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内蒙古

赤峰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18:10:39 来源:赤峰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57次

赤峰市统计局

(2003年3月21日)

2002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扩大内需,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了较高增长态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5.41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1亿元,增长13.9%;第二产业增加值68.11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78.99亿元,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二、三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贡献率来看,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14.7%中,第二产业贡献了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了5.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第一产业0.8和1.6个百分点;从总量来看,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3.2%和38.5%,分别高出第一产业4.9和10.2个百分点;从增速来看,第二产业达到16.8%,居三次产业之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宏观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22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0538元,比上年增长14.1%。

市场物价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5%,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4%,农村牧区与上年持平。食品价格下降2.6%,其中:粮食、肉禽及制品、菜类价格分别下降2.7%、0.4%、15.8%。烟酒及用品、衣着价格分别下降1.1%和1.2%,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交通通信价格分别下降1.2%和2.7%,娱乐教育文化价格上涨5.6%,居住价格上涨1.6%,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0.2%,服务价格上涨4.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3%。[见附表1]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94.93万人,增加0.91万人,其中:城镇在岗职工30.93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劳动者15.14万人,乡村劳动力149.74万人,增加3.74万人。有1.16万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全市城镇新增登记失业人数1.73万人,登记失业率3.3%。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收入实际入库14.2亿元,增长8.3%(按可比口径完成15.2亿元,增长16.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3.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4亿元,同比增长8.6%,地方财政支出37.87亿元,同比增长31.6%。

二、农业

粮食生产获得较好收成。今年春季我市北部旗县普遍干旱,农作物播种进度滞后。入夏以来,全市降水较为充沛,大田作物长势良好。而入秋以后,全市降水偏少,秋吊较为严重,部分地区遭受了风、雹灾害,粮食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429万亩,比上年同期下降3.5%,其中:粮食作物1174万亩,下降5.4%,经济饲料作物255万亩,增长6.3%。粮食产量达到54.04亿斤,比上年同期增长19.1%,其中:谷物产量为49.25亿斤,增长18.4%,豆类产量为2.85亿斤,增长了10.9%,薯类(折粮)产量1.94亿斤,增长61.7%。经济作物大幅增长,油料产量1.01亿斤,同比增长36.5%,甜菜产量11.06亿斤,增长1.04倍,蔬菜产量14.16亿斤,增长4.7%。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市种植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粮、经、饲比例由上年的83.8:9.4:6.8调整到今年的82.6:10.4:7.0,粮食作物比例下降1.2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饲料作物比例提高0.2个百分点。[见附表2]

畜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从总量指标看,2002年我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871.51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37.06万头只,增长4.4%。从效益指标看,牲畜总增数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18万头只,增长1.5%,总增率提高3.4个百分点。能繁殖母畜存栏达到356.55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25.04万头只,增长7.6%。牲畜商品率达到42.6%,出栏率达到41.6%,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3.2和2.1个百分点。年末畜禽产品产量增幅显著。[见附表2]

林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10.63万公顷,增长6.5%。全年水产品产量7562吨,比上年增长3.1%。

农田草原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8.6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6%;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21.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9%;每公顷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2.3千瓦,增长27.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1.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5.6%,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26.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18.77亿元,同比增长17.2%,小型工业完成增加值7.35亿元,增长29.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0.22亿元,增长12.5%,其他类型企业完成5.90亿元,增长34.2%;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1.77亿元,增长25.1%,重工业完成14.35亿元,增长8.7%;按隶属关系分,中区直企业完成增加值7.85亿元,增长7.0%,市直地方企业完成5.81亿元,增长10.8%,旗县区工业完成12.46亿元,增长27.0%。可以看出,轻工业、小型工业企业、其他企业、旗县区企业增速要明显快于重工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中区直、市直企业,是推动我市工业高速增长的中坚力量。

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原煤1205.74万吨,增长27.8%;发电量82.52亿千瓦时,增长2.5%;供电量28.96亿千瓦时,增长5.3%;糖4.86万吨,增长74.3%;化学原料药1.19万吨,增长23.1%;中成药0.1万吨,增长6.0%;饲料24万吨,增长56.0%;白酒2.38万吨,增长7.6%;啤酒12.18万吨,增长3.0%;服装56万件,增长40.0%;纱0.76万吨,增长4.0%;纸制品0.35万吨,增长27.2%;十种有色金属4.33万吨,增长12.6%。[见附表3]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88.67%,比上年同期提高9.9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增长30.34、0.92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212元/人,流动资金周转率提高了0.02次,资产负债率下降7.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4%,产销衔接良好。同时,由于企业改制步伐加快,内部结构得到优化,生产成本降低,生产利润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8.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利润总额实现2.61亿元,增长49.7%,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38亿元,比上年减亏37.0%,亏损企业减少10个,亏损面下降了7.2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实现较快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6.6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9.36亿元,增长56.2%;更新改造完成投资3.51亿元,增长12.7%,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56亿元,下降27.1%,其它投资完成2.77亿元,增长152.5%。地方单位投资有较大幅度增长,完成投资47.59亿元,增长55.6%。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明显增加。在定期统计的51.21亿元投资中(不含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6%,分别高于二、三产业145.6和132.6个百分点,投资所占比重提高6.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28.22亿元,同比增长44.4%,其中:交通运输邮电投资18.56亿元,增长53.2%,水利管理投资1.29亿元,增长14.8%;社会服务业投资1.99亿元,增长124.9%;教育、文艺和广播电影电视业投资2.08亿元,增长115.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4.30亿元,下降3.3%。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8.86亿元,比上年增长47.5%。新建公路1293公里;改建公路2480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86米;扩建城市道路38公里,44.49万平方米;新增程控交换机4.81万线。

