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晋城市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23:50:33 来源:晋城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48次

1991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和头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扎扎实实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经济在大灾之年继续稳定增长,工业生产和效益逐步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城乡市场繁荣、物价平稳,财政金融形势较好,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都有新的发展。三年治理整顿目标基本实现,经济形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1991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9亿元,增长5.1%;国民收入达到21.3亿元,增长4.3%;社会总产值达到52.9亿元,增长5.7%;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7.3亿元,增长1.9%。但是,农业生产设施抗灾能力弱、工业生产结构调整步子不大中、经济效益回升慢、部分产品积压严重等仍然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突出部问题。

一、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林牧各业生产下降。农业总产值为6.73亿元,减少22.92%。但是农村工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等非农产业迅猛发展,农村经整体实力进一步加强,农村形势基本稳定。

种植业生产遭受严重灾害,主要农物产量下降。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312.03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5.02%,成灾面积达257.03万亩,占口若悬河0.2%。其中粮食作物因灾减产八成以上的有76.59万亩,占播种面积生产保持较高水平中,产量达到2.36亿公斤,虽比历史最高年(1990年)的2.62亿公斤减产10.2%,但仍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秋粮生产遇到了建国以来末曾经有过的特大干旱,总产仅达2.11亿公斤,减产50.2%。秋粮的大幅度减产,导致全市粮食总产量下降到4.46亿公斤,下降34.9%。棉花总产量为1042吨,下降52.6%,油料总产量为5649吨,下降53.3%;蔬菜产量为12.99万吨,下降9.1%。农产品综合商品率由上年的53.25%提高到58.37%。

林业生产完成省定任务。当年造林面积(成活率按85%计算)为17.54万亩;零星植树为1513.48万株;当年育苗面积0.61万亩。主要林产品产量下降,其中核桃773吨,花椒32吨,分别减少26.66%和20‰林业产值为4586万元,下降18.96%。

畜牧业生产稳中有降。1991年末大牲畜存栏15.19万头,减少5.05%;猪存栏26.31万头,减少4.05%;羊存栏18.71万头,减少1.02%。当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52万吨,增长1.31%,其中肉产量达到1.94万吨,下降1.5%。

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发展。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3.57万亩,增长4.09%。农业机械总动力87.67万千瓦,增长6.9%;各类拖拉机达到22981台,净增加171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729台,增加181台。农用载重汽车3591辆,增加176辆。全年施用化肥(折纯)4.05万吨,增长1.70%。农机化程度不断提高。1991年,机耕、机播、机收、秸秆还田等农田作业机械化程度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机耕面积162.31万亩,增长4.3%,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44.27万亩、24.88万亩,分别增长0.5%和50%。

农村总体经济持续发展。非农产业保持了坚挺的增长势头,农村经济整体实力稳定提高。全市现价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33.87亿元,增长6.08%,其中农村工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等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达到27.07亿元,增长15.52%,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2.20%上升为79.92%。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7.71亿元,增长12.05%,其中乡村两级各类企业收入为13.32亿元,增长18.55%,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45.42%提高到48.06%。

乡镇企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1991年末来,全市乡镇及以下拥有各类企业37412个,增加4977个,增长15.34%;从业人数达29.24万人,增长8.26%。全年总产值为30.03亿元,增长13.81%;总收入达到22.93亿元,增长31.29%。

二、工业

1991年,我市工业部门认真坚持改革,加强企业内部挖潜改造。狠抓经销工作,开拓市场领域,工业生产稳步上升,全年工业总产与上年同期相比,一季度增长3.2%,上半年增长4.7%,一至三季度增长4.5%,全年增长7.66%。199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40.58亿元,其中乡镇及以上工业总产值为22.52亿元,增长4.54%。市及以下工业总产值为34.63亿元,增长9.18%,从经济类型分组来看:全民所有制13.44亿元,增长1.91%。县乡两级集体所有制9.08亿元,增长8.70%;村办、城镇和农村合作、居民联办及个体工业为18.07亿元,增长11.81%。在乡镇及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呀.96亿元,增长3.93%;重工业19.56亿元,增长4.64%。轻重工业比例由上年的13.2:86.8调整为13.1:86.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1991年我市统计的8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1种有较大幅度增长,有28种下降。

我市优势产业煤炭生产稳定发展。全市煤炭生产量达到3129.23万吨,增长0.98%;销售量为2875.65万吨,下降2.77%;销售率为91.90%,降低了3.55个百分点;年末库存量800余万吨。其中:市营及以下企业煤炭生产量显2037.73万吨,增长2.28%;销售量为1815.77万吨,下降2.31%,销售率为89.11%降低了4.18个百分点;年末库存煤炭700余万吨。煤炭外调量减少,全市外调量为2211.95万吨,减少75.16万吨,下降3.29%,其中市营及以下煤炭外调量为1268.0万吨,减少32.54万吨,下降2.5%。

