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临汾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01:20:47 来源:临汾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10次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按照市委一届三次会议和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强力推进“三件大事”,加快实施“六大战略”,奋力赶超,使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各项改革顺利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全面实现。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2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I%,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为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6亿元,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126.3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72.7亿元,增长lO.8%。三次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分别为11.0%、56.5%和32.5%。在经济增长拉动因素中,第一产业拉动1.O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3.7个百分点。全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568元,增长12.9%。

市场价格稳中有降。200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8%,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分别比上年下降0.1%、1.7%、5.7%、1.1%和1%,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分别比上年上涨0.3%、0.4%和0.1%。此外,受传统产业需求回升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7.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升8.1%。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179.4万人,比上年增加2.7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l万人,比上年增加1.7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38.4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由上年的48.6:22.9:28.5调整为47.9:23.3:28.8。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4017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到38.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4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5%。

结构调整初见成效。2002年,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成功实现了“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三年来,全市共上重点调产项目313个,有145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销售收入72.65亿元,新增利税14.83亿元。农业结构调整启动了“12l”工程,平川精品高效农业进一步发展,山区特色农业规模继续扩大,以优质苹果、酥梨、红提葡萄、红枣、核桃以及小杂粮、食用菌为主的特色农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工业结构调整,焦炭、化工、铸造三大基地初步形成,10个标志项目全部建成,建成40万吨以上的焦炉6座,机焦累计生产能力达到1110万吨,在建规模550万吨:125立方米以上的炼铁高炉19座,生铁能力达到900万吨;以华翔为龙头,翼城华尔、十昆、振浍,侯马汤荣,襄汾恒泰,曲沃乔山等一批新型铸造企业正在加快发展,全市铸造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化工基地建设以三维集团1,4一丁二醇、临汾染化集团的精细化工、侯马瑞洁公司L一乳酸、汾河生化公司3万吨柠檬酸、侯马霸王药业集团猴头健胃灵、男康片,霍州文通、襄汾京华公司的碳酸钾、霍州化工公司20万吨尿素等优势产品为代表的项目已初具规模。第三产业,旅游景区建设力度加大,年内完成了舜殿、禹殿建设、五凤楼落架重修、尧典壁、尧都广场配套项目、尧都大道、尧庙地面硬化等工程,尧庙根祖文化色彩日趋浓厚,由壶口瀑布至克难坡的公路已经开了工。传统市场档次明显提高,新型流通业发展加快,交易额上亿元的市场达到15个。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运行中许多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产要素大量在传统产业集聚的现象还没有明显改变: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环境污染问题仍较突出:经济发展环境不宽松,社会就业和保障压力较大。

二、农业

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产。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37.34万吨,比上年增加15.72万吨,增产12.9%。夏粮播种面积虽有减少,但夏粮仍取得较好收成。全市夏粮播种面积221.4l千公顷,比上年减少9.69千公顷,夏粮产量75.5l万吨,比上年增产9.84万吨,增长15%,单产由上年每公顷2842公斤提高到3411公斤,增长20%。秋季作物生产播期墒期适应,生长期气候也较为有利,全市秋粮播种面积180.1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9%,秋粮产量61.83万吨,比上年增产5.89万吨,增长10.5%。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全市棉花产量0.51万吨,比上年减少26.1%。油料受比较利益的影响大幅增产,全市油料产量3.82万吨,增长26.5%。全市蔬菜产量92.06万吨,增产4.9%,水果产量(含果用瓜)30.05万吨,增产9.4%。

退耕还林扎实有效,造林绿化工作继续加强。2002年,全市抓住国家继续加大退耕还林的机遇,狠抓项目建设。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88.75千公顷,其中营造防护林61.27千公顷,营造经济林27.44千公顷;幼林抚育面积22.12千公顷。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59.7千公顷,其中退耕地24.7干公顷,荒山造林地35千公顷。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2002年,全市肉类总产量8.49万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猪羊肉产量7.67万吨,增长5.5%;牛奶产量1.12万吨,增长17.9%:禽蛋产量4.84万吨,增长10.3%。年末,大牲畜存栏49.2万头,比上年减少4.4%:生猪存栏76.49万头,增长7.8%;羊存栏l33.32万只,增长0.8%。

