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晋中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00:37:47 来源:晋中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03次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38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亿元,比上年下降3.9%;第二产业增加值209.9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8亿元,同比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140.4亿元,增长12.9%。三次产业构成为9.1:54.5:36.4。和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提高2.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2480元,折合1598美元,比上年增长11.5%。

市场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0%,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5.6%,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1%。

就业形势稳定。2006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138.65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2.13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8.84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7.68万人。一、二、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44.8%、28.0%和27.2%。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2 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5%,控制在了4%的目标范围之内。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效益增长放慢;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靠投资推动,而消费需求不足、进出口贸易不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脆弱。

二、农业

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36.92千公顷,同比增长1.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6.77千公顷,增长3.9%,其中玉米播种面积达到164.08千公顷,增长5.5%。

粮食总产继续增加,达到131.0万吨,同比增长5.6%。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猪出栏100.2万头,减少3.1%;羊出栏63.3万只,减少2.2%;家禽出栏1341.0万只,增长23.0%。年末大牲畜存栏28.7万头,比上年减少7.0%;猪存栏67.3万头,比上年减少6.2%;羊存栏100.0万只,减少4.4%;家禽存栏1121.2万只,减少20.0%。全年肉类总产量12.4万吨,增长1.9%;奶产品7.73万吨,增长5.2%;禽蛋产量10.3万吨,减少15.5%。

三、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4.8亿元,同比增长18.8%。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31.9亿元,增长20.3%,轻工业完成14.1亿元,增长6.0%。分行业看,煤炭工业增长17.8%,焦炭行业增长14.5%,冶金工业增长114.3%,机械工业增长13.7%,电力工业增长12.3%。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9%,提高2.3个百分点。

在监测的2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2种保持增长。

工业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7.8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实现利税43.2亿元,增长8.7%;实现利润12.3亿元,增长2.1%。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1.0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24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7.6亿元,增长33.9%;实现利润总额1.7亿元,下降4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突破200亿元,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1.3亿元,增长33.4%。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投资得到加强,完成投资2.75亿元,同比增长7.8 倍;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共完成工业投资117.9亿元,同比增长27.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8.6%,继续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79.9亿元,同比增长38.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39.7%,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增长。全市房地产业投资额为36.4亿元,比上年增长89.7%,商品房竣工面积86.4万平方米,增长8.7%;销售商品房建筑面积120.4万平方米,增长60.3%;商品房销售额18.5亿元,增长71.3%。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21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30.6%;新增固定资产74.6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41.8%。

五、交通、邮电

交通事业迅速发展。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9112公里,比上年增加7.8%,。公路密度为56.0公里/百平方公里,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公路客运量达到2994万人,增长12.5%;旅客周转量为15.3亿人公里,增长7.6%;全年货运量7170万吨,增长1.4%;货物周转量40.4亿吨公里,增长5.3%。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4.6万辆,比上年增长32.7%,其中,载客汽车7.2万辆,增长27.8%;载货汽车3.2万辆,与上年基本持平。私人轿车拥有量达到35950辆,比上年增长38.5%。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7.4亿元,增长38.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为24.8亿元,增长40.1%;邮政业务总量2.6亿元,增长26.2%。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73.0万户,增长11.5%。其中固定电话用户94.1万户,增长28.7%;移动电话用户78.9万户,增长29%。电话普及率达到55.9部/百人。年末全市设有邮电局139处,其中设在农村的居所有106处,邮路总长度(单程)2930公里,邮政汽车108辆。

六、国内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商品销售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分城乡看,市的零售额为43.6亿元,增长16.2%;县的零售额为44.7亿元,增长15.2%;县以下零售额为43.7亿元,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1.5亿元,增长15.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9亿元,增长18.3%;其他为6.6亿元,增长6.2%。

2006年,我市进出口总额为458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出口总额407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进口总额50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倍。

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类产品出口比重下降。2006年,出口焦炭161万吨,增长22.9%,出口额2.23亿美元,减少11.7%。非焦产品出口额为1.85万美元,增长31.1%,所占比重为45.3%,提高9.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玛钢管件12.03万吨,增长32.2%,出口额8507万美元,增长32.1%;钉丝92834吨,增长22.0%,出口额5816万美元,增长15.1%。

2006年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涉及六大洲,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地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7个,比上年增加6个,当年合同外资金额8221.41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205.76万美元,增长33.5%。全年利用市外资金45.8亿元。

