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4-08 21:04:22 来源:巴彦淖尔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073次

巴彦淖尔市统计局

(2011年3月20日)

2010年是 “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完成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0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9.0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39.7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144.6亿元,增长10.0%。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0%,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0%,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0%。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5∶54.9∶25.6演进为19.7∶56.3∶24.0。一产比重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三产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全年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4万元人民币(2010年常住人口数未确定),按年平均汇率折算首次超过5000美元。

市场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了2.0%。其中,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1.7%。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品呈四升四降。“四升”为食品上涨8.4%、烟酒及用品上涨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0.4%、居住上涨0.6%;其余四大类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流通、生产、建设领域看,商品零售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2.7%、7.9%和5.6%。

劳动就业形势较好。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89.1万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8.2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3.1万人,其中工业从业人员10.0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7.8万人。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不包括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4.7万人,其中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为7.2万人;机关单位从业人员为2.6万人;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为4.9万人。就业形势稳定向好。截至12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2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低于控制目标0.3个百分点。全市共完成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7.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16.5万人的107%,其中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的12.6万人。全市城镇职业技能培训9708人,培训后实现就业8950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4万人;创业培训5951人,培训后成功创业或自谋职业3973人,带动就业1.3万人。在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下,全市共有3362人实现成功创业或自谋职业,创业带动就业达到 7387 人。全市登记的城镇“零就业家庭”60户,有60户84人通过援助帮扶实现了就业再就业。登记的农牧区“零转移家庭”1020户 ,通过援助帮扶,本年度共有1020户1500人实现了转移就业。

地方财政总收入再创新高。随着全市经济的进一步企稳回升,地方财政总收入也随之大幅增长。截至12月底,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8.9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3亿元,上划中央税收收入完成24.9亿元,上划自治区税收收入完成5.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7.6%、17.4%和23.3%。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3.5亿元,同比增长17.2%。以民生为主的社会事业领域的支出增长呈加快势头。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农林水事务、文化体育与传媒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21.7%、22.4%、22.2%、21.7%和50.6%。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产业发展不充分,工业化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不足,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城镇建设滞后,缺乏产业支撑,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不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业层次低,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农业

农牧业生产发展稳定,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6.5%。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为949.5万亩,比上年增加33.1万亩,增长3.6%。粮食播种面积为473.8万亩,比上年减少17.4万亩,下降3.6%。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196.2万亩,比上年减少49.5万亩,下降20.1%;玉米播种面积为258.5万亩,比上年增加31.1万亩,增长13.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454.5万亩,比上年增加53.1万亩,增长13.2%;耕地内牧草面积21.3万亩,比上年下降10.8%。粮经草比例由上年的53.6∶43.8∶2.6调整为今年的49.9∶47.9∶2.2。

农作物产量平稳增长。全市粮食总产量为49.6亿斤,比上年增长1.3%。其中,小麦总产量为14.3亿斤,比上年下降21.3%;玉米总产量为34.5亿斤,比上年增长14.7%。油料总产量为13.0亿斤,比上年增长12.4%,其中,花葵总产量为11.0亿斤,比上年增长24.2%;油葵总产量为1.9亿斤,比上年下降27.3%。西瓜总产量为5.4亿斤,比上年增长11.6%;番茄总产量为39.2亿斤,比上年下降15.8%。

林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完成荒山荒沙造林面积74.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4.7万亩;飞播造林8.0万亩。完成更新造林面积0.4万亩。完成成林抚育面积304.3万亩。完成幼林抚育面积69.4万亩。

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为901.7万头(只),比上年减少13.3万头(只),下降1.5%。其中,农区牲畜头数为702.0万头(只),比上年减少12.6万头(只);牧区牲畜头数为199.7万头(只),比上年减少0.7万头(只)。牧业年度羊的存栏达到824.4万只,比上年减少10.4万只。畜群、畜种结构不断优化,良种、改良种牲畜头数达到877.6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的比重为97.3%,与上年基本持平。能繁母畜达到548.9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比重为60.9%,比上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牲畜出栏速度加快。日历年度牲畜出栏总数为876.8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3%,出栏率为122.7%,比上年增加8.2个百分点。养牛业发展稳定,年末奶牛存栏头数达到10.6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2.5%。