渔业生产继续增长。2002年,全市水产品产量3672吨。比上年增长7.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67.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5%。化肥施用量(折纯)13.69万吨,增长1.9%;农村用电量4.43亿千瓦时,增长7.5%。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世行水保项目完成投资1500万元,完成治理面积3.5万亩。节水工程新增节水面积2万亩,新建饮水解困工程34l处,完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12.5万亩.汾西灌区和沁河灌区改造、农业综合开发进展明显。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6.89千公顷。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据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统计,全年全市乡镇企业增加值1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39.5%,乡镇企业上缴税金6.85亿元,增长42.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增速继续加快。全年全市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增速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10.2%,增速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59.5亿元,增长25.0%,增速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ll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拉动经济增长8.6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股份合作、股份制、集体企业以及私营经济为主的其他经济类型企业高速增长,国有及国有摔股企业平稳增长。全年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0.7亿元,增长1.4倍;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8.2亿元,增长29.1%:集体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均完成工业增加值10.4亿元,分别增长24%和21.1%;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10.6%。全年全市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增长15.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7亿元,增长14.1%。县及县以下地方企业高速增长,省属企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村及村以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6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县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26.8%:乡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3亿元,增长23.1%;省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16.6%;市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亿元,仅增1.3%;中央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3亿元下降1.5%。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煤炭采选、炼焦、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电力生产和供应五大传统产业增势强劲。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6.4亿元,增长37%;煤炭采选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7亿元,增长28.5%;炼焦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1亿元,增长27.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9亿元,增长45%;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亿元,增长19.1%。五大产业产值占到全市工业的80.7%。

多数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全市统计的67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50种比上年增长。其中能源产品中,原煤3394万吨,增长29.4%;洗精煤1663万吨,增长8.7%;发电量43亿千瓦时,增长8.9%;供电量52亿千瓦时,增长18.0%;焦炭总量得到控制,全年生产146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机焦产量达687万吨,增长33.1%。原材料重化工产品中,生铁897力吨,增长19.7%:钢124万吨,增长19.3%;成品钢材4l力‘吨,增长1.1倍;硫酸ll.6万吨,增长15.1%;染料3万吨,增长22.8%:化肥18.8万吨,增长34.4%:水泥188.5万吨,增长36.3%:锌锭2.1万吨,增长42.8%。轻工产品中,纱1.67万吨,增长11.3%;白酒7577吨,增长11.2%;啤酒6.3万吨,增长82.4%;塑料制品1.6万吨,增长48.9%;机制纸板1.39力吨,增长44.8%;机制纸7.54万吨,增长7.9%;布7180万米,比上年略增。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大幅提高,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实现利润在上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高速增长(见图2)。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3.5亿元,增长39%;实现利税21.1亿元,增长40.9%;实现利润5.9亿元,增长5l.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9.9亿元,增长27.8%;实现利税l0.8亿元,增长30.5%;实现利润3.3亿元,增长34.8%。

建筑业快速发展。2002年,全市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利税1.46亿元,增长76.6%。单位工程施工个数2673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673个,占全部施工工程数的62.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9.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5.3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5.7%和18.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升,投资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2002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规模不断扩大、基数连年提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见图3),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58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增幅高于上年11.4个百分点。其中不含农村集体和私营个体完成投资54

亿元,增长2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亿元,增长17.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6.6亿元,增长26.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7亿元,增长26.9%。分经济类型看,非国有投资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全市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41.23亿元,同比增长52.5%,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52.1%上升到62.9%。其中: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投资24.58亿元,比上年增长4.7倍;私营个体完成投资5.86亿元,比上年增长53.3%;全市国有及国有独资单位完成投资24.35亿元,比上年下降2%。从各级单位投资完成情况看,县属及以下单位投资是全市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全年中央单位完成投资5.54亿元,比上年下降23.4%;省属单位完成投资7.24亿元,同比下降24.8%;市属单位完成投资7.23亿元,增长66.8%:县属单位完成投资13.33亿元,下降7.4%;县属及以下单位完成投资32.24亿元,增长1.02倍,比上年净增16.3亿元。

基本建设、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2002年,全市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4.07亿元,比上年增长51.7%;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3.33亿元,同比下降15.9%;其他投资完成8.2亿元,增长24.5%;房地产开发投资3.57亿元,增长1.25倍。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以城市建设为主的社会服务业投资额成倍增长。从分行业情况看,多数行业投资均高于上年,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的投资额和增长速度均位居各行业之首,全年完成投资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2.3倍,占全部投资的20.7%;其次足以城市建设为主的社会服务业,全年完成投资7.46亿元,增长1.1倍,占全部投资ll.4%。此外,我市的主导产业煤炭采选业完成投资2.82亿元,比上年增长39.9%;机械工业完成投资1.51亿元,增长9.1%;但炼焦业完成投资5.7l亿元,比上年下降27.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投资3.29亿元,下降21.2%;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5.79亿元,下降2.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力¨工业完成投资0.32亿元,下降52.2%。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4.98亿元,增长40%;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完成投资2.3l亿元,增长23%。

