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内蒙古

乌海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16:37:55 来源:乌海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58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宏观调控措施,围绕“迎两会,谋发展”,以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为主题,加快推进各项改革,积极推进经济建设,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实现了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5%,增幅提高10.2个百分点,为建市以来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2亿元,增长11.0%,增幅提高5.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48亿元,增长38.8%,增幅提高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09亿元,增长33.0%,增幅提高21.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上升,二、三产业比重达到98.0%,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为2.0:73.6:24.4。

财政收支:地方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6461万元,比上年增长29.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130万元,比上年增长67.62%。其中,增值税16361万元,增长59.5%;营业税17126万元,增长74.5%;企业所得税1456万元,增长24.7%;个人所得税2187万元,增长55.1%。全年财政总支出118388万元,增长38.6%。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6314万元,增长11.0%;科技三项费用支出534万元,增长45.5%;科教文卫事业费15240万元,增长8.3%;农林水气象部门支出3062万元,增长19.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7182万元,增长50.5%;城市维护费7349万元,增长90.7%。

价格水平: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高于上年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5%;肉禽及其制品类价格上涨14.8%,居住类价格上涨3.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0.5%;除此以外,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3.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3.6%,衣着类价格下降0.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与去年持平。

生产领域价格涨幅较高。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8.0%,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2%,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2%。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4.9%,比上年提高个3.1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农副产品类、其他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分别为33.0%、5.5%、12.2%和17.3%。

投资:投资增势趋于平稳。2004年年初,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迅猛。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33亿元,比上年增长63.8%,增幅提高12.2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7.47亿元,增长51.8%;更新改造投资14.89亿元,增长50.5%;房地产开发投资6.39亿元,增长67.6%。

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非国有单位投资成为带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全社会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52.7亿元,增长58.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4.5%,比上年提高13.0个百分点。其中非国有内资单位完成投资47亿元,增长51.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6.4%,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0.3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8.7%。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市确定的27项超亿元重点项目当年累计完成投资41.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9.3%。截止到年底,已有8个项目交付使用。

二、主要产业

农业: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实现一产业增加值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完成农业总产28392.7万元,比上年增长27.5%(按现价计算)。其中,种植业产值13985.2万元,增长14.3%;牧业产值12502.7万元,增长44.7%。2004年粮食播种面积4261公顷,比上年增长13.7%;粮食总产量28547吨,增长23.2%。全年蔬菜产量126534吨,下降11.0%;鲜蛋产量1460吨,增长4.3%;肉类产量9350吨,增长14.8%;牛奶产量8346吨,增长98.6%;生猪出栏6.82万头,增长12.9%;家禽出栏24.83万只,增长3.0%。

工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3.89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7%。全市12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7.33亿元,增长47.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25.66亿元,增长37.9%。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2.7,比上年提高2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69亿元,增长33.8%。

建筑业: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59亿元,比上年增长66.0%。房屋施工面积96.69万平方米,增长70.6%;竣工面积46.89万平方米,增长53.6%。建筑企业效益有所提高。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28亿元,比上年增长31.2%。货物运输增势强劲。全年货运总量5183万吨,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公路运输3880万吨,增长37.0%;铁路运输(发送量)1303万吨,增长14.1%。公路、铁路两种运输方式货运量比重分别为74.9%和25.1%。旅客运输全面增长。全年旅客运输量435.65万人,比上年增长60.7%。其中,公路运输357万人,增长294.0%;铁路运输(发送量)78万人,增长33.1%;民用航空运输0.65万人,实现零的突破。公路、铁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客运量比重分别为81.9%、17.9%和0.2%。

