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阳泉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23:27:47 来源:阳泉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98次

阳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阳泉调查队

208年2月25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紧紧围绕“打造中国‘鲁尔区’、建设晋东明珠城”和“两先”发展目标,立足推进 “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工业基地”建设的发展定位,继续实施“四大”战略,着力破解“四大”难题,强力推进“百项工程”、节能减排、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谐阳泉建设等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点工作,全市呈现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持续提高、民生质量明显改善的和谐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继续增强。据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66.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9.97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1.12亿元,增长13.2%。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5:56.4 :42.1。

“百项工程”实施成效明显,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2007年,我市继续实施“百项工程”,全市项目建设呈现投资大、开工多、带动强的可喜局面。年内,153个千万元以上的项目中,14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91.5%,其中阳煤集团80万吨氧化铝项目一期40万吨、盛远管业离心球墨铸管、307国道复线、凯源购物中心、市文化广场、桃河蓄水、盂县至市区天然气管道、石家庄—太原成品油管道、城市垃圾处理厂等44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或投入运营,竣工率达到28.8%。年内,列入市确定的“百项工程”共完成投资109.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81.5%。投资增量的不断扩大有力地带动了存量调整,为优化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结构调整,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或正在形成,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活力。

劳动就业工作状况进一步好转。2007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26万个,安置“4050”人员5062人,全市城镇从业人员达到22.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1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控制在了4%的预期目标以内。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新兴支柱产业发展较慢,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发展方式转变任重道远;物价上涨较快,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比较困难;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还需进一步强化等。

二、农业

粮食生产取得好收成,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根据农产量抽样调查资料核定,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22.73万吨,比上年增长2.5%,为1993年以来产量最高的年份。其中,夏粮产量0.22万吨,增长5.4%;秋粮产量22.51万吨,增长12.3%。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产量7.96万吨,增长9.2%;油料产量411吨,下降17.3%;水果产量1.08万吨,增长8%。

林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07年,我市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总目标,大力实施六大造林绿化工程,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6754公顷;幼林抚育面积5333公顷;零星植树284万株。全年完成退耕还林2万亩,退耕造林平均成活率达到87.4%,达到国家标准。全年共完成通道绿化505公里,累计栽植各类树木160万余株。

畜禽产量有升有降。全年肉类总产量1.38万吨,比上年下降11.5%。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28万吨,下降12.9%;牛奶产量1.60万吨,增长2.4%;禽蛋产量1.13万吨,增长14.3%。年末大牲畜存栏3.86万头,猪存栏11.23万头,羊存栏7.60万只。

渔业生产大幅下降。全年渔业总产值达1347万元,比上年下降33.0%。水产品产量790吨,比上年下降34.2%。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据市水利局统计,200 7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8.76千公顷,新增达标节水灌溉面积 10公顷。全年农村化肥施用量(折纯)1.33万吨,增长20%;农村用电量8.78亿千瓦时,增长20.4%。

乡镇企业发展成效显著。据市中小企业局统计,2007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282.87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9.5%;实现增加值73.32亿元,增长14.2%;上交税金12.53亿元,增长14.9%,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07年,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0.9%;产品销售率达到98.3%,基本实现了产销同步发展。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发展不均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列入市考核的3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19种比上年增长,占63.3%。

工业整体效益快速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8.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实现利税39.5亿元,增长4.2%;实现利润11.5亿元,下降21.4%;亏损企业44个,亏损面为23.4%,亏损企业亏损额1.5亿元,比上年下降36.9%;产成品资金占用20.3亿元,增长8.6%,应收账款净额37.3亿元,增长17%。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完成竣工产值19.5亿元,增长50%;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280.5万平方米,增长20.1%,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62.1万平方米,增长6.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34.4亿元(含石太高速铁路完成的投资),比上年增长31.8%。

全年房地产企业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61.4万平方米,增长13.4%;房屋竣工面积50.4万平方米,增长22.3%;房屋销售面积77.3万平方米,增长22.7%。

