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18:41:02 来源: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219次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突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突出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一、 综合

(一)经济总量

全市经济总量再次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500亿元,达到550.1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29.9%,增长率继续高居全区第一位,比全区快8.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2亿元,同比增长9.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8.5亿元,同比增长20.0%,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46.8亿元,同比增长31.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0.4亿元,同比增长30.1%。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5:52.4:40.1 。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59.7%、37.4%。

(二)财政收入

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入库93.4亿元,较上年增加51.0亿元,增长10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6.1亿元,增加22.4亿元,增长86.5%;上划中央收入47.3亿元,增加28.6亿元,增长118.2%。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44.9亿元,增加21.9亿元,增长87.0%;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2亿元,增加0.5亿元,增长71.2%。

从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56.1亿元,增加34.6亿元,增长160.9%;地税部门完成32.8亿元,增加15.3亿元,增长87.4%;财政部门完成4.5亿元,增长32.4%。

分税种看,全年增值税完成44.6亿元,增长121.9%;企业所得税完成19.7亿元,增长382.9%;个人所得税完成3.1亿元,增长63.2%;营业税完成12.7亿元,增长56.8%;资源税完成2.3亿元,增长166.2%。五大税种占财政收入的88.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0.2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0.2%;第二产业完成57.1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61.1%;第三产业完成36.1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38.7%。

(三)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8,价格同比上涨1.8%。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八大分类指标中,同比上涨的有食品(价格上涨3.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2%)、居住(价格上涨9.5%)五大类;同比下降的有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1.2%)、衣着(价格下降2.8%)、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3.0%)三大类。

2005年鄂尔多斯市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是经济总量增长实现重大突破。其二是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农民收入增幅创历史新高;其三是工业经济增长势头不减,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其四是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活力不断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产业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增长任务仍很艰巨;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科技力量薄弱,人才匮乏;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有待继续加强。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喜人。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2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农业完成增加值20.9亿元;林业完成增加值1.6亿元;牧业完成增加值18.4亿元;渔业完成增加值0.4亿元。

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牲畜存栏数实现稳定增长。据统计,年末实有耕地面积611.0万亩,同比增长1.5%。2005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3.1万亩,比上年增加40.6万亩,增长17.4%;粮食总产量为23.5亿斤,增加3.5亿斤,增长17.7%。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11.6万亩,增加3.2万亩,增长37.7%;小麦总产量为0.7亿斤,增加0.2亿斤,增长35.8%;玉米播种面积为191.9万亩,增加34.4万亩,增长21.9%;玉米总产量为19.8亿斤,增加3.5亿斤,增长21.7%。油料种植面积为53.8万亩,增长19.1%,油料总产量1.6 亿斤,增长52.8%。蔬菜种植面积为9.4万亩,下降7.0%,蔬菜总产量4.7亿斤,下降5.2%。大力发展饲草料种植成为各地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2005年全市饲草种植面积增长23.5%,粮经饲比例由上年的34:17:49调整为21:17:62。

畜牧业保持稳定发展,2005年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数达到1383.2万头只,创历史新高,比上同期增加289.2万头只,增长26.4%。大小畜达1299.5万头(只),增长28.4%,其中羊1261.3万头(只),增长28.9%;猪83.6万头(只),增长2.0%。牲畜总增头数达668.9万头(只),总增率达61.1%,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2005年末,牲畜总头数为794.7万头(只),出栏率为76.3%,其中羊、猪分别出栏529.5万头(只),78.5万头(只),出栏率分别为72.9%、143.7%。农畜产品产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肉类总产量18.2万吨,增长26.3%;禽蛋产量9405吨,增长7.7%;奶类总产量30.9万吨,增长14.2%,其中牛奶产量26.0万吨,增长4.8%;绵羊毛产量9119吨,增长12.8%;山羊绒产量1723吨,增长29.0%;水产品产量5933万吨,增长6.5%。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05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3.9万千瓦,增长8.9%。农用拖拉机3.1万台,增长6.9%,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2903台,增长59.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为246.8亿元,同比增长3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2.6亿元,稳居全区第二位,同比增长35.9%。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74.0亿元,同比增长38.5%;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8.6亿元,同比增长17.6%。

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优势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对全市工业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的行业依次是:煤炭开采业实现增加值93.4亿元,同比增长40.3%;纺织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0亿元,增长18.8%;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27.6%。另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业、燃气生产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等四个行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比较明显,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42亿元,增长39.5%;石油加工炼焦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32.4%;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119.2%;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10.7%。

工业企业效益水平创历史新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39.8亿元,同比增长53.4%;实现利税110.2亿元,增长99.7%;实现利润73.1亿元,增长133.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利润30.6亿元,增长92.6%;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12,同比提高90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其中,原煤15252.8万吨,比上年增长19.4%;发电量232.6亿千瓦时,增长21.5%;天然气38.6亿立方米,增长124.3%;水泥 365.7万吨,增长30.0%;白酒18178.7千升,增长23.2%;焦炭297.5吨,增长32.8%;铁合金24.3吨,增长69.6%;羊绒衫803.2万件,减少8.6%;呢绒27万米,增长3.8%。在产量增加的同时,全市工业品产销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18%,比上年提高1.9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销率为100.4%,重工业产销率为98.9%;

