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内蒙古

通辽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18:31:21 来源:通辽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563次

2005年,全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立和谐社会为工作目标,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建设。全市经济建设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26.40亿元,同比增长21.0%,人均GDP达到10522元,同比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13亿元,增长12.9%;第二产业增加值110.99亿元,增长30.1%;第三产业增加值125.28亿元,增长17.9%。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7.6:34.0:38.4,产业比重进一步优化。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财政状况明显改善。全市财政总收入实际完成26.40亿元,同比增长4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58亿元,同比增长43.5%,人均财政收入851元,比上年增加了267元。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了2.1%。其中城市上升1.5%,农村牧区上升2.8%。分项目来看,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类别、交通和通讯价格水平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2.7%、7.5%、6.2%、0.3%;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类别价格水平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 0.1%、0.3%、0.8%;衣着类与去年价格水平持平。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22.5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2.4万人。年内有12027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安置“4050”和下岗人员3918人。

二、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由于加快退耕还林还草,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97.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3万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4.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5万公顷,增长3.8%。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1.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6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75.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8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6.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蔬菜播种面积6.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5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6.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粮食产量较上年增加,农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产量412.0万吨(82.4亿斤),比上年增产44.3万吨(8.9亿斤),增长12.1%。其中:玉米347.0万吨(69.4亿斤);水稻17.3万吨(3.5亿斤);小麦6.6万吨(1.3亿斤)。

主要经济作物中,油料、甜菜产量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油料产量10.3万吨,比上年增产3.9万吨;绿豆10.0万吨,增产4.1万吨;甜菜产量2.3万吨,较上年增产1.2万吨。

蔬菜生产品种进一步优化,新特、精细品种增加,单产效益明显提高。蔬菜总产量230.2万吨,蔬菜产值达到17.78亿元。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牧业年度牲畜实有头数1129.9万头(只),比上年增加266.8万头(只)。年末全市家畜实有头数874.6万头(只),比上年末增加162.1万头(只),增长22.8%,其中大小牲畜644.1万头(只),比上年末增加144.0万头(只),增长28.8%;猪230.5万头,增加18.0万头,增长8.5%。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43.3万吨,比上年增长18.3%,其中:牛肉10.7万吨,比上年增长32.1%;羊肉4.0万吨,比上年增长37.9%。

渔业生产有所好转,全年水产品产量5760吨,比上年增产560吨。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造林合格面积10.9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4.2万公顷,年末实有草原面积达341.7万公顷。

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6万公顷,年末实有有效灌溉面积60.0万公顷;年内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2万公顷,年末实有节水灌溉面积25.7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84.40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83.38亿元,增长31.4%。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72.51亿元,增长40.1%。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11.89亿元,同比增长13.1%。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32.32亿元,增长36.7%。分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增加值15.24亿元,增长23.3%;集体企业增加值1.46亿元,增长23.9%;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3.12亿元,减少16.6%;股份制企业36.32亿元,增长50.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10.89亿元,增长47.3%。分轻重工业来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33.24亿元,增长36.8%;重工业增加值39.27亿元,增长44.8%。

工业生产产销状况良好,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5.97%;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50.51,比上年提高79.20点;实现利税4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2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06%;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94.84,比上年提高96.26点;实现利税39.20亿元,比上年增长173.27%;

四大主导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能源及高载能工业增加值21.1亿元,增长80.0%;建材工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23.0%;医药化工工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39.2%;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增长46.0%,我市农畜产品资源得到了有效转换。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全市34户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8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2.11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01.8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9.74万平方米,竣工率达到7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在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等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工业生产技术改造投资。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6亿元,同比增长41.3%。

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6.66亿元,同比增长47.0%。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完成102.16亿元,占49.4%。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6.33亿元,同比下降1.1%;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13.42亿元,同比增长48.2%,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11.62亿元,同比增长48.4%;第三产业投资完成86.92亿元,同比增长50.8%。

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工业技改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9.88亿元;制造业完成投资58.57亿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36.51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44.53亿元;房地产业完成投资8.43亿元;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7.69亿元;教育业完成投资3.84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生产能力:原煤开采29万吨/年;铅锌采矿18万吨/年;水泥130万吨/年;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11公里;新增中小学建筑面积21.46万平方米,学生席位5.17万个;新建一级公路397公里,改建公路960.6公里。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4.55亿元,同比增长17.5%。

