.6%。初中222所,与上年持平,招收学生41597人,下降13.1%,在校学生数135236人,下降3.7%,其中:少数民族31460人,下降2.7%。小学校860所,减少77所,招收学生32125人,下降9.8%,在校学生190834人,下降6.7%。学龄儿童入学率99.06%,比上年提高了0.02个百分点。初中入学率为97.5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5个;博物馆5个;档案馆24个,档案库房面积1719平方米,档案全宗1316个,案卷43.11万卷,全年利用档案达4431人次;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发射台5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2.5%,与上年持平;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196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0.5%,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我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演出1294场。

卫生系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全市各族人民身心健康。全市现有卫生机构1324个,比上年增加65个,医疗卫生单位病床10413张,比上年增加104个。卫生技术人员15644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体育健儿在全国和全区的比赛中获得了很多荣誉。在2003年全国第10届冬运会中,我市体育健儿在全国3419个代表团中名列第14位,并且获大会赋予体育风尚奖;在北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获5公里第4名,10公里第4名的好成绩。在省级比赛中获得41枚奖牌,其中金牌13枚。在校学生体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率为85.83%,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各地普遍展开,传统体育项目有了新发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2003年全市出生人口19523人,比上年同期减少3457人,人口出生率为7.27‰;死亡人口10522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33人,人口死亡率为3.92‰;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3.35‰。年末全市总人口达269.70万人,比上年增长0.76%。其中:蒙古族人口22.4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25.2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由于各项增资措施的出台和兑现,加之社保资金的落实到位,使全市在岗职工工资得到大幅度提高。2003年全市发放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突破万元,为10819元,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246元,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558元,增长1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1.4%。今年我市遭受严重的早灾等多种自然灾害,农民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680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3%,其中,农民1530元,减少584元,下降30.9%;牧民3508元,增长10.0%。农牧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1%。城镇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6.8平方米。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社会福利院床位数790张,比上年增加130个,增长19.9%。收养人数524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发展,已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54处,比上年增加110处。

社会保险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年末全市有26.1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3.9%;有58003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

注:1.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个别指标为预计数或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