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内蒙古

包头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16:28:12 来源:包头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442次

包头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包头调查队

(2007年3月28日)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1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1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547.5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427.5亿元,增长16.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334元,增长17.3%,折合5293美元。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5%、54.2%和42.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60.9%和37.7%。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有所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9.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0.7%、0.1%、0.7%和3.4%,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分别下降了1.0%和1.1%。

劳动就业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121.7万人,比上年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7.2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9.2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5.3万人。全市从业人员中,城镇从业人员76.4万人,增长5.6%。城镇单位(不含个体和私营)从业人员33.4万人。全年持《再就业优惠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0.7万人;共帮扶243户零就业家庭成员302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7%。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8.4亿元,增长42.6%,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67.5亿元,增长29.3%。分税种来看,增值税完成48.6亿元,营业税完成16.3亿元,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共计完成12.5亿元。全年财政支出105.7亿元,增长35.8%。一般预算支出98.0亿元,增长29.9%,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2.9亿元,城市维护费9.5亿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8.1亿元,农林水利气象支出6.3亿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产业比重大且竞争力不强,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国企改革任务艰巨;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资源约束日益显现,节能降耗任重道远;企业实力还不够强大,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难度加大;城乡新增劳动力较多,就业压力增大等。

二、农牧业

种植业获得全面丰收。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17.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7.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9.2千公顷,增长4.3%。全年粮食总产量98.3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玉米产量增长6.2%,马铃薯产量增长1.3倍。全年油料产量4.5万吨,增长45.2%;甜菜产量25.3万吨,增长42.1%;蔬菜产量55.3万吨,增长14.0%;青饲料产量185.1万吨,增长45.7%。

畜牧业生产跃上新台阶。年末全市牲畜存栏头数达227.8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羊存栏147.7万只,增长15.0%;猪存栏24.4万口,与上年基本持平。牲畜良改率达92%。全年肉类总产量10.2万吨,比上年增长17.3%;牛奶产量132.9万吨,增长27.0%;羊毛产量2642吨,增长0.6%;羊绒产量147吨。

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16.1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004台,小型拖拉机31678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3212台,农用运输车43275台。当年机耕地面积24.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机播面积17.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3%;机械收获面积9.2万公顷,增长26.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围绕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稀土、煤化工“六大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延长产业和产品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使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85.4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其中,34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增加值400.3亿元,增长28.0%。主要支柱产业蓬勃发展,钢铁、铝业、装备制造业、稀土、电力五大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15.6亿元,拉动工业生产增长22.3个百分点。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产品销售情况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8.1%。

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铁、粗钢、成品钢材产量分别达到871.8万吨、799.2万吨和753.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7%、8.0%和7.5%;铝产量达到49.5万吨,增长21.7%;生产汽车8907辆,增长24.8%;啤酒、铜、焦炭、水泥的产量增幅较大。全年发电量达到160.9亿千瓦时,增长76.5%;用电量达到189.7亿千瓦时,增长22.9%;全社会供电量达到202.7亿千瓦时,增长17.8%。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6.8,比上年提高31.5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0.8亿元,增长25.2%;有限责任公司主营业务收入536.3亿元,增长2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5.8亿元,增长26.4%,其中利润37.3亿元,增长44.7%。

建筑业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2.1亿元,比上年增长9.0%。在全市注册的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共94家,完成总产值85.9亿元,增长22.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设备、技术和人才实力及良好的施工信誉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完成总产值55.8亿元,所占比重达65.0%。全市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19.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调整投资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资金到位情况良好,自筹资金比重不断增加,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得到提高。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0亿元,较上年增长12.5%。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00.2亿元,增长19.8%。全市投资主体自我积累能力和融资能力不断加强。全年资金到位额达6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自筹资金544.8亿元,增长38.4%,占全部资金来源的90.8%;国家预算内资金3.2亿元,比上年下降82.1%,比重仅为0.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三次产业投资同步增长。在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0亿元,同比增长19.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64.2亿元,同比增长20.9%。工业投资仍是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动力,全年投资达359.9亿元,增长20.2%,占全市投资的6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8.0亿元,同比增长18.1%,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8%。

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9.3亿元。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562.4万平方米,增长49.1%,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404.4万平方米,增长1.3倍。商品房销售面积262.0万平方米,增长20.5%;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0.8亿元,增长35.0%。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9.4亿元,较上年增长15.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23.5亿元,增长15.9%,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92.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5.9亿元,增长10.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75.2亿元,增长14.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9.4亿元,增长20.1%;其他行业零售额4.8亿元,增长9.1%。

限额以上企业发展迅速。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及住宿餐饮企业共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2.7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77.6亿元,增长30.2%,住宿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5.1亿元,增长47.9%。

市场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住宿餐饮业持续升温,零售额增速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个百分点;汽车、通讯器材和家用电器等消费不断扩大,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1.0%,通讯器材类增长36.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4.1%;文化消费稳步增长,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75.4%。

