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内蒙古

通辽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18:30:57 来源:通辽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42次

通辽市统计局

2005年3月15日

2004年,全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建设。全市经济建设保持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77.08亿元,同比增长18.5%,人均GDP达到8940元,同比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03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97.03亿元,增长24.8%;第三产业增加值103.02亿元,增长21.1%。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7.8:35.0:37.2,三次产业比重进一步优化。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财政状况明显改善。全市财政总收入实际完成18.09亿元,同比增长3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95亿元,同比增长35.9%,人均财政收入584元,比上年增加了154元。

市场物价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了3.2%。其中城市上升1.9%,农村牧区上升4.6%。分项目来看,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类别价格水平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7.5%、0.1%、8.9%、7.1%;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类别价格水平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0%、1.0%、0.1%、4.5%。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35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2.5万人。年内有2.1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安置“4050”和下岗人员1.48万人。

二、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由于加快退耕还林还草,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91.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4万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1.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9万公顷,增长8.2%。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75.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0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37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4.4%,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蔬菜播种面积5.7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06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6.3%,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粮食产量较上年增加,农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产量367.7万吨(73.5亿斤),比上年增产5.2亿斤,增长7.6%。其中:玉米317.5万吨(63.5亿斤);水稻17万吨(3.4亿斤);小麦5.5万吨(1.1亿斤)。

主要经济作物中,油料、甜菜产量均比上年减少。油料产量6.4万吨,比上年减产3.9万吨;绿豆5.9万吨,减产4万吨;甜菜产量1.1万吨,较上年减产0.3万吨。

蔬菜生产品种进一步优化,新特、精细品种增加,单产效益明显提高。蔬菜总产量191.0万吨,蔬菜产值达到16.7亿元。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牧业年度牲畜实有头数863.1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63.5万头(只)。年末全市家畜实有头数712.5万头(只),比上年末增加177.3万头(只),增长33.1%,其中大小牲畜500.1万头(只),比上年末增加122万头(只),增长32.3%;猪212.5万头,增加55.4万头,增长35.3%。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38.1万吨,比上年增长22.9%,其中:牛肉8.4万吨,与上年持平;羊肉2.9万吨,比上年增长45%。

渔业生产有所好转,全年水产品产量5200吨,比上年增产600吨。

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加大,林业生产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年造林合格面积12.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6万公顷,增长14.4%。退耕还林还草7.57万公顷。年末实有草原面积达346.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2.1万公顷。

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7万公顷,年末实有有效灌溉面积58.4万公顷;年内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4万公顷,年末实有节水灌溉面积23.9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61.5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60.4亿元,增长34.8%。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50.5亿元,增长40.2%。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6.5%。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1.1亿元,增长38.9%。分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20.2%;集体企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70.0%;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49.0%;股份制企业20.9亿元,增长55.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6.1亿元,增长23.5%。分轻重工业来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25.8亿元,增长51.0%;重工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30.9%。

工业生产产销状况良好,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5.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8.1,比上年提高20.4点;实现利税13.6亿元,比上年增长74.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4.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79.6,比上年提高31.0点;实现利税12.4亿元,比上年增长81.4%。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全年能源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增长36.4%;建材工业增加值2.9亿元,增长25.6%;医药化工工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96.8%;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增长55.5%,我市农畜产品资源得到了有效转换。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全市37户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5.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73.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5.2万平方米,竣工率达到47.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工业生产技术改造投资。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0亿元,同比增长48.7%。

城镇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1亿元,同比增长52.3%。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完成83.3亿元,占59.5%。按投资用途分,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9.2亿元,同比增长15.3%;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2.2亿元,同比增长123.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0亿元,同比下降18.9%;其它投资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182.9%。

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工业技改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8.7亿元;水利管理业完成投资3.2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20.4亿元;电信及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完成投资4.0亿元;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3.8亿元;教育业完成投资5.5亿元;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67.2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增长加快。全年更新改造投资72.2亿元,占投资完成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5.1%提高到51.5%,提高了16.4个百分点。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70.4亿元;外商投资2630万元。在更新改造投资中,用于制造业的投资完成额达到36.5亿元,同比增长69.8%,占更新改造投资的50.6%。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生产能力:原煤开采60万吨/年;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135.2公里;新增中小学建筑面积22.2万平方米,学生席位4.6万个;新建一级公路14公里,改建公路282公里。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12.5%。

全年铁路完成货运周转量34234百万吨公里,比上年增加3623百万吨公里,增长11.8%;客运周转量2893百万人公里,比上年增加557百万人公里,增长23.8%;公路货运周转量2067百万吨公里,比上年增加72百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316百万人公里,比上年增加50百万人公里。民航旅客发运量7069人,发运行李27.2吨,发运货物和邮政0.4吨;旅客周转量770.5万人公里,货物、邮政和行李周转量3.01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亿元。邮政机构151个,邮路总长度3844公里,农村投递路线15887公里。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含小灵通用户)超过50万户,固定电话用户35万户。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固定电话90.8部,移动电话115.8部;百户农牧居民拥有固定电话45部,移动电话27部。

