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晋中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1 00:36:12 来源:晋中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92次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十一五”规划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高位平稳运行,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达到3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7亿元,增长3.4%,对GDP增长贡献率为3.5%;第二产业增加值175.9亿元,增长16.9%,贡献率为66.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亿元,增长10.1%,贡献率为30.2%。

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1.7:50.8:37.5调整为10.5:53.1:36.4。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7%,提高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分类看:食品类上涨2.5%,烟酒及用品上涨1.6%,衣着类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4.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O.5%,交通和通讯上涨2.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6.6%,居住上涨5.7%,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6.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9.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7.2%。

就业状况进一步好转。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138.8万人,比上年增长1.4%。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6.06万人,增长1.5%;农村从业人员102.74万人,增长1.3%。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233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长期性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贡献不足;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投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对不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2005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大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农村经济呈现了稳步发展的局面。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种植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2005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98.3万亩,比上年增加13.6万亩,增长2.8%。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399.5万亩,增长4.8%;油料种植面积15.6万亩,减少12.3%;蔬菜种植面积74.4万亩,比上年增长O.2%。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24.0万吨,比上年减少2.4%,但仍创历史第三个高产,亩产量为310.5公斤,减少6.9%;油料产量2.4万吨,比上年减少11.1%;蔬菜总产为268.2万吨,增长3.2%。

林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8万亩。

畜牧业生产整体状况良好。全年猪出栏103.3万头.增长7.6%;羊出栏64.7万只,增长7.4%;家禽出栏1090.3万只,增长27.3%。年末大牲畜存栏30.7万头,比上年减少13.8%;猪存栏71.8万头,比上年减少2.5%;羊存栏104.6万只,减少8.3%;家禽存栏1402.3万只,增长18.9%。全年肉类总产量12.2万吨.增长9.2%;奶产量7.4万吨,增长17.8%;禽蛋产量12.2万吨,增长21.O%。

三、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19.8亿元,增长23,6%.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产销衔接状况保持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产值326,0亿元,增长31.0%,产销率96,5%,比上年降低3.4个百分点。

主导产品、骨干企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较明显。八大主导行业中六大行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煤、焦、化工、冶金、机械、电力对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突出。其中煤炭行业实现增加值45.9亿元,增长18.7%,焦炭完成增加值22.2亿元,增长47.1%,化工完成增加值10.6亿元,增长11.8%,机械行业完成增加值14.1亿元,增长24.8%,电力工业完成增加值6.1亿元,增长88.0%。从产品产量看,在监测的18种主要产品中,有13种保持增长。

工业企业效益总体进一步改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7.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利税40亿元,增长20.2%;实现利润12.2亿元,增长2.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5.1亿元,集体企业实现利润0.8亿元,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7.7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8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9亿元,增长24.9%。

投资结构得到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222万元,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24719万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67940万元。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92亿元,增长16.5%。房地产开发投资16.6亿元,增长55.8%;施工面积233.2万平方米,增长48.9%,其中新开工面积。140.7万平方米。增长49.1%;竣工面积79.5万平方米,增长2.7倍。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全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20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37.2%;新增固定资产58.5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46.8%。

五、国内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保持稳步增长势头。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市的零售额37.5亿元,增长9.3%,县的消费品零售额38.7亿元,增长15.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8.5亿元。增长13.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1.3%,餐饮业增长23.3%,其他增长17.1%。

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商业企业通讯器材类零售额200.3万元,增长101.5%,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化妆品零售分别增长76.9%和539.8%。

现代消费业加快发展。超市、连锁店等新兴消费业发展强劲。消费市场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年末全市共有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32个.全年限额以上连锁企业营业收入1.1亿元,增长66.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受焦炭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因素影响,对外贸易出现下降。全年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4031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8.8%。其中出口39330万美元.下降16.7%,进口986万美元,下降58.9%。当年实现贸易顺差38344万美元。在出口的商品中,资源型产品出口趋缓,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增长。全年全市出口焦炭131万吨,出口额25232万美元,出口额下降28.5%,但依旧是主要出口产品,占出口比重的64.1%;机电产品出口总值7687万美元,增长19.8%,占全市非焦产品出口总值的54.5%,钉丝尤为突出,达到5055万美元,占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的65.8%。

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2005年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涉及六大洲。出口千万美元以上的国家有日本、马来西亚、比利时、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巴西、墨西哥、美国。新兴市场非洲增幅最大,高达650.3%。我市进口市场集中在欧洲、亚洲。

全年全市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个,当年合同外资金额15003.7万美元,增长176.4%,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259万美元,下降41.9%。

旅游事业迅速发展。在平遥国际摄影节活动的带动下,全市旅游市场快速增长。全市开放的旅游区(点)18个。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7.51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652.2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加3.3万人次、119.0万人次;累计旅游外汇收入1703.9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3.24亿元,旅游总收入24.6亿元,门票收人1.5亿元。全市星级饭店36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2374个。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事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年全市公路客运量达到2609万人,其中营业性的为1220万人,旅客周转量为14.08亿人公里,均超出上年水平;全年货运量6977万吨,货物周转量37.3亿吨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1.00万辆,比上年增长62.1%,其中,载客汽车5.66万辆,载货汽车3.22万辆。2005年公路通车里程8818.4公里,其中省道1015.1公里,县级公路1917.1公路,乡级公路5224公里。总里程中等级公路8679.7公里,比上年增加532公里;一级公路183.8公里,高速公路273公里,比上年增加100公里。