重点工程进展快是全市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全年全市投资超5000万元的项目单位有18个,比上年增加5个,完成投资24.85亿元,占全部投资的37.9%,比上年增长44.3%。其中翼城宏阳百万吨轧钢工程、曲沃宇晋百万吨轧钢等8个项目投资完成额均超过亿元。

一年来,全市有585个建设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项目投产率为75.6%。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42万吨,洗煤75万吨,焦炭105万吨。生铁38万吨,热轧钢材50万吨,火力发电50.74万千瓦,医药中间体30000吨,软饮料21600吨,新建公路67.25公里,改建公路59.6l公里,耕地面积12.05万亩,造林面积69.85万亩,高等院校学生席位2000个,中等院校学生席位16673个,小学校学生席位2870个,城市道路扩建长度28.86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82.99万平方米。

五、能源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02年,全市在抓紧抓好关闭整顿小煤矿和安全生产的同时,努力开拓市场,使能源的生产、销售出现近年来少有的旺销局面。

能源生产积极增长。全年全市能源工业完成投资14.3亿元,比上年下降9.7%。其中用于煤炭工业投资2.8亿元,增长40%;用于炼焦工业的投资5.7亿元,下降19.7%;用于电力工业的投资5.8亿元,比上年下降1.7%。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2424万吨,比上年增长29.4%,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3210万吨,比上年增长2.5%。

能源外输量大幅增长。全年全市共外输煤炭808万吨,比上年增长8.9%,其中出口煤炭74万吨,比上年增长139.5%,外输煤炭占到煤炭生产量的15.1%。外输焦炭645万吨,比上年增长79.7%,其中出口焦炭73万吨,比上年增长117.4%,外输量占到生产量的44%。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8%。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3亿元,增长10.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2.9亿元,增长13.2%。分行业看,全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9.2亿元,增长12.1%;餐饮业零售额6.2亿元,增长19.3%:其他行业零售额15.8亿元,增长9.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8.5亿元,与上年持平:集体经济零售额4.6亿元,增长6%;股份制经济零售额4.8亿元,下降6.2%;私营经济零售额1.9亿元,增长1.9倍;个体经济零售额39.6亿元,增长15.6%。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全年全市消费品集贸市场商品成交额52亿元,增长8.6%: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3.5亿元,增长27.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保持增长。全市统计的51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利润总额6573.8万元.在2001年利润总额为-357。l万元的基础上扭亏为盈。全市限额以上餐饮业由2001年的2个上升为6个,营业收入51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倍,但利润总额仍亏损954.2万元。

七、对外经济

2002年,全市外贸系统积极应对入世,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的拉动和导向作用,深入实施“大经贸”、“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外贸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7612万美元,增长18.8%,超出调控目标6666万美元的14%。其中,出口完成5688万美元,增长34%,进口完成1528万美元,下降29.4%,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4160万美元。年内又有5户企业取得了自营权,使我市自营出口企业达到36户,外贸系统全年出口焦炭44万吨,保持了焦炭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外经工作取得新成绩。2002年,全市大力改善投资软坏境,并通过参加厦洽会、高交会,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能力强、低污染、低能耗的大项目,2002年全市新批准三资企业7户,合同外资总额455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39万美元。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事业稳步发展。到2002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872公里,比上年增加1ll公里。其中,一级公路达到148公里,二级公路达到1304公里,三级公路3191公里。

公路运输吞吐量全面增长。2002年,全市全社会公路客运量5715万人,比上年增长22.0%;货运量6904万吨,增长6.6%;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5.7%和18.7%。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l0.7亿元,比上年增长36.1%a邮电通信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到2002年底,全市电话(已装)交换机容量58.67万门,比上年增长18.8%,年末住宅电话50.02万户,其中本年新增8.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8.1万户,其中本年新增13.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注册用户达到2.55万户,比上年增长70.7%;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2564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6.2%,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全市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12.4部,比上年提高1.9部(见图4)。

