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晋城市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23:51:41 来源:晋城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96次

1993年,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上新台阶的战略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真抓实干,团结奋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改革开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8亿元,增长37.5%,提前七年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6亿元,增长14.3%,第二产业增加值42.2亿,增长44.9%,第三产业增加值11.7亿元,增长32.4%,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2%、69.4%19.2%。工农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5.85亿元,增长65.2%。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物价涨幅较高,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3年,全市广大农村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以粮为主,全面发展,继续坚持科教兴农方针,加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村股份制经济建设,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获得巨大成果。全年农业总产值达9.9亿元,增长21.2%

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夏粮在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仍获得大丰收,总产3.01亿公斤,增长1.7倍。秋粮保持稳定增产,总产达4.67亿公斤,增长0.8%。全市粮食作物总产达7.68亿公斤,增长33.6%,单产达236.5公斤亩,增长33.9%。农产品综合商品率由上年的60.37%上升到60.5%。

林业生产取得新成就。1993年全市造林面积13.52千公顷,其中营造经济林2.39千公顷。零星(四旁)植树1426万株。育苗面积0.93千公顷,其中本年新育0.39千公顷。全市又有27个乡(镇)实现了造林绿化达标,有20个乡(镇)实现了"灭荒"。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1993年末全市大牲畜存栏14.68万头,下降2.3%;猪存栏30.42万头,增长6.6%。当年肉类产量达到3.01万吨,增长9.8%。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1993年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6.79万千瓦,增长22.0%;农用汽车4882辆,增加915辆;各类拖拉机达到2.46万台,增加2417台,减少337台,小型拖拉机2.22万台,增加2511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年末有效灌溉面积为24.22千公顷,增长3.3%。农村自办水电站44个,总装机容量1.42万千瓦。农村用电量达到4.5亿千瓦小时,增长27%。全年施用化肥(折纯)4.52万吨,增长8.7%。

农村经济格局明显变化,小康村镇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发展股份制企业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中,在1993年取得突破性进展。1993年全市农村股份制企业已突破3500家,占乡镇集体企业总数的30%以上,参股农民达3万多人,占集体企业从业人数的13%。股金总额达5亿元,月产值达1.2亿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14%。小康乡镇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贫困地区也涌现出一批脱贫致富的先进乡村。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1.36亿元,增长98.6%。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30.3亿元,增长1.3倍,其中非农行业总产值达到119.1亿元,增长1.4倍,所占比重由上年的85.4%提高到91.4%。

乡镇企业发展迅猛。1993年全市乡镇及以下拥有各类企业6.84万人,增加1.39万个,增长25.4%;从业人数达44.96万人,增长22.8%,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达到62.5%,提高了11.4个百分点。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2.04亿元,比上年翻一番,成为我省第一个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在关的地市。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到89.74亿元,增长1.2倍是。全市54个经济发达乡镇的企业总产值达100亿元,占到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的90%。全市工业总产值中有83%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市经济重要支柱。

二、工业和建筑业

1993年,全市工业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条例",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稳步高速增长。199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95.95亿元,比上年增长71.7%,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其中乡及以上工业完成28.52亿元,增长15.6%;二轻及以上工业完成17.20亿元,增长3.4%,乡镇及以下工业总产值完成78.74亿元,增长1倍;市及以下(含村以下)工业完成89.58亿元,增长80.3%。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下降0.06%,村以上集体工业增长73.0%,合作及个体工业增长1.5倍。港澳台投资经济从无到有,与大陆合资经营企业发展到5家,总产值已有415万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发展到4家。大中型工业增加值完成2.15亿元,占全部国有工业增加值的40.8%。轻重工业全面增长。在全市乡及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完成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重工业完成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1993年,全市生产的主要工业产品已达110余种,同口径比较有近40%增产。