对外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出口总额达8.7亿美元,增长66%;进口总额为3.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9%。利用外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市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金额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5%。全年实际引进国内资金220.7亿元,增长31.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23627.1万吨,较上年增长15.3%。其中,铁路货运量6088万吨,增长13.3%;公路货运量17539万吨,增长16.0%;民航货运量628吨,增长10.1%。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13925.3万人,比上年增长13.1%。其中,铁路客运量486万人,增长12.0%;公路客运量13422万人,增长13.1%;民航客运量17.3万人,增长2.3%。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4.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移动业务总量16.4亿元,增长29.2%;联通业务总量10.7亿元,增长21.6%。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4.7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8.7万户,其中住宅用户达31.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1.5万户,增长38.3%。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0.2亿元,比上年增长46.6%。全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6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4%;接待入境旅游者1.5万人次,增长13.5%。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持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8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59.7亿元,增长21.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8.0亿元,增长12.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82.5亿元,增长43.3%。其中,工业贷款余额143.1亿元,增长50.7%;商业贷款40.4亿元,增长1.6%;农业贷款余额12.5亿元,增长13.3%。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达10.9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财产险收入3.5亿元,增长2.6%;人寿险收入7.4亿元,增长3.4%。保险业务支出4.6亿元,增长5.4%。其中,财产险支出2.0亿元,增长16.9%;人寿险支出2.6亿元,比上年下降1.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在校学生4.0万人,比上年增长26.9%;成人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0.4万人,比上年下降15.1%;高职院校3所,在校学生1.5万人,增长58.2%;普通中专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15所,在校学生2.2万人,增长12.8%;普通高中43所,在校学生5.4万人,增长2.8%;普通初中90所,比上年减少12所,在校学生12.2万人,下降1.3%;普通小学317所,比上年减少52所,在校学生13.6万人,下降3.0%。全市有民族中小学17所,在校学生1.4万人,增长9.4%;民办中小学39所,在校学生1.5万人,下降1.3%。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48%、97.86%、82.76%,分别比上年提高0.82、1.11和1.41个百分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4%,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共计14个,其中自然科学技术机构3个,转制科研机构9个,科技信息机构1个,其他机构1个。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7亿元,增长3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0.7%。73户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24户,比上年增长26.3%;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5亿元,增长33.1%,其中R&D经费支出6.3亿元,增长45.8%;技术改造经费支出51.4亿元,增长40.9%。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其中本年新建2个。全市专利申请量275项,比上年增长10%,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106项,增长1倍。全市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9项,共评出市科技进步奖55项。年末稀土高新区注册企业1592户。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28亿元,增长20%。年末,全市共认定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170家,占全区的52%,其中本年创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进一步加强了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市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事业稳步发展。我市现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艺术表演场所3个,群艺馆、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1个。完成480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7.3%,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34.4万户,增长3.6%。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87个(不含诊所等)。其中,医院42个,乡镇卫生院6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个。年末卫生机构(不含诊所)实有床位9607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万人。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在自治区第十一届运动会上,再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和金牌总数第二名,并打破67项自治区记录。在国家级比赛中获金牌23枚,银牌16枚,铜牌23枚。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画匠营子水源地二期、新南郊污水处理厂、天然气输配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青山区昌福村拆迁改造、昆区南部区开发、石拐区采煤沉陷区治理等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2.8%,用水普及率85.5%,集中供热普及率由上年的70%提高到74.6%,燃气普及率由80.5%提高到83%,道路设施综合完好率由90%提高到92.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4.7%提高到35.2%,新增公园绿地12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7平方米。

十一、环境保护和水资源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年空气Ⅱ级良好天数267天,比上年增加11天;新建烟尘控制区16.9平方公里,控制区覆盖率达到93.2%。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黄河包头段水质达到Ⅲ类以上的占72.2%,较去年增加11个百分点。工业废水达标率90.2%。

水资源依然紧缺。全市平均降水量288.5毫米,较上年增加116.4毫米,全市总供水量100892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72318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178463万立方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245.8万人,比上年增加2.8万人,其中男性为126.7万人,女性119.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6.4。城镇人口179.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3.1%。人口出生率7.80‰,死亡率3.64‰,人口自然增长率4.16‰。

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211元,比上年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625元,增长15.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3%,比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5338元,比上年增长14.4%;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40元,增长23.3%;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3%。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7.74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27.37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44.1万人,比上年增长6.8%;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22.5亿元,增长27.7%;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43.5万人,全年发放失业保险金8484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全市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57.0万人,比上年增长8.0%;支付医疗保险金4.4亿元,增长30.7%。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6.0万人,增长7.5%;支出工伤保险金1386万元,增长1.2倍。全市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32.8万人,增长18.2%,支出生育保险金2772万元,增长48.2%。全年为城市居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9亿元;全面实施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贫困农牧民发放保障金1100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分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