旅游事业又有新发展。2002年,编制完成了《临汾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北京举行了以“弘扬黄河根祖文化,展示精典旅游产品,,为主题的“旅游宣传周’’活动,并先后参加了上海“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南京“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等国内旅游促销活动。洪洞县与浙江民营企业盾安集团正式签订了全面开发古槐寻根祭祖园、广胜寺旅游区和明代监狱的开发合同。壶口国际旅游月、寻根祭祖节、中镇霍山·华夏州署旅游月、尧庙根祖文化旅游月、安泽黄花节的成功举行收到好的市场效果。一年来,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创收8.39亿元,其中,旅游、访问、从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5万人次,增长21.4%;旅游外汇收入289万美元,增长22.8%。年末,全星级饭店达到24家。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继续大幅度增加。2002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紧紧抓住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积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大力组织收入,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支出,使全市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确傈了支出预算的较好执行。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增收4.69亿元,襄汾县收入首次突破两亿元大关,浮山、曲沃两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市收入达亿先的县市增加到9个。全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10.3亿元,增长23.2%,其中,工商税收完成6.5亿元,增长23.8%:农业四税完成8386税万元,增长37.8%。全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执行2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经济建设性支出比上年增长15.3%,各项事业发展支出和行政管理费支出分别增长18.1%和8.9%,社会保障支出增长33.1%。按现行财政体制,l7个县市区和2个开发区以及市本级全部实现当年收支平衡。

金融运行形势良好。全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稳步增长,现金投放平稳。2002年末,全市广义货币M2余额3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7%:狭义货币M1余额116.5亿元,增长18.6%;市场流通中现金M0余额67.4亿元,增长10.4%。全年累计净投放现金15.9亿元,比上年增加4770万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2.3亿元,比年初增加61.4亿元,增长26.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6.1亿元,比年初增加6.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6.9亿元,比年初增加42.8亿元,增长23.3%(见图5)。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99.6亿元,比年初增加38.4亿元,增长23.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3.1亿元,总长期贷款增加5.34亿元、10.4亿元合3.46亿元。在改善资金运作环境的同时,各级人民银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扩大信贷投放,促进经济发展,全年累计办理再贴现7512万元,支持金融机构及时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保费收入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倍,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8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5.82亿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7980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2958万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02年末,全市县以上政府部门研究机构8个(其中省级2个),其中自然科学技术领域机构7个,从业人员128人,科技活动人员91人;科技信息和文献机构1个,从业人员17人,科技活动人员15人。2002年,全市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企业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广泛联系与合作,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产学研”高新技术项目洽谈发布会,签定技术合作协议和意向193项,引进农业新技术130项,付诸实施58项,为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2002年,全市共登记科技成果20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5项,达到省内领先水平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励成果1项。临汾华翔同创铸造、侯马霸王药业、山西光宇电源等3家企业,经省认定为“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开发区建设稳步发展。2002年末,临汾、侯马两个开发区科工贸总收入12.3l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年招商引资合同资金5.4亿元人民币。

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6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7个,全年监督抽查了1281家次企业1574种产品和商品。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81320台件。年末,全市气象台17个,12l电话天气自动答询台17个,有地震台1个,遥测台站1个,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16个,卫星云图接收站1个。

教育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加强,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全部落实到位,浮山、古县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大宁、永和有三分之二的乡镇“普九”达标。全市中小学危房、旧房改造投入3.1亿元,改造旧房29.7万平方米,扩建校舍10.2万平方米,新建25.9万平方米。教学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临汾职业一中,、乡宁职中进行了学分制教改实验。社会力量办学规范发展。对342所民办学校进行了评他检查,停办初中以上学校6所,停办高中11所。2002年,全市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75.7%、84.9%和98.6%。全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l.3万人,在校学生3.77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发展。全市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74万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2886人,职业中学在校生l.23万人,全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5.28万人,初中在校学生25.13万人,初中入学率99.6%;小学在校学生44.7l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7.1%。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2.8%和0.49%。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深入。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全市在继续清理整顿文化市场的同时,组织开展了多种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文艺表演、竞赛活动。年来,全市共有兰术表演团体21个,文化馆18个,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14个,档案馆18个,电视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有线电视用23.92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0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7.4%。

