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忻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01:11:44 来源:忻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18次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加快脱贫、推进小康、争先翻番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引进、大项带动”的调产战略。全市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但经受住了非典的考验,而且继续保持了2002年以来良好的增长势头,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经济增长和效益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新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统计,2003年忻州市生产总值完成1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增速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6亿元,同比增长5.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18.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2.4亿元,同比增长10.8%。2003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3646元,比上年增加504元,增长1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增长的自主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社会保障和就业的压力依然较大,环境污染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农业

2003年,全市气候条件较为有利,农业生产形势良好,是历史上少有的好年景。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103.45万吨,增长10.5%。全市夏粮播种面积为4.65千公顷,夏粮产量为5985吨,单产由上年的每公顷1245公斤提高到1287公斤。秋季粮食作物生产墒情适宜,生长期气候条件也较为有利。全市秋粮播种面积为329千公顷,秋粮产量达102.68万吨,比上年增产15.71万吨,单产由上年的每公顷2512公斤提高到3121公斤,增长24.2%。全市油料产量达到8.24万吨,增长13.3%;蔬菜产量达25.6万吨;水果产量达3.63万吨,增长21.4%。

退耕还林成效显著,造林绿化工作有新的进展。全市进一步抓住退耕还林的良好机遇,积极制定配套措施,以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项目为契机,全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全市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84.55千公顷,其中营造防护林79.8千公顷;营造经济林2.8千公顷。全年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任务9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完成40.1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完成52.9万亩。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2003年,全市肉类总产量9.26万吨,比上年增长4.4%,其中猪牛羊肉产量达到8.59万吨,增长3.9%。牛奶产量为4.54万吨,增长14.4%;禽蛋产量为4.04万吨,增长6.3%。年末大牲畜存栏47.38万头,猪存栏56.2万头,羊存栏247万只。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3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46.8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673台,小型拖拉机21634台,农用汽车3747辆。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90722吨,农村用电量达到35164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全市工业经济一直在高位运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整体运行水平持续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6%;实现工业增加值2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从经济类型看,全年全市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9亿元,增长31.9%;集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6亿元,增长10.7%;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亿元,同比下降0.3%;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5亿元,增长22.9%;外商港澳台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亿元,增长32.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9亿元,增长30.6%。全年全市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增长11.5%。

地方企业增幅快于中央企业,产销衔接较好。全年全市中央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亿元,增长4.1%;市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县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2亿元,增长33.9%;县以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8亿元,增长29.2%。全年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

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原煤、机制焦碳、铁矿石、生铁、煅件、铁合金、精甲醇、草酸、白碳黑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3.8%、47.9%、52%、39%、17%、43%、36%、19%、22.7%。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29240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82.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市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微观经济主体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倍增,投资需求十分旺盛,到位资金充足,新开工项目和大项目大幅增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1亿元,同比增长41.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0.7亿元,同比增长42.6%;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8亿元,增长57.4%;房地产投资完成6000万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000万元,下降2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4.5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8亿元,同比增长24%。三次产业投资的比例为2:72:26。

2003年,全市完成基建、更改项目共287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642922万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39个,完成项目118个,新增固定资产126281万元。

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市确定的百项重点工程中,大部分进展顺利。河曲电厂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6.3亿元,西龙池电站完成3.2亿元,神东公司下流碛主斜井工程完成2.3亿元,原平泰跃公司完成1.5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再加之消费环境、商品供需结构的不断改善,汽车、通讯工具等消费亮点持续升温。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9.4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市的零售额完成20.4亿元,同比增长17.9%,县的零售额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14.1%,县以下零售额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1.6%。

2003年消费、零售、农资价格指数(%)

1、居民消费价格101

其中:食品102.5

衣着101

家庭设备及用品94.9

医疗保健用品100

交通和通讯工具101.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103

居住项目102.3

2、商品零售价格98.9

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100.5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650万美元,同比增长53.99%。其中,出口总额完成2355万美元,同比增长41.8%;进口总额完成295万美元,增长392%。

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受到“非典”的冲击较大。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年全市共接待海外游客1.28万人次,同比下降54.6%;接待国内游客372万人次,同比下降2%。全市国内旅游收入5.82亿元,与上年持平;全市旅游外汇收入为348.72万美元,同比下降56.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总量首次突破15亿元。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既是生产加快、效益改善的直接结果,也是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基本表现。200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5.3亿元,同比增长26.9%,增幅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4亿元,增长23.9%,增幅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增值税完成7.69亿元,增长37.3%;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农业税分别增长62%、41.3%、24.1%;全市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和专项收入等非税性收入完成1.89亿元,增长41.1%。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执行24.76亿元,增长7.7%。

金融机构存款较快增长,贷款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39亿元,比年初增长18.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96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为126亿元,增长13.8%;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为70亿元,增长23.2%。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43亿元,比年初增长21.6%。其中,中短期贷款增长7.4%,中长期贷款增长67.6%。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590.4亿元,现金支出613.8亿元,货币净投放23.4亿元。

八、教育、卫生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都有新的发展。2003年全市小学校数为4548所,小学在校学生数为328194人;普通中学学校数为470所,在校学生数为238533人;中等专业学校数为9所,在校学生数为11071人;幼儿园数为209所,入圆儿童数为44635人。

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医疗水平稳步提高。据初步统计,2003年末全市医院床位数为6657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150人,其中,执业医师为3639人。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据200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出生人口为4.11人,人口出生率为13.75‰;死亡人口为2.19人,人口死亡率为7.32‰;全年净增人口1.9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3‰。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99.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91.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达到30.48%;乡村人口为208.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69.52%。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给城乡居民带来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再加之,农业的丰收和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带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640.81元,同比增长14.0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160元,增长6.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16.5元,增长13.4%。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认真落实“两个确保”和最低生活保障,着力解决“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千方百计安置下岗工人再就业。全年共发放养老金21146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352.39万元;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978万元。

注:1、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