城市面貌继续改善。围绕城市“扩容提质”战略,路、水、电、气、暖、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和推进。307国道复线建成通车,市文化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实施了桃河蓄水试验工程;开工建设了50万KV输变电工程,启动了“北水南调”龙华口水电站工程,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承载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形象品位有了较大的改观和提升。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41625万元(不含住宅);新增煤气供气管道17.28公里,新增用户8802户,用气普及率达到85.50%;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24.92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热化率达81.5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城市排水管道长度达211.82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490.66公顷,覆盖率达到34.6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63平方米。2007年底,我市城市道路长度累计达到383.41公里;城市道路面积累计达到451.70万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到58.38%,比上年提高2.17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能源

能源工业发展迅速。随着全球资源供求关系日趋紧张,为煤化工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我市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改革营销策略,继续加强能源的加工转化工作,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使能源工业的生产和销售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全市用于能源工业的投资达34.9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5.8%。其中,用于煤炭工业的投资24.3亿元,用于电力工业的投资10.6亿元。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折标煤 4293.7万吨,比上年增长1.5%;二次能源折标煤685.8万吨,增长7.4%。

能源消费有增有减。初步测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达812.9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5%。其中:煤炭消费量828万吨,增长0.2%;汽油消费5389.68吨,同比下降12.3%;柴油消费24934.88吨,增长21.9%;电力消费66.2亿千瓦时,增长22.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4.8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4%。

能源外输量持续增加。2007年,全市共调往省外煤炭4497.1万吨,外输煤炭占原煤产量的74.8%。向省外输送电力16亿千瓦时,外输电量占发电总量的10.7%。大量能源的外输,有力地支援了兄弟省市的现代化建设。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受原煤市场好转和运输条件不断改善等有利因素的影响,全市铁路和公路运输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

2007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运输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总量    万  吨    11452.9  4.0

其中:铁路                万  吨    3520.8        5.9

公路                万  吨    7932.1        3.2

货物运输周转量  亿吨公里   177.9        4.3

其中:铁路              亿吨公里   140.8        5.0

公路              亿吨公里    37.1        1.9

表6:2007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旅客运输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总量          万  人     3367.3        -2.7

其中:铁路                万  人      148.5        66.9

公路                万  人     3218.8  -4.5

旅客运输周转量    亿人公里  18.6        28.3

其中:铁路                亿人公里    7.4        50.5

公路                亿人公里   11.2        -4.0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市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9%。到年末,全市邮路总长度达1214公里。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20459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比上年下降4.1%;移动电话用户增长19.8%。固定电话普及率达28.0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53.12部/百人,比上年增加5.13部。邮电通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到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19.9万门,比上年增长2.7%;全市公用电话用户达30707户,比上年增加了2389户,增长8.4%。

旅游业迅速发展。2007年,“藏山、娘子关、百团大战”三大品牌龙头景区带动作用势头强劲。翠枫山、药林寺、和谐生态园等景区建设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在这些因素带动下,全市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531.3万人次,同比增长22.0%;旅游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32%;入境旅游者4985人次,同比增长101%;旅游创外汇收入211.1万美元,同比增长122%;各旅游景区接待1541万人次,同比增长187%,门票收入2202.8万元,同比增长147%。

七、国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市场持续升温。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的增加,为消费品市场的升温并保持两位数增长提供了基础保障。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9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9%。消费品市场的明显特征是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实现了同步增长。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72.2亿元,增长20.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25.9亿元,增长19.2%。

外贸进出口取得突破性发展。2007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1055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出口总额6865万美元,增长6.3%;进口总额3694万美元,增长47.1%。全年169项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额达66.98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实际到位境外资金3549.33万美元。

市场物价呈结构性上涨。2007年,市场物价受食品类价格上涨因素引领价格走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累计上涨5.1%,若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因素,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财政收入继续大幅增长。2007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依法理财水平,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使财政收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57.02亿元,同比增长30.2%,高于同期经济增长率17.9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全年预期目标。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6亿元,同比增长33.9%。全年一般预算支出执行33.5亿元,同比增长30.6%。

金融对经济建设发挥出巨大的支持作用。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24.9亿元,比年初增加59.7亿元,增长16.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7.0亿元,比年初增加36.5亿元,增长15.9%;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5.1亿元,比年初增加33.3亿元,增长19.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0.8亿元,比年初增加19.5亿元,增长19.3%;中长期贷款余额79.7亿元,比年初增加14.9亿元,增长23.0%。全年累计现金收入8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现金支出870.1亿元,增长19.6%;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2.1亿元。

