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8-22 18:41:04 来源:呼和浩特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01次

2000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首府城市的总体目标,牢牢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全面组织实施“三大系统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地实现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7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1亿元,增长11.7%;第二产业增加值78.49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75.64亿元,增长12.9%。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478元,比上年增长13.1%。

市场物价继续低位运行。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0%。其中医疗保健上涨1.4%、居住上涨2.1%、服务项目上涨30.6%是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直接原因。全年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6%,农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5%。

财政收支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20.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07亿元,比上年增长23.57%;上划“两税”收入7.38亿元,比上年下降12.13%。全年财政支出1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条件比较脆弱,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存在,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的任务仍很艰巨;下岗职工再就业压力还比较大。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继续全面发展。2000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2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种植业获得较好收成。全市粮食总产量84.2万吨,比上年增产11.06%;油料产量7.8万吨,比上年增产11.95%;蔬菜产量60.7万吨,比上年增产6.69%。在粮食作物中玉米产量44.3万吨,增产5.58%;薯类产量18.5万吨,增产46.85%;豆类产量2.2万吨,增产82.06%。

林业稳步发展,生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全年造林合格面积51.0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89.82%。其中,人工造林合格面积49.5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92.09%。

畜牧业持续发展,畜禽产品产量增加。年末家畜存栏188.71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4.53%。其中,大畜存栏28.30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82%;小畜存栏118.17万只,比上年同期减少7.24%;生猪存栏42.24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1.79%。在年末牲畜存栏中,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比重为70.03%,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奶牛存栏达到9.16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4.11万头。牲畜出栏率为84.19%,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8.8万吨、鲜奶产量23.4万吨、禽蛋产量3.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42%、54.35%和0.36%。

渔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0.74万吨,比上年增长4.96%。

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水浇地达到159.25千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1.0%;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2.6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增长4.98%,年末全市共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023台、小型拖拉机37390台、农用运输车27555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6.19万吨,比上年增长41.79%;农村用电量1.5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63%。

乡街企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实际入库税金5.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37%。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0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为核心,整体推进了国企改革和工业经济发展,全年呈现出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显着提高的良好态势。据测算,全年工业增加值达到6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乡及乡以上和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6.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04%。

从乡及乡以上和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生产发展来看,2000年的运行有如下几个特点:1、轻工业增长继续快于重工业。轻工业增加值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29.63%;重工业增加值17.41亿元,比上年增长7.39%,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22.24个百分点;2、市属及以下企业生产增长快于中央属和自治区属企业。市属及以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0%;自治区属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53亿元,比上年下降0.49%;中央属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78亿元,比上年增长5.45%。市属及以下企业生产增长分别快于自治区属和中央属企业27.29和21.35个百分点;3、各经济类型工业均保持增长。全年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7.84亿元、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3.35亿元、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0.35亿元、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9.35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96亿元,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3.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51%、2.06%、22.67%、26.66%、6.21%和33.51%。4、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拉动力明显增强。年内伊利、金宇、内蒙古TCL公司、三角公司、三联化工公司、飞鹰齿轮集团和蒙牛等7家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增加值9.5亿元,比上年增长62.1%,其增加额占全部总增加额的55.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3.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高。全年444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7.35亿元,比上年增长23.89%;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10亿元,比上年增长92.82%;亏损企业亏损额1.76亿元,比上年下降36.88%。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0.16%,比上年提高11.33个百分点。在构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7项指标中,除总资产贡献率为5.87%,低于上年0.62个百分点之外,其余6项指标均好于上年水平。其中,产品销售率为98.39%,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16%,比上年提高0.7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年周转率为1.3次,比上年提高0.17次;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2773元/人,比上年增长33.52%;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34.51%,比上年提高20.6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7.00%,比上年下降8.36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3.19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2.54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竣工产值20.42亿元,增长22.7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5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0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69%。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0年,全市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而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固定资产完成投资(不包括农村部分)67.13亿元,比上年增长50.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4.25亿元,比上年增长84.14%;更新改造投资10.10亿元,比上年增长0.85%;房地产开发投资1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4%;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0.47亿元,比上年增长34.61%;其他投资完成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投资结构明显改善。投资重点向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等行业倾斜。在基本建设投资中,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2.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倍;水利管理业投资7.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倍;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投资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88.42%。以上3个行业的投资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68.34%。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达到22.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0%。

2000年,全市公路交通货运周转量15.5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21%;公路客运周转量21.9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16%。