建筑业实现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为41.7亿元,同比增长46.9%;年末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4.3万人,同比增长105.7%。全市房屋施工面积为31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8%;房屋竣工面积153.8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2.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3.7亿元,同比增长53.7%,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4.1亿元,位列全区第三位,同比增长65.4%,增速高居全区第二位。本年在建项目施工个数为103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84个。

从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完成32.7亿元,增长98.6%;地方项目完成351.4亿元,增长62.1%,其中市直旗区项目完成281.9亿元,增长57.8%。

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327.5亿元,增长71.1%;房地产开发投资17.1亿元,增长188.1%;更新改造投资19.0亿元,增长25.7%。

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达到11.7亿元,增长50.7%,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了改善。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6.7亿元,增长71.1%,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34.6亿元,增长73.8%,投资进一步向优势行业集中,电力、煤炭、炼焦、化工行业是拉动工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这4个行业共完成投资177.6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5.7%。第三产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共完成135.6亿元,增长56.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房地产、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完成62.2亿元、17.1亿元和39.4亿元,分别增长64.7%、163.8%、80.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7亿元,增长15.5%。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市的消费品零售额63.3亿元,增长14.6%,所占比重为41.8%;旗县的消费品零售额57.8亿元,增长20.1%,所占比重为38.1%;旗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0.5亿元,增长9.3%,所占比重为20.1%。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7.6亿元,增长14.3%;餐饮业零售额30.1亿元,增长14.7%;其他行业零售额4.0亿元,增长81.5%。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14.9亿人公里,增长30.0%,公路客运量2001万人,增长34.2%;公路货物周转量120.3亿吨公里,增长59.3%,公路货运量为15800万吨,增长59.4%。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2005年全市邮电通信业务总量为19.3亿元,同比增长38.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8.8亿元,邮政业务总量519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和下降2.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72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8.4万户。全年订销报纸2163万份,同比增长11%;杂志118.5万份,同比下降0.5%;收寄函件210万份,同比下降22%;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共完成14万件,同比增长32.5%。

七、对外经济与旅游

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58332亿美元,同比下降2.8%,其中进口总额3245万美元,同比增长139.5%;出口总额5.5亿美元,同比下降6.1%。

利用外资取得稳步进展。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达19个,合同外资金额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6亿美元,增长3.5倍。

年末全年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20家;4A级旅游景点4个;各类旅行社30家。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10万人次,同比增长37.8%,实现旅游收入13.0亿元,增长35.4%。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1万人次。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保持健康运行态势。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571.8亿元,增长69.2%;金融机构现金支出1585.4亿元,增长68.2%,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净投放现金13.6亿元,同比增加0.3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下同)307.4亿元,增长61.1%,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05.9亿元。人民币存款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62.1亿元,增长35.9%,增幅提高5.8个百分点。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6.3亿元,增长33.0%,其中人民币贷款275.6亿元,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146.6亿元,增长18.7%,中长期贷款123.9亿元,增长56.9%。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保险机构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1亿元,同比增加0.9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财产险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9.6%;寿险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18.1%。全市保险公司累计赔款2.2亿元,同比增长66.7%。

九、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2005年全市有成人高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6所;普通高中24所;初中学校61所;普通小学204所。全市成人高校在校学生625人,增长20.2%;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7991人,增长15.1%;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3075人,增长7.7%;初中在校学生64694人,增长9.8%;普通小学在校学生95925人,增长2.3%;幼儿园在园幼儿28000人,增长3.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初中入学率99.4%。

科研机构实力不断加强,科研队伍保持稳定。2005年末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10个,从事研究和开发活动人员371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51人。在财政支出中,科技经费支出2680万元,其中用于研究与实验发展的经费支出为200万元。

全年专利申请53件;授权专利50件;签订技术合同85项,成交金额1.8亿元,同比增长3.4%。

十、文化

文化、艺术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视事业保持较高发展水平,2005年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4%,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88.3%,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9.41万户。全市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化文艺作品,如《我的鄂尔多斯》、并且"成吉思汗祭奠"、"鄂尔多斯婚礼"等民俗文化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一、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道路建设取得新成果。全年道路桥梁建设总投资18.7亿元,年末人均道路19.05平方米,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0.7%,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3.4标台,燃气普及率达到68.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市绿化:城市绿化取得新进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8.98%,绿化覆盖率达到12.0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78平方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数量平稳增长。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7.9万人,增长1.4%。年末常住人口为149.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 79.1万人,女性人口70.4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2 : 1;出生率为10.9‰,死亡率为5. 1‰,自然增长率为5.8‰。城镇化率为54%,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25元,增加2255元,增长25.7%。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薪收入8898元,增长24.9 %;经营净收入1322元,增长69.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879元,增加1847元,增长26.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7%,下降1.1个百分点。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601元,增加693元,增长17.7%;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薪收入1365元,增长38.3%;家庭经营收入2905元,增长11.3%。农牧民收入结构继续发生变化,劳务经济和家庭生产经营等非农业中获得的收入比重继续上升,从农牧民收入的增加额来看,42.9%的收入来自于非农业部分。全年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89元,增长35.1%。农牧民恩格尔系数为32.0%。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2005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2.5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600人,实际发放金额2260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数达10.3万人,增长4.6%;医保参保人数16.1万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2万人,同比下降0.5%,实际发放金额为2260万元,同比增长21.2%。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数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