2007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年末数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424.9        16.3

其中:企业存款                         94.8         5.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267.5        15.8

其中:人民币                        267.0        15.9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元)     20324        15.4

各项贷款余额                         205.1             19.4

其中:短期贷款                        120.8        19.3

中长期贷款                          79.7        23.0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2007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0.7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66亿元,增长30.9%;人身险保费收入8.11亿元,增长26.5%。全年赔付金额2.94亿元,增长74.8%。其中财产险赔付1.22亿元,增长11.4%;人身险给付金额1.73亿元,同比增长192.5%。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2007年,共评出市级科研成果52项。同时,科技投入也逐年增加,全年共投入1670万元用于市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对48个科技项目进行了扶持,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年内争取到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 43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年专利申请量达175件,达到了每10万人申请专利13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随着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高等学校在校生增加,中小学生素质教育逐步深化。到2007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6364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5226人;普通中学在校生8.4万人;职业中学在校生8898人;小学在校生11.2万人;全年在园幼儿26715人。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取得新的成绩。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演出场次1589场,公共图书馆藏书53.72万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阳泉日报》全年发行量1220.2万份,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健康发展,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多功能用途为一体的阳泉市文化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医疗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事业机构109个,床位6082张。其中,医院38个,床位4906张。全市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093人。其中,执业医师2573人,执业助理医师438人,注册护士  2644人。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4.6张。全市农村常住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达到100%。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7年,全市运动健儿在竞技体育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阳泉籍运动员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比赛2项 ,共获得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2枚;在全省性竞技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29枚、银牌30枚、铜牌37枚。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年承办省级以上体育比赛1次,全年举办各级各类群体竞赛活动1899项次,参加竞赛人数约53万人,其中:市级比赛13次,参加竞赛人数约8.6万人。全市体育场地总数为1210块,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为1.13平方米。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成绩突出。2007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监测结果表明: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或优于二级的天数共319天,其中一级天气27天,二级天气292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87.4%。全年无五级天气。二级以上天气天数比上年增加了44天,增长16.0%,在全省11个市中排名第3位,比上年前移一位。2007年,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2.86,在全省11个市中(环境空气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排名第3位。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降低14.4%,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降低21.1%,二氧化氮浓度增长13.9%。全年市域内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桃河水质持续改善,晓庄断面、白羊墅断面、娘子关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6.56%、21.83%、0.9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安全生产成效显著。2007年,全市发生各类生产经营事故1104起,死亡96人(不包括省营以上企业事故7起8人),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2%和18.0%。全年全市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39,下降30.4%;全市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58,下降了58.6%。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891起,致69人死亡,257人受伤,造成经济损失210万元;全年发生火灾事故198起,无人员伤亡,造成经济损失72.31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据2007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4228人,人口出生率为10.83‰,比上年下降0.2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117人,死亡率为6.94‰;全年净增人口5111人,自然增长率为3.88‰,比上年降低0.96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常住人口)为131.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5.38万人,乡村人口55.99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提高,在岗职工工资收入继续大幅增加。2007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5621元,同比增长18.9%,但行业之间的差距仍十分明显(见表10)。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76元,比上年增加1554元,增长15.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586元,增长16.5%。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24元,比上年增加584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53元,同比增长7.4%。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5.3%和32.2%。城乡居民的收入、消费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据市建设局统计,2007年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1.50平方米,  同比增加1.4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5.02平方米,同比增加1.70平方米。

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我市社会福利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市福利院拥有床位500张,收养人数168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342人。全年社会销售福利彩票14067.46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893.69万元。全市城镇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85.47%,同比提高3.57个百分点。各项社会保险的参保征缴呈现良好势头。全年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2.21万人,基金征缴4.4亿元;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74万人,基金征缴4800万元;参加农村养老保险5.57万人,基金征缴3000万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26.01万人,基金征缴 4.05亿元;参加失业保险19.09 万人,基金征缴5052万元;参加工伤保险9.65万人,基金征缴2593万元;参加生育保险3.03万人,基金征缴431万元。

注:1.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