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晋城市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23:51:08 来源:晋城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10次

199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建设事业的较快发展。第一产业(农业)稳定增产,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高速增长,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经济结构明显变化,整个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增长和稳步发展的新阶段。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全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9.0亿元,增长37.6%;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9.4亿元,增长61.6%,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1%。国民收入达到31.1亿元,增长37.1%;社会总产值达到79.0亿元,增长36.4%;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4.06亿元,增长35.38%。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设施抗灾能力弱,经济效益回升慢,交通运输压力大,电力供应不足。

一、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1992年,全市农村在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好收成。全年农业总产值为8.18亿元,增长21.51%,农业增加值5.80亿元,增长44.0%,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6%。

种植业生产保持稳定增产。夏粮因受自然灾害影响减产52.86%,仅为11.10万吨;但秋粮喜获丰收,秋粮总产量达46.33万吨,增长1.25倍。使全年粮食总产量保持稳定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7.43万吨,增长28.63%,亩产176.6公斤,增长27.97%。棉花总产量为2618吨,增长151.25%,油料总产量为1.42万吨,增长151.94%;蔬菜产量为20.70万吨,增长59.29%,农产品综合商品率由上年的58.37%提高到60.37%。

林业生产完成省下达任务,但比上年有所下降。1992年全市造林面积21.87万亩,下降16.59%。零星植树1458.74万株,减少3.62%,当年育苗面积0.59万亩,下降4.10%。林业产值0.44亿元,下降3.62%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1992年年末大牲畜存栏15.02万头,下降1.16%。当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74万吨,增长8.6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1992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5.75万千瓦,增长9.21%;各类拖拉机达到2.25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754台,增加25台。农用载重汽车3967辆,增加376辆。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3.44千公顷,增长4.74%。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04.28千公顷、23.14千公顷、16.21千公顷,分别下降3.63%、21.59%和2.27%。全年施用化肥(折纯)4.16万吨,增长2.79%。农村用电量3.55亿千瓦小时,增长40.66%。

农村总体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强,全市涌现出一批率先致富,实力雄厚的经济建设排头兵。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现价)达到57.57亿元,增长71.54%。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饮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产值为49.14亿元,增长83.83%,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9.65%上升到85.36%。全市有郊区、阳城、高平三个县区的农村社会总产值和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全省37个贫困县中第一个亿元乡镇在我市陵川县城关镇首次出现。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6.01亿元,增长66.01%。全市有29个乡镇的人均纯收入达到800元以上,增加16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24.2%

乡镇企业超常发展。1992年,全市乡镇及以下拥各类企业5.46万个,增加1.71万个,增长45.82%;从业人数达36.62万人,增长呀5.24%。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54.55亿元。增长81.67%,乡镇企业总收入达到40.99亿元,增长78.75%。产值的绝对额和增长幅度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有24个乡镇的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总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1个。

二、工业和建筑业

1992年,全市工业部门积极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工业改革逐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工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工业生产的高速增长。199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55.88亿元,增长37.69%,为改革开放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乡及以上工业总产值为24.66亿元,增长9.52%,市及以下(含村及以下)工业总产值为49.68亿元,增长44.24%,乡镇及以下工业总产值为39.24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0.2%,增长61.14%。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下降0.02%,县乡集体企业增长72.79%。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21.1亿元,增长29.6%。其中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增量占全市新增工业增加值的70%。大中型工业企业活力有所增强。全年国有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1%,其中大中型工业增加值增长39.3%全年乡及以上轻工业产值3.17亿元,增长7.09%,重工业产值21.49亿元,增长9.89%。轻重工业比例由上年的13.1:86.9调整为12.8:87.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多。1992年,全市统计考核的7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近50种增产。

我市优势产品煤炭生产稳定发展,全市煤炭生产量达到3271.26万吨,增长4.54%;销售量为2982.56万吨,增长3.72%;销售率为91.17%,降低了6.73个百分点,年末库存量750万吨。其中市营及以下企业煤炭生产量为2117.25万吨,增长3.90%;销售量为1874.04万吨,增长3.21%;销售率为88.51%,降低了0.6个百分点,年末库存煤炭650万吨。煤炭外调量增加。全市外调煤炭2356.75万吨,增加144.8万吨,增长6.55%。其中市营及以下煤炭外调量为1371.65万吨,增加中03.65万吨,增长8.17%。