农牧业机械化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为379.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机耕地面积882.9万亩,增长5.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85.8亿元,同比增长20.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8.9亿元,增长20.9%。分所有制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8.4%;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34.2%;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22.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8.2%;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下降2.5%。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完成162.7亿元,增长20.2%;轻工业增加值完成96.2亿元,增长22.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7.2%。从支柱产业发展情况看,农畜产品加工业、矿山工业、化学工业和电力生产供应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带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其中,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87.9亿元,同比增长19.6%,;矿山及冶金工业实现增加值101.0亿元,同比增长21.7%;化学工业实现增加值18.6亿元,同比下降0.1%;电力生产供应业实现增加值36.2亿元,同比增长27.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呈大幅增长态势。(见附表二)

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674.1亿元,同比增长33.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3.7亿元,同比增长96.7%。税金总额实现17.8亿元,同比增长26.5%。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张及房地产开发的强劲势头的带动下,全市建筑业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年内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3.9亿元,比上年增长6.9%。年内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共53家,从业人员4.1万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697.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290.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发展。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5.2亿元,  同比增长0.5%。分城乡看,城镇完成投资493.0亿元,同比增长0.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亿元,同比下降28.0%。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完成投资20.8亿元,与上年持平;地方项目完成投资544.4亿元,同比增长8.3%。从主要行业投资看,制造业投资额完成112.2亿元,同比增长2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67.2亿元,同比增长76.3%;教育完成11.3亿元,同比增长1.2倍;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完成4.0亿元,同比增长55.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78.4%。从投资主体看,全年国有经济投资完成243.1亿元,下降20.1%;非国有经济投资完成322.1亿元,增长24.8%。全年新开工项目653个,比上年减少155个。全部建成投产项目685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6.7%。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优化。第一产业的投资为36.6亿元,同比下降6.2%;第二产业投资为270.5亿元,同比下降16.5%,其中,工业投资269.9亿元,同比下降16.5%,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47.8%;第三产业投资258.1亿元,同比增长29.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6.2亿元,比上年增长9.0%。

五、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4.3亿元,同比增长19.2%。分地区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总额105.8亿元,同比增长19.3%;农村市场实现零售总额18.5亿元,同比增长18.2%,城镇市场增速快于农村市场1.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06.5 亿元,同比增长19.1%,占到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7%;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3亿元,同比增长14.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4亿元,同比增长19.5%。从城乡消费市场看,全市继续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和“双百市场”工程,截至12月底,改造提升农家店143个,配送中心5个,申报新建“双百市场工程”4个,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8万多台,实现销售额2.17亿元,农村消费市场提升显着。

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年内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32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3.5%。其中,进口完成37297万美元,增长84.7%,出口完成15973万美元,增长10.1%,进出口贸易额增速均居全区首位。加强了与周边盟市资源配置、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协作,与鄂尔多斯、乌海的资源置换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相继开工,包钢西区建设正式启动。着力扩大向北开放,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全年煤炭进口量突破800万吨,达到812万吨,同比增长2.53倍。番茄酱、肉食品、脱水菜、绒纺、葵仁出口也相应有不同幅度增幅。

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增强。今年我市继续实施重大项目专项推进工作,通过现场办公、督查指导、跟踪督办等措施,促进投资平稳增长。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西部铜材5万吨电解铜、瑞峰8万吨铅冶炼、大中二期120万吨球团、毅腾三期200万吨洗煤等项目建成投产;新湖50万吨PVC循环经济、包钢210万吨煤焦化和冀中能源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紫金330万吨铅锌采选、西部铜业200万吨铅锌采选、天然气液化、风电项目积极推进;国网能源煤电一体化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装备制造、新能源、建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10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630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是自治区年度责任目标的3倍,全年开工建设交通项目289个,新改建公路3490公里,完成油路里程718公里。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共完成农村牧区公路3440公里,完成投资12.23亿元。共完成客运量160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294百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2464万吨,货运周转量9724百万吨公里。完成水路客运13万人次(主要指旅游湖泊客运)。建成巴运临河、前旗、五原物流园区和毅腾国际物流园区、际誉海关物流园区五个物流园区。物流业务已覆盖周边盟市,开通了呼市、银川、西安、北京等货运专线,传统运输企业正逐步向现代交通物流业转型。