邮电通讯事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9.80亿元,增长8.1%,其中电信17.73亿元,增长6.4%;邮政2.06亿元,增长25.9%。邮政储蓄期末余额72.87亿元,邮政储蓄点109处,邮路总长度(单程)2840公里,邮政汽车106辆。年末全市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0.08万门,增长7.5%。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5.16万户,增长8.7%,其中固定电话用户73.11万户,增长8.9%;移动电话用户61.16万户,增长1.8%;无线市话用户21.15万户,其中小灵通用户21.06万户。GSM交换机总容量达到83万门,比去年增加了13万门。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200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2.6亿元,同比增长48.3%,增速比上年加快5.7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21亿元,增长48.0%,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前列。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33.09亿元,增长46。8%,地税部门完成13.66亿元,增长51.1%,财政部门完成5.80亿元,增长50.1%。

财政支出在重点支持生产、建设的同时,确保了工资、社会保障等重点公共预算支出的需要,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执行39.45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27.6%,水利和气象支出增长23.2%,科学支出增长52.0%,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32.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1.6%,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增长22.2%,公检法司支出增长42.4%,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增长48.4%。

金融存贷款适度增长。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5.5亿元,比年初增加80.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3.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5.7亿元,增长15.O%;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0.4亿元,增长22.2%。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96.2亿元,比年初增加2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41.0亿元,比年初增加19.6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收入1406.4亿元,累计现金支出1472.4亿元,货币净投放66.1亿元,比上年多投放12.7亿元。

保险事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全市保费收入10.97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亿元。增长4.3%;人身险保费收入8.49亿元,增长9.3%。在财产险保费收入中,机动车辆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05亿元,增长7.5%。在人身险保费收人中健康险保费收入0.21亿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23亿元。全年全市支付各类赔款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财产险赔款1.2l亿元,人身险赔款0.24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发展。年末全市高等院校达到3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1137人,在校生33658人,毕业生6824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446人,在校生3558人,毕业生330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20606人,在校生56907人,毕业生16237人;初中招生51923人,在校生161734人,毕业生57046人。

初中入学巩固率达到96.6%;小学招生42353人,在校生276967人,毕业生5193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特殊教育学校招生96人,在校生596人;幼儿园708所,在园幼儿7.2万人。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8个,全年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21件,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当年价)达到78058万元。全市共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57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40项,市级103项。共投入科技补助资金1264万元,其中国家级290万元,省级481万元,市级493万元。获省级奖2项。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2项,合同金额5164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市场在规范中健康发展。全市文化事业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壮大经营性文化产业,创造了一大批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产品,不少县区的文化事业都得到大的发展。我市第五次成功举办了享有盛誉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已成为晋中走向世界、世界了解晋中的窗口。

9月,我市举办了“晋商国际旅游文化交流节”。来自法国、美国、卢森堡、马来西亚、英国、摩纳哥、荷兰、比利时等8个国家的演员参加了表演。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榆次南庄架火、祁县秧歌、平遥推光漆、介休寒食节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了上报工作。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艺术表演场所4个,乡镇文化站118个。广播电台节目9套,电视台11座,已装喇叭(人农户)达到7.6万只,广播人口覆盖率91.6%,电视人口覆盖率97.1%,有线电视用户33.9万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加强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初步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758个,床位10494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卫生监督所6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33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05万人,执业医师5061人;卫生防疫人员593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3.52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5年,全市有体育馆5个,体育场14个,田径场7个。举办县级以上综合运动会57次,单项比赛185次。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锻炼和健康活动进一步发展,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13次,其中千人以上健身活动59次,参加人数15.08万人次。

十、资源和环境保护

耕地面积保持基本稳定。年末耕地总资源面积508.62万亩,比上年减少了7.97万亩,下降1.54%。常用耕地439.95万亩,比上年减少8.85万亩,下降1.96%。有效浇灌面积142.5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1.16%。

能源消费总量有所上升。2005年全社会用电量为55.3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3401.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原煤3418.5万吨,增长3.9%;电力41.0亿千瓦,增长18.2%;洗精煤797.5万吨,增长24.4%;焦炭38万吨,下降32.7%。单位产值能耗明显下降,万元产值能源消费量为9.56吨标准煤,比上年减少1.08吨标准煤。

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200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市区空气二级质量天数达到209天,比上年增加41天。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5个,烟尘控制区总面积29.2平方公里;建成噪声达标区4个,噪声达标区面积18.8平方公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43.6%,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本年完成投资额35318万元,施工污染治理项目163个,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79880万元。

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全市有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达265.4千公顷。汾河、海河流域污染治理状况有所好转。两流域共监测6个断面,有4个水质断面为劣V类标准,另外2个为Ⅳ类水质断面。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取得积极成效。据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6661人,人口出生率为11.93‰;死亡人口21849人,死亡率为7.11‰;全年净增人口1481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8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0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重达39.5%,乡村人口为186.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重60,5%。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58.7万人,女性人口为149.3万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6.25,比上年降低O.0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经济的较快增长给城乡居民带来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33.1元,比上年增长15.7%;晋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80.6元,增长13.5%;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659.5元,增长13.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15元,比上年增长12.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72元,增长9.4%。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1.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9%。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344元,增长20.5%;年末私人轿车拥有量为25962辆,比上年增长54.9%。

城乡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年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0.5平方米(城镇居民生活抽样调查数),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3.4平方米(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强化。年末全市城镇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0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53个。床位数1436张,福利院收养人数794人;全市有5.97万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有1072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市有22.88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有25.20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其中职工17.70万人;有7.51万名离退休人员领取了养老保险金,全市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全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46万人,其中职工15.89万名;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11.18万人。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晋中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为抽样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