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阳泉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23:25:51 来源:阳泉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27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施中共阳泉市委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的赶超发展战略,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全力建设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工业基地,着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条件,使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不仅超额完成了年初市十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而且均创93年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同时,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群众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也全部兑现,为带领全市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初步测算,2004年全市共完成生产总值150.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周比增长15.0%,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增长水平高5.5个和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1亿元,增长1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4.21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92亿元,增长13.1%。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经过几年的扎实工作,全市结构调整已取得实效,一大批调产项目和调产企业已达产见效,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2004年,全市调产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投产65项,开工建设30项。其中市级重点调产项目完成投资5.4亿元,县(区)完成投资5.6亿元。铝业公司新型铝合金型材生产线、西小坪高密度硅砖续建、晋达碳素天然纯石墨粉等5个项目已经全部建成投产。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林里粉末冶金生产线等2个续建项目也基本投产。阳煤集团80万吨氧化铝项目、3×13.5万kw煤矸石电厂、大阳泉煤矿改扩建等5个项目正在建设。阳煤集团20万吨聚氯乙烯、2.5万吨铝泊、15万吨甲醇、南煤集团3×13.5万kw煤矸石电厂、华伦高档墙地砖、中煤盂潍青输煤管道、阳光发电公司扩建、娘子关第二发电厂等8个项目正在抓紧进行前期准备。通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结构调整,使我市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素质进一步提高,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据初步测算,仅2004年全市调产项目就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实现利税2.4亿元,实现税收近2亿元,对全市的生产总值拉动2个以上百分点。

劳动就业状况进一步好转。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52.33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劳资口径)21.35万人;农村从业人员30.98万人。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累计进入再就业中心的下岗职工有9728人,通过各种途径使15648人(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5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步伐不快;改革相对滞后,企业机制不活。对外开放不足,经济外向度不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民营经济实力较弱;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在深化改革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农业

农业生产大幅增长,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核定,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2.19万吨,比上年增产6.9万吨,增长45.1%o,是1993年以来的最好收成年。其中,夏粮产量0.24万吨,下降23.2%;秋粮产量21.95万吨,增长46.5%。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产量7.64万吨,下降25.6%;油料产量0.06万吨,下降74.6%;水果产量1.05万吨,增长15.3%。

植树造林稳步发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0.48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0.21万公顷;成林抚育面积26公顷;零星植树439.54万株。

畜牧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13万吨,比上年增长0.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0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牛奶产量1.09万吨,增长63.1%;禽蛋产量0.96万吨,增长6.3%。年末大牲畜存栏3.86万头,猪存栏11.67万头,羊存栏16.74万只。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渔业总产值1174万元,比上年增长2.0%。水产品产量980吨,比上年增长2.1%。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农村化肥施用量(折纯)1.02万吨,增长8.5%;农村用电量8.19亿千瓦时,增长19.2%。

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加快。据市农业局统计,2004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215.69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5%;乡镇企业增加值48.41亿元,增长14.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共完成工业增加值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5.7亿元,增长22.7%;集体企业7.1亿元,增长5,5%;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增长4.5%和22.0%。分行业看,重工业发展明显好于轻工业。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1亿元,比上年下降17.6%;重工业完成70.1亿元,增长21.0%。

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64.0亿元,比上年增长29.3%;产品销售率达到97.6%,比上年低0.5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发展基本平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列入市考核的3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20种比上年增长,占66.7%。其中增幅较高的有:原煤增长20.8%;洗煤增长12.5%;水泥增长14.9%;铝锭增长19.6%;耐火材料增长37.4%;碳素材料增长35.0%;阀门增长69.5%。降幅较大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焦炭下降15.0%;电石下降13.6%;烧碱下降8,1%;生铁下降75.8%;服装下降76.6%。

工业整体效益明显改善。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8.5亿元,比上年增长45.0%;实现利税22.6亿元,增长30.1%;实现利润8.1亿元,比上年增加1.1亿元;亏损企业57个,亏损面为31.3%,亏损企业亏损额0.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产成品资金占用和应收账款净额略有上升。

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55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完成竣工产值1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54.28万平方米,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67.35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65.2%和39.2%,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9.17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39.03亿元,增长25.5%;集体经济完成投资9.2亿元,增长67.3%;城乡居民个人投资0.94亿元,下降15.1%。分项目看,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7.8%;更新改造投资增长29.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3.1%,其他投资增长27.4%。

全市基本建设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煤炭158万吨/年,焦炭35万吨/年,软饮料2万吨/年,建成二级公路129公里,碳素材料5.4万吨,铝材1万吨/年,耐火材料15万吨/年,学生席位800个、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

城市面貌变化明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年内,全市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开展了群众性的“城市管理年”活动,各项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4.52亿元(不含住宅);新增城市供水管道6公里;新增煤气用户8718户,用气普及率达84.09%,比上年进高0.39个百分点;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93.3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热化率达75.3%,比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新增排水管道长度12公里: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62公顷,累计达到263.4公顷;城市道路长度累计达到234.89公里;城市道路面积372.6万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到49.66%,比上年提高0.68个百分点。

五、能源

能源工业发展迅速。2004年,全市能源工业在总量控制、关井压产的大环境下,充分利用市场好转的有利时机,积极改革营销策略,继续加强能源的加工转化工作,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经过努力能源工业的生产和销售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全市用于能源工业的投资达17.7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6.0%。其中,用于煤炭工业的投资17.2亿元,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折标煤3844万吨,比上年增长25.1%;二次能源拆标煤613万吨,增长2.5%。

