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临汾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01:19:29 来源:临汾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96次

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经济策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项目建设和潜力产品开发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的“三件大事”,全力推进“五项创新”,继续加大基本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农业基础,深化国企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强化财税征管,实施科教兴临战略,积极促使有利因素的加快转化,国民经济出现积极趋好的重要转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九五”计划主要目标顺利完成。

一、综合

国民经济出现回升转机。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7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6%,增速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扭转了自1997年以来经济增速逐年回落的局面。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亿元,下降2.8%;第二产业增加值88.8%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59.2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分别为13.5%、51.9%和34.6%。在经济增长拉动因素中,第一产业负面影响0.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6.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3.04个百分点。“九五”时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1.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1%。

区域经济发生变化。城市整体经济实力继续增强,2000年,两市一区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占全市份额由上年的41.3%上升到41.60%。平川7县市区总量继续保持主体地位,占全市总量份额80.3%,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10个山区县份额由上年的20.1%下降到19.7%。

市场物价回升显现,降幅明显缩小。在经历持续两年多的下降局面后,2000年,受经济转暖拉动,特别是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反弹和蔬菜价格明显上涨,以及非市场行为调价因素的推动,市场物价降幅呈逐步收敛态势。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4%,降幅分别比1998年和1999年缩小1.7和2.2个百分点。从分类价格看,以农副产品为主的食品类价格的持续下降和I,11,品价格的低位徘徊成为全市物价水平低位运行的主要原因。衣着类、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和通讯工具、医疗器具及保健用品、西药等工业品价格分别下降0.2%、1.1%、4.7%和4.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中药材及中成药分别上升0.5%和0.6%,房租价格下降0.1%。各种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3%,其中学杂保育费上涨80.9%。食品类价格下降4.6%,其中除鲜菜、肉、奶分别上升6.3%、6.7%和0.3%外,粮、蛋等食品价格分别下降14%和16.4%。全市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下降0.4%,其中化肥和农药价格分别下降9.1%和6.4%。“九五”期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0.6%。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目标基本实现。粮食流通体制、财税体制、投融制体制及住房、医疗制度和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市县两级243户国有工业企业中已有233户进行了改制,并得到进一步规范、完善,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6%,染化、霍州化工公司等改制企业已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企业制度。全市列入省国有工业企业三年脱困重点监控的5户企业,侯纺已率先脱困,实现利税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山西电控厂、互感器厂、平阳钢铁厂扭亏为盈,临纺实现减亏,脱困面达到80%,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

产业结构调整成功起步。全年全市共立项和开工重点调产项目137个,投资总规模44.8亿元,已竣工50个,开工在建67个,立项准备启动的20个,累计完成投资15.62亿元,完成投资总额的34.8%。农业结构调整以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发展方向,平川精品农业、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格局初显。工业结构以潜力产品为标志的重点项目全面启动,省定13项潜力产品中已有1个竣工投产、11个开工建设;焦铁传统产业改造取得新突破,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全市重点培育了24户40万吨以上机焦企业,侯马寰达实业公司、襄汾光大焦化有限公司、襄汾古城宏达化厂、乡宁煤焦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已部分投产,临汾海姿焦化、侯马大李焦化、茂源焦化有限公司、古县第一焦化厂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同时按照“总量控制,关小建大”的原则,全市筹建125立方米以上的高炉35座,尧都冶炼总厂、霍州什林铁厂、襄汾龙兴铁厂、襄陵焦铁公司、侯马建邦集团、浮山津神冶炼公司、浮山康达冶炼公司和曲沃光彩铁业等8户企业已开工建设。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开始起步,洪洞飞马集团的深海鱼油项目竣工试产,侯马瑞洁生化公司的L--乳酸、临汾双诚变态润滑油、平阳制药厂3000吨杆菌钛锌等项目进入运作和筹建。以旅游和市场建设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新的进展。