五、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业

运输承运能力进一步加强。据市交通局抽样调查,2002年,全市公路货运量6650万吨,货物周转量31.01亿吨公里,公路客运量2560万人,客运周转量14.52亿人公里。

邮电通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45亿元。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51万门,比上年增长2.0%,程控电话比重为100%。市内电话用户达到42万户,增长14.8%,其中住宅电话35.3万户,增长16.6%。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所占比重为55.8%。新的业务不断发展,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9.73万户,增长222.7%。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2.51万户,增长102.4%。

旅游事业蒸蒸日上。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旅游收入4.42亿元,增长57.9%。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销售稳定增长。2002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8.91亿元,同比增长12.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市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4.81亿元,增长12.9%;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08亿元,增长12.3%;县以下实现20.02亿元,增长10.3%。餐饮业也保持较快发展势头,销售额达到9.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8.0%。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70. 5亿元,增长13.2%。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8206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4%,其中出口总额7736万美元,增长148.2%,进口总额470万美元,增长562.0%。全年“三资”企业出口15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6%。全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801.5万美元。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增加。2002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79.25亿元,比年初增长16.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8.33亿元,增长15.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6.73亿元,比年初增长6.9%。国家银行净投放货币11.4亿元,比上年增加0.5亿元。

保险事业运行平稳。全年财产保险金额175.3亿元,比上年下降14.2%,保费收入10197万元,比上年增长1.1%,已决赔款金额6950万元,比上年增长51.1%。年末人寿险承保人数87万人,比上年增加43万人,保费收入2.99亿元,比上年增长36.5%,赔款1734万元,比上年增长49.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稳定发展。全市普通高校1所,招收学生940人,在校学生3544人,毕业生474人;中等专业学校8所,招收学生3444人,在校学生11404人,毕业生3260人。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显著。全市初中在校学生25.38万人,初中入学率97.3%,比上年上升3.5个百分点,小学在校学生34.7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2%,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0.72%和0.11%,分别下降0.29和0.03个百分点。

各类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全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678人,毕业生1116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毕业学员21.25万人,成人中小学毕业学生5487人。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也有新发展。

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年普通中小学新增校舍10.38万平方米,危房比例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9618台,图书751万册,电子图书1.48万片。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全年鉴定科技成果40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5项,其中获自治区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年内签订技术合同19项,合同成交额426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4个,博物馆8个;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和差转台346座,其中一千瓦以上9座。广播混合覆盖率90.5%,电视混合覆盖率80.0%。《赤峰日报》全年出版7784千印张。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710个,其中医院303个,实有床位1.08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4万人。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卫生防疫、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不断加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75次,参赛人数3.71万人次,其中体委系统举办16次,参赛人数1.36万人次。全年发展二级运动员32人。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中小学在校学生中有53.51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7.52%,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全市老年体协组织已发展到2795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27.5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7.4%,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十一、环境保护和气象

依法治理环境。全年共有649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100%;认真开展污染源调查和申报工作,共完成48家放射源整治工作;点源治理、饮食企业煤油烟治理和燃煤锅炉取缔工作取得突破进展,完成治理项目210个,总投资5709万元。全市已有1400多家饮食企业改为清洁燃料,280余家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取消锅炉165台、烟囱161根;全市建设清洁工厂14个、清洁锅炉房22个、安静小区25个;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防治,对污染隐患较大的企业作出了搬迁计划,对其它污染源加强了管理和治理。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新成绩。2002年末我市自然保护区达到25个,总面积1104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3%;生态示范乡26个、生态示范村106个,为我市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和绿色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敖汉旗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全球五百佳环境奖”。

气象服务取得明显进展。在全年地面测报14万个基数中,错情率仅为万分之一;6次关键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预报准确,服务效果突出;高空探测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和20部增雨火箭落户我市;人工增雨、高炮防雹工作为农牧业增产增收做出了贡献。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继续下降。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2年全市总人口为 455.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9‰,下降1.6‰,人口死亡率为4.7‰,下降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0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0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1元,增长9.1%,增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实现6021元,增加460元,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683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847元,比上年增加119元,增长6.9%。农牧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531元,比上年增长9.3%。

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城镇居民现住房屋人均使用面积18.17平方米,增加2.77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18.17平方米,增加0.41平方米,其中: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8.63平方米,增加0.58平方米。牧民人均住房面积12.92平方米,减少0.04平方米。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不同程度增长。[见附表4]

十三、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6706张,收养4998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发展,已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92处。社会救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城乡居民得到国家救济的达5.17万人,妥善安置了1119名退伍军人的生活和就业。

社会保险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年末全市有16.82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4.77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1%、11.7%。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城镇居民现住房屋人均使用面积、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为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