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内蒙古

赤峰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18:14:49 来源:赤峰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603次

赤峰市统计局

(2008年3月13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工业经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三项重点工作,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90.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4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80.09亿元,增长29.8%;第三产业增加值188.62亿元,增长19.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3471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1844美元,比上年增长20.2%。全年劳动生产率26714元,比上年增长19%。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3.1∶41.2∶35.7调整为20.6∶47.5∶31.9,第二产业比重上升6.3个百分点,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5和3.8个百分点;从增长速度看,第二产业达到29.8%,居三次产业之首,分别高于一、三产业25.2和10.3个百分点;从工业化进程看,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工业化率(工农业增加值之比)由上年的1.52提高到2.04;从贡献情况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58.6%和35.9%,第二产业较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下降4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从拉动增长情况看,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11.7和7.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高于一、三产业10.6和4.5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4.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3%,成为拉动物价总水平上涨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扬。在食品类价格指数中,粮食价格上涨7.8%;食用植物油及制品上涨20.1%;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8.5%,其中猪肉上涨64.9%、牛肉和羊肉分别上涨22.8%和29.4%、鸡价格上涨18.4%;鲜菜上涨10.7%。其它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指数保持基本稳定或略有下降。生产和建设领域价格上涨明显,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8%。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9.15万人。其中,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123.89万人、44.27万人和57.32万人,分别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4.9%、19.6%和25.5%。其中,城镇在岗职工31.29万人,增加1.61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劳动者17.81万人,增加1.93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76.2万人,增加5.71万人。全市城镇新增登记失业人数3.4万人,新增就业人数3.09万人,登记失业率4.1%。

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63.24亿元,比上年增加18.98亿元,增长42.9%。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57.16亿元,增长58.6%。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28.18亿元,增长72.1%;上划中央和自治区税收收入28.98亿元,增长47.4%。有7个旗县区的财政总收入超过3亿元,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红山区、元宝山区的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克什克腾旗超过7亿元。财政支出明显扩大,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年财政总支出125.91亿元,增加35.36亿元,增长39.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19亿元,增长36.3%;教育支出25.66亿元,增长48.2%;公共安全支出5.27亿元,增长4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82亿元,增长41.9%;医疗卫生支出4.81亿元,增长59.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03亿元,增长56.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19亿元,增长126.9%;农林水事务支出14.99亿元,增长17.8%;交通运输支出6.95亿元,增长14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综合实力不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大企业拉动作用较弱,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非公有制经济相对滞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发展的资源成本、环境代价、物质消耗仍然较大,资源依赖程度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变率低,工业初级产品多,产业链条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任务比较艰巨;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经济发展外向度低。影响对外开放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受宏观调控、市场准入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市场化水平不高,经济自主发展机制尚未形成;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虽然较大但人均收入仍低于全区平均水平,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等。

二、农  业

2007年在遭受严重干旱、风雹、病虫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540万亩,比上年下降0.3%。其中,粮食作物1197万亩,增长1.2%;经济饲料作物343万亩,下降5%。全市粮食产量61亿斤,比上年下降3.1%,是粮食生产历史排名第五的丰收年。其中谷物55.85亿斤,下降2.1%;豆类1.45亿斤,下降16.2%;薯类(折粮)3.71亿斤,下降11.8%。松山区、宁城县、敖汉旗粮食产量超过10亿斤,分别达到10.91、10.54和10.31亿斤。经济作物产量有升有降,其中,油料产量1.39亿斤,增长1.1%;甜菜10.01亿斤,增长15.2%;药材0.11亿斤,下降51.8%;烟叶0.24亿斤,下降43%;蔬菜54.79亿斤,增长20.3%;瓜类2.66亿斤,下降30.9%。

2007年牧业年度(六月末)牲畜存栏1732万头只,比上年增加62万头只,增长3.7%,创历史最高记录,居全区第一位。牲畜良种及改良种率达96.1%;牲畜出栏率50.9%,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能繁殖基础母畜存栏868.66万头只。初步统计,全年肉类总产量57.68万吨,增长10.6%。其中,猪、牛、羊出栏204万头、62万头和539万只,肉产量达到20.03万吨、9.61万吨和8.87万吨,分别增长14.1%、14%和20.4%。禽肉产量16.46万吨,增长0.3%;牛奶58.21万吨,增长44.5%;禽蛋49.5万吨,增长60.1%;绵羊毛1.72万吨,增长1.7%;山羊绒1324吨,下降22%。[见附表2]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6.6万公顷,飞播造林0.2万公顷,封山育林3.1万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9625吨,增长2.1%。