劳动就业工作继续加强。2000年,我市积极改革劳动管理制度,鼓励企业挖掘潜力,以非国有、非有企业为主渠道,以基础设施建设、多种经营、第产业和劳务输出为重点,广开就业门路,收到较好果。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176.7万人,比上年减少0.2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0.6万人,减少1.5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36.1万人,增加1.3万人。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市有下岗职工的231户国有企业全部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通过企业内部分流和市场就业、自谋职业等渠道使9921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达60.8%。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7.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1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农业基础仍然落后,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城镇建设相对滞后,城镇化发展水平低;环境质量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隐性下岗人员较多,社会就业压力加大,部分农民和下岗职工生活仍比较困难;社会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整治。

二、农  业

2000年,全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三个重点,增加农业投入,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打精品农业硬仗,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固和加强。

种植业生产因灾减产。2000年,全市农业遭受了65年未遇的特大旱灾,全市人民积极开展抗灾自救,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40.46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2.53千公顷。其中夏粮面积246.16千公顷,减少1.32千公顷;秋粮面194.3千公顷,减少11.2l千公顷。因种植面积调减和灾害影响,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2.1亿公斤,比上年减产3.2亿公斤,下降21.1%。其中夏粮产量5.1亿公斤,减产2.7亿公斤。下降34.3%;秋粮产量7亿公斤,减产0.5亿公斤,下降7.4%。受市场需求影响,主要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全年棉花产量2557吨,下降33.1%;油料产量4.77万吨,增长24%;烤烟产量6226吨,增长28.1%;蔬菜产量84.76万吨,增长10.5%;水果产量19.65万吨,下降2.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新成绩。2000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74.75千公顷,其中营造经济林23.44千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3.49千公顷。初步完成了霍侯一级公路通道绿化工程,列入省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区的蒲县、隰县、永和、乡宁、吉县5县已完成退耕4.9千公顷、荒山造林18.5千公顷、预整地1.2千公顷。

随着饲料价格的下降和猪、牛、羊肉价格的回升趋稳,农民养殖积极性提高,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2000年,全市肉类总产量7.74万吨,增长5.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7.05万吨,增长5%;牛奶产量0.94万完吨,增长2.72%;禽蛋产量3.94万吨,增长4.2%。年末,生猪存栏70.44万头,比上年末增加3.63万头;羊存栏136.04万只,下降4.75%;大牲畜存栏52.8万头,下降2.6%。

渔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全市水产品产量3220吨,增长1.9%。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26.66万千瓦,增长5.8%;农用载重汽车5343辆,增长9.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3.2万吨,减少o.2%;农村用电量4亿千瓦小时,与上年持平。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沿汾河建成了百公里石坝、铅丝笼坝固槽、防冲林带、坝顶抢险路、坝坡防冲植被、防护林带六道治水防线,全年新建人字闸80座,山地微灌旱井、旱窑1.75万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千公顷。年末,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8.1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53千公顷,增长0.4%。

乡镇企业在“五小企业”取缔的背景下,一批规模骨干企业迅速培育壮大,逐步走向良性发展轨道。据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统计,全年全市乡镇企业增加值54.2亿元,增长17.7%,上缴税金4.08亿,增长18.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回升明显。2000年,我市工业战线紧紧抓住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回升的机遇,坚持总量控制,改造升级的方针,加大工业企业改制、改造,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全市-r-~11,保持了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6.4亿元,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回升7.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长12.65%,增速比上年回升8.8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曾加值3.13亿元,增长4.84%,重工业增加值36.07亿元,增长13.93%;

中央、省属企业拉动明显,国有企业增势强劲,大中型企业骨干效应显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央企业增加值4.69亿元,增长27.81%;省属企业增加值11.97亿元,增长14.68%;地属及以下企业增加值22.53亿元,增长9.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2.39亿元,增长15.43%,扭转了上年下降6%的趋势。股份制企业和以私营经济为主的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13.87亿元和4.4l亿元,分别增长13.13%和20.8%,集体企业增加值7.35亿元,增长3.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企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5.2%,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下降1.5l%。全年全菊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亿元,增长16.2%。

