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16:21:05 来源:呼和浩特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699次

2003年,是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七届五次全委会的精神,迎接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现场会,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全市各地、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地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跃上400亿元的新台阶,达40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3亿元,增长18.1%;第二产业增加值174.7亿元,增长28.3%;第三产业增加值194.2亿元,增长22.9%。市场物价小幅上扬。2003年,全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分项目看,食品、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分别比上年上涨2.0%、2.8%、9.9%和1.1%,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的价格均比上年有所下降,分别下降0.2%、2.5%、2.9%和2.8%;农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7.9%,其中医疗保健上涨1.9%、食品上涨4.6%、服务项目上涨35.2%是农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0.1%。生产和建设领域价格也有所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4%;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1.1%和3.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4%。劳动就业保持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20.9万人,减少0.7万人;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1.6万人,减少0.07万人;其他各种经济单位从业人员6.5万人,增加1.03万人。全年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创造了6.5万个就业岗位,安置下岗人员2.76万名,其中,解决“4050”人员1.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40.5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4亿元,增长24.3%。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20.6亿元,增长23.9%。全年财政支出47.6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在财政支出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医疗卫生支出、城市维护费、社保基金支出分别为1.3亿元、2.2亿元、5.6亿元、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126.1%、28.4%、129.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条件仍比较脆弱;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存在,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的任务仍很艰巨;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还比较大。

二、农  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伊利、蒙牛、奈伦等一批以农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内部结构及种植结构的调整。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较为明显。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74.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7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28.3千公顷,占总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67%下降为61%;经济作物面积72.8千公顷,占总面积的比重为19%,与上年持平;以饲草料为主的其它经济作物面积73.0千公顷,占总面积比重由上年的14%上升为20%。种植业喜获丰收。全市粮食总产量91.8万吨,比上年增产9.0%;油料产量6.6万吨,增产7.7%;蔬菜产量55.8万吨,比上年减产3.4%。在粮食作物中,玉米产量57.8万吨,增产4.8%;薯类产量24.3万吨,增产28.8%;豆类产量2.1万吨,增产30.1%。全年种植业产值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林业稳步发展,生态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8.8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合格面积28.9千公顷,全年封山育林16.9千公顷,新育苗353公顷,零星植树283万株。畜牧业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发展,传统的数量型畜牧业向效益型畜牧业转变的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年末家畜存栏158.7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6%。其中,大畜存栏47.3万头,比上年增长34.9%,在大畜牲畜中,奶牛存栏头数达35.7万头,比上年增加13.7万头,占大畜的比重为75.4%,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小畜存栏75.7万只,比上年减少8.0%;生猪存栏35.7万头,比上年减少8.1%。全年肉类总产量9.2万吨,比上年下降1.3%;鲜奶产量100.8万吨,增长56.1%;禽蛋产量3.3万吨,增长0.1%。全年畜牧业产值达27.9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牧业械总动力达到128.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4%;水浇地面积达166.3千公顷,增长1.1%;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167台、小型拖拉机45228台、农用运输车33284台,分别比上年增加45、3755和2528台。化肥施用量(折纯)7.1万吨,比上年增长12.6%;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241吨,增长16.1%;农村用电量21402.35万千瓦时,增长8.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增长,据测算,全年工业增加值实现128.0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1.91亿元,增长43.31%。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发展来看,2003年的运行有如下几个特点:1.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4.94亿元,比上年增长30.71%;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6.98亿元,比上年增长67.39%。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36.68个百分点。2、重点企业带动能力突出。全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十六户大企业(集团)完成不变价产值166.4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0.79%,新增不变价产值60.16亿元,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4.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0.88个百分点。3、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生产高速增长,对全市工业生产增长贡献突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2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倍,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58.9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5.54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38.6亿元,同比增长27.77%,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8.9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86个百分点。二者的增加值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9.18%,成为拉动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4、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市重点培育的三大支柱产业(食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共实现不变价产值135.3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70%,增长56.38%,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76.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3.18个百分点。5、产销衔接状况好于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98%,比上年提升1.64个百分点,产销率保持较高水平,说明企业适应市场的意识和能力都显著增强。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18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7.49亿元,比上年增长41.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8.34亿元,增长97.5%;利税总额达35.94亿元,增长68.4%。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6.88%,比上年提高36.4点。在构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中,产品销售率为98.98%,比上年提高1.6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13.68%,提高2.5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69%,提高2.5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年周转率为1.94次,提高0.25次;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5618元/人,增长38.2%;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44.11%,提高23.3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9.26%,提高1.18个百分点。受固定资产迅猛增长的影响,建筑企业也有所增长。全市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3.3亿元,增长9.9%。竣工产值47.3亿元,增长11.7%。实现税金2.1亿元,增长17.4%,实现利润1.1亿元,增长11.8%。施工面积为71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197.4万平方米,减少116.1万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以来,我市将扩大投资作为拉动内需的重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0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0亿元,比上年增长43.2%。各类投资均保持快速增长,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27.2亿元,增长52.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1.2亿元,增长18.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7.4亿元,增长12.3%;其它投资完成4.3亿元,增长2.6倍。投资增长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基建投资支撑作用明显。基本建设投资占投资总额的67.7%,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高达77.2%,带动全市投资增长33.4个百分点。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力生产、供电设施、公路建设以及热力、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项目共完成投资97.9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占基本建设投资的77.0%。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水利管理业完成投资6.0亿元,增长16.6%,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28.5亿元,增长1.3倍。二是工业投资继续提速。全市工业投资完成6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占全部投资的35.5%,其中工业技改完成投资17.3亿元,增长50.8%,占全部工业投资的25.8%。投资重点集中在轻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纺织、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大行业中,共完成投资63.2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94.6%。三是房地产业呈建销两旺态势。房地产完成投资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住宅完成投资12.4亿元,增长3.99%;商业营业房完成投资9.3亿元,增长51.3%。商品房施工面积342.0万平方米,减少4.2%。在商品房投资增长的同时,销售也有所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137万平方米,增长13.2%,已实现成交额21.3亿元,增长15.4%。四是投资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其他投资、房地产开发等新增固定资产157.2亿元,比上年增长83.4%;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7.6%,比上年提高19.2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分城乡市场看,市的零售额108.2亿元,增长15.3%;县的零售额9.2亿元,增长20.3%;县以下的零售额5.5亿元,增长1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快速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103.6亿元,增长12.5%;餐饮业实现14.7亿元,增长51.1%;其他行业实现4.8亿元,增长1.1%。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8%。外贸出口3.62亿美元,增长29.9%。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年内新签订外商、港澳台、华侨直接投资项目46个,合同引进外方资金12679万美元,外方资金实际到位10546万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区外资金实际到位67.2亿元。六、交通和邮电2003年,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达到58.40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全市公路货运周转量30.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0%,公路货运量为3852万吨,增长26.6%;公路客运周转量34.9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8%,公路客运量为2985万人,下降5.2%。邮电通讯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19.4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城市电话用户70.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0.5万户;乡村电话用户4.8万户,增加1.0万户;年末移动电话74.7万户,增加21.6万户。