在"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中,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进步取得新成绩。全市有25种产品获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称号,其中2种产品获部优;全市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86.84%。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部乡镇及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为123个,减少25个,占到全部独立核算企业的16.80%,亏损面缩小了3.4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237万元减少36.39%。1991年,全市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下同)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为16635元/人,增长5.46%,其中市及以下为14852元/人,增长9.86%;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868元/人,增长0.19%。全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利税2.23亿元,增长99.08%;其中市及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0亿元,增长32.88%;销售利税率达16.13%,提高了6.48个百分点;其中市及以下企业销售利税率为14.48%,提高了2.17个百他点。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125天,减少9天;其中市及以下企业周转天数数为158天,减少1天。乡办及以上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17亿元,增长18.29%;销售利税率为16.89%,提高0.45个百分点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134天,减少30天。全市县及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总产值能源综合消耗率为6.76吨(折标准煤,下同)降低率为-5.30%。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成本上升2.57%,其中市及以下企业上升了4.64%。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金利用效益提高,平均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由上年的5.53元提高到8.68元,其中市及以下企业由上年的8.17元提高到9.12元;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平均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由上年的是3.62元降低为13.12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三、固定资产投资

1991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投资结构比较合理,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八五"时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8亿元,增长48.12%。其中:市及以下单位完成投资9492万元,下降26.79%。在全部投资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和措施投资5.96亿元,增长52.70%;商品房投资1797万元,下降40.48%,其它投资1850万元;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534万元,下降30.56%。全民单位投资中生产性投资4.63亿元,占73.12%,增长39.50%;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由上年的65.26%提高到76.38%;房屋竣工率由上年的40.30%提高到46.37%。

1991年全市全民单位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75亿元,增长62.59%。其中生产性投资为3.80亿元,增长65.02%,占投资完成额的比重由上年的78.81%上升到79.99%;非生产性投资完成9503万元,增长53.5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21亿元,增长23.34%。

投资重点继续向基础产业部门倾斜,能源、运输、邮电等部门得到加强。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中,能源工业完成投资5.25亿元,增长54.41%,所占投资比重由上年的80.4%上升到83.0%;运输邮电业完成投资4973万元,增长14倍,所占比重由上年的0.78%上升到7.86%;一般加工工业投资为567万元,下降63.98%,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72%下降到0.90%。1991年,全市全民及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新增固定资产4.35亿元,增长59.81%;房屋竣工面积达31.43万平方米,增长30.69%。新增效益(或生产能力)主要有: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粮食仓库1400平方米,中等学校学生席位300个,医院病床50张。

四、交通运输与邮电

1991年,我市交通运输邮电事业发展较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1765公里,增加78公里。公路客货运输量为3225.9万吨,增长27.34%,其中货运量为3072.3万吨,增长27.06%,客货周转量为147913万吨,增长32.87%,其中货运周转量为142274万吨公里,增长32.54%。1991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为1223.4万元(1990年不变价格),增长34.20%;通信总量为905.0万元,增长43.65%。累计订销各种报纸3020.0万份,增长13.82%;各种杂志182.67万份,增长11.11%。年末共有电话机14529部,增长8.78%。农话3922部,增长3.56%。

五、商业贸易与市场物价

1991年,我市商业网点进一步扩大,商品销售增加。全市平均每千人拥有的商业零售网点达到6.4个,增长10.3%。平均每千人拥有商业饮食服务人员18.9人,增长8.0%。1991年全市商业部门国内纯购进总值达5.92亿元,下降0.93%;国内纯销售总值9.67亿元,增长8.28%;年末库存总额为5.18亿元,增长34.82%。1991年全市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2.31亿元,下降3.72%。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0.46亿元,增长5.65%,其中消费品零售额为8.56亿元,增长8.58%;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为1.90亿元,下降5.85%。在各种经济类型的零售额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增长8.10%,集体单位下降0.94%,其中供销合作社增长2.64%;个体商业增长25.83%。国合商业的零售额6.88亿元,增长5.96%,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65.75%,依然发挥了流通领域的主渠道作用。城乡市场呈现共同繁荣的局面,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2.21亿元,增长8.50%。

从主要商品销售数量看,吃、穿商品销售增长。吃的商品增长12.80%,穿的商品增长4.35%,用的商品持平。其中:粮食下降4.05%;猪肉增长49.84%;鲜蛋增长1.16倍;棉布下降21.78%;化纤布增长2.12%,呢绒增长15.30%;绸缎增长4.78%;服装增长7.26%。缝纫机下降11.87%;手表下降55.90%;电视机增长1.64%,其中彩电增长48.28%;电冰箱增长10.85%。

商业部门经济效益欠佳。1991年全民所有制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品经营利润亏损3512万元,增长1.62倍,资金周转缓慢,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减缓0.3次,周转天数为175天,增加22天。1991年,市场物价呈现平稳态势。城市市场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5.1%,城市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105.8%。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副食品等价格基本平稳。