能源外输量大幅上升。2004年,全市共调往省外煤炭3934万吨,比上年净增加798.2万吨,增长25.4%,外输煤炭占原煤产量的73.1%。外输电力18.66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8.1%,外输电量占到发电总量的12.9%。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运输业稳步发展。受原煤市场好转和运输条件不断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全市铁路和公路运输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全年铁路货运量完成2966万吨,比上年增长8.6%;公路货运量完成6721万吨,增长4.6%;公路货物周转量33.33亿吨公里,增长7.8%。铁路客运量85.1万人次,下降3.8%。公路客运量3025万人次,增长7.6%;公路客运周转量9.30亿人公里,增长12.3%。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全市邮路总长度1301公里。年内新增住宅电话用户42913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72315户;年末住宅电话用户比上年增长16.9%;移动电话用户增长29.74%。固定电话普及率达27.01部/百人,平均每百人比上年提高0.7部;移动电话普及率达29.74部/百人,平均每百人比上年增加5.6部,邮电通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到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65.11万门;全市公用电话19862部,比上年增加了5432部,增长37.6%。

七、国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市场持续升温。2004年,随着全市经济高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改善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促进了市场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新的消费热点层出不穷,国内市场呈现出持续升温的良好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32.8亿元,增长22.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15.5亿元,增长13.9%。

外贸出口继续发展。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73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16%。其中,出口总额5851万美元,增长0.55%;进口总额1452万美元,增长93.34%。全年综合利用外资额5.0亿人民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实际利用境外资金598.4万美元。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8%。其中:衣着类104.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96.5%;食品类11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98.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及服务类99.4%;交通和通信类97.6%;居住类101.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2004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继续加强财政管理和税收征管,使财政收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7.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4.38%,高出同期经济增长率19.38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3亿元,增长34.29%。在收入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按照“一保吃饭,二保建设”的方针,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年一般预算支出15.9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6.67%。其中,生产建设性支出执行2.8亿元,增长114.03%;各项行政事业费支出执行12.3亿元,增长16.55%。

金融对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9.8亿元,比年初增加52.4亿元,增长29.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8.5亿元,增长22.0%;各项贷款余额128.2亿元,比年初增加16.6亿元,增长14.9%:其中,短期贷款发展快于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余额78.6亿元,比年初增加11.2亿元,增长16.6%;中长期贷款余额42.1亿元,增长39.9%。全年累计现金收入554.5亿元,比上年增长46.2%;现金支出550.4亿元,增长42.8%;收支相抵,净回笼现金4.1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保费收入52639万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120.5万元,增长59.5%;人身险保费收入35518.5万元,增长16.3%。全年赔付金额13911.8万元,增长58.5%,其中财产险赔付7670.9万元,增长33.8%;人身险给付金额6240.9万元,增长1.08倍。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队伍继续壮大。2004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36万人,比上年增加102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2004年,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使全市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成果明显增多。全年共评出市级科研成果37项。同时科技投入也逐年增加,全年共有674万元市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对104个科技项目进行了扶持,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研机构改革逐步推进,民营科技企业个数达到49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随着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高等学校在校生增加,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4757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8498人;普通中学在校生8.30万人;职业中学在校生6211人;小学在校生12.35万人;全年在园幼儿2.94万人。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取得新的成绩。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4个,公共图书馆藏书49.9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98%,电视人口覆盖率97.73%。《阳泉日报》全年发行量1018.01万份。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健康发展。

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医疗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06个,床位5758张。其中,医院38个,床位4636张。全市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365人。其中,医生2960人,护师、护士2315人。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4.4张,群众就医条件和医疗质量大为改善。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2004年,全市运动健儿在竞技体育方面取得可喜成绩,阳泉籍运动员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比赛4项4次,共获得金牌3枚、铜牌2枚;我市运动员在全国性竞技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3枚、铜牌2枚。在全省性竞技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47枚、银牌36枚、铜牌26枚。群众性体育活动也蓬勃开展,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7次,其中:举办市级群体类比赛10次,参加竞赛人数约15.88万人,全市体育场地总数为985块。

十、人口、人民生活及环境保护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据200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4236人,人口出生率为11.01‰,比上年上升1.0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7870人,死亡率为6.09‰,全年净增人口6366人,自然增长率为4.92‰,比上年提高0.78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29.5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2.06万人,乡村人口67.53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提高,在岗职工工资收入呈现大幅增加。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14169元,比上年增长29.7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98.03元,比上年增加1361.15元,增长20.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6.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030.71元,增长20.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37元,比上年增加325元,增长10.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4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36元,增长23.8%,城乡居民的收入、消费水平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新建住宅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面积15.28万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10.45平方米和27.06平方米。

社会福利及职工社会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按照新出台的《阳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全市已保人员为40658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318万元。市福利院拥有床位147张,收养人数147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450人。全年社会销售福利彩票1486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35.90万元。有18.95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有11.2万城镇企业职工参加了市级养老保险统筹,有3.84万名离退休人民领取了养老保险金。全年全市累计支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保障金570.96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21.21万人。

环保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04年,全市环保工作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相互促进,大力推动环保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使全市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监测结果表明,市区大气环境质量一级天数实现了零的突破,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118天;桃河主要监测断面水质好转了48.8%;耐火行业通过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在产量提高的同时,彻底改变了过去黑烟滚滚的局面;热电联产继续推进,集中供热面积不断增加,废弃烟囱按计划拆除,有力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生存质量。

注:1.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