工业经济效益逐月改善。1992年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月份为83.3%,1—10月份为84.63%,1—11月份为86.37%,全年为88.79%,其中市及以下为94.38%。全年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中,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3.40%,资金利税率为8.72%,成本利润率为11.52%,资金流转次数为1.38次,工业净产值率为32.17%,按现价净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767元/人。但整体效益水平依然较低。1992年,全部乡镇及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吕亏损企业为101个,减少22个,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14.3%,亏损面缩小了2.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呀345.8万元,减少891.2万元,下降27.52%。1992年,全市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按1990年不变价格总产值计算的(下同)全员劳动全产率为1.63万元/人,下降2.21%,其中市及以下为1.50万元/人,增长1.13%;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6万元/人,下降1.64%。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为2.12亿元,增长8.58%,其中市及以下工业企业为1.19亿元,增长18.20%,销售利税率为13.51%,下降0.62个百分点,其中市及以下企业为15.17%,提高0.62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259天,增加11天,其中市及以下企业为292天,增加19天。乡及以上独立核算集体工业企业实现利税为1.18亿元,增长14.06%,销售利税率为13.09%,下降1.06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264天,增加14天。全市县及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折标准煤)由上年的6.76吨增加为7.33吨。国有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成本上升13.07%,其中市及以下企业上升5.69%。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平均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由上年的8.05元下降为7.78元,其中市及以下企业由上年的9.39元提高到9.82元;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平均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由上年的中2.38元降低为11.2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生产迅速发展。1992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的不断高涨和建筑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生产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31.2%。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全面回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21.2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12.5万平方米。建筑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

三、固定资产投资

1992年,全社会(不含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0亿元,增长12.79%,其中,市及以下单位完成投资1.44亿元,增长49.35%。在全部投资中,国有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措施投资为6.44亿元,增长8.08%;商品房投资为3890万元,增长1.16倍;其它投资为2200万元,增长18.92%;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1437万元,增长10.06%,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由上年的76.38%提高为78.67%;房屋竣工率由上年的嘶6.37%,降低到22.93%。1992年,全市国有单位基本建设投资为4.97亿元,增长4.67%,其中,生产性投资为4.23亿元,增长11.44%,占投资完成额的比重由上年的79.99%上升为85.16%;非生产性投资完成0.74亿元,下降22.36%。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47亿元,增长21.39%。分行业看,在国有单位投资中,能源及化学工业完成投资5.02亿元,下降4.38%,所占投资比重由上年的83.0%降低为71.2%;运输邮电业完成投资9522万元,增长1.27倍,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9%提高为13.5%。1992年全市国有及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新增固定资产5.66亿元,增长16.40%。房屋竣工面积21.55万平方米,下降31.43%。新增效益(或生产能力)主要有:煤炭开采135万吨/年,洗煤310万吨/年,新建公路53公里,摩托车制造510辆/年,白洒1000吨/年,中等学校学生席位980个,改建公路34.5公里。

四、交通运输与邮电

1992年,我市交通运输邮电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年增加值为4.1亿元,增长46.1%,但交通运输通车里程为2187公里。增加422公里。公路建设质量明显改观。随着晋长二级汽车专用公路的建设和竣工通车,我市拥有了第一条较高等级的公路,为缓解我市交通运输压力,促进经济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原有公路硬化、改造路面97公里。邮电通讯方面,长途电话、市内电话发展迅速,四县两区均进入长途电讯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03万门,增长2.99%。年末共有电话机1.74万部,增长19.69%,其中市话1.32万部,增长24.06%,农话0.42万部,增长7.88%,累计订销各种报纸3141万份,增长4.03%,各种杂志203.7万份,增长11.58%。

交通运输邮电生产保持增长。1992年全市公路客货运输量为3765.6万吨,增长16.73%,其中货量为3645万吨,增长18.64%;客货周转量为161623.6万吨公里,增长9.28%,其中货运周转量为157483万吨公里,增长10.70%。全市邮电业务总量为1635.8万元,增长33.71%,通信总量为1238万元,增长36.75%。此外,特快传递、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等业务量也不断增多。

五、商业贸易与市场物价

1992年,我市商业体制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流通领域进一步拓宽,商业零售网点明显增多,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裕,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到1992年底,全市商业饮食服务业机构已达1.97万个,增加0.23万个,从业人员为5.20万人,增加.61万个,全市平均每千人拥有的商业饮食零售网点达到6.9个,增长7.8%。平均每千人拥有商业饮食服务人员21.2%人,增长12.2%。1992年全市社会商品购进总值达15.77亿元,增长4.98%,销售总值达17.44亿元,增长10.67%,年末库存总额为4.52亿元,比年初增长4.78%。全市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2.38亿元,增长3.09%。

1992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2.96亿元,增长23.93%。其中,消费品零售额为11.04亿元,增长28.88%;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为1.93亿元,增长1.62%。在消费品零售中,市区和县城为8.51亿元,增长37.79%;农村为2.52亿元,增长5.79%。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62亿元,增长18.34%。

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国有商业增长15.10%,集体商业增长25.76%,个体商业增长51.44%;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增长14.08%。从各类消费品销售量来看,吃的增长29.18%,其中粮食增长38.59%、食油减少34.91%、猪肉下降11.05%;穿的增长28.46%,其中,各种服装增长27.9%;耐用消费品中电视机下降13.69%,其中彩电增长5.78%,电冰箱增长88.34%。

生产资料市场购俏两旺。1992年,全市物资供销企业购进总值达4.72亿元,增长49.16%,销售额达4.88亿元,增长55.71%。

商业部门经济效益有所好转。1992年全市国有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经营利润亏损1655万元,比上年减亏52.88%;流通费用率降低1.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增长3.6%。资金周转缓慢,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减缓0.06次,周转天数为180天,增加5天。