七、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8.0亿元,比年初增长17.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仍是金融机构存款的主要来源,其余额达255.4亿元,比年初增长22.9%,占各项存款总额的53.4%;企业存款154.6亿元,比年初增长18.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388.5亿元,比年初增长19.5%。从贷款投向看,短期贷款为157.4亿元,增长8.2%;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31.4亿元,增长6.9%;中长期贷款为183.0亿元,增长28.6%;个人消费贷款发展较快,达30.8亿元,增长28.8%。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的现金收入为115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7%;现金支出1167.5亿元,比上年增长36.4%。收支相抵,货币投放11.2亿元。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市保险保费收入9.8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人险保费收入7.5亿元,增长29.0%;财险保费收入2.3亿元,增长25.3%。全市保险业务支出1.9亿元,比上年增长8.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科技三项费用支出3958万元,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0项,荣获自治区奖励的3项;年内专利申请量460项,授权专利350项;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0项,合同成交额达9553.6万元。教育事业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7所、成人高校4所、普通中学166所、职业中学24所、小学773所、幼儿园105所。年内普通高校招收学生3.3万人,比上年增长38.8%;毕业学生1.5万人,增长55.8%;年末在校学生9.0万人,增长30.5%。普通中学招收学生5.1万人,比上年增长11.0%;毕业学生3.7万人,增长11.6%;年末在校学生14.1万人,增长8.4%。职业中学招收学生5137人,比上年下降25.1%;毕业学生2859人,下降32.6%;年末在校学生1.4万人,下降32.0%。小学招收学生2.9万人,比上年下降8.6%;毕业学生4.0万人,增长14.2%;年末小学在校学生19.6万人,比上年下降3.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年末在园幼儿人数为3.3万人,比上年下降10.7%。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共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94个,比上年增加5个。其中有医院56个,卫生防疫机构11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医院拥有病床6362张,增加90张。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066人。其中,执业医师3942人,执业助理医师505人。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到年底,全市有体育场4个,体育馆5个,游泳池22个。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有21.6万人体育锻炼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其中,达到良好级以上的有10.6万人。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558人,其中,环境监测人员111人。全市自然保护区11个,面积达1407.4平方公里。生态功能保护区4个,面积达4933.7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8.17%。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年内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35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2532.1万元。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成效明显,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年报,年末全市总人口213.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0‰。其中市区人口109.7万人,增长1.1‰;非农业人口97.8万人,增长8.1‰;少数民族人口26.8万人,增长3.2‰。人口出生率7.9‰,死亡率2.9‰,自然增长率5.0‰。人口迁入率为19.2‰,人口迁出率为19.2‰,机械增长率几乎为零。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数,按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2004年底全市实际常住人口为257.9万人。在岗职工工资稳定提高。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0.6亿元,增长14.3%;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3亿元,增长10.1%;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9亿元,增长37.0%。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092元,增长17.3%。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30元,比上年增长17.6%;农民人均纯收入3169元,比上年增长12.3%。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332元,比上年增长14.6%;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991元,增长23.7%。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居民为34.3%,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农牧民为36.2%,降低5.2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1.本公报指标数为快报数。

2.本公报经济总量所有绝对数均为当年价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