从统计的2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18种增长,2种下降。能源产品中原煤增长9.09%,洗精煤增长7.13%,发电量增长5.89%,供电量增长14.79%,焦炭下降2.88%,其中,机焦增长10.29%;原材料重化工产品中,铁矿石成品矿增长32.28%,生铁增长28.56%,钢增长31.15%,成品钢材增长28.64%硫酸、化肥、染料分别增长52.09%,10.38%和1.05%,水泥增长14.53%;轻工产品中,纱增长40.75%,布增长43.45%,机制纸增长2.38%,白酒、塑料制品分别增长10.77%和3.84%.机制板下降8.8%。

产销衔接好于上年。全年全市工业产品销售产值116.28亿元,增长20.9%,产品销售率98.95%.比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工业新产品产值下降3.6%,出口交货值增长51.1%。

工业经济效益达到近三年来最好水平。全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7.7亿元,增长16.9%;实现利税10.9亿元,增长27.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3亿元,增长52.9%;亏损企业亏损额1.44元,减亏36.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亏损额11573万元,减亏43.7%,亏损面由上年的14.4%下降到10.8%。

建筑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四级及以上施工企业建筑增加值4.1亿元,增长14.7%,按增加值计算的生产率1.42万元,增长1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继续保持增长。2000年,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行积极财政货币和扩大内需的政策,以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继续开展“项目年”活动,推动了投资建设的持续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上年跃上40亿元台阶后,继续呈现增长势头,再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年全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投资有经济投资24.1亿元,下降17.5%;集体经济投资2.1亿元,增长43.2%;其他经济投资18.9亿元,增长64.6%。我市鼓励非国有经济主体投资的政策已初见成效。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全市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0.2亿元,其中:城乡电网改造完成4.55亿元,完成总投资的50%;以生态农业、引沁入汾、汾西灌区节水等工程为主的农林水利建设投资2.2亿元,增长22.2%;住宅建设投资3.6亿元,竣工面积45.5万平方米;运输邮电业投资2.6亿元,永大公路等一批县乡公路新改建工程及霍州、城市改造和赵城、白龙小城镇建设继续进行,公共设施服务业完成投资2.7亿元,增长68.8%。

投资重点转向结构调整,工业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工业(不含电网改造)完成投资21.5亿元,增长43.4%。冶炼行业完成投资6.1亿元,增长60.6%,总投资6.9亿元的侯马冶炼厂3.5万吨铜冶炼及襄汾有色二期工程相继投产。山西焦化、侯马寰达等25个焦化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98亿元,增长93.5%,机焦建设总规模达到640万吨。临汾染化接染料、三维集团1.4一丁二醇技改、汾河生化3万吨柠檬酸、晋光制药20亿粒猴头健胃灵、洪洞鼎立10万吨复合肥等18个新兴主导产业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亿元,增长4.4倍。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省首批潜力产品项目中:临汾染化直接染料生产线已竣工投产,三维集团1.4一丁二醇、汾河生化、晋光制药、洪洞鼎立及瑞洁生化等项目完成年度计划;国家项目侯马冶炼厂3.5万吨铜冶炼工程建成投产;省重点工程山焦90万吨焦炉易地改造一期工程点火出焦。

全年全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472个,比上年增加6个,其中:新开工341个,增加62个,投产项目300个,减少4个;新增固定资产32.5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96.9%,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全市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原煤开采29万吨,洗煤101万吨,焦炭197.3万吨,铁矿石开采5万吨,烧结铁矿8.5万吨,炼铁103.5万吨,铜冶炼3.5万吨,锌冶炼2.6万吨,水泥18.2万吨,硫酸12.6万吨,氮肥折合量1.3万吨,染料0.2万吨,炭黑O.3万吨,啤酒5万吨;新增变电设备(1l万伏及以上)21.6千伏安,有效灌溉面积4.3万亩等。