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5.1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7%;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99.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4%;每公顷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2.87千瓦,增长2.5%;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9.34亿千瓦时,增长8.9%;化肥施用量(折纯)19.51万吨,增长1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47.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06.56亿元,增长34.1%。按企业规模、经济类型、轻重工业分,大中型工业完成100.75亿元,增长13%,小型工业完成105.81亿元,增长73.7%;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72.05亿元,增长18.5%,其他类型企业完成134.51亿元,增长45.7%;轻工业完成29.39亿元,增长16.9%,重工业完成177.17亿元,增长37.9%。小型工业企业、其他类型企业、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增长因素看,一是能源、冶金、食品、制药支柱行业快速增长。四个行业共完成增加值17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6.9%,增长34.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9.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86.2%。其中冶金工业实现增加值113.5亿元,增长58.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4.2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71.1%。二是新增企业快速增长。39户新增企业完成产值70.5亿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7个百分点,贡献率28.6%。三是重点工业企业快速增长。35户重点调度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65亿元,增加70亿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7个百分点,贡献率28.4%。四是旗县区工业发展较快。有7个旗县区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松山区增长60.4%、巴林左旗增长34.6%、巴林右旗增长47.5%、克什克腾旗增长76.9%、喀喇沁旗增长80.1%、宁城县增长41.7%、敖汉旗增长42.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9.88,比上年提高68.2点,创历史新高。其中,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17.13%、127.05%和9.66%,分别同比提高5、19.06和1.48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16.73万元/人,提高7.39万元。流动资金周转率2.89次,提高0.64次;主营业务收入实现490.68亿元,增长78.6%;利税实现71.4亿元,增长82.1%;利润实现41.68亿元,增长107%;全年产销率98.8%,产销衔接基本平衡。

全年原煤产量2310万吨,增长31%;发电量138.35亿千瓦小时,增长24.6%。其中,风力发电9.59亿千瓦小时,增长2.32倍;铁矿石原矿量1238.74万吨,增长1.31倍;钼精粉8890吨,增长1.71倍;铁精粉295.99万吨,增长80%;十种有色金属16.59万吨,增长61.5%;黄金10712千克,增长2.59倍;白银1142千克,增长4.17倍;粗钢57.96万吨,增长4.18倍;粗铜7.09万吨,增长84.4%;水泥325万吨,增长20.3%;农用化肥(折纯)19.3万吨,增长24.8%;精制食用植物油4.07万吨,增长2.68倍;鲜冷藏冻肉10.88万吨,增长42.2%。饮料酒25155万升,增长3.5%。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117个,比上年增加7个。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90.3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920.4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87.3%和108.4%,房屋建筑竣工率84.4%。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实现利润4.64亿元,实现税金4.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8.3%和14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415.13亿元,增长35.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单位投资145.34亿元,增长26.8%;集体经济单位投资7.98亿元,增长58.4%;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31.17亿元,增长43%;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130.64亿元,增长36.4%。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56.04亿元,增长48.4%;中央项目完成投资59.09亿元,增长56.1%。

从产业投资结构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45.82、217.58和151.73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投资的11%、52.4%和36.6%,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下降1和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4.2个百分点。从行业投资看,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完成投资210.16亿元,增长44.7%,占规模以上投资的50.6%,所占比重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餐饮业、水利及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实现29.1%、188.7%和61.7%的较快增长。从登记注册类型看,非公经济类型增速快于公有制经济类型。外商及港澳台商完成投资6.7亿元,增长138.1%;私营经济完成投资63.98亿元,增长73.1%。

2007年全市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有87个,比上年增加9个,完成投资185.52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44.7%。其中,赤峰至通辽高速公路完成10.97亿元,赤峰至大板高速公路完成12.8亿元,京能新能源煤矸石电厂完成7亿元,红山物流园区一期建设项目完成6.8亿元,大唐新能源大夫营子乡东山二期工程完成5.28亿元,赤峰至大板至白音华铁路完成10.68亿元。

五、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业

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到20079公里,比上年增长3.1%,其中等级公路率达到78.3%。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7919万吨,增长2.2%;货物周转量48.01亿吨公里,增长3.7%。公路客运量2838万人,增长3.2%;客运周转量15.62亿人公里,增长2.6%。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0.44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9.04亿元,增长23.7%;邮政业务总量1.4亿元,增长14.1%。全市电话用户达到66.36万户,增长4.3%,程控电话比重为100%。其中,住宅电话55.9万户,增长22.2%;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8万户,增长5.3%。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11万户,增长27.4%。

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其中:海外游客2.5万人次,国内游客409.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实现40.8亿元,增长30.5%,相当于生产总值的6.9%,其中,国际旅游创汇90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40.08亿元。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分城乡看,市的消费品零售总额100.43亿元,增长20.9%;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51.19亿元,增长19.3%;县以下40.58亿元,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9.42亿元,增长17.7%;零售业零售额111亿元,增长20.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3.96亿元,增长25.4%;其他行业7.82亿元,增长14.2%。