邮电通讯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65.26%。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万门,比上年末增长75.25%。全市电话用户达29.2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7.1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7.56万户,增加6.14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66万户,增加1.0万户。已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53.42%,比上年提高14.97个百分点。年末移动电话21.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2.9万户;无线寻呼用户30.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7.7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6%。分城乡市场看,市的零售额59.67亿元,增长12.31%;县的零售额5.95亿元,增长11.02%;县以下的零售额3.87亿元,增长13.4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15.17亿元,增长8.74%;集体经济零售7.68亿元,增长3.02%;私营经济零售12.2亿元,增长19.30%;股份制经济零售12.22亿元,增长16.68%;个体及其他经济零售22.20亿元,增长12.23%。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45.64亿元,增长12.64%;餐饮业零售5.92亿元,增长16.83%;制造业零售7.12亿元,增长8.03%;农业生产者零售6.07亿元,增长8.16%;其他行业零售4.73亿元,增长15.22%。

对外贸易增长加快。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0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05%。其中,外贸进口1786万美元,增长46.03%;外贸出口5215万美元,增长15.56%。在外贸出口中,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出口36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77%;“三资”企业出口151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31%。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年内新签订外商、港澳台、华侨直接投资项目25个,合同引进外方资金6874万美元,外方资金实际到位3485万美元。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全年与区外共签订横联项目215个,比上年增长67.97%;区外资金实际到位26.3亿元,比上年增长57.49%。

七、金融和保险

受积极货币政策的影响,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1.57亿元,比年初增长14.07%,与上年同期相比多增0.7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14.05亿元,比年初增长16.56%,与上年同期相比多增3.94亿元;储蓄存款152.50亿元,比年初增长9.21%,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3.06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1.19亿元,比年初增长25.66%,与上年同期相比多增38.2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35.19亿元,比年初增长10.36%,与上年同期相比多增15.96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31.05亿元,比年初增长75.64%,与上年同期相比多增7.72亿元;中长期贷款86.43亿元,比年初增长45.72%,与上年同期相比多增15.04亿元。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8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9%;现金支出584.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1%。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0.17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市保险保费收入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95%。其中,人险保费收入2.47亿元,增长11.66%;财险保费收入1.53亿元,增长23.63%。全市保险业务支出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9%。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科技经费支出859万元,取得科技成果67项。年内专利申请量212项,授权专利86项,分别比上年增长12.77%和14.67%。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1项,合同成交额达7300万元。

教育事业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年内普通高校招收学生1.74万人,比上年增长56.61%;毕业学生0.72万人,比上年增长7.41%;年末在校学生4.37万人,比上年增长37.29%。成人高等教育招收学生1.39万人,比上年增长77.09%;毕业学生0.44万人,比上年减少17.92%;年末在校学生2.36万人,比上年增长38.17%。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1.07万人,比上年减少35.10%;毕业学生0.90万人,比上年增长28.83%;年末在校学生3.96万人,比上年增长0.68%。普通中学招收学生4.18万人,比上年增长10.74%;毕业学生3.15万人,比上年增长3.26%;年末在校学生11.48万人,比上年增长7.06%。职业中学招收学生0.63万人,比上年下降26.49%;毕业学生0.57万人,与上年持平;年末在校学生1.88万人,比上年下降21.44%。小学招收学生3.25万人,比上年下降1.65%;毕业学生3.57万人,比上年增长1.64%;年末小学在校学生20.62万人,比上年增长0.8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共拥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8个,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8.5%,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5.7%,分别比上年末提高1.4和7.0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99个,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有医院、卫生院144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9个,妇幼卫生机构8个。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共拥有病床7441张,比上年增长4.79%。其中,医院拥有病床6408张,增长2.84%。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879人,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医生5419人,增长4.98%。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全区农运会选拔赛上,我市运动员取得了团体金牌5枚,个人金牌7枚、银牌9枚、铜牌6枚的好成绩。全市在校学生体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率为9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513人,各级环境监测站3个,环境监测人员100人。全市自然保护区已达1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县级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4.07万公顷,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8.2%。已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55.44平方公里,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71.28平方公里。年内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55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15507万元,分别是上年的4.8倍和4.2倍。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计划生育成效明显,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年报,年末全市总人口209.1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66%。其中市区人口106.28万人,增长1.28%;非农业人口92.91万人,增长1.35%;少数民族人口25.31万人,增长2.17%。人口出生率15.0‰,死亡率10.9‰,自然增长率4.1‰(人口出生包括往年出生在2000年办理出生登记的人数,人口死亡包括往年死亡在2000年办理注销的人数,2000年人口出生率实际为10.05‰,人口死亡率实际为4.49‰)。

在岗职工工资稳定提高。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4.42亿元,比上年增长8.26%。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92亿元,增长9.98%;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1亿元,下降24.50%;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29亿元,增长18.46%,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548元,比上年增长13.54%。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995元,增长13.36%;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377元,下降1.77%;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742元,增长19.94%。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2元,比上年增长8.03%;农民人均纯收入2538元,比上年增长6.33%。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613元,比上年增长10.54%;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558元,比上年增长10.26%。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1771张,收养1024人,年内全市得到社会保障救济人数达1.20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0.55万人,年末城镇拥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840个。其中,有社区服务中心2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