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全年全市艺术创作共获国家、省级各类奖项80多个。市蒲剧团、眉户团、艺校等创作单位先后参加了成都中国古老剧种现代戏研讨会、陕西省“中城之星”优秀剧目展演月、上海围际艺术节、扬州第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荧屏荟萃金奖决赛、全省艺术创作暨小戏、小品、小剧种调演、黄河根祖文化旅游北京演出促销活动等,为临汾文话走向全国打造了舆论基础。《土炕上的女人》继获得中国古老剧种现代戏突出贡献奖之后,又获得国家舞台艺术最高政府奖文华新剧目奖,眉户现代戏《村官》作为十六大献礼片之一,被拍成电视连续剧。一年来,全市有11个县市区新建、改建、扩建了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书店等基础文化设施。利用基地示范、比赛促进、艺术交流等形式引导民间艺术和大众文化的提高,先后组建了霍州电厂企业锣鼓示范基地,贾得农村锣鼓示范基地,浮山剪纸示范基地和解放路小学美术示范园基地,组织了山西省礼仪文化大赛选拔赛,全市民间歌手大赛,全市农民歌手大赛等活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先后对盗印发行盗版教辅图书资料、网吧和校园周边文化环境进行专项整治。

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全市不含个体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406个,病床1.03万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0个;农村乡镇卫生院230个,床位3196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到总村数的93.1%。全市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5万人,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8993人;防疫、防治与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1495人;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127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2年,全市体育健儿在山西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夺得金牌26.8枚、银牌36.5枚、铜牌51.5枚。承办了省十一运射箭比赛,举办了市第二届传统武术散打擂台赛、市直党政机关干部运动会、市中小学生“五人制”足球赛和“环能杯”幼儿体操大赛。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进一步兴起。市老体协健身球代表队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优胜奖;市棋牌协会举办了“霍电杯”中国象棋、.桥牌赛,市舞蹈协会举办了全市体育舞蹈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全市开展了工业污染专项整治和市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整体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临汾市区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分别比上年下降18.6%、33.2%和10.5%。在发布的52期空气质量周报中,达到或好于III级的次数为33周,占总周数的63.46%,比上年的25周增加了8周。

取缔土小企业取得新成效。全市共取缔土小企业2192个。其中,土焦820个,小耐材窑653个,小石灰314个。关停、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取得了新突破。全年共关停、淘汰改良焦炉448个,50立方米以下炼铁高炉282歌,炸毁烟囱475根,整顿不达标企业501家。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进展。编制了《临汾市市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对市区内177台机械燃烧锅炉安装了脱硫除尘器(占95%);对不能安装除尘设施的433台手烧锅炉,强制使用型煤等清洁燃料:搬迁了临汾汽车制造厂3号铸造炉、天马煤机厂、旋耕机厂铸造车间源;责令两个发煤站停止营业;建立了南机场等10个配煤站。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三、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全市人口出生率率13.48‰,比上年下降0.03个千分点;死亡率5.96‰,比上年上升0.1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7.52‰。2002年末,全市常驻人口403.15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3.02万人。在总人口中,市镇人口122.75万人,乡村人口280.4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较怏增加。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给城乡居民带来较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加之受上年两次提高工资的翘尾影响和省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确保增资发放全部到位措施的实施,使城镇居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60元,比上年增长21.5%,剔除降价下降因素影响,实际增长22.5%。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823元,增长17.1%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064元,比上年增长22.1%。全年农村人均纯收入2465元,比上年增长6I.3%。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99元,增长7.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74%,比上年降低3.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4.95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0.4l平方米。农村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2000—2002年,全市建成人畜饮水解困工程1104处,1706个自然村、46.9万人、9.34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得到解决。以移民搬迁和沼气开发为重点的扶贫开发有了突破。全年吉县、永和移民搬迁1509人,10个山区县已建沼气池3300个。小康建设实现心跨越,2002年,在全市整体达小康基础上,乡宁、蒲县两个贫困县率县跨入全省山区小康县行列。到2002年底,全市累计达基本小康县9个、乡镇110个、村2680个、农业人口267.16万人,分别占到总数的53%、69%、79.9%和87.3%;全市累计达宽裕型小康乡镇2个、村137个、农业人口18.38万人。同时,年初确定的15个小康新村建设任吴基本完成,全市共有翼城悲观,侯马南西庄、桥村,尧都上阳,曲沃西塔花园小区,洪洞南段等139个高标准的小康新村简称别墅7158套,有47182户喜迁新居。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84个,利民服务网点1572个,各类福利院床位数86章,福利院收养人数86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6万人。全年社会销售福利彩票5847万元,接受社会捐赠59.7万元。止年末,全市已有26.6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19.2万城镇企业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4.8万民离退休人员领取了养老保险金;全年全市为1.05万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足额发放了基本生活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达到15.8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享有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达到7.12万人。

【注】

1.国内生产总值和个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3.总人口包括常驻地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不包括户口在本地万出版年以上人口。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