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内蒙古

通辽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18:34:34 来源:通辽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920次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构建和谐通辽为目标,继续加快“三化”进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卓有成效地推进了通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综合

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0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增加值251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197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8.6:45.6:35.8,产业比重进一步优化。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财政状况明显改善。全市财政总收入实际完成55.10亿元,同比增长4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4.53亿元,同比增长42.4%,人均财政收入1781元,比上年增加了552元。

市场物价受食品类价格拉动涨幅较大。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了5.2%,其中城市上升4.1%,农村牧区上升6.4%。分项目来看,食品、居住、交通和通讯、烟酒及用品、衣着等类别价格水平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15.6%、1.8%、1.1%、0.4%、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等类别价格水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9%、0.1%、0.3%。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22.41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2.38万人。截至2007年12月末累计安置各类城镇失业人员6.1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二、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103.7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59万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4.3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04万公顷,增长3.0%。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40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77.0%,比上年增加2.29万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90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5.7%,比上年减少0.75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6.69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6.4%,比上年减少0.15万公顷。

粮食产量较上年增加。全年粮食产量435.15万吨(87.03亿斤),比上年增产5.91万吨(1.18亿斤),增长1.4%。其中:玉米362.83万吨(72.57亿斤);水稻25.42万吨(5.08亿斤);小麦7.04万吨(1.41亿斤)。

主要经济作物中,油料、甜菜产量均比上年有所减产。油料产量10.16万吨,比上年减产0.5万吨;甜菜产量2.74万吨,较上年减产0.22万吨。

蔬菜生产品种进一步优化,新特、精细品种增加,单产效益明显提高。蔬菜总产量280.05万吨,比去年增长2.3%,其中叶菜类产量96.68万吨。特种作物生产进一步发展,药材产量1.48万吨,蔬菜大棚33113个,面积28422亩。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牧业年度牲畜实有头数1419.60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19.11万头(只)。年末全市家畜实有头数1029.82万头(只),比上年末减少7.09万头(只),同比下降0.7%,其中大小牲畜750.49万头(只),比上年末减少4.7万头(只),同比下降0.6%;猪279.33万头,减少2.39万头,同比下降0.8%。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65.42万吨,比上年增长6.2%,其中:猪肉34.99万吨,比上年增长10.1%;牛肉13.27万吨,比上年增长11.3%;羊肉6.85万吨,比上年增长6.4%。

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争取国家林业生态建设资金3.41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5万亩,完成造林165万亩,人工种草面积104.8万亩。

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7万公顷,年末实有有效灌溉面积924.9万公顷;年内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87万公顷,年末实有节水灌溉面积451.67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几年来项目建设的成果开始集中呈现,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07年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13.44亿元,增长36.0%。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64.20亿元,增长25.1%。分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增加值29.18亿元,增长31.5%;集体企业增加值12.59亿元,增长185.3%;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5.46亿元,增长6.0%;股份制企业111.72亿元,增长40.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37.01亿元,增长23.8%。分轻重工业来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83.08亿元,增长30.6%;重工业增加值130.36亿元,增长39.8%。

工业生产产销状况良好,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44%,比上年低0.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405.94,比上年提高100.21个点;实现利润46.39亿元,比上年增长31.1%。

优势主导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六大主导产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91亿元,占规模企业增加值的89.5%。其中能源及原材料工业增加值69亿元,占规模企业增加值的32.3%;食品工业增加值33亿元,占规模企业增加值的15.5%;玉米深加工工业增加值37亿元,占规模企业增加值的17.3%;建材工业增加值18亿元,占规模企业增加值的8.4%;非资源类产业增加值33亿元,占规模企业增加值的15.5%。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全市60户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0.42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211.28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71.0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76.66万平方米,竣工产值15.23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使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规模不断扩大。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4.61亿元,同比增长32.4%。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完成175.74亿元,占49.6%。

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2.08亿元,同比增长23.1%;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05.13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04.49亿元,同比增长23.2%;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37.40亿元,同比增长51.7%。

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工业技改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12.08亿元;制造业完成投资82.55亿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87.12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53.45亿元;房地产业完成投资35.53亿元;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6.92亿元;教育业完成投资2.97亿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完成投资2.99亿元。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生产能力:原煤开采690万吨/年;铅锌采矿103.4万吨/年;铁矿开采14万吨/年;电解铝生产11.5万吨/年;城市道路扩建长度76.53公里;新增各类院校建筑面积80887平方米,学生席位23310个;新建公路658.5公里,改建公路2473.55公里。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1.46亿元,同比增长34.2%。

铁路运输线路总长度1600公里,全年实现货运周转量495.2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00.89亿吨公里,增长25.6%;客运周转量39.7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4.09亿人公里,增长11.5%;公路货运周转量4171.23百万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081.43百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528.23百万人公里,比上年增加72.77百万人公里。民航旅客发运量31132人,发运行李、货物和邮政180.45吨;旅客周转量2547.52万人公里,货物、邮政和行李周转量14.64万吨公里;总运输线路长度达1736公里。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8亿元。全市有邮政机构154个,邮路总长度4060公里,农村投递路线14016公里。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0万户,固定电话用户35万户。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固定电话73.13部,移动电话156.97部;百户农牧居民拥有固定电话59部,移动电话91部。