邮电通讯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5亿元,增长14.8%。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22.8万户,比上年下降3.4%;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8.8万部。互联网络注册用户达到9.7万户,比上年增长7.8%。全市共有邮电局所139所。全年共完成邮政特快专递26.3万件,报刊期发14.1万份,函件351.2万件,包件4.4万件。

旅游业蓬勃发展。我市的旅游景点、旅游涉外宾馆(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达到78家,其中,旅游景区点50处,国内旅行社19家,星级饭店10家。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14.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6.5%,旅游业总收入13.4亿元,较上年增长22.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达459.3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仍然是金融机构存款的主体,存款余额达263.6亿元,占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7.4%,同比增长13.4%;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达346.4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达197.5亿元,同比增长25.3%。在短期贷款中,个人贷款及透支88.8亿元,单位贷款及透支105.9亿元,贸易融资贷款2.32亿元。中长期贷款完成147.0亿元,同比增长22.7%。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财产险收入3.0亿元,增长43.0%;人寿险收入4.7亿元,增长0.5%。赔款支出1.5亿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财产险支出1.2亿元,增长8.5%;人寿险支出0.2亿元,下降26.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今年全市大力开展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组织申报并获得批准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2家,共获得批准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11家,批准建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科技创新培育型试点企业3家,自治区十大科技名牌企业2家,取得国家重点认定新产品13个,国家驰名商标3个,自治区名牌产品13个,自治区着名商标12个,自治区科技名牌产品4种。在全区科技奖励大会上,我市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项,其中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截至目前,我市共鉴定科技成果17项,推荐2010年自治区科技进步奖6项。共获得专利849项,较去年年底的799项增加了50项。

教育工作成效显着。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全年招收学生0.3万人,比上年增长2.5%,年末在校学生0.7万人,同比增长3.6%;普通中等专业学校6所,全年招收学生0.2万人,比上年下降1.1%,年末在校学生0.7万人,同比下降15.2%;普通中学60所,比上年同期下降7所,全年招收学生2.9万人,比上年增长0.4%,年末在校学生9.0万人,同比下降3.3%;小学119所,比上年同期下降24所,全年招收学生1.2万人,比上年下降7.1%,年末在校学生9.4万人,同比下降8.2%。小学、初中在校生辍学率分别为0.99%和2.85%。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8.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2.6%。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成果丰硕。我市成功举办了2010’中国·河套文化艺术节4个方面13项文体活动;启动阴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至2010年年底,全市共整理阴山岩画资料照片11000余张,制作线描图20000余幅,拓片1000余幅,文字资料50万字。组织参加全区第五届乌兰牧骑艺术节,前旗乌兰牧骑大型歌舞剧《牟纳之声》夺得团体演出金奖、优秀组织奖和7个单项奖,前旗乌兰牧骑被评为全区服务基础服务群众先进乌兰牧骑;后旗和磴口乌兰牧骑分别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组织参加水利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水歌曲大奖赛,8人次获奖。投入上级和政府资金4200多万元,建成34个综合文化站、6个社区文化中心、31个文化室、756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远程教育服务站、276个草原书屋,新建了4个农牧民老年门球场。演出活动日益活跃。全市先后举办了巴彦淖尔新年音乐会、巴彦淖尔春晚、《春满河套》2010’慰问农牧民二人台专场文艺晚会等大型演出活动20多场。全市各专业团体深入到农牧区、部队、社区、企业、机关进行了慰问演出,全年共演出906场,其中下乡演出426场,城镇演出480场,观众达110余万人次。年末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电视台6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0%;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4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1%;县级广播电视台6座;《巴彦淖尔日报》全年发行378.0万份。《巴彦淖尔晚报》全年发行436.5万份。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492个,其中,医院(含门诊)、卫生院14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44个;村卫生室82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卫生监督所8个;中心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全市提高了新农合筹资标准。全市新农合地域覆盖率达到了100%,参合农牧民94.6万人,占常住农牧业人口的98.2%。截至12月底,共为33.1万人次参合农牧民报销门诊医药费用385.7万元;为9.2万人次大病统筹住院参合农牧民报销医药费用1.3亿元;为0.3万名住院正常分娩产妇补助162.5万元;为0.4万名慢性病患者门诊补助244.7万元。