“九五”期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8.7亿元,为“八五”时期的2.7倍,平均每年增长27.4%。

五、能源

能源工业继续向加工转化调整。2000年,全市紧紧抓住能源市场不断趋好的机遇,继续贯彻落实全国煤炭工业关井压产精神,全面实施能源工业投资向加工转化倾斜的战略,加大对二次能源投入,促进了能源生产和效益的回升。全年全市能源工业投资完成14.22元,增长91.6%,其中用于煤炭工业投资1.65亿元,用于炼焦投资5.98亿元,用手电、气6.6亿元。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1814万吨,增长5.58%;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2899万吨,增长3.45%。

全年全市共向省外输出煤炭653.6万吨,增长13.01%,外运量占到生产量的15.9%。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新建、改建公路362公里,新增通油路乡3个,通油路村27个。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714公里,增加359公里,增长4.3%。其中:一级公路141公里,二级公路1222公里,三级公路3186公里。全市3374个村全部通了公路,94.6%的乡镇和88.5%的村通了油路。

运输能力保持增长。全年全市全社会公路客运量4171万人次,下降8%;公路客运周转量17.53亿人公里,增长4.9%;全社会公路货运量5773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23.16亿吨公里,分别增长3.9%和2.8%。

邮电通讯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7.01亿元,增长41.4%。新增电话已装交换机容量5.67万门,新增住宅电话用户6.63万户,新增机动电话用户1.78万户。到年末,全市无线寻呼容量18万户,增长80%,电话已装交换机容量35.86万门,增长18.7%,长话电路总数5325路,增长76.5%,实装电话27.087Y部,其中,住宅用户电话23.45万部;农村用户电话7.96万部;移动用户电话7.7l万部。全市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每百人5.7部上升到7.7部。

七、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中见活。随着国民经济的加快发展和国家增加中低阶层收入、延长节假日刺激消费等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效应的显现,以及一批新建和扩建骨干市场的投入营运,有效地刺激了消费需求,市场销售呈加快趋势。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5亿元,增长7.7%,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9.9%。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3.5亿元,增长5.9%,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5亿元,增长8.9%,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1.1%。全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9.2亿元,增长8.3%;餐饮业零售额4.5亿兀,增长15.5%;农业生产者零售额8.9亿元,下降1.4%;制造业零售额2.5亿元,增长3.8%。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年全市消费品市场商品成交总额4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生产资料市场成交总额2.42亿元,增长4.6%。“九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3.3%。

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观。全年限额以上51户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人净额23.37亿元,增长45.7%,其中批发业增长53%,零售业下降6%;实现利润总额871.7万元,增长38%,其中批发业增长47.6%,零售业下降54.8%。分行业看,石油及制品批发业较为突出,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122万元,增长84.3%。

八、外经济贸易

进出口贸易增势强劲。2000年,在国际经济升温、出口环境好转、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以及企业自营出口扩大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我市外贸出口大幅回升,扭转了上年大幅下滑的局面。据海关统计,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4753万美元,增长1.7倍,其中进口1019万美元,增长1.4倍,出口3734万美元,增长1.8倍,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2714万美元。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商品出口遍及六大洲的36个国家和地区,改变了以亚州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格局。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全年新增出口商品占全市出口商品总值的25%,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比例为6:4,改变了以焦炭出口为主,商品单一的历史。出口实体出现多元化,有出口实绩的各类进出口企业达到22家,比上年增加10家。特别是县市外贸及民营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形成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市县外贸公司共同出口创汇的新格局。

外经工作取得新成绩。2000年,我市积极组团参加了华东、大连、昆明、厦门、深圳、广州、乌鲁木齐等各类外经贸洽谈会,进一步扩大了贸易渠道,筹建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山西代表处临汾分部已获国家外经贸部批准。全年全市新批报三资企业9家,合同利用外资4724万美元,增长168%。