全年铁路完成货运周转量39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50亿吨公里,增长15.0%;客运周转量3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4亿人公里,增长14.5%;公路货运周转量2255百万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88百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386百万人公里,比上年增加70百万人公里。民航旅客发运量10462人,发运行李、货物和邮政21吨;旅客周转量944万人公里,货物、邮政和行李周转量1.8万吨公里;总运输线路长度达1736公里。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3亿元。全市有邮政机构153个,邮路总长度3844公里,农村投递路线14016公里。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含小灵通用户)达到65万户,固定电话用户38万户。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固定电话91部,移动电话123部;百户农牧居民拥有固定电话55部,移动电话53部。

六、国内贸易

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2.73亿元,增长19.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4.09亿元和24.32亿元,增速达13.7%和15.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75.21亿元,增长15.2%;餐饮业12.64亿元,增长32.4%;其它行业3.29亿元,增长4.4%。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继续改善。全年商品销售总额292.17亿元,其中:批发企业196.57亿元,零售企业95.60亿元。

七、对外经济

2005年全市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382万美元,同比增加245万美元,增长3.4%。其中进口总额1646万美元,同比下降20.6%;出口总额5736万美元,同比增长13.3%。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4090万美元,同比增长36.8%。对外贸易伙伴增加,香港、韩国、日本仍是我市的主要出口市场。

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保持大幅增长,全年一般贸易出口3357万美元,同比增长38.5%;加工贸易出口2379万美元,同比下降9.8%。

从出口商品种类来看,2005年全市出口商品共19大类62个品种,同比增加4大类9个品种,刷新了我市历史最好记录。全市农畜产品出口额279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48.7%,同比增长40.1%。工业品出口294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1.3%,略高于农畜产品出口规模。

利用外资形势继续看好,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2540万美元,同比增长44.2%。

八、金融、保险业

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1.50亿元,比年初增长16.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10.45亿元,增长19.6%。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2.76亿元,增长17.5%。其中短期贷款144.70亿元,同比增长17.6%;中长期贷款66.80亿元,同比增长17.7%。

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保费收入35522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849万元;寿险保费收入25673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265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4749万元;寿险赔款及给付3516万元。

九、文化、教育和卫生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8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3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通广播的乡142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43%,比上年增加3.24个百分点,县、乡电视台157座,通电视的乡142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96%,比上年增加3.25个百分点。

2005年我市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学生辍学率明显下降。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生16013人;普通高中招生22768人,在校生61761人;初中招生46578人,在校生135263人;普通小学945所,专任教师18777人,招生36578人,在校生22288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38人,在校生207人;幼儿园22所,招生26507人,在校生29614人。学龄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改善,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100%,比上年度提高2.93个百分点,辍学率为0.85%,比上年度下降0.49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5.24%,比上年度提高1.23个百分点,辍学率为4.67%,比上年度下降0.43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包括诊所)262个,在全市卫生机构中,医院38个;卫生院151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9个。医疗床位5739张,医院、卫生院床位5300张,占92.4%。卫生技术人员9404人,其中执业医师4016人,占42.7%,注册护士2133人,占22.7%。

十、环 境 保 护

环保事业发展加快,全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年末全市环保系统职工共有234人,环保机构23个。环境监测站8个,环境监测人员97人。自然保护区5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84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4%。生态示范区3个,其中国家级3个(其中1个试点)。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个,达标区面积9.12平方公里,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环境法制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本年施工的污染治理项目6个,本年完成工业污染治理投资399.4万元,其中废气治理项目完成6.4万元;废水治理项目完成60.0万元;其它治理项目完成333.0万元。

十一、人口

年末全市总人口309.5万人。年出生人口3.44万人,出生率为11.11‰,年死亡人口1.62万人,死亡率为5.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9‰,比上年高1.84个千分点;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02万人,非农业人口107万人;乡村人口224.6万人,占72.6%;蒙古族人口141.49万人,占45.7%;男性人口157万人,女性人口152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随着各项增加居民收入措施的落实、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农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减免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继去年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后,2005年达到11680元,比上年增加952元,增长8.9%,其中:国有单位人均11730元;集体单位人均10333元;其他单位人均11886元。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680元,比上年增长11.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278元,增长18.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318元,增长14.9%;人均消费支出2011元,增长20.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7.03平方米,比去年增加0.37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19.9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4平方米,高于城镇居民2.91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达到22.09万人,同比增长3.7%,离退休人员5.18万人(不含财政开资人员),同比增长3.6%。年末全市所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的职工及离退休人员达23.14万人,比上年增长7.1%,参保率稳步提高。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拥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10个,其中:社会福利院2个,光荣院3个,农村敬老院105个。拥有床位2394张,年末在院人数1818人。全市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到70355人。全年发放城镇低生活保障资金达6530万元,有49320户低收入家庭得到救助;农村有6.8万人得到定期救济。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