邮政业务基本稳定。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188万元,与上年相比下降2.4%。全年订销报纸555.42万份,增长0.6%;订销杂志52.36万份,增长1.2%;收寄函件102.07万份,下降48.7%;收寄特快专递6.58万件,增长28.0%。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到8879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7%。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全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信息传输业快速增长。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16.09万户,比上年增长7.5%。局用交换机容量达54.66万门,增长39.5%。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35线/百人,增长18.8%。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1.54万户,增长35.6%。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46.9部/百人,增长8.7个百分点。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9177户,比上年增长13.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批发零售业: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13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6953万元,增长24.6%。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04130万元,同比增长24.1%,餐饮业零售额22250万元,同比增长30.2%。在限额以上商业企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1250万元,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510万元,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用类商品零售额4077万元,家具类商品零售额840万元。

新型业态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连锁商业企业达到4个,实现零售额3391.5万元,增长136.3%。连锁商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1.6%。商业布局逐步改善。

金融保险业: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年末,全市中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5.03亿元,比年初增加32.8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99亿元,比年初增加3.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0.04亿元,比年初增加24.79亿元;票据融资8.97亿元,比年初增加4.42亿元。中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5.27亿元,比年初增加19.7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8.03亿元,比年初增加6.13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2.69亿元,比年初增加11.88亿元。

保险市场有所下滑。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2家。全年保费收入1.50亿元,比上年下降0.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020万元,增长46.9%;人身险保费收入9934万元,下降13.2%。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0.5亿元,比上年增长85.2%;其中产、寿险分别为2361万元和262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6.4%和126.9%。

资本市场稳步发展。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7.15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其中股票成交额6.97亿元,增长43.4%;国债成交额54.81万元,增长429.0%。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0.89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39亿元,比上年增长67.6%;房屋施工面积162万平方米,增长44.3%;竣工面积93.2万平方米,增长44.9%。

商品房市场需求活跃。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9.43万平方米,增长62.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6.01万平方米,增长39.6%。全年商品房销售额7.22亿元,增长105.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3.87亿元,增长46.6%。商品房价格有所上升。全年商品房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1460元,比上年提高305元。

旅游业: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全年旅游收入21230万元,增长12.0%。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5家,客房数达到487间。

三、对外开放

进出口:对外贸易强劲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值930万美元,全部为出口总值。

利用外资:外资流入继续加快。合同外资金额1984万美元。实际引进外资1012万美元。引进国内(市外)资金42.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3%。其中,实际引进区外资金30.38亿元,同比增长84.5%。全年共实施项目138个。从外资的产业投向看,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投入较多的行业有金属冶炼业、采掘业、房地产业等。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交通:交通设施建设继续加快。全年完成交通行业投资11.58万元。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改建公路161.53公里,总投资8.05亿元,均已建成通车。城市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强,2004年我市滨河大道等9条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及排水工程共投入资金4803万元,已全部竣工交付使用。

城市公交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公共汽车(含小公共,下同)线路达到17条,公共汽车运营里程1479万公里;全市共有公共汽车运营车辆311辆,比上年增加39辆;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2105万人次(不含出租车),比上年增长11.5%。

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23168辆,比上年末增加1259辆;其中小型汽车保有量15489辆,比上年末增加3446辆。私人小型汽车保有量达到10155辆,比上年末增加2303辆。

公用事业:公用事业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自来水售水量143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2%;其中生活用水651万立方米,增长4.7%。全年售电量44.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450万千瓦时,增长13.5%。全年煤气销售量达51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4.8%。年末,全市煤气家庭用户达到2.01万户,居民家庭煤气入户率达到12.5%。城市热力管网供热面积达到37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2%。

五、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加,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全市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总额775万元,比上年增长45.1%。全年取得科技成果9项。其中1项获自治区级奖励。全年申请专利10项,授权专利10项。全市签订技术合同46项,合同成交额2044万元。

教育: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4年,我市建成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全年共招收专科学生340人。

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普通高中招生3745人,在校生10094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520人,在校生2988人;其中,普通中专招生841人,职业高中招生679人。

基础教育进一步调整优化。年末全市共有普通初中38所,普通初中在校生20662人,比上年末减少3.3%;年末共有普通小学50所,小学在校生38291人,比上年减少0.4%。