旅游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67个,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达到796.1万人次,增长20.7%。其中国外游客9.7万人次,增长29.0%;国内游客786.4万人次,增长20.6%。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37.5亿元,增长33.8%,门票收入为19530万元,增长速度为32.6%。全市有星级饭店36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2674间。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79.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41.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9%和113.2%。扣除资源探矿权、采矿权收入,全市财政总收入为62.7亿元,同比增长19.5%,一般预算收入23.9亿元,增长24.6%。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执行66.5亿元,比上年增长70.2%。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166.1%,农业支出增长17.5%,教育支出增长18.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5.4%,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增长26.7%,生活保障补助支出增长43.3%,文体广播事业费增长10.6%。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加。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7.2亿元,比年初增加91.7亿元。企业存款、财政存款新增存款大幅增加,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5.1亿元,比年初增长19.2亿元;财政存款余额10.9亿元,比年初增长6.7亿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07.9亿元,比年初增加47.5亿元,新增额比上年减少27.3%。各项贷款余额227.4亿元,比年初增加31.2亿元,新增贷款额同比增长43.3%。全市累计现金收入1455亿元,现金支出1530亿元,货币净投放75.0亿元。

保险事业稳健发展。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8家,全年全市保费收入11.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8亿元,增长12.0%;人身险保费收入9.0亿元,增长5.9%。全年全市支付各类赔款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财产险赔款   1.48亿元,人身险赔款0.22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在校生36408人,毕业生9525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6所,在校生16151人,毕业生3404人;普通中学282所,在校生216779人,本年招生69434人,毕业生70004人;小学1406所,在校生266528人,本年招生数40212人,毕业生49573人。幼儿园690所,在园幼儿7.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小学五年巩固率为99.6%;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6.3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2.96%,比上年提高8.36个百分点。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全市共有高技术产业企业24个,总产值达到70.6亿元。全年共受理各种专利226项,比上年增长52.7%。每10万人专利申请7.3件。共有发明47项。研究与试验经费35132万元,占GDP比重为0.9%。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6年,全市文化市场保持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艺术表演场所5个,乡镇文化站118个,全市全社会图书馆藏量1244.7万册,万人图书馆藏量为4.0万册。广播电台节目10套,电视节目12套,电视台1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1.7%,电视人口覆盖率97.2%,有线电视用户34.7万户。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21个,床位10582张,每千人拥有病床3.42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妇幼保健机构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卫生监督所6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5036人,执业助理医师1217人,注册护士3852人,药剂师1075人,检验人员681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2.02个。全市共有4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67.1万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47.0%。

体育事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拥有体育馆7个,体育场17个,田径场11个。举办县级以上综合运动会46次,举办单项比赛183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600次,参加人数达到11.27万人次,其中千人以上健身活动50次。

十、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耕地保有量546.29万亩,比上年略有增加。检查验收合格造林面积20.9千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40.8千公顷,其中本年新封4.1千公顷。退耕还林面积4000公顷。

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7个,总面积37.4平方公里;建成噪声达标区5个,总面积28.3平方公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48.5%,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本年完成投资额11376万元,工业污染治理项目316个,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32113万元。

“蓝天碧水”工程初见成效。2006年全市空气二级质量天数达到245  天,比上年增加36天。在监测的6个断面的地表水环境,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有断面从无到有,占33.3%;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16.7%,降低16.7个百分点;超过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50.0%,降低16.7个百分点。

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5.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年末市区共有营运的公交汽车262辆,比上年增加12辆;出租汽车902辆。全年液化气供气总量3000吨,煤气供气总量2200万立方米。市区集中供热率由上年的40 %提高到48%。

全年总用水量5.8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151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3.2%。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499人,比上年减少6.2%。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1.42人,比上年降低10.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3人,下降20.4%。全市矿区煤炭资源回采率达到63%。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309.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5.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重达40.6%,乡村人口18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重59.4%。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4346人,人口出生率为11.12‰;死亡人口19591人,死亡率为6.34‰;全市净增人口14755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8‰。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59.5万人,女性人口150.0万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6.34。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187.6元,同比增长14.4%。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122.5元,同比增长12.7%;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551.4元,增长13.4%。全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47.9元,同比增长10.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50.3元,比上年增长12.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参加城镇养老保险人数27.1万人,其中参加职工19.2万人,离退休人员7.9万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为22.5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24.3万人,其中职工18.4万人,离退休人员5.9万人;参加城镇工伤保险人数12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2.0万人。年末全市城镇拥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81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58个,床位数1240张,收养人数805人;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5.86万城镇居民和6.0万农村居民。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晋中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为抽样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