体育事业充满生机。全市共举办了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市直机关第三届运动会、“人大杯”全市第六届乒乓球赛、全市冬季越野赛等120多项地区性群众体育比赛,参加运动员达2万多人次,观众达20多万人次,群众参与面不断扩大,全民健身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前旗承办了全国青少年中国式摔跤锦标赛,我市选手唐丽、塔尼尔分获女子44公斤级、男子90公斤级冠军。磴口县“车舞狂沙”俱乐部参加中国银川第九届国际汽摩旅游节,纳日苏获国产组、进口组双料冠军。前旗代表我市参加了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技能展示比赛,获最佳表演奖。在自治区围棋定段赛中,前旗有3人晋级三段,8人晋级一段。100%的中小学实施《学生体制锻炼标准》,学生体育健康率达100%。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进展顺利。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有职工人数418人。环境监测站8个,监测人员119人。年初安排的38家企业的减排工程已全部完成。经初步核算,年内共消减COD5983吨、SO2 3033吨,全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降。7个旗县区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其中有6个已投运,圆满完成自治区政府提出的2010年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检查各类企业228家,共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32件,整改完成率达91%。今年新增加安装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企业8家,安装设备10套,到目前全市共有30家企业安装了50套在线监测设备。全市共设立各级自然保护区6处。其中,国家级的 2处,分别为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哈腾套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5.54万公顷;自治区级的4个,分别为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阿尔其山叉子圆柏自然保护区、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和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3.05万公顷。设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据初步统计,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21元,比上年增加1354元,增长10.4%。随着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消费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0399.9元,比上年增长16.4%,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0.9%。2009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8240元,比上年增加898元,增长12.2%。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为6325元,比上年增长19.3%,恩格尔系数为38.9%,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亦不同程度有所增长。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12月底,全市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各类人员达24.8万人。其中,参保缴费人员18.7万人(含合同制工人1.3万人)、离退休人员6.1万人;较上年末扩面新增参保缴费人员9964人,增长5.6%;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各类人员达61.5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员21.0万人,较上年末扩面新增5143人,增长2.5%;参加居民医疗保险人员40.5万人,较上年末扩面新增5024人,增长1.2%;全市参加工伤保险的各类企事业单位职工10.4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2.7万人),较上年扩面新增8205人,增长8.6%;全市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职工12.1万人,较上年扩面新增4.3万人,增长55%。年初,我市全面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截至12月底,已参保农民14.0万人,其中,16~59周岁居民11.3万人,60周岁以上居民2.7万人,综合参保率达80.2%,征缴养老保险费4408.4万元。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286元和143.5元,累计发放低保金7.2亿元,保障了12万多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社会福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21所敬老院,拥有床位1045张,入住五保老人744人。共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025万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年人均达到3058元,比去年增加了1021元,比年初目标增加了258元,超出自治区平均水平305元;分散供养标准年人均达到2005元,比去年增加了790元,比年初目标增加了41元,超出自治区平均水平44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了35%,比去年增加了20%,截至12月底,全市共为5.3万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66亿元,人均月补助水平达到262.1元,比去年增加了43.1元;为7.0万名农牧区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9122.6万元,人均月补助水平达到108.3元,比去年增加了33.3元,超出年初目标13.3元。全年共发行福利彩票1.29亿元,比去年增长8%,可为我市筹集公益金10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