旅游事业有新发展。2000年,我市新增旅游星级酒店10家,旅行社3家。年末,全市星级酒店达到18家,旅行社12家。以黄河根祖文化游为主线,黄河壶口国际旅游月、洪洞古槐寻根祭祖节、中镇霍山州署旅游月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全年来我市旅游、访问、从事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9561人次,增长16.4%;旅游外汇收入171.4万美元,增长44.3%。

“九五”期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1.67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6.6%。全市新批三资企业33家,实际到位外资4154万美元,为“八五”期间的2.2倍。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持续增加。2000年,全市财税部门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收入征管,完善支出管理,确保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和支出预算较好执行,扭转了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速逐年下滑的势头。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4.93亿元,增收1.77亿元,增长13.5%。一般预算收入8.82亿元,增长12.1%,其中,工商税收5.74亿元,增长10.%;农业四税6966万元,增长2.3%;企业收入4141万元,增长117.7%。全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执行17.16亿元.增长14.7%,其中,生产建设性支出增长2.3%,各项事业发展支出和行政管理费支出分别增长14.2%和17%。按现行财政体制,除霍州外,其余县市区当年均实现收支平衡。

金融运行形势良好。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稳步增长,贷款投入不断加大,现金投放适度平稳。年末,全市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45.78亿元,增长15.34%;狭义货币(M1)余额84.29亿元,增长15.61%;市场流通中现金(MO)余额54.87亿元,增长11.8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3.09亿元,比年初增加27.0亿元,增长16.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6.41亿元,增长15.8%,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55.34亿元,增长14.5%。储蓄存款趋于短期化,活期存款增量占比上升25.93个百分点。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1.12亿元,下降1.44%,剔除资产剥离17.85亿元,实际新增贷款15.78亿元,增长ll%。在改善资金运作环境的同时,各级人民银行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全年人民银行累计发放再贷款12.5亿元,发放支农再贷款8.83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8.9亿元,现金支出50.37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1.47亿元,增长4.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全市承保总额148.9亿,增长34%。保费收入2.15亿元,增长13.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93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21亿元。赔付金额9033万元,增长59.7%,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4787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371l万元、赔款535万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00年,我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产学研”高新技术项目发布洽谈会,签定技术和项目合作意向121项。围绕“三件大事”组织实施了53项科技计划,其中火炬计划4项,星火计划5项,推广计划15项。重点培育扶持了山西华翔实业有限公司、洪洞飞马集团公司、曲沃县晋星糖制品有限公司、山西金座集团临汾塑胶管道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龙头企业,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全市重点实施了G101油葵新品种、食用菌、微喷节水技术等10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大力开展了农村技术承包,安排省级农业技术承包计划11项,地区节划2项。年末全市科学研究开发机构发展到9个。

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所8个,企业产品质量检验覆盖面达到38%,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受检率达95%以上。年末全市共有气象台站18个,气象警报服务网接收用户650个,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台17个,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单位17个,增雨6.5千万立方米,利用121气象警报和气象寻呼、电视天气预报媒体等发布气象信息5100多条。