1992年,我市商业零售市场物价稳定。城市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7.8%;城市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108.3%。

六、财政与金融

199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2.40亿元,比上年增长4.80%,其中工商税收2.06亿元,增长10.98%,占总收入的85.86%。地方财政支出为2.73亿元,比上年增长7.35%。1992年末,全市金融部门各项存款余额为38.07亿元,比上年初增长24.72%,各项贷款余额为30.99亿元,比年初增长26.59%。年末存差为7.09亿元,比年初增长17.18%。1992年,全市银行现金收入为25.51亿元,增长40.77%,现金支出为32.56亿元,增长44.43%,绝对投差为7.04亿元,比上年增长59.44%。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科技与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运行质量的提高。1992年全市共引进、推方科技新项目570多个,新上各类企业1200多个。其中,精加工项目占到10%,新产品开发项目占30%,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占到15%,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产值比重由原来的4.3%提高到13%。全市六县区和部分乡镇同全国八十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先后引进各类技术人才1200多人次。全市有一万多名科技人员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有2120余名科技人员承包技术工程186项

科技经费投入增多,科技队伍逐步扩大。1992年,全市科技机构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等单位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161万元。1992年底,全市各级各类民办科研机构已发展到400多个,有农民会员1.8万多名。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1992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正规学校3957所,在校学生28.24万人,招生数6.93万人,增加223人,毕业生数6.93万人。教职工2.87万人中,增加685人。各级各类成人业余教育学校4568所,增加0.45万人,毕业生数21.25万人,增加2.83万人;专职教职工0.90万人,增加0.10万人。全市共有幼儿园484所,在园幼儿5.47万人,增加0.46万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1%。1992年全市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捐资助教、集资办学活动,"希望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少年入学率达100%,毕业率91.5%。随着全市向教育投资的不断增加,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1992年底,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演出0.34万场,观众达523.5万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电影放映单位755个,放映场次10.81万场次,观众达7029万人次,放映收入362万元,发行收入161万元;公共图书馆6个,档案馆4个。全市乡镇级文化站有113个。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较快。1992年末全市有广播线路8136杆公里,乡镇有线广播站116个,通广播的村1993个,有线广播喇叭14.08万只。电视方面,市电视台及同四县的电视微波传送网络得到巩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82座,增加3座;转播台90座;有线电视(台)站104座,用户达4万多户。无线电设备方面,有微波站2座,实验发射机3部/30千瓦。全市广播覆盖率为75%,电视覆盖率达82%。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92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05个,增加82个,拥有病床位0.66万张,比上年增加204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0.69万人,其中医生(含中、西医师)0.36万人,减少58人,护师、护士0.11万人,增加61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事业取得突出成绩。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我市运动员在省内各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8枚,银牌10枚,铜牌11枚。1992年我市女子乒乓球队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比赛获团体第六名,男子网球队(青年组)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性比赛,并荣获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1992年,全市共有11.82万名中小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其中及格的5.09万人,良好的5.11万人,优秀的1.62万人。1992年,全市群众性体育活动日益普及和活跃,共组织各种各类比赛86次,参加比赛人员达1.99万人次,增加0.26万人次。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控制。1992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8.52‰,死亡率7.25‰,自然增长率11.27‰,年末全市总人口196.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8万人,增长1.27%。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据抽样调查,1992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实际收入为1661.2元,增长14.52%。每人平均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为1478.52元,增长17.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8%。1992年底,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电视机96台。其中彩色电视机85台,洗衣机95台;电冰箱51台中,增加12台,自行车192辆,照相机21架。农村人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0元,增长26.26%,若扣队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68%。

劳动就业状况明显改观,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1992年,全市城镇新安排就业3889人。劳动制度改革取得长足进展。合同制职工达2.95万人,占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全部职工的13.52%。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工作正逐步展开。1992年末全市国有单位职工为16.15万人,增长1.76%,城镇集体单位职工为5.64万人中,增长4.46%。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456人,增长42%;城镇个体劳动者达1.93万人,增长65.2%。

城乡储蓄大幅度增加。1992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3.0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22亿元,增长29.23%,其中城镇储蓄12.62亿元,增长30.96%;乡村储蓄10.44亿元,增长27.19%。居民的金融投资意识也逐步增强,购买债券、股票等各种科价证券明显增多。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1992年全市承保各类财产保险总额为32.40亿元,增长21.20%,其中承保企业财产19.32亿元,增长中4.45%,人身险10.10亿元,增长43.41%。保险业务收入5891万元,增长71.54%。保险部门共处理各类财产保险赔偿案件2811件,支付已决赔款2935万元。

环境保护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5个,总投资756.8万元。在全省环境保护监测考核评比中我市名列前茅。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为初步计算资料,其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工农业总产值、邮电业务总量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增长、增加、上升、提高、下降、降低、减少等,无特殊语者,均系相对于1991年而言。

(3)增加值表示所有常住单位一年内生产的可供社会最终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不包括中间消耗转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