我市主要产品煤炭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全年煤炭生产量达到3291.7万吨,增长0.6;销售量为2914.41万吨,下降2.3%;销售率为88.5%,降低2.3个百分点,年末库存量为880万吨。市属及以下企业煤炭生产量为2191.59万吨,增长3.5%;销售量为1919.27万吨,增长2.4%;销售率为87.6%,降低0.9个百分点,年末库存煤炭710万吨。煤炭外调量减少。全年外调煤炭2134.13万吨,减少222.62万吨,下降9.4%。其中市营及以下煤炭外调量为1209.8万吨,减少161.85万吨,下降11.8%。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1993年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5.1%,比上年的88.8%提高6.3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中,工业产品销售率由上年的88.9%提高为89.6%,资金利税率由上年的10.4%下降为9.5%,成本利润率由上年的13.3%降低为10.6%,流动资金流转次数由上年的1.18次加快为1.37次,按净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619元/人,比上年减少285元/人。1993年,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共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6.5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房屋竣工面积为12.8万平方米,增长2.2%。全员劳动生产率20747元/人,增长26.7%。

三、固定资产投资

1993年,全社会(不含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8亿元,增长13.7%,其中,市及以下单位完成投资7.94亿元,增长12.6%;城镇集体单位完成1559万元,增长8.5%。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9倍;第二产业投资为4.63亿元,下降14.2%;第三产业投资为3.39亿元;增长91.0%。在全部投资中,基本建设(国有单位)完成投资4.79亿元,下降3.6%;更新改造(国有单位)投资完成1.86亿元,增长26.0%;房地产开发投资9208万元,增长1.4倍;其他投资完成6154万元,增长1.8倍。房屋竣工率由上年的33.5%提高到48.8%。分行业看,能源及化工工业完成投资4.48亿元,下降19.9%,所占投资比重由上年的69.9%降低为54.8%;运输邮电业完成投资3805万元,下降60.0%,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3.2%下降为4.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1993年全市房屋竣工面积36.60万平方米。增长69.8%。竣工房屋造价由上年的459.4元/平方米增加到597.1元/平方米。其中住宅造价为565.9元/平方米。新增效益(或生产能力)主要有:煤炭开采30万吨/年,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7168门,长途自动电话交换设备400路端,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5.0万吨/日,城市道路扩建面积7万平方米,中等学校学生席位150个,日用陶瓷器80万件/年。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1993年,围绕全市经济上新台阶的目标和全省三项建设的规划,我市各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投产,取得显著成绩。农田基本建设方面,完成各类工程4054处。公路建设方面,共铺开工程307项,已竣工216项,新建和改建干线公路257公里。晋长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及附属设施基本完成,经国家交通部和省交通厅验收,被评为全省第一条道路优质工程。邮电通讯建设方面,完成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工程建设方面,完成了芹池220V变站,椿树头110KV变电站和3座35KV变电站等建设工程。城市建设方面,第一水厂正式投产,热电联供工程进行了联动试车,开始铺设供热管网。此外,投资7400万元的东峰煤矿,城市电网改造,市区道路五大口子开通和延伸,高平、阳城6000门程控电话等一批投资上千万元的重点工程正在紧张进行。

四、交通运输与邮电

交通运输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增加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公路交通建设方面,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59公里。在继续加快重点公路建设的同时,乡村公路交通建设形势喜人。通油路的乡镇增加了8个,通机动车的行政村增加了6个。到年末全市乡乡通公路,83%的镇通油路,99.7%的行政村通机动车。公路质量也进一步改观。硬化路肩11公里,拓宽加高路基2.8万立方米,好路率达83.2%。交通运输生产大幅度增长。全年公路客货运输量达4468.9万吨,增长16.78%,其中,货运量为4244.6万吨,增长16.4%,客运量为2243.2万人,增长20.6%;客货周转量达19.51亿吨公里,增长19.2%,其中中,货运周转量为18.79亿吨公里,增长19.3%,客运周转量为7.23亿人公里,增长16.6%。