教育事业得到较大发展。2000年,我市全面启动了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师大临汾学院的建设。通过改革,全市中小学队伍得到优化,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平均年龄下降到40.5岁,3166名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全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3218人,在校学生9435人,增加377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14690人,增加4324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4185人。全市高中在校薛生3.7万人;初中在校学生22.91万人;小学在校学生4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普通初中学生入学率99.4%。“两基”达标人口覆盖率97%。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迅速发展,成人技术学校培训学员24.22万人次,扫除文盲3237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329人。社会力量办学迅速发展,年末,民办学校发展到296所,在校学生2.4万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全市在进一步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坚决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积极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同时,组织开展了多种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文艺表演、竞赛活动。村村通工程基本达标,建立村级有限网114个,MMDS联网113个,村级电视收看室124个,差转台41座,临汾日报社新闻大楼主体工程已完工。2000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18个,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15个,档案馆22个,发射功率20K中波转播台l座,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30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82座,卫星地面站995座县级广播电台13座,有线台12座,无线电视台6座,有线电视用户21.63万户。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3.1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28%。《论思想政治工作虚与实》获全省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在第九届山西新闻奖评选中有10件作品获奖,在全省报业研讨会暨第三届广告作品评选会上有5件作品获奖。在全省电视节目评比地市4个一等奖中,我市3部获一等奖。新编现代蒲剧《土坑上的女人》进京汇报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并由中央、省、市电视台联合改编成四集戏曲电视剧,眉户剧《凤凰岭》荣获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戏曲优秀奖。全年全市关停150家游戏厅,取缔了3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查获非法出版物2万册,非法音像制品5000多盘,取缔违法行为印刷厂20个。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2000年,全市顺利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标志的农村卫生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240个乡镇卫生院新建、扩建和维修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全市县级以上医院全部实行了病人选医生和住院病人医药费用清单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积极推进。查处了“218医院非医制售制剂案”、“铁路医院非法经营药品案”等重大案件,没收假劣药品价值120余万元。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18个,病床1162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360人,其中医生7749人,护师、护士3524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969人。妇幼保健机构18个,卫生技术人员676人。乡镇卫生院240个,卫生技术人员4469人。

体育事业又有新发展。2000年,全市体育健儿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8枚、银牌40枚、铜牌52枚。赵德宁、王波、窦燕、苏连奎、朱玉莲、赵向丽、潘墩一、郑光毅等运动员在全国十项全能冠军赛、青少年射击锦标赛、全国跆拳道锦标赛、游泳锦标赛、击剑冠军赛中分别取得前8名的好成绩。投资600万元的地区游泳健身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继洪洞、临汾、侯马、吉县之后,翼城、隰县成为全国体育先进县,洪洞县获“全国武术之乡”称号。

十二、环境保护

2000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以落实“三件大事”为目标,以国务院确定的“一控双达标”世纪环保目标为主线,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全方位组织实施关停达标和治理达标,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部分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工业污染防止力度加大。相继实施了六·五关停、巩固关停成果、百日攻坚、年终零点行动,共查处违法企业230多家,722个企业关停;炸毁烟囱546根,淘汰焦厂300家;全市581座炼铁厂,除取缔的153家外,其余428家企业完成了治理任务。全年全市共完成环境治理投资4亿多元,2136家工业企业全部实现了达标排放。

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投资上亿元的尧都区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侯马、霍州集中供热配套工程正在加紧进行。尧都区锅炉、茶浴炉治理率达78%,侯马400多家锅炉使用了清洁燃料,襄汾县全面实行了禁烧烟煤。7至11月份平川县市大气环境质量中主要指标均稳定在三级标准,侯马、曲沃、襄汾等县市接近二级标准,尤其是大气总悬浮微粒比1999年全面降低,降低幅度在1.4%一41.9%之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扭转。

十三、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8元,增长10.3%,剔除物价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0.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790元,增长12.3%,剔除物价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073元,增长14.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95元,增长9.1%,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9.4%。农民人均生活消支出1048元,增长8.7%,剔除物价下降因素,实际增长9.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2.42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4.82平方米。

职工社会保险取得较大进展。养老保险费和事业保险费收缴率分别达到95.3%和93%,离退休金发放率达到99.7%。成立了医疗保险基金中心。年末,全市24.9万名城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1.67万名职工参加了大病医疗统筹,21.6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0年,全市围绕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创办高标准的民办福利机构,各种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发展到118个,拥有床位1266张,收养754人;农村集体供养五保户2346人;全市被救济人数29.01万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年发放保障金113.9万元,2406名城市居民和7723名农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并建立起了“公费医疗与医疗减免”相结合,重点医疗和大病补助相结合,“最低保障与临时救济”相结合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

注:1.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3.人口数据待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