电视大学在校生4051人,比上年末增长24.3%;职工大学在校生1495人,比上年末增长48.6%。

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2所民中小学校,在校学生213人。

文化: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年末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3,文化站6个,公共图书馆1个,各类藏书14.5万册(件),书画院1个,文物站1个,档案馆5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900卷。全市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2个,其中电影院3个;放映场434次场。拥有乌海电视台1座,4个频道开播,电视节目达到4套。全市电视混合覆盖率达97.2%,有线电视入户率为75.0%。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实现了让所有自然村的农村居民看上电视的目标。年内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混合覆盖率96.3%,比上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乌海日报》年发行量9000份。年末,全市拥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全市境内注册登记的博物馆1个,博物馆馆藏文物600件,参观人数达6000人次。

卫生: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截至年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0个,其中,医疗机构33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12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01名,其中,执业、助理执业医师898名。全市共有诊所219个,拥有执业、助理执业医师234名。全市共有卫生所、医务室12个,共有执业、助理执业医师21名。社区医疗服务不断完善,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个,拥有执业、助理执业医师44名。农村卫生医疗保健不断加强,全市共有村级卫生服务室11个,执业、助理执业医师10人,基本上解决了农民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较好的治疗。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疾病控制及医疗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乌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病业务楼已交付使用,三区均已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建设全面完成。

体育: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年内开展全市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共计74项次,参加活动人数达到53430人,。吸引了数千市民参与。数万人受益。

竞技体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共获得自治区各类比赛奖牌81枚,其中金牌31枚,银牌30枚,铜牌20枚。全市有93.9%的在校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要求。

六、人口、就业与保障、居民生活

人口:人口继续保持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在本市居住半年以上人口)45.91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5‰;死亡率5.1‰;自然增长率4.43‰。据公安部门统计,200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2.2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5%。

就业和社会保障: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9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6%,比去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安排12802人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其中,实现再就业人数4753人,“4050”人员再就业2487人。年末城镇从业人员153779人,比上年减少378人。其中,在岗职工98910人,比上年减少240人,下降0.7%;公商注册个体私营从业人员41073人,比上年末增加3380人,增长8.9%。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41万人、11.94万人、9.2万人和5.34万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分别比上年净增9664人、8452人,失业保险人数与去年持平,工伤医疗保险全部为新增。城市居民保障标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均有所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提高到420元。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院1家,床位130张,收养各类人员168人;敬老院1个,床位100张,国家财政供养人员33人。

职工工资明显增加。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74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78028万元,比上年增长34.3%;集体单位职工工资总额7699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他职工工资总额41721万元,比上年增长19.5%。

居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2元,比上年增长2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2%。人均消费支出为6304元,比上年增长26.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2.3%。由于粮油及相关副食品价格上涨,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5%,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886元,比上年增长2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2.5%;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509元,增长18.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67元,比上年增长1.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5%,比上年下降5.6个百分点。居住环境有所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6.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22.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平方米。

七、资源与环境

土地资源:根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我市认真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和使用情况的调查、核查工作。核查结果表明,全市有5937公顷基本农田全部为农作物用地。规范控制建设用地协议出让范围,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全年全市征占地及农用地转用项目用地157公顷。

水资源:降水情况好于上年。全年降水162.1毫米,比上年增长10.95%。但水资源形势仍然严峻。年末,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40米;地下水储量累计64.4亿立方米。综合水价由上年的1.04元提高到1.24元,比上年增长19.2%。全年农业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66千公顷;工业和生活完成节水技改措施10项。

生态环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完成燃煤锅炉改造15台,对重型汽油车和摩托车新车实行第二阶段排放标准,加强机动车排放检测监管。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16天,比上年增加1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4%。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污水处理系统逐步完善。城近郊区污水处理厂达到1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4万立方米/日。积极推动其他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全年清除各类垃圾45.75万吨。

绿化美化步伐加快。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6.06万亩;封山育林4.0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50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13.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城区园林绿化投资1093万元,绿化覆盖率达到17.03%,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0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1平方米。

附1: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除注明外,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不含居民住宅销售额。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