邮电通信业成绩卓著。全年完成增加值0.4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倍。1993年,我市新开通7000门程控电话和长晋、侯晋两条长途数字传输干线,增加长途电话264条;开通900兆移动电话和高平、阳城、陵川三局450兆无线对讲拨号电话及阳城封锁线寻呼业务;开通晋城至太原自主邮运干线和快速邮路,开办邮政特快专递业务,加快了报刊邮件传递速度。新建市内公用电话亭5个,快件网点10个,集邮网点4个。到1993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56万门,增长36.1%,其中,市话1.9万部,增长44.2%,农话0.47万部,增长10.6%,全市30%以上乡镇实现了电话自动化。全年累计订销各种报纸3308万份,增长5.3%,各种杂志198.8万份,下降2.4%。全年邮电业务收入、业务总量双双突破2000万元大关,分别达到2315万元和221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35%。通信总量为1717万元,增长38.7%。

五、市场贸易与物价

1993年,我市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流通领域进一步拓宽。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市场体系有了新的发展。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裕,城乡市场共同繁荣。1993年,我市新建、改建、扩建了15个集贸市场。一批高档次的宾馆、酒店、商厦相继建成开业。到年底,全市商业饮食机构已达1.93万个,增加.17万个,从业人员为4.62万人,增加0.12万人。全市平均每千人拥有商业零售网点达到7.7个,增长12.4%。平均每千人拥有商业饮食人员23.3人,增长1.3%。1993年全市社会商品购进总额达20.5亿元,增长30.0%,销售总值达22.4亿元,增长28.4%。全市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2.79亿元,增长17.2%。1993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57亿元,增长41.1%;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为2.60亿,增长35%。

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在消费品零售额中,市的零售额为8.71亿元,增长51.4%;县的零售额为中草药.65亿元,增长32.0%;县以下的零售额为3.22亿元,增长27.5%。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48亿元,增长71.2%。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国有经济增长12.1%,集体经济增长30.9%,个体经济增长1.1倍;农村非农业居民的零售增长69.0%

市场物价总水平涨幅较高。1993年,城市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14.9%。分类型看,食品类价格指数为114.8%,其中粮食类为中17.9;衣着类价格指数为105.4%,日用品类价格指数为109.0%,燃料类价格指数为144.2%。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23.9%。城市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115.9%。

六、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1993年全市共完成财政收入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工商税收2.59亿元,占总收入的83.8%,增长26.0%。财政支出为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金融形势稳定活跃。1993年,全市金融部门各项存款余额为46.12亿元,比年初增长20.5%,各项贷款余额为39.99亿元,比年初增长28.3%。年末存差为6.17亿元,比年初下降13.5%。1993年,全市银行现金收入为37.34亿元,增长46.4%,现金支出为47.96亿元,增长47.3%,绝对投差为10.61亿元,增长50.7%。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1993年全市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以科技兴农,科技兴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引进先进技术,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建设的优质高速发展。全市共组织实施"区域科技工程"项目和科技成果250多个,技术含量高、具有八十年代先进水平的项目占到全部新上项目的25%。全市同500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科技依托关系。同时还不断建立、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科技信息市场,先后举办技术交易会、信息发布会、新产品和新技术展销会20多次。全年共引进科技和管理人才1200余名中,培训各类科技人员20万人(次)。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优质快速发展。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1993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正规学校3941亿,在校学生27.33万人,招生数7.01万人,增加798人,毕业生数7.09万人。教职工2.94万人,增加641人。各级各类成人业余教育学校3779所,在校学生数16.69万人,招生数15.16万人,毕业生数18.79万人。专职教职工0.66万人。全市共有幼儿园582所,增加98所,在园幼儿5.92万人,增加.45万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1993年全市继续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捐资助教,鼓励集资和私人办学,"希望工程"建设也取得显著成绩。全市少年入学率达100%,毕业率99.0%。随着社会对人才和教育的日益重视,全市对教育的投资不断增加,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到1993年底,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演出0.35万场,观众达472.9万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电影放映单位670个,放映5.91万场次,观众达3945万人次,放映收入246万元,发行收入100万元,全市乡镇级文化站有113个。农村集镇文化中心48个,群众业余演出团(队)72个,民间零散艺人941人。以小康文化为龙头的农村文化建设,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年内新增高频广播发射台1座3千瓦,新增广播电视微波站1座10千瓦。1993年末,全市有线广播线路达7542杆公里,乡镇有线广播站116个,通广播的村中817个,有线广播喇叭15.57万只。全市广播覆盖率达到90%,其中山西广播覆盖率为90%,中央广播覆盖率达到74%以上。晋城人民广播电台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电视方面,市电视台由过去的每周两次播出增加为每周七次播出。全市有卫星地面接收站163座,增加81座,转播台91座;无线电设备方面,有微波站12座,实验发射机3站30千瓦。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2.3%。