六、国内贸易

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2.50亿元,增长20.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35.40亿元和35.25亿元,增速达19.2%和19.6%。分行业看,批发业28.39亿元,增长21.0%;零售业83.62亿元,增长18.9%;住宿和餐饮业18.99亿元,增长21.9%;其它行业2.15亿元,同比增长33.8%。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继续改善。全年商品销售总额53.36亿元,其中:批发企业37.89亿元,零售企业15.47亿元。

七、对外经济

200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513万美元,同比增长24.8%。其中进口总额3880万美元,同比增长162.0%;出口总额4633万美元,同比增长8.0%。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753万美元,同比下降55.3%。日本、德国、俄罗斯、韩国、香港是我市的主要出口市场,占全市外贸出口总值的61.1%,呈全面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民营企业出口占据主导地位,出口额达3380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3.0%,领跑全市对外贸易。

在出口中,一般贸易依然是增长最快的贸易方式,全年出口4091万美元,比加工贸易出口多3549万美元,同比增长17.3%,高于同期外贸出口9.3个百分点,占全市外贸出口总值的88.3%,较去年同期提高了7.1个百分点。

从出口商品种类来看,2007年我市出口商品共十一大类、40个品种。农畜产品出口额2547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5.0%,同比增长16.7%。其中杂粮杂豆出口1158万美元,同比增长20.4%。工业制品出口2086万美元,同比下降1.3%。我市特色产品如红干椒、玻璃出口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出口额分别为100万美元和51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0%和46.0%,发展势头较好。化工原料如碳化硼的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势头,积极带动了我市加工贸易等工业经济的发展,出口额达到738万美元,同比增长5.2倍。

利用外资形势继续看好,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4788万美元,同比增长32.3%。

八、旅游

2007年我市旅游业继续发展壮大。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286.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24.7亿元人民币,接待海外旅游者10153人次,旅游创汇530.7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增长了50.2%、51.9%、54.3%、69.9%。

旅游企业投资力度加大,招商投资工作取得突破,全年引资额达2.76亿元,比去年增长近1倍。实施了哈萨尔圣地、牵手草原、青龙山洼、新镇度假村、怪山滑雪场等一批旅游景点建设项目,完成了大青沟、山地草原、珠日河、阿古拉、大乐林寺等景区(点)修缮、扩容工程。

旅游企业队伍不断扩大。截至今年年底,我市已有A级景区8家,其中AAAA级1家;星级饭店17家,其中三星级以上5家;旅行社28家,其中组团社2家。

九、金融、保险业

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1.16亿元,比年初增长13.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35.84亿元,增长12.6%。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9.02亿元,增长11.8%。其中短期贷款161.30亿元,同比增长2.3%;中长期贷款124.18亿元,同比增长26.4%。

保险业收入减少,全年保费收入27512万元,比上年下降16.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715万元,同比下降32.2%;寿险保费收入20797万元,同比下降9.6%。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2956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2147万元;寿险赔款及给付10809万元。

十、文化、教育和卫生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77.08万册,博物馆3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通广播的乡77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79%。县、乡电视台81座,通电视的乡77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32%,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

2007年我市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学生辍学率进一步下降。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生15985人,招生4712人;普通高中招生21403人,在校生65218人;初中招生38739人,在校生131589人;普通小学746所,专任教师18376人,招生38099人,在校生22130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306人,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42名;幼儿园21所,幼儿教育班1261个,在园(班)幼儿29611人。学龄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改善,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100%,辍学率为0.02%,比上年度下降0.13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2.5%,辍学率为0.8%,比上年度下降1.27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包括诊所)534个,在全市卫生机构中,医院38个、卫生院151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0个。医疗床位658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6019张,占91.5%。卫生技术人员10447人,其中执业医师5143人,占49.2%,注册护士2579人,占24.7%。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发展加快,全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职工251人,环保机构23个。环境监测站9个,环境监测人员91人。自然保护区6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93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3%。生态示范区3个,全部为国家级示范区。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个,达标区面积9.1平方公里,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环境法制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十二、人口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9.46万人。年出生人口3.51万人,出生率为11.35‰,年死亡人口1.69万人,死亡率为5.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9‰,比上年高0.6个千分点。其中,城镇人口108万人,占35%;乡村人口201万人,占65%。全市户籍人口31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7.53万人,非农业人口118.67万人;蒙古族人口147.67万人,占46.7%;男性人口161.23万人,女性人口154.97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4: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随着各项增加居民收入措施的落实,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农畜产品价格上涨,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达到17143元,比上年增加3235元,增长23.3%,其中:国有单位人均16407元;集体单位人均15570元;其他单位人均21382元。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50元,比上年增长19.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021元,增长18.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342元,增长14.4%;人均消费支出3119元,增长19.6%。

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85平方米,比去年增加1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21.0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高于城镇居民0.16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市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及个体劳动者参保人数为17.66万人,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4.81亿元。全市所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的职工及离退休人员达27.68万人,比上年增长17.9%,参保率稳步提高。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拥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89个,其中:社会福利院2个,光荣院3个,农村敬老院80个。拥有床位2774张,年末在院人数2050人。全市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到83955人,有35815户低收入家庭得到救助;农村有130763人得到救济。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