七、对外经济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418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5%。其中进口34877万美元,增长47.8%;出口6981万美元,增长5.3%。在进出口总额中“三资”企业完成6291万美元,下降24.9%;自营企业完成35567万美元,增长62.8%。

全年合同外资额1098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8%。实际利用外商投资2743万美元,增长9.2%。

八、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9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5.21亿元,增长17.9%。各项贷款余额279.59亿元,增长24.1%。

全年财产保险金额实现106.97亿元,比上年增长5.3%;保费收入3.63亿元,增长65.1%;已决赔款金额2.02亿元。年末人寿险承保人数9.4万人次,增加1.9万人次;保费收入6.25亿元,增长9.9%;赔款金额3772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赤峰学院全年招收学生2550人,在校学生8058人,毕业生2048人;赤峰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全年招收学生1580人,在校学生3387人,毕业生80人;5所中等专业学校全年招收学生6827人,在校学生14363人,毕业生2931人。

年末全市初中和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18.44万人和30.03万人,入学率分别为99.14%和99.34%,辍学率分别为0.83%和0.1%。初升高升学率达到84.84%,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17.2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也有新发展。

全年普通中小学新增校舍19.48万平方米,危房比例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22191台,图书900.6万册。

全年鉴定科技成果10项,其中获自治区以上科技进步奖2项。年内签订技术合同102项,合同成交额1826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1个,博物馆7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和差转台201座,其中功率一千瓦以上44座。广播混合覆盖率93.9%,电视混合覆盖率92.2%。《赤峰日报》全年出版5080千印张。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852个,其中医院64个,卫生院239个,采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3个。年末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实有病床位1252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994人。卫生防疫、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不断加强。

全年体育健儿参加自治区级8大项比赛共获奖牌86枚,其中金牌32枚。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62次,参赛人数3.03万人次,其中体委系统举办12次,参赛人数0.9万人次。全年发展二级运动员30人。

中小学在校学生中有55.74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4.74%。全市老年体协组织已发展到1586个,有31万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0%。

十一、环境保护和气象

巩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现场检查企业128家,对35家违规企业进行叫停和限期整改。继续取缔市三区建成区范围内1吨及1吨以下原煤散烧锅炉,完成47家1吨及以下原煤散烧锅炉改造工作。巩固洗浴、餐饮业原煤散烧治理成果,共取缔500余家原煤散烧炉灶,清理了214家原煤散烧反弹炉灶。全年二级或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81天。创历史最好水平。

开展了工业园区项目清查。开展了“十五”以来未批先建的工业建设项目核查,共核查项目326个。开展了2004年—2006年审批的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清查,对于未执行“三同时”制度、未进行环保验收的建设项目提出了处理要求和验收时限。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756个,其中当年建成投产的项目有556个,全部执行了“三同时”。

全年对25个生态类项目进行了验收,完成了阿旗天山镇自治区级优美乡镇建设、元宝山区山前镇自治区级优美乡镇建设和宁城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召开了赤峰市第三届高等级自然保护区年会,初步确立了由重数量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发展思路。

全年地面测报实行人工、自动双轨运行,地面测报错情率均为零;高空探测6项指标全部达到自治区标准;各类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警、预报基本准确,决策、公益和专业气象服务积极主动,优质高效;进一步加强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安全管理和业务培训工作,飞机、火箭、防雹作业效果明显提高,为全市有效防灾、减灾和农业丰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7.66万人,比上年减少0.87万人。人口出生率10.75%。,死亡率5.81%。,人口自然增长率4.94%。。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2元,比上年增加1581元,增长18.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681元,比上年增加461元,增长14.3%。其中农民3697元,增长14.3%;牧民3497元,增长14%。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145元,比上年增长10.3%。农牧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48元,比上年增长9.7%。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0.3%和38.8%;年末城镇居民现住房屋人均建筑面积27.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22.3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4平方米。其中,农民22.71平方米,增加0.49平方米;牧民18.75平方米,增加1.11平方米。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不同程度增长。

十三、安全生产

2007年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56人,比上年下降0.28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7.38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4.02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35人。

十四、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实有床位5186张,收养4340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发展,已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219处。社会救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城乡居民得到国家救济的达21.5万人。享受国家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8.12万人,增加0.74万人。最低生活保障由上年的153元增加到173元。全年低保资金支出10602万元,增长40.2%。

全市有23.62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7.46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分别比上年增长了5.9%和11.8%。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效益指标和财务指标统计时点为2月、5月、8月、11月。

4、城镇居民现住房屋人均建筑面积、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为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