六、国内贸易

200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4.6亿元,增长19.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3.3亿元,增长15.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66.7亿元,增长17.4%;餐饮业8.0亿元,增长18.5%;其它行业3.2亿元,增长9.7%。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继续改善。全年商品销售总额8.7亿元,其中:批发企业6.0亿元,零售企业2.7亿元。

七、对外经济

2004年全市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137万美元,同比增加3791万美元,增长171.1%。其中进口总额2074万美元,同比增长8.8倍;出口总额5063万美元,同比增长109.1%。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2989万美元,同比增长35.2%。对外贸易伙伴增加,香港、韩国、日本仍是我市的主要出口市场。

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均保持大幅增长。全年一般贸易出口2423万美元,同比增长46.15%;加工贸易出口2637万美元,同比增长了246.44%。

从出口商品种类来看,植物产品类出口1278万美元,同比增长71.8%;活动物及产品类出口399.5万美元,同比增长223.6%;化工及相关产品类出口185.4万美元,同比增长12.1%:木及制品类出口102.2万美元,增长79.4%。出口下降的种类有:食品、饮料、烟酒类出口38.5万美元,下降64.6%。

利用外资形势继续看好,共引进市内外生产开发资金80.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61万美元。

八、金融、保险业

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2.3亿元,增长15.5%。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1.6亿元,增长13.9%。其中短期贷款144.2亿元,同比增长10.7%;中长期贷款40.8亿元,同比增长18.6%。

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保费收入30545万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022万元;寿险保费收入21523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113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4470万元;寿险赔款及给付1643万元。

九、文化、教育和卫生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9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3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通广播的乡147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1.19%,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90座,通电视的乡147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9.71%,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有线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包括农村MMDS网用户在内,全市有线电视覆盖率已达9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2004年我市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学生辍学率明显下降。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生15360人;普通高中招生19347人,在校生53994人;初中招生47600人,在校生141468人;普通小学13所,专任教师19352人,招生38315人,在校生23470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22人,在校生503人;幼儿园25所,招生26755人,在校生30489人。学龄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改善,小学入学率100%,比上年度提高0.1个百分点,升学率94.8%;初中入学率99.4%,比上年度提高1个百分点,升学率46%。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包括诊所)249个,在全市卫生机构中,医院35个;卫生院151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8个。医疗床位5188张,医院、卫生院床位4794张,占92.4%。卫生技术人员9391人,其中执业医师3993人,占42.5%,注册护士2135人,占22.7%。

十、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发展加快,全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年末全市环保系统职工共有224人,环保机构20个。环境监测站7个,环境监测人员92人。自然保护区5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84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生态示范区3个,其中国家级3个(其中1个试点)。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个,达标区面积9.12平方公里,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环境法制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本年施工的污染治理项目5个,本年完成工业污染治理投资238.2万元,其中废气治理项目完成22.2万元;废水治理项目完成121万元;固体废物治理项目完成95万元。

十一、人口

年末全市总人口310.92万人。年出生人口3.11万人,出生率为9.81‰,年死亡人口1.67万人,死亡率为5.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5‰,比上年低0.95个千分点;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30.37万人,非农业人口80.55万人;乡村人口223.9万人,占72.0%,城镇人口87.02万人,占28.0%;蒙古族人口140.45万人,占45.2%;男性人口158.82万人,女性人口152.10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4:1。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随着各项增加居民收入措施的落实、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农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减免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10728元,比上年增加1147元,增长12.0%,职工年平均工资首次突破万元关。其中:国有单位人均10845元;集体单位人均9080元;其他单位人均10686元。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64元,比上年增长13.2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85元,增长19.78%;恩格尔系数32.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889元,增长16.3%;人均消费支出1982元,增长31.7%;恩格尔系数41.7%,低于城镇居民水平9.1个百分点。

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6.6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19.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高于城镇居民2.6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达到21.3万人,同比增长13.9%,离退休人员5万人(不含财政开资人员),同比增长47.1%。年末全市所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的职工及离退休人员达21.6万人,比上年增长23.4%,参保率大幅提高。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拥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10个,其中:社会福利院2个,光荣院3个,农村敬老院104个。拥有床位2841张,年末在院人数1891人。全市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由上年的7.3万人增加到7.4万人。全年发放城镇低生活保障资金达五千多万元,有3.1万户低收入家庭得到救助;农村有1.4万人得到定期救济。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