卫生保健事业发展较快。1993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18个,拥有病床位0.68万张,比上年增加286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055人中,其中医师、医士(含中西医)0.39万人,增加273人,护士0.12万人,增加92人。全市碘缺乏病、布病、大骨节病的持续控制达到国家标准,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效果显著,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逐步增强,城乡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体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1993市有15名运动员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全国举办的击剑、举重、乒乓球比赛。乒乓球队获得团体第六名,击剑队获得团体第四名,举重队获得一个第五名、一个第六名,为我省和我市争得了荣誉。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又有新的发展。全市县以上共组织举办运动会38次,参加人数达9540人。在全市中小学普遍开展两课一操,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体育活动。全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人数达15.31万人,比上年增加3.5万人。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控制。1993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8.17‰,死亡率为7.2‰,自然增长率10.97‰。年末全市人口199.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5万人,增长1.3%。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提高。据抽样调查,1993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实际收入为1975.7元,增长18.9%。每人平均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为1751.5元,增长1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2%。1993年,每台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98台,增加3台;彩色电视机99台,增加14台;电冰箱72台,增加21台;自行车184辆,照相机20架,摩托车13辆,增加5辆。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16元,增长28.6%,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6%。其中,生产经营性收入967.5元,增长31.0%。

劳动制度改革步伐加快,社会保障体系迅速发展。1993年,全市劳务市场共接待了350个用工单位,求职人员2510余人,介绍就业近2000人,650余人通过劳务市场进行了交流,3415人进行了就业培训。全市城镇新安排就业3508人。全市合同制职工达3.61万人,占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全部职工的16.3%。全市范围内建立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制度和全方位、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全市有620户国有企业,70%非国有企业6万名在职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率达85%。1993年年末全市国有单位职工为16.66万人,增长3.1%,城镇集体单位职工为5.42万人,下降4%。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工资总额达5.81亿元,增长16.3%,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为2694元,增长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0%。

城乡居民储蓄大量增加。1993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0.12亿元,比年初增加7.09亿元,增长38.9%,农村居民储蓄12.63亿元,增长20.97%。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1993年全市承保各类财产险总额62.06亿元,增长91.6%,其中,企业财产险41.11亿元,增长112.8%,人身险15.97亿元,增长58.2%。保险业务收入7364.9万元,增长35.7%。保险部门共处理各类财产保险赔偿案件4999件,支付已决赔款2006万元。

环境保护事业成效显著。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流域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受到广泛重视。全市共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8个,总投资1631.6万元。其中完成了晋钢废气治理工程,建成新市街以南泽州路以西的8平方公里听噪声控制达标区。基本上完成了莒山煤矿废水治理工程,完成了丹河净化、植物净化工程。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为初步计算资料,其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工农业总产值、邮电业务总量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增长、增加、上升、提高、下降、降低、减少等,无特殊语者,均系相对于1992年而言。

(3)增加值表示所有常住单位一年内生产的可供社会最终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不包括中间消耗转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