六、财政与金融

199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2.29亿元,增长13.68%,其中工商税收1.85亿元,增长10.06%,占总收入的81.08%。地方财政支出为2.77亿元,增长15.79%。1991年末,全市金融部门各项存款余额为30.53亿元,比年初增长24.04%,各项贷款余额为24.48亿元,比年初增长16.60%;年末存差6.05亿元。1991年,全市银行现金收入为18.12亿元,增长19.99%;现金支出为22.54亿元,增长28.12%;绝对投差为4.42亿元,为上半年的1.77倍。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贯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得到进一步发展。一年来,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星火计划"和科技攻关项目58项,已完成42项。1991年全市有4个项目分别获得全国星火科技成果博览会金、银奖。1991年底,全市各级各类民办科研机构已发展到近百个,有农民会员15万余名。

教育事业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1991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988所,在校学生28.87万人,招生数6.91万人,毕业生数7.54万人,教职工总数为2.81万人,增加339人。各级各类成人业余教育学校4318所,增加1785所;在校学生数20.18万人,增加6.46万人;招生数为15.99万人,增加6.56万人;毕业生数18.42万人,增加9.19万人;专职教职工总数57969万人,增加5261人。全市共有幼儿园为11所,在园幼儿5.01万人,增加1625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巩固率达99.97%,毕业率为100.37%,普及率达99.76%。全市少年入学率达84.71%,巩固率达98.04%,毕业率达98.04%,普及率达91.85%。

文化事业发展较快。1991年底,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5所,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电影放映单位728个,放映场次13.98万场,观众达1825万人次,放映收入404.6万元,发行收入178.4万元,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演出3200场,观众达608.5万人次。全市121个乡镇及文化站,有117个达合格、基本合格标准,合格率达92.1%。

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1991年,晋城市电视台开播,开通了晋城通往四县的广播电视微波。全市现有有线广播线路8136杆公里,乡镇有线广播站116个,通广播的村1971个,有线广播喇叭10.08万只。电视设备方面,有卫星地面接收站79座,增加17座;转播台100座,增加9座。无线设备方面,有微波站2座,中波发射机1架/10千瓦,实验发射机2部/20千瓦。全市广播覆盖率为75%;电视覆盖率8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91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23个,增加5个;拥有床位6352张,增加204张,年末职工人数为783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959人,增加312人。其中医生(含中、西医师)3643人,增长6.68%;护师、护士1070人,增长17.58%。

体育战线取得了可喜成绩。我市运动员在省内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6枚、银牌11枚、铜牌12枚。在全国性比赛中,我市运动员获少年组象棋比赛金牌一枚,并获乒乓球双打第六名的好成绩。1991年全市有3.89万名中小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其中达到及格的2.06万人,达到良好的1.24万人,达到优秀的5960人。1991年全市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普及和活跃,共举办各种比赛906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达1.73万人次。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1991年底,全市总户数为51.42万户,增长1.31%;总人口194.44万人,增长1.30%;其中非农业居民25.73万人,增长3.12%。全市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本年出生人口3.74万人,出生率为19.34‰;死亡人口为1.51万人,死亡率为7.81‰;自然增长人口2.2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1.53‰。

城镇就业人口增加,职工工资收入稳定,1991年底,全市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为15.87万人,增长4.92%;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5.40万人,增长7.15%。全民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4.38亿元,增长9.19%。全民和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为2119元,增加101元,增长5.0%。剔除价格因素,职工工资收入实际下降0.75%。本年待业青年3458人,已安置3256人。

199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5.7元,减少8.2元,下降1.29%,其中来自生产经营性活动的收入为567.1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若扣除商品性支出价格上涨因素,农民收入实际下降4.72%。

据抽样调查,199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实际收入为1450.6元,增长9.82%。每人平均可用于生活费的货币收入为1253.9元,增长9.92%;若扣除职工生活费用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3.9%。1991年底,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电视机109台,增加3台,其中彩色电视机88台,增加7台;洗衣机96台,

增加2台;电冰箱39台,增加3台;摩托车3辆;自行车206辆;缝纫机76架,减少11架;收录机76台,增加6台。

城乡储蓄大幅度增加。1991年底,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7.85亿元,增长28.45%;人均924元,增长26.58%。在储蓄存款余额中,城镇储蓄9.64亿元,增长33.34%;农村储蓄8.21亿元,增长23.13%。

保险事业有较大发展。1991年全市承保企业财产为16.88亿元,增长8.2%;人身险承保额为7.04亿元,与上年持平;保险业务收入达到了5.2万元,增长20.8%。保险公司共处理财产险赔案2376件,支付已决赔款799.1万元,为35488人支付人身险赔款1197.4万元。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为初步计算资料,其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工农业总产值、邮电业务总量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增长、增加、上升、提高、下降、降低、减少等,无特殊语者,均系相对于1990年而言。

(3)增加值表示所有常住单位一年内生产的可